内容简介
傩戏作为一个曾经遍及各地、至今仍活跃在许多地方的宗教与艺术的现象,对于认识民族的过去尤其是底层社会的生活状态,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窗口;而它的剧本——包容着民族、宗教、经济、宗法、语言、历史、风俗、伦理、医学等丰富信息的物质存在,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则是毋庸置疑的,并将与时俱增。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12:贵州地戏(二)》收录了“薛刚反唐”“五虎平西”“杨家将”等剧本,这些剧本资料将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原始戏剧的资料,为我国的文化宝藏增添一份新的独特的藏品。
目录
地戏概述
薛刚反唐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五虎平西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杨家将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精彩书摘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12:贵州地戏(二)》:
马周打扮齐整,飞身上马,发炮三声,带领唐兵出了城门。来到阵前,摆开阵势大喝:巡营小军!快报你主将得知,叫他出营受死。小军听得,跑进营来:报与元帅得知,今有唐将讨战,请令定夺。
承业听报心大怒,提刀上马就出营。来到阵前开言问,反贼何人快通名。
马周大骂奸贼子,本帅你也认不清。前次误中你奸计,今日定要把仇伸。
说罢挺枪当面刺,承业举刀便相迎。一回二合无胜败,三回四合没输赢。
交锋战上数十合,承业不是对手人。虚晃一刀回马走,马周纵马随后跟。
承业见他来追赶,伸手怀内取宝珍。取出火轮牌一面,连摆三回冒丙丁。
烈焰飞腾霹雳响,烧得唐兵四下奔。火还未熄箭又到,纷纷如雨似麻林。
马周此时难招架,只得败入汉阳城。承业追到城门外,得胜收兵转回营。
不唱承业得胜事,且表马周败阵人。滚鞍下马不迟慢,来见唐王千岁君。
就说火轮牌的事,唬杀人来怕杀人。唐王听说心惊怕,十分烦闷大忧心。
开言便问众文武,如何破得这宝珍。
却说李贵出班奏道:主公有所不知,这火轮牌十分厉害,乃是李承业奉旨和番,路过九龙山,紫阳真人送他此牌,只摆三下,要火有火,要风有风,要箭有箭。此物须得女娲镜,方可破得。唐王问道:这女娲镜哪里寻得?
李贵见问忙启奏,我主在上听臣云。此镜只有湘州有,陶仁家有这宝珍。
为臣倒有一条计,只恐说来有罪名。臣兄膝前有一子,原与陶仁女订婚。
臣侄目下才死了,陶仁不知这讯音。我主要取女娲镜,假装臣侄去完婚。
唐王听说此计好,便问谁人与孤行。王钦曹彪齐答应,臣愿保驾一同行。
唐王听说心欢喜,便叫收拾不迟停。急忙打扮书生样,又备礼物甚鲜明。
李贵收拾也齐整,暂称叔父作主婚。王钦曹彪跟随走,一齐上马就起身。
离了汉阳城一座,经奔湘州大路行。路上行程来得快,湘州不远面前存。
进入城中下了马,一直来到陶府门。便将名帖来取出,递与门军报主人。
门军接书往内走,来见陶爷把帖呈。陶爷接帖来看了,急忙出府来相迎。
迎入堂中施了礼,分宾坐下叙寒温。李贵即便将言说,亲家老爷听禀明。
家兄只因途程远,舍侄迟延未完婚。今日小弟为此事,送侄到府来成亲。
望乞亲家多恕罪,莫怪唐突不通情。
陶仁说道:多蒙亲家送侄完婚,光降寒门,感谢多矣。完配儿女婚事,小弟怎敢不遵,为弟择期完婚就是。说罢,一面叫人报与夫人得知,一面置办席筵,忙忙碌碌,表之不尽。
陶仁择定好良辰,张灯结彩要完婚。堂上鼓乐喧天闹。灯烛辉煌喜气生。
小姐梳妆离绣阁,侍女相扶下楼门。慢步行至大堂上,红毡上面站其身。
新郎来到大堂上,男左女右拜佛神。拜了天地拜宗祖,日月三光父母恩。
拜罢同人洞房内,交杯换盏结赤绳。双双饮过交杯酒,洞房花烛结成亲。
小姐偷看才郎貌,暗暗称奇甚欢欣。得此奇男同共枕,不枉人生一世春。
今宵定赴银河会,红梅吐蕊酥骨筋。颠鸾倒凤恩情好,一定巫山会乌云。
谁知才郎锁意马,悄悄安眠不动身。佳人等到二更后,二更等到夜三更。
看看等到五更后,辜负佳人一片心。
……
前言/序言
在中国戏剧的大家庭中,傩戏是极其重要的成员。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夥、分布较广、观众众多,还因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宗教功能,与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般的戏剧,只有审美与教育的作用,而无关人们的生活与生命,故而可演可不演、可看可不看。而傩戏则不是这样,任何一种傩戏自它形成之日起,就成了一种民俗事象,或在规定时间内,或在与神灵“商约”的时间内,不但必须演出,而且必须观看,甚至组织者或观众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表演”。
然而,如此重要的戏剧形式,却长期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傩戏从萌发时算起,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而傩戏的研究,只是从20世纪才开始,而且是零星的、断断续续的,使得绝大多数人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都不认识“傩”字,更不要说它的形态、特征和价值了。
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戏曲志”编写工作的开展,全国进行民族戏剧的普查活动,许多省份的傩戏才从历史文献与活态的民间风俗中浮现出来。于是,在“文化寻根”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背景下,戏曲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学术领域的专家们携起手来,不断地掀起傩戏及傩文化的研究热潮。尤其是在成立了“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之后,傩戏的研究成了一种常态性的学术工作。迄今为止,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以及相关机构举办了三十多次国内国际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出版了四百多部有关傩戏及傩文化的调查报告、学术著作、傩祭或傩戏的画册,搜集到了数以百计的傩戏手抄本。更让人欣喜的是,在其过程中,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有百人之多的专家学术队伍。
当然,傩戏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事求是地说,仍处在起步的阶段,有许多问题的讨论还停留在表层上,还有一些问题则从来没有涉及过,譬如,傩戏该如何定义?不同地区的傩戏之间有什么关联?傩戏的剧目是怎样产生的?每一种傩戏中的神灵形象是如何形成的?傩戏有哪些宗教成分,它们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等等。而要深入地讨论这些问题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前提条件是研究者必须掌握较为丰富的傩戏资料,即了解傩戏的演出过程、傩戏所在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和读到能够进行纵横比较的各地各种类的傩戏剧本。
一、傩戏的名称、分类与定义
旧时的傩戏几乎遍布全国城乡,就是今日,大部分省份仍有留存。由于傩戏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民族等背景不同,所以,各地的傩戏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连名称也因此而不一样。
有的以傩戏主要演出者巫师的地方称谓来命名,如称巫师为“端公”的就叫“端公戏”,有安徽端公戏、陕南端公戏、成都端公戏、云南昭通端公戏等;称巫师为“香火”的则叫“香火戏”,如六合香火戏、金湖香火戏、天长香火戏等。与“香火戏”大同小异的南通、连云港、盐城的傩戏,则因这些地区称巫师为“僮子”,故而皆名“僮子戏”。借巫师的地方性称谓而名傩戏的,还有流行于广西的“师公戏”,流行于湖南、四川等地的“道公戏”(又称“师道戏”),流行于岷江流域茂县、理县等地的“释比戏”。
有的以祭坛的名称命名,如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省的一些地方称祭坛为“傩坛”或“傩堂”,故而将在傩坛上演出的傩戏称为“傩坛戏”或“傩堂戏”,如贵州道真仡佬族傩坛戏、土家族傩堂戏、德江傩堂戏、思南傩堂戏等。
有的以傩戏的功能来命名,如源于福建泉州开元寺由僧人演出旨在将亲人的鬼魂从地狱中救拔出来的“打城戏”;河北邯郸武安市和石家庄市井陉县的以扫除不洁、搜拿恶鬼为目的的傩戏“捉黄鬼”“拉死鬼”“拉虚耗”等;在山西北部经常演出的以消灭旱魃为演出内容的傩戏“斩旱魃”;流行于浙江永康及其毗邻地区的作用在于警醒世人的傩戏“醒感戏”;以去阴壮阳、治病救人为其功能的傩戏“剑阁阳戏”“梓潼阳戏”“酉阳阳戏”“接龙阳戏”“江北阳戏”“福泉阳戏”等。
中国傩戏剧本集成12:贵州地戏(二)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