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象义

论语象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三野象麓,撰 著
图书标签:
  • 儒家经典
  • 论语
  • 象义
  • 注疏
  • 古代文献
  • 文化
  • 哲学
  • 思想
  • 教育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373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3611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典籍日本注释丛书·论语卷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江户时代学者对中国典籍《论语》的注释著作,精选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等所藏底本影印出版。底本为和刻本,四孔和式线装,七册,七卷。本套日本《论语》注释著作为国内首次出版,有填补空白的作用。

作者简介

  三野象麓(1749-1840),名元密,字伯慎,通称弥兵卫。日本江户时代汉学者,现香川县出身。曾于京都学习古学,后归乡于高松藩乡会所担任讲书。著有《论语象义》、《老子经古义》等。

目录


《論語》和日本!代前言
作者及版本
論語象義序
總論
卷一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三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卷四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一
鄉黨第十一

卷五一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卷六
憲問第十四
衛露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卷七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日第二十
《论语象义》 一、 缘起与旨归 《论语象义》并非一本直接阐释《论语》文本字句的疏证,也不是对某一位儒家先哲思想的学术性辨析。它诞生于一个更深沉的关切:如何在一个日益碎片化、信息爆炸的时代,重新寻回中华文化的精神根脉,并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历经两千多年的锤炼,早已不是简单的历史文献,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理解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钥匙。然而,时移世易,古老的文字与智慧,在现代语境下,常常显得遥远而晦涩。 《论语象义》的旨归,便是尝试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古老的智慧与当代的体验。它并非要“解读”《论语》,而是要“唤醒”《论语》的精神意象,将那些凝练在文字中的生命体验、人格风范、处世之道,以一种更具象、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它致力于挖掘《论语》背后蕴含的、可触可感的“象”,即那些能够引发我们内心共鸣、启迪我们人生实践的形象、情境与意境。这些“象”并非空中楼阁,它们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日常情感、伦理观念与文化习俗之中,是理解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重要维度。 本书的写作,源于对当下社会文化生态的观察与反思。我们看到,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精神的迷失与价值的困惑也悄然滋生。年轻人感到迷茫,中年人倍感压力,老年人渴望归宿。《论语》中蕴含的“仁”、“礼”、“智”、“信”、“勇”等核心精神,其本质是关于如何做一个有德之人,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安顿自我,如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关系。这些智慧,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具有普适的价值。 然而,仅仅重复“仁者爱人”的口号,或罗列“君子坦荡荡”的论述,往往难以触及人心。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生动、更具画面感的方式,让这些古老的智慧“活”起来。因此,《论语象义》的创作,便是一种对《论语》精神的一次“意象化”再造,旨在通过唤醒读者内心的感知力,重新领略《论语》的温度与厚度,汲取其中蕴含的生命启示。 二、 核心理念与叙事张力 《论语象义》并非采用传统的学术体例,它没有严谨的章节划分,也没有繁复的考据注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趋近于散文、随笔,甚至是带有某种文学性的叙述风格。其核心理念在于“以象见意”,即通过对《论语》中某些经典片段、人物形象、生活场景的深入想象与描摹,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人生智慧。 本书的叙事张力,体现在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生命体验。例如,当谈及“仁”时,它不会止于对“仁”的定义,而是会描绘一个“仁者”在生活中的种种情状: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困境,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出不凡的气度。这种描绘,可能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如“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的背后,去想象子路当时的心境,君臣之间微妙的互动,以及孔子话语中的深意。也可能是通过对“乐”的描绘,去展现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愉悦,一种发自内心的生命活力。 书中对“象”的选取,力求典型而具代表性。例如,“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三句,作者会尝试分别从“惑”、“忧”、“惧”这三个心理状态入手,去描绘不同人在面对困境时可能出现的“象”。“知者”的“不惑”可能是一种清晰的洞察力,如明镜映照,波澜不惊;“仁者”的“不忧”可能是一种超然的情怀,如山间清泉,涤荡凡尘;“勇者”的“不惧”则可能是一种坚定的意志,如磐石屹立,风雨不动。作者会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譬喻和联想,将这些抽象的精神品质具象化,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鲜明的画面。 另一个重要的叙事维度,在于对“道”的感悟。 《论语》中的“道”,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论语象义》会尝试去捕捉这些“道”的体现。比如,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一”究竟为何?作者可能会从“忠恕之道”的角度去展开联想,描绘一个人如何将“恕”的理念贯穿于待人接物、处理事务的始终,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和谐与一致。又比如,“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背后蕴含的,是一种向内探索的生命姿态,一种自我负责的担当。作者会用具体的例子,描绘一个君子如何不断反省自身,而一个小人如何推诿责任,形成鲜明的对比。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简洁、隽永,避免华丽的辞藻和空洞的说教。作者会在对《论语》原文进行深入体会的基础上,运用自然的联想和想象,将古老的智慧以一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有时,它会像一幅水墨画,寥寥数笔,意境全出;有时,它又像一曲悠扬的古琴,余音绕梁,意味深长。 三、 意象解读与文化传承 《论语象义》并非是对《论语》的“重新发明”,而是对《论语》精神内核的一种“再激活”。它深知《论语》的伟大之处在于其经典性与普适性,因此,其解读始终围绕着《论语》的原文精神展开,但又跳出了文本的局限,将解读的空间拓展到更广阔的文化与生活领域。 书中的“意象”,指的是那些能够引发读者深刻联想和共鸣的文化符号、生活场景、人格典范。例如,当提到“君子”,作者不会仅仅停留在“德行高尚”的定义,而是会深入描绘君子在面对诱惑时的“不动心”,在遭受误解时的“自省”,在身处逆境时的“泰然”。这些“象”的呈现,旨在让读者感受到君子的“在场”,体验到君子的生命力量。 书中对“食”与“乐”的解读,也是重要的意象呈现。孔子对“食”与“乐”的态度,体现了他“不为贫困而忧,不为富贵而乐”的精神境界。《论语象义》会尝试描绘在简朴的餐食中品味到的“甘美”,在清淡的音乐中感受到的“涤荡心灵”的“乐”,从而揭示一种超越物质欲望的精神富足。这种描绘,是对现代社会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一种温和的提醒,也是对一种更为深刻的生命体验的召唤。 此外,书中还会涉及对《论语》中一些重要“关系”的意象解读,如“父子”、“君臣”、“朋友”等。作者会通过描绘这些关系中的具体互动,如“子爱父,父慈子”,“君以礼待臣,臣以忠报君”,来展现《论语》中所倡导的和谐而有秩序的人际关系。这些关系的“象”,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家国同天下”理念的重要体现,也为当下社会人伦关系的重塑提供了宝贵的参照。 《论语象义》的最终目的,在于文化传承。它希望通过这种意象化的解读,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能够重新认识《论语》,喜欢上《论语》,并将《论语》中的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它相信,当这些古老的智慧以一种鲜活、生动、充满生命力的方式呈现时,它们就能跨越时空的隔阂,成为滋养我们心灵、启迪我们人生的重要源泉。 本书并非是试图“改写”《论语》,更不是要“否定”《论语》。它只是站在今日的视角,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探寻《论语》中那些永恒的生命价值与人文精神。它希望,通过对这些“象”的描摹,能点燃读者内心的火花,唤醒沉睡已久的文化记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它相信,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蕴藏着《论语》的种子,而《论语象义》的出现,或许能成为帮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一缕阳光。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非常独特,既有古文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流畅。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遣词造句都经过精心考量,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意味深长。尤其是一些描绘场景的段落,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我特别喜欢其中对“礼”的阐释,不再仅仅是繁文缛节的堆砌,而是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作者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类比,将“礼”的精髓展现在我眼前,让我理解到,真正的“礼”并非束缚,而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润滑剂。读完这一部分,我不仅对“礼”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如何做一个有教养、有品德的人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这种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如此优雅而深刻的方式呈现出来,着实令人拍案叫绝。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有意思,深邃的蓝色背景,点缀着几笔抽象的水墨,中间是三个古朴大气的字——“论语象义”。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带着微黄,翻开书页,一股淡淡的纸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就有了捧读经典的感觉。我本来对《论语》的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类的,总觉得它晦涩难懂,离我的生活太远。但这本书的名字《论语象义》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好奇心。“象”和“义”这两个字,仿佛在暗示着一种超越文字表面的解读方式,不是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而是要去体会孔子思想背后的精神意象,去感受那些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智慧之光。我期待它能带我领略《论语》更深层次的美,也许能让我重新认识这位千古圣人,理解他的思想是如何跨越千年,依旧能触动我们现代人的心灵。这本书的装帧和书名,已经成功地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它,探寻其中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在整体结构上也设计得非常巧妙,不是那种按章节顺序机械地解读《论语》的模式。作者似乎遵循着一种更具启发性的逻辑,将不同主题的内容穿插安排,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发现新的联系和意义。例如,在探讨“君子”品德时,书中会自然地引申到“小人”的行为,然后在对比中更加清晰地展现出“君子”的优秀品质。这种跳跃式的叙述方式,反而让我的阅读体验更加富有层次感,也更容易引发我的思考。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论语》,而是在“经历”《论语》的思想之旅。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在解开一个思想的谜题,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这种设计,无疑大大提升了这本书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让我愿意反复品读,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实践层面的指引。作者似乎非常善于将《论语》中的智慧,与当下社会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解读,书中并没有简单地重复这句话的意思,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案例,来阐释这句话在现代教育和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读到这里,我反思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习惯,发现自己确实存在着“思而不学”或者“学而不思”的弊端。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自身的一些不足,同时也为我提供了改进的方向。我感觉自己读完这本书,不仅仅是增加了知识,更是获得了提升自己、完善人格的动力。这种实用性的价值,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加宝贵。

评分

阅读体验相当新颖,作者似乎用了非常独特的视角来解读《论语》。读的时候,我常常会陷入一种沉思,仿佛置身于春秋时期的鲁国,与孔子及其弟子们一同探讨人生哲理。书中对一些经典语句的阐释,不再是枯燥的学术分析,而是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共鸣。比如,当读到关于“仁”的论述时,我感觉自己仿佛能看到孔子温和而坚定的眼神,他并非高高在上地布道,而是用一种极其贴近生活的方式,去引导人们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古代的山水画和人物图,这些意象化的表达,与文字内容相得益彰,让原本抽象的哲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窥见《论语》背后更为广阔的天地。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这场思想的对话中,与古圣先贤进行心灵的交流。这种感觉非常奇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惊喜和收获。

评分

好书,值得收藏

评分

内容丰富,印刷清晰,非常喜欢。

评分

凑单,小品文,参考书目,快捷物流。

评分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评分

非常好,每次都会在京东买大量的书,活动时候买的,比较实惠。

评分

好书,值得收藏

评分

很好

评分

好东西,下次还来。京东不错,赞一个。

评分

日本人研究论语的视角,有的也很一般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