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成大先 编
图书标签:
  • 机械设计
  • 减速器
  • 变速器
  • 电机
  • 电器
  • 机械工程
  • 工业设计
  • 参考手册
  • 设计手册
  • 工程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71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651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60
字数:17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机械设计手册》累计130万套!内容丰富、实用便查。
.这是一部机械设计史上的功勋图书,历时五十载,对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贡献已手册本身。
.这是一部引起轰动的工具书,1969年的初版是新中国首部大型机械设计工具书。目前修订至第六版,受到数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称颂。
.这是一部五十年与读者共同成长的图书,很多读者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使用它,如今看到新版面世,仍然爱不释手,视它为一生事业中亲密、忠诚的伙伴。
.本书荣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全国优*秀书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内容简介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共16分册,涵盖了机械常规设计的所有内容。各分册分别为《常用设计资料》 《机械制图·精度设计》 《常用机械工程材料》 《机构·结构设计》 《连接与紧固》 《轴及其连接》 《轴承》 《起重运输件·五金件》 《润滑与密封》 《弹簧》 《机械传动》 《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 《机械振动·机架设计》 《液压传动》 《液压控制》 《气压传动》。
本书为《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包括减速器、变速器,常用电机、电器、电动(液)推杆及升降机。减速器、变速器列出了设计一般资料和设计举例,详细介绍了标准减速器及产品(圆柱齿轮减速器、点线啮合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蜗轮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传动减速器、三环减速器、釜用立式减速器、斜齿轮硬齿面减速机)、机械无级变速器(锥盘环盘无级变速器、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带式无级变速器、齿链式无级变速器、三相/四相并列连杆脉动无级变速器、多盘式无级变速器)产品的结构形式、特点、外形和安装尺寸、性能参数、选用等;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主要介绍常用电机(一般异步电机、变速和减速异步电机、起重及冶金三相异步电动机、防爆异步电动机、小功率电动机、异步振动电动机、小型盘式制动电动机、直流电机、控制电动机、电动机滑轨),常用电器(电磁铁、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传感器、管状电加热元件),电动推杆、电液推杆及升降机产品的类型、特点、选型等。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人员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7篇减速器、变速器
第1章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及设计举例17-3
1减速器设计一般资料17-3
1.1常用减速器的分类、形式及其应用范围17-3
1.2圆柱齿轮减速器标准中心距(摘自JB/T 9050.4—2006)17-5
1.3减速器传动比的分配及计算17-6
1.4减速器的结构尺寸17-10
1.4.1减速器的基本结构17-10
1.4.2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箱体尺寸17-11
1.4.3减速器附件17-14
1.5减速器轴承的选择17-18
1.6减速器主要零件的配合17-19
1.7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和散热计算17-19
1.7.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效率计算17-19
1.7.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散热计算17-21
1.8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17-23
1.8.1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方法17-23
1.8.2齿轮与蜗杆传动的润滑油选择(摘自JB/T 8831—2001)17-26
1.9减速器技术要求17-27
1.10减速器典型结构示例17-28
1.10.1圆柱齿轮减速器17-28
1.10.2圆锥齿轮减速器17-32
1.10.3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17-33
1.10.4蜗杆减速器17-34
1.10.5齿轮-蜗杆减速器17-38
2减速器设计举例17-39
2.1通用桥式起重机减速器设计17-39
2.1.1基本步骤17-39
2.1.2技术条件17-39
2.1.3确定工作级别17-39
2.1.4确定减速器速比17-41
2.1.5确定电机功率17-41
2.1.6确定减速器功率17-41
2.1.7安装及装配形式17-41
2.1.8确定传动参数17-42
2.1.9齿轮承载能力计算17-43
2.1.10齿轮修形计算17-46
2.1.11轴系设计17-47
2.1.12轴承选用17-48
2.2风力发电用增速齿轮箱设计17-49
2.2.1概述17-49
2.2.2特点及技术趋势17-49
2.2.3750kW风电齿轮箱设计举例17-49
第2章标准减速器及产品17-65
1ZDY、ZLY、ZSY型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8853—2001)17-65
1.1适用范围和代号17-65
1.2外形、安装尺寸及装配形式17-65
1.3承载能力17-69
1.4减速器的选用17-73
2QDX点线啮合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11619—2013)17-75
2.1适用范围、代号和安装形式17-75
2.2外形、安装尺寸17-77
2.3承载能力17-84
2.4减速器的选用17-90
3DB、DC型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9002—1999)17-94
3.1适用范围和代号17-94
3.2外形、安装尺寸和装配形式17-94
3.3承载能力17-101
3.4实际传动比17-105
3.5减速器的选用17-105
4CW型圆弧圆柱蜗杆减速器(摘自JB/T 7935—1999)17-107
4.1适用范围和标记17-107
4.2外形、安装尺寸17-108
4.3承载能力和效率17-109
4.4润滑油牌号(黏度等级)17-112
4.5减速器的选用17-113
5TP型平面包络环面蜗轮减速器(摘自JB/T 9051—2010)17-114
5.1适用范围和标记17-114
5.2外形、安装尺寸17-115
5.3承载能力17-118
5.4减速器的总效率17-120
5.5减速器的选用17-121
6HWT、HWB型直廓环面蜗杆减速器(摘自JB/T 7936—2010)17-122
6.1适用范围和标记17-122
6.2外形、安装尺寸17-123
6.3承载能力及总传动效率17-125
6.4减速器的选用17-132
7行星齿轮减速器17-133
7.1NGW型行星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6502—1993)17-133
7.1.1适用范围、标记及相关技术参数17-133
7.1.2外形、安装尺寸17-136
7.1.3承载能力17-150
7.1.4减速器的选用17-159
7.2NGW-S型行星齿轮减速器17-161
7.2.1适用范围和标记17-161
7.2.2外形、安装尺寸17-162
7.2.3承载能力17-164
7.2.4减速器的选用17-166
7.3垂直出轴星轮减速器(摘自JB/T 7344—2010)17-167
7.3.1适用范围及标记17-167
7.3.2外形、安装尺寸17-168
7.3.3承载能力17-170
7.3.4减速器的选用17-172
8摆线针轮减速器17-174
8.1概述17-174
8.2摆线针轮减速器17-176
8.2.1标记方法及使用条件17-176
8.2.2外形、安装尺寸17-177
8.2.3承载能力17-200
8.2.4减速器的选用17-231
9谐波传动减速器17-231
9.1工作原理与特点17-231
9.2XB、XBZ型谐波传动减速器 (摘自GB/T 14118—1993)17-233
9.2.1外形、安装尺寸17-233
9.2.2承载能力17-236
9.2.3使用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17-238
9.2.4减速器的选用17-238
10三环减速器17-239
10.1工作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17-239
10.2结构形式与特征17-240
10.3装配形式17-241
10.4外形、安装尺寸(摘自YB/T 079—2005)17-243
10.5承载能力17-249
10.6减速器的选用17-255
11釜用立式减速器(浙江长城减速机有限公司)17-255
11.1X系列釜用立式摆线针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2—2001)17-255
11.1.1外形、安装尺寸17-256
11.1.2承载能力17-259
11.2LC型立式两级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3—2001)17-263
11.2.1外形、安装尺寸17-263
11.2.2承载能力17-264
11.3FJ型硬齿面圆柱、圆锥齿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5—2001)17-265
11.3.1外形、安装尺寸17-265
11.3.2承载能力17-267
11.4LPJ、LPB、LPP型平行轴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HG/T 3139.4—2001)17-268
11.4.1外形、安装尺寸17-268
11.4.2承载能力17-270
11.5FP型中功率窄V带及高强力V带传动减速器(摘自HG/T 3139.10—2001)17-272
11.5.1外形、安装尺寸17-272
11.5.2承载能力17-273
11.6YP型带传动减速器(摘自HG/T 3139.11—2001)17-274
11.6.1外形、安装尺寸17-274
11.6.2承载能力17-276
11.7釜用减速器附件17-277
11.7.1XD型单支点机架17-277
11.7.2XS型双支点机架17-280
11.7.3FZ型双支点方底板机架17-283
11.7.4JQ型夹壳联轴器17-285
11.7.5GT、DF型刚性凸缘联轴器17-286
11.7.6SF型三分式联轴器17-288
11.7.7TK型弹性块式联轴器17-289
12同轴式圆柱齿轮减速器(摘自JB/T 7000—2010)17-290
12.1适用范围17-290
12.2代号与标记示例17-291
12.3减速器的外形及安装尺寸17-291
12.4实际传动比及承载能力17-300
12.5减速器的选用17-323
13TH、TB型硬齿面齿轮减速器17-326
13.1适用范围及代号示例17-326
13.2装配布置型式17-326
13.3外形、安装尺寸17-327
13.4承载能力17-350
13.5减速器的选用17-365
14TR系列斜齿轮硬齿面减速机17-368
14.1标记示例17-369
14.2TR系列减速机装配形式17-369
14.3TR系列减速机外形、安装尺寸17-370
14.4TR系列减速机承载能力17-373
第3章机械无级变速器及产品17-394
1机械无级变速器的基本知识、类型和选用17-394
1.1传动原理17-394
1.2特点和应用17-396
1.3机械特性17-396
1.4类型、特性和应用示例17-397
1.5选用的一般方法17-401
1.5.1类型选择17-401
1.5.2容量选择17-401
2锥盘环盘无级变速器17-402
2.1概述17-402
2.2SPT系列减变速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17-402
2.3ZH系列减变速机的型号、技术参数及基本尺寸17-404
3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7-409
3.1概述17-409
3.2行星锥盘无级变速器17-410
4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7-416
4.1概述17-416
4.2环锥行星无级变速器17-416
4.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7-416
4.2.2技术参数、外形及安装尺寸17-417
4.2.3选型方法17-419
5带式无级变速器17-419
5.1概述17-419
5.2V形宽带无级变速器17-420
6齿链式无级变速器17-422
6.1概述17-422
6.1.1特点及用途17-422
6.1.2变速原理17-422
6.1.3调速范围17-423
6.2P型齿链式无级变速器17-423
6.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7-423
6.2.2技术参数、外形及安装尺寸17-424
7三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5
7.1概述17-425
7.2三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6
7.2.1适用范围及标记示例17-426
7.2.2外形、安装尺寸17-427
7.2.3性能参数17-428
8四相并列连杆式脉动无级变速器17-428
9多盘式无级变速器17-430
9.1概述17-430
9.2特点、工作特性和选用17-431
9.3型号标记、技术参数和外形、安装尺寸17-431
参考文献17-434
第18篇常用电机、电器及电动(液)推杆与升降机
第1章常用电机18-3
1电动机的特性、工作状态及其发热与温升18-3
2电动机的选择18-8
2.1选择电动机应综合考虑的问题18-8
2.2电动机选择顺序18-8
2.3电动机类型选择18-8
2.4电动机电压和转速的选择18-10
2.5异步电动机的调速运行18-11
2.6电动机功率计算18-12
2.7电动机功率计算与选用举例18-21
3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18-28
4常用电动机规格18-29
4.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摘自GB/T 4942.1—2006)18-29
4.2旋转电动机结构及安装型式(IM代码)(摘自GB/T 997—2008)18-30
4.3常用电动机的特点及用途18-37
4.4一般异步电动机18-41
4.4.1Y2系列(IP54)(摘自JB/T 8680—2008)、Y3系列(IP55)(摘自GB/T 25290—2010)三相异步电动机18-41
4.4.2Y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10391—2008)18-53
4.4.3Y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5271—2010)18-62
4.4.4YR系列(IP44)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7119—2010)18-65
4.4.5YR3系列(IP23)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5269—2007)18-68
4.4.6Y、YR系列中型三相异步电动机(660V)18-71
4.4.7YX3系列(IP55)高效率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GB/T 22722—2008)18-73
4.4.8YH系列(IP44)高转差率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6449—2010)18-81
4.4.9YEJ系列(IP44)电磁制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6456—2010)18-87
4.5变速和减速异步电动机18-92
4.5.1YD系列(IP44)变极多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7127—2010)18-92
4.5.2YCT(摘自JB/T 7123—2010)、YCTD(摘自JB/T 6450—2010)系列电磁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18-98
4.5.3YCJ系列齿轮减速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6447—2010)18-101
4.5.4YVP(IP44)系列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18-110
4.5.5冶金及起重用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动机18-114
4.6YZ(摘自JB/T 10104—2011)、YZR(摘自JB/T 10105—1999)YZR3(摘自GB/T 21973—2008)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18-117
4.6.1YZ、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数据18-117
4.6.2YZ、YZR系列起重及冶金用电动机的安装尺寸与外形尺寸18-119
4.7防爆异步电动机18-122
4.7.1YB3、YB2系列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7565.1—2011、JB/T 7565.2—2002、JB/T 7565.3—2004、JB/T 7565.4—2004)18-123
4.7.2YA系列增安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摘自JB/T 9595—1999、JB/T 8972—2011)18-132
4.8小功率电动机18-140
4.9YZU系列三相异步振动电动机(摘自JB/T 5330—2007)18-145
4.10小型盘式制动电动机18-147
4.10.1YPE三相异步盘式制动电动机18-147
4.10.2YHHPY起重用盘式制动电动机18-149
4.11直流电机18-150
4.11.1Z4系列直流电动机(摘自JB/T 6316—2006)18-151
4.11.2测速发电机18-165
4.12控制电动机18-171
4.12.1MINAS A4系列交流伺服电动机18-171
4.12.2AKM系列永磁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18-179
4.12.3BYG系列混合式步进电机18-195
4.13电动机滑轨18-201
第2章常用电器18-204
1电磁铁18-204
1.1MQD1系列牵引电磁铁18-204
1.2直流牵引电磁铁18-205
2行程开关18-207
2.1LXP1(3SE3)系列行程开关18-207
2.2LX19系列行程开关18-210
2.3LXZ1系列精密组合行程开关18-212
2.4LXW6系列微动开关18-213
2.5WL型双回路行程开关18-215
3接近开关18-226
3.1LXJ6系列接近开关18-226
3.2LXJ7系列接近开关18-227
3.3LXJ8(3SG)系列接近开关18-227
3.4E2系列接近开关18-234
3.5超声波接近开关18-239
4光电开关18-240
5传感器18-245
5.1传感器命名法及代码(摘自GB/T 7666—2005)18-246
5.1.1传感器命名方法18-246
5.1.2传感器代号标记方法18-247
5.2传感器图用图形符号(摘自GB/T 14479—1993)18-249
5.2.1传感器图形符号的组合18-249
5.2.2传感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18-249
5.3传感器产品18-251
5.3.1常用拉压力传感产品18-251
5.3.2常用扭矩传感器18-255
5.3.3位移和位置传感器18-259
5.3.4线速度传感器18-265
5.3.5角速度(转速)传感器18-268
5.3.6距离传感器18-270
5.3.7物位传感器18-271
6管状电加热元件(摘自JB/T 2379—1993)18-273
6.1管状电加热元件的型号与用途18-273
6.2管状电加热元件的结构及使用说明18-274
6.3管状电加热元件的常用设计、计算公式和参考数据18-274
6.4JGQ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5
6.5JGY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7
6.6JGS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8
6.7JGX1,2,3型及JGJ1,2,3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79
6.8JGM型管状电加热元件18-280
第3章电动、液压推杆与升降机18-282
1电动推杆18-282
1.1一般电动推杆18-282
1.2伺服电动推杆18-291
1.3应用示例18-294
2电液推杆18-294
2.1电动液压缸18-294
2.1.1UE系列电动液压缸与系列液压泵技术参数18-294
2.1.2UEC系列直列式电动液压缸选型方法18-298
2.1.3UEG系列并列式电动液压缸选型方法18-300
2.2电液推杆及电液转角器18-306
2.2.1DYT(B)电液推杆18-306
2.2.2ZDY电液转角器18-312
2.2.3有关说明18-313
3升降机18-314
3.1SWL蜗轮螺杆升降机(摘自JB/T 8809—2010)18-314
3.1.1型式及尺寸18-314
3.1.2性能参数18-318
3.1.3驱动功率的计算18-322
3.1.4蜗杆轴伸的许用径向力18-322
3.1.5螺杆长度与极限载荷的关系18-323
3.1.6螺杆许用侧向力Fs和轴向力Fa与行程的关系18-324
3.1.7工作持续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18-325
3.2其他升降机18-325
参考文献18-326

前言/序言

《机械设计手册》自1969年第一版出版发行以来,已经修订了五次,累计销售量130万套,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内影响力强、销售量大的机械设计工具书。作为国家级的重点科技图书,《机械设计手册》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83年获化工部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9年获全国化工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2003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2015年,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实用性、可靠性和创新性的最佳结合,协助广大机械设计人员开发出更好更新的产品,适应市场和生产需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机械设计手册》一贯坚持、不懈努力的最高宗旨。
《机械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第五版出版发行至今已有8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多次邀请机械方面的专家、学者座谈,倾听他们对第六版修订的建议,并深入设计院所、工厂和矿山的第一线,向广大设计工作者了解《手册》的应用情况和意见,及时发现、收集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和新问题,多方位、多渠道跟踪、收集国内外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改进和丰富《手册》的内容,使《手册》更具鲜活力,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机械设计人员自主创新的能力,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手册》第六版的具体修订情况如下。
一、在提高产品开发、创新设计方面
1.新增第5篇“机械产品结构设计”,提出了常用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的12条常用准则,供产品设计人员参考。
2.第1篇“一般设计资料”增加了机械产品设计的巧(新)例与错例等内容。
3.第11篇“润滑与密封”增加了稀有润滑装置的设计计算内容,以适应润滑新产品开发、设计的需要。
4.第15篇“齿轮传动”进一步完善了符合ISO国际标准的渐开线圆柱齿轮设计,非零变位锥齿轮设计,点线啮合传动设计,多点啮合柔性传动设计等内容,例如增加了符合ISO标准的渐开线齿轮几何计算及算例,更新了齿轮精度等。
5.第23篇“气压传动”增加了模块化电/气混合驱动技术、气动系统节能等内容。
二、在为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创新,提供新型元器件和新材料方面
1.介绍了相关节能技术及产品,例如增加了气动系统的节能技术和产品、节能电机等。
2.各篇介绍了许多新型的机械零部件,包括一些新型的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带减速器的电机、起重运输零部件、液压元件和辅件、气动元件等,这些产品均具有技术先进、节能等特点。
3.新材料方面,增加或完善了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镁及镁合金等内容,这些合金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以及材料回收率高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铁、计算机、通信元件、电子产品、纺织和印刷等行业。
三、在贯彻推广标准化工作方面
1.所有产品、材料和工艺均采用新标准资料,如材料、各种机械零部件、液压和气动元件等全部更新了技术标准和产品。
2.为满足机械产品通用化、国际化的需要,遵照立足国家标准、面向国际标准的原则来收录内容,如第15篇“齿轮传动”更新并完善了符合ISO标准的渐开线齿轮设计等。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是在前几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借《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出版之际,再次向参加每版编写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给我们提供大力支持和热忱帮助的单位和各界朋友们!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调研工作不够全面,修订中难免存在疏漏和缺点,恳请广大读者继续给予批评指正。

主编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 书籍简介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一部内容详实、专业性强的技术参考书,旨在为机械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权威的减速器、电机和电器设计、选型与应用指导。本书作为“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的单行本,聚焦于这些关键的动力传输与控制部件,汇集了当前最新的技术发展、设计理论、计算方法、标准规范以及丰富的工程实例,是读者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得力助手。 内容涵盖与特色 本书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了读者在不同设计环节的需求,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性与针对性兼备。 第一篇:减速器 本篇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深入探讨了各类减速器的设计与应用。 齿轮减速器: 基础理论与设计原则: 详细阐述了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包括渐开线齿轮、圆弧齿轮等常见齿形,以及齿轮强度计算(齿面接触强度、齿根弯曲强度)的最新标准和方法。介绍了各种失效形式的分析与预防,如磨损、点蚀、断齿等。 常用齿轮减速器类型: 详尽介绍单级、多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包括直齿、斜齿、人字齿)、锥齿轮减速器、蜗杆蜗轮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等。对于每种类型,都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步骤、计算公式、结构特点、优缺点分析以及适用范围。 减速器设计实例与计算: 提供了大量典型减速器的设计案例,从原始参数的确定、传动比的分配、齿轮参数的选择、轴的设计、轴承的选配、箱体的设计到润滑、密封等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计算和说明。特别强调了如何根据实际工作条件(载荷、速度、环境等)进行精确设计,以保证减速器的可靠性、效率和使用寿命。 特殊减速器: 涵盖了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具有独特传动方式和应用场合的减速器,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设计要点。 选型指导: 提供了详尽的减速器选型流程和依据,包括如何根据传动功率、转速、载荷特性、空间限制、成本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减速器类型、规格和型号。 维护与故障诊断: 针对减速器常见的运行问题,提供了详细的维护保养建议和故障诊断方法,帮助用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非齿轮减速器: 摩擦轮减速器: 介绍了摩擦轮传动的原理、结构形式、材料选择以及在特定场合的应用。 带式传动减速器: 详细阐述了三角带、多楔带、同步带等传动方式的特点、设计计算、张紧与校正等内容。 链式传动减速器: 涵盖了滚子链、套筒链等传动形式,包括链条型号选择、节距计算、链长计算、涨紧装置设计等。 液力传动与液压无级变速器: 介绍了液力变矩器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参数以及液压无级变速器的设计理念和应用。 第二篇:电机 本篇聚焦于各种类型的电动机,提供其工作原理、性能特点、选型方法及应用指南。 直流电机: 基本原理与分类: 阐述了直流电机的电磁感应原理,并详细介绍了串励、并励、复励和永磁直流电机的结构、工作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性能参数与计算: 提供了直流电机的额定参数(功率、电压、转速)、效率、功率因数等关键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启动、调速等过程的分析。 选型要点: 指导读者如何根据负载需求(转矩、速度、制动要求、连续工作制或断续工作制等)、电源条件以及安装环境,选择合适的直流电机。 应用实例: 结合实际工程,展示了直流电机在起重、冶金、牵引等领域的典型应用。 交流电机: 感应电机(异步电机): 三相异步电机: 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结构(定子、转子)、电磁设计、损耗分析、效率计算以及转矩-转速特性曲线。重点讲解了不同类型的异步电机(鼠笼式、绕线转子式)的特点和适用性。 单相异步电机: 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启动方式(电容启动、分相启动等)以及在小型设备中的应用。 调速技术: 深入探讨了异步电机的各种调速方法,包括变极调速、转子串电阻调速、变频调速(PWM控制、V/f控制等),并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场合进行了比较。 同步电机: 工作原理与结构: 阐述了同步电机的电磁原理,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电励磁同步电机等主要类型,以及其定子、转子结构。 特点与应用: 分析了同步电机的恒速特性、功率因数可调的优点,以及在电力系统、精密传动等领域的应用。 特种电机: 伺服电机: 介绍了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控制方式以及在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 步进电机: 阐述了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分类(反应式、永磁式、混合式)、驱动方式以及在数控设备、打印机等领域的应用。 无刷直流电机: 介绍了其结构、工作原理、优点(效率高、寿命长)以及在电动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应用。 电机设计与选型: 电机设计基础: 提供了电机设计的基本流程和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如功率、转速、电压、频率等。 电机性能分析: 讲解了如何通过等效电路、损耗计算等方法分析电机的效率、功率因数、发热情况。 综合选型指南: 提供了从负载特性出发,选择合适电机类型、功率、电压、转速、防护等级、绝缘等级等全方位的指导,并结合行业标准和应用场景进行案例分析。 第三篇:电器 本篇着重介绍与电机控制和电力系统相关的各类电器元件,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低压电器: 断路器与空气开关: 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断路器(如塑壳断路器、框架断路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脱扣特性、选择依据(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短路能力等)以及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接触器与继电器: 阐述了接触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线圈电压、触点容量、分断能力,以及各种类型继电器(如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的功能和选型。 熔断器与过电流保护: 介绍了不同类型熔断器的结构、特点、特性曲线、选型原则,以及如何实现对设备的过载和短路保护。 开关与按钮: 讲解了各种手动开关、限位开关、行程开关、按钮的功能、规格和选型,以及在控制回路中的应用。 电线电缆与连接器: 提供了电线电缆的选型依据(载流量、电压等级、绝缘材料、敷设方式)、连接器类型与选择,确保电气连接的可靠性。 电机控制回路: 启动与停止控制: 详细讲解了电机直接启动、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电阻降压启动、Y-Δ降压启动等控制原理和电路设计。 正反转与多速控制: 提供了电机实现正反转和多速控制的典型电路图和设计方法。 制动与反接制动: 介绍了电机的电制动、能耗制动、再生制动等控制技术。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 简要介绍了PLC在自动化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思路。 电气保护与安全: 接地与防雷: 强调了设备接地的重要性,介绍了不同接地方式和防雷措施。 漏电保护: 讲解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的工作原理、选择和安装。 过电压保护: 介绍了浪涌保护器的原理、选型和应用。 本书的价值与应用 《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宝库,更是实践操作的指导手册。 为工程师提供权威参考: 对于初级工程师,本书提供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详细的设计流程;对于资深工程师,本书则提供了最新技术动态、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路。 提升设计效率与准确性: 书中提供的计算公式、图表、表格和实例,能够显著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促进技术交流与学习: 本书汇集了多位行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是学习和掌握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 满足不同行业需求: 无论是在通用机械制造、汽车工业、航空航天、新能源、自动化设备还是其他领域,本书都能提供有价值的设计和选型信息。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一部集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权威性于一体的经典技术著作,是机械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将帮助读者在理解减速器、电机和电器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和选型技巧,从而设计出更高效、更可靠、更经济的机械产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购买的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绝对是我近期最满意的一次技术书籍购入。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我深知减速器、电机以及电器系统在任何机械设备中的核心地位,它们直接决定了设备的性能、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然而,我之前在这几个领域的知识体系,总感觉有些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工况下的选型和设计时,总会有些底气不足。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首先,在减速器方面,它从最基础的齿轮传动原理讲起,深入剖析了各种类型减速器(如圆柱齿轮减速器、锥齿轮减速器、行星减速器、蜗杆蜗轮减速器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材料选择以及失效分析。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齿轮强度计算和润滑方式选择的内容,这些细节直接关系到减速器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书中提供的海量图表和公式,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设计过程,并能快速地进行校核。 电机部分同样让我受益匪浅。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常用电机的类型,包括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等,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电气特性、机械特性、调速方法以及选型原则。我之前对电机的理解主要停留在“能够工作”的层面,而这本书则深入讲解了如何根据负载特性、环境条件以及经济性要求,来精确选择电机型号、功率、转速等关键参数。关于电机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以及励磁控制等方面的讲解,更是大大提升了我对电机安全运行的认识。 电器部分的内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从最基础的电气元件,如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熔断器等的选型和应用,讲到各种复杂的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直接启动、星三角启动、软启动、变频调速控制等。书中还对PLC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理解和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至关重要。清晰的电路图和操作说明,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电气设计和故障排除。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工程实践。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等多个行业,从设备结构设计到控制系统集成,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步骤和说明。这些案例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让我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从排版和设计上看,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纸张质量上乘,印刷清晰,图表丰富且标注准确,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每个章节都设计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方便我快速地查找和理解信息。即使是面对复杂的技术内容,也能通过精美的插图和表格,变得易于理解。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于一体的优秀工具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并为我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相信,通过认真研读和反复实践,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帮助我在机械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尤其是像机械设计这样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当我看到《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这本书时,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拿到手之后,其厚实的份量和精美的装帧就让我对其专业性和权威性有了初步的信心。 这本书的减速器部分,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之前对减速器的了解,更多停留在基本原理层面,对于如何根据不同的负载和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减速器类型、设计其关键尺寸、计算其强度和寿命,一直感到有些模糊。而这本书,则以极其详尽的方式,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减速器,包括但不限于圆柱齿轮减速器、锥齿轮减速器、蜗杆蜗轮减速器、行星减速器以及谐波减速器等。它不仅讲解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还提供了详细的设计计算公式、材料选择建议以及润滑和维护的指南。我尤其欣赏它关于减速器效率分析和失效模式探讨的部分,这对于我提高设计质量和设备可靠性非常有帮助。 电机部分的内容同样让我大开眼界。书中对各种常用电机的类型,如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同步电机,乃至一些特殊的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都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它详细阐述了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如功率、转速、转矩、效率、功率因数等)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负载特性、工作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电机。关于电机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以及调速控制的章节,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电机选型和系统设计。 电器部分的内容更是让我感到豁然开朗。对于许多工程师来说,电气设计往往是他们相对薄弱的一环。这本书则系统地梳理了电气设计的基础知识,从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基本元件的选型与应用,到各种电机控制电路(如直接启动、星三角启动、正反转控制、变频调速控制等)的设计,再到PLC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都做了详尽的讲解。书中提供的各种典型电路图和设计流程,为我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让我能够更有效地与电气工程师沟通,并能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电气设计任务。 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是其极强的实践导向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而是将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各个行业,从机械传动设计到电器控制系统集成,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和分析。这些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也让我能够学习到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我快速提升实际工程能力非常有帮助。 在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设计也十分用心。纸张质量优良,印刷清晰,图表丰富且标注准确,阅读起来非常舒适。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方便我快速查找和理解信息。即使是面对复杂的技术内容,也能通过精美的插图和表格,变得易于理解。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于一体的优秀工具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并为我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相信,通过认真研读和反复实践,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帮助我在机械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分

自从拿到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之后,我感觉我的工作效率和设计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坦白说,我之前在机械设计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对一些基础概念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每次遇到涉及减速器、电机和电器这些核心部件的设计时,总会觉得知识体系不够完善,或者说,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各种资料,甚至有时还会因为信息碎片化而导致设计方案不够优化。 这本书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的现状。它的内容设计得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原理介绍,到具体的计算方法,再到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几乎涵盖了所有我需要了解的内容。就拿减速器部分来说,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减速器的类型,比如齿轮减速器、蜗轮蜗杆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等,不仅有它们的结构特点,还对它们的传动比、效率、扭矩、寿命等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减速器材料选择和热处理的讲解,这对于提高减速器的承载能力和耐磨性至关重要。 电机部分的内容也让我感到非常充实。它系统地介绍了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等各种电机的基本原理、性能参数以及选择依据。我之前总觉得选择电机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但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流程和图表,指导我如何根据负载特性、工作环境以及经济性要求,来选择最合适的电机。特别是关于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以及如何通过变频调速来优化电机运行,这些知识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 电器部分更是让我如鱼得水。之前我对电气控制这块的了解相对较少,常常需要依赖电气工程师的帮助。但有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也能在电气设计方面更进一步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电气元件,如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传感器等,并给出了它们的选型原则和计算方法。对于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比如直接启动、星三角启动、正反转控制,以及更复杂的PLC控制,书中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图示,这让我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电气控制设计。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工程实践指导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充满了来自实际工程的经验和智慧。书中大量的工程案例,涵盖了各种典型的机械设备,从简单的输送设备到复杂的生产线,都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步骤和计算过程。这些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本知识的实际应用,也让我能够学习到许多前辈的设计经验和技巧。我经常会把这些案例当作我的设计蓝本,从中汲取灵感和方法。 在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纸张质量很好,印刷清晰,图表也标注得很详细。每个章节的逻辑结构清晰,重点内容突出,方便我快速地查找和理解信息。虽然内容非常丰富,但并没有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相反,它条理清晰,循序渐进,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工程师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参考。 总的来说,《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一本非常值得拥有的专业书籍。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并为我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相信,通过认真研读和反复实践,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帮助我在机械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分

拿到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的时候,就觉得它沉甸甸的,充满了知识的厚重感。我一直认为,在机械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到动力传输和控制的核心部件,如减速器、电机和电器,必须要有系统、权威的参考资料。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需求。 书中关于减速器的章节,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几种减速器的类型,而是从最基础的齿轮几何学、强度计算,到各种传动方式的优缺点分析,再到新型减速器的发展趋势,都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提高减速器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的设计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作负载和运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润滑方式和材料。这些细节对于确保机械设备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书中大量的公式和图表,让复杂的计算过程变得清晰明了,也方便我进行实际的设计校核。 电机部分的内容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系统地介绍了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等各类电机的基本原理、特性曲线以及调速方法。我之前对电机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对于如何精确地根据负载特性、工作循环来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功率、转速,以及如何进行电机过载保护和散热设计,一直感到有些困惑。这本书提供了非常详细的选型指南和计算方法,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电机选型。关于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的优化,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重点,这对于节能减排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器部分的内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我深知电气控制在现代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这本书对电气元件的选型、电路设计以及控制系统的集成,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从基础的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元件的选型依据,到各种电机启动和调速控制电路的设计,再到PLC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都讲解得非常透彻。书中提供的典型控制电路图和设计步骤,对于我理解和绘制电气图纸非常有帮助,也让我能够更有效地与电气工程师沟通。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工程实践指导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罗列,而是充满了来自实际工程的经验和智慧。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各个行业,从机械传动设计到电器控制系统集成,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和分析。这些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也让我能够学习到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我快速提升实际工程能力非常有帮助。 从排版和设计上看,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纸张质量上乘,印刷清晰,图表丰富且标注准确,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每个章节的结构清晰,重点内容突出,方便我快速地查找和理解信息。即使是面对复杂的技术内容,也能通过精美的插图和表格,变得易于理解。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于一体的优秀工具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并为我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相信,通过认真研读和反复实践,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帮助我在机械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技术手册,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更应该是对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就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拿到手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预示着它蕴含着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在减速器设计方面,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全面和深入。它从最基础的齿轮传动原理讲起,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减速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材料选择以及失效分析。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提高减速器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的设计建议,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作负载和运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润滑方式和材料。书中提供的海量公式、图表和插图,使得复杂的计算和原理都变得清晰易懂,也方便我进行实际的设计校核。 电机部分的内容同样让我受益匪浅。它系统地介绍了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等各类电机的基本原理、性能参数以及选型依据。之前,我在选择电机时,总觉得有些凭感觉,不够精确。而这本书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流程和图表,指导我如何根据负载特性、工作循环以及经济性要求,来选择最合适的电机型号、功率、转速。关于电机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以及调速控制的讲解,更是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电机选型和系统设计。 电器部分的内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我深知电气控制在现代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这本书对电气元件的选型、电路设计以及控制系统的集成,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从基础的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元件的选型依据,到各种电机启动和调速控制电路的设计,再到PLC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都讲解得非常透彻。书中提供的典型控制电路图和设计步骤,对于我理解和绘制电气图纸非常有帮助,也让我能够更有效地与电气工程师沟通。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工程实践指导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充满了来自实际工程的经验和智慧。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等多个行业,从机械传动设计到电器控制系统集成,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和分析。这些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也让我能够学习到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我快速提升实际工程能力非常有帮助。 从排版和设计上看,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纸张质量上乘,印刷清晰,图表丰富且标注准确,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每个章节的结构清晰,重点内容突出,方便我快速地查找和理解信息。即使是面对复杂的技术内容,也能通过精美的插图和表格,变得易于理解。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于一体的优秀工具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并为我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相信,通过认真研读和反复实践,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帮助我在机械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分

入手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的单行本,感觉自己像是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宝藏。我一直对机械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细节非常着迷,尤其是减速器、电机以及相关的电器控制部分,这几个模块可以说是整个机械系统的“心脏”和“大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之前在学习和工作中,总觉得对这些部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和系统,遇到一些复杂的设计场景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非常全面地解答了我长期以来的疑惑。在减速器部分,从最基础的齿轮传动设计,到各种复杂减速器(如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的原理、结构、材料选择、强度计算,再到它们的性能评估和维护保养,几乎涵盖了减速器设计的所有环节。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减速器效率损失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传动效率,这对于我未来在节能设计方面的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书中大量的公式和图表,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各种计算过程,并能快速地进行校核。 电机方面的内容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电机的类型,如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等,并深入分析了它们的特性曲线、工作原理以及适用的负载类型。我之前一直对如何根据负载的实际需求来精确选择电机型号、功率、转速等感到困惑,这本书提供了非常系统化的选型方法和丰富的参考数据。特别是关于电机过载保护、堵转分析以及瞬态响应等方面的讲解,让我对电机的运行安全和性能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我今后设计可靠的电机驱动系统至关重要。 电器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对电气元件的选用、电路设计以及控制系统的集成,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从基础的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元件的选型依据,到各种电机启动和调速控制电路的设计,再到PLC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之前对电气控制的理解比较零散,而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电气系统是如何与机械系统协同工作的。书中提供的典型电路图和设计步骤,对于我进行实际的电气设计非常有指导意义。 我非常欣赏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工程导向性。它不是单纯地罗列理论,而是将理论知识与大量的工程实例紧密结合。书中穿插了许多来自不同行业的典型设计案例,从减速器的传动设计,到电机驱动系统的配置,再到复杂的电器控制系统集成,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和分析。这些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也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我快速提升实际工程能力非常有帮助。 从装帧和排版上看,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厚实的书页,清晰的印刷,以及大量图文并茂的插图和表格,都大大提升了阅读体验。每个章节的结构清晰,重点内容突出,方便我快速地查找和理解信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精心的设计,体现了出版方对高质量专业书籍的追求。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讲解每个部分时,都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还会深入探讨“为什么”以及“如何做”。例如,在讲解减速器效率时,它会分析不同效率损失的原因,并给出提高效率的策略;在讲解电机选型时,它会分析不同负载特性的影响,并给出详细的计算方法。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不仅能记住知识点,更能理解知识背后的逻辑,从而举一反三。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于一体的优秀工具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并为我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相信,通过认真研读和反复实践,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评分

终于拿到了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分量十足,沉甸甸的,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装帧,瞬间就让我感受到了这本手册的专业和权威。我一直从事机械设计相关的工作,但坦白说,对于减速器、电机和电器这几个细分领域,我的知识体系还存在一些空白,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项目时,总觉得不够得心应手。这次入手这本单行本,就是希望能系统地梳理和补充这方面的知识。 刚翻开目录,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减速器部分的内容非常详尽,从最基础的齿轮传动原理,到各种类型减速器的结构特点、设计计算、选型依据,再到它们的失效分析和维护保养,几乎涵盖了减速器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一些新型减速器的介绍,比如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不仅讲解了其工作原理,还详细阐述了其应用场景和优缺点,这对于我在选择合适的减速器方案时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我尤其关注了关于减速器效率和寿命的计算部分,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设备性能和成本的关键因素,手册给出的公式和图表非常清晰易懂,便于我进行实际的计算和校核。 电机部分同样让我眼前一亮。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电机,如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等,还对它们的性能参数、工作特性、选择原则做了深入的剖析。我之前对电机的了解更多停留在“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对于如何根据负载特性、工作环境来精确选择电机类型、功率、转速等,一直比较模糊。这本书的到来,可以说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它提供了大量的选型图表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电机的适用范围,并且对于电机过载、堵转、发热等问题的分析和防护措施,也给予了非常详细的指导,这对于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电器部分更是让我豁然开朗。以前在设计控制回路时,我总是依赖于一些零散的资料和过往经验,但总感觉不够系统,也担心会有遗漏。这本手册在电器设计方面,从基础的电气元件(如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的选用与计算,到各种控制电路(如直接启动、星三角启动、变频调速控制)的设计,再到安全保护措施(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的讲解,都做到了系统化和条理化。书中对于不同电器元件的选型标准,比如额定电流、额定电压、分断能力等,都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电气设计。 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实际应用。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工程实例,从具体的减速器传动方案设计,到电机驱动系统的配置,再到电器控制系统的集成,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步骤和说明。这些案例的覆盖面很广,涵盖了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等多个行业,这让我能够将书中的知识与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而且,案例中的图纸和计算过程都非常清晰,有助于我理解复杂的机械和电气系统是如何构建和运作的。 从排版和设计上看,这本手册也做得非常出色。每个章节的标题醒目,内容层次分明,重点内容往往会加粗或者使用不同的字体,便于读者快速抓住核心信息。大量的图表、表格和插图,更是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和理解的深度。很多复杂的技术概念,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就变得容易理解多了。而且,纸张的质量也很好,翻阅起来手感舒适,字迹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失效分析和故障排除部分的阐述。很多时候,我们设计出来的设备在实际运行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如何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这本书在减速器、电机和电器这三个领域,都提供了非常系统的故障诊断指南,列举了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并深入分析了其根本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减少停机时间,无疑具有极大的帮助。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满意。它不仅包含了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例如,在电机部分,书中对一些新型电机,如永磁同步电机,以及伺服电机等,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了解行业动态,把握技术发展方向非常有益。同样,在电器部分,对于智能控制、PLC应用等内容也有所涉及,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现代机械设计中电气控制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于一体的优秀工具书。它是我在机械设计领域,尤其是在减速器、电机和电器方面,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我坚信,通过认真学习和反复研读,这本书一定会极大地提升我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帮助我在未来的设计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深入理解机械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它没有生涩难懂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务实的方式,将复杂的原理和应用场景一一呈现。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工程师,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模块的时候,都会先从基础概念入手,然后逐步深入到设计计算、选型依据,再到应用实例和常见问题分析,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许多重要的知识。

评分

我之前一直觉得,在机械设计领域,对减速器、电机和电器这几个核心部分的理解,总是感觉不够深入和系统。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的项目需求时,总会因为知识点不够扎实而感到力不从心。这次入手了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感觉自己像是得到了一个强大的“外挂”。 这本书在减速器部分的讲解,真的是非常到位。它不仅仅是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减速器,如齿轮减速器、蜗杆蜗轮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等,更深入地剖析了它们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材料选择以及失效分析。我尤其看重的是书中关于提高减速器效率和延长使用寿命的设计建议,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工作负载和运行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润滑方式和材料。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设备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要素。书中大量的公式、图表和插图,使得复杂的计算过程变得清晰明了,也方便我进行实际的设计校核。 电机部分的内容同样让我大开眼界。它系统地介绍了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等各类电机的基本原理、性能参数以及选型依据。我之前对电机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知道有这么回事”,但对于如何精确地根据负载特性、工作循环来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功率、转速,以及如何进行电机过载保护和散热设计,一直感到有些困惑。这本书提供了非常详细的选型指南和计算方法,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电机选型。关于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的优化,也是我非常关注的重点,这对于节能减排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器部分的内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我深知电气控制在现代机械设备中的重要性。这本书对电气元件的选型、电路设计以及控制系统的集成,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从基础的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元件的选型依据,到各种电机启动和调速控制电路的设计,再到PLC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都讲解得非常透彻。书中提供的典型控制电路图和设计步骤,对于我理解和绘制电气图纸非常有帮助,也让我能够更有效地与电气工程师沟通。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工程实践指导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充满了来自实际工程的经验和智慧。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等多个行业,从机械传动设计到电器控制系统集成,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和分析。这些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也让我能够学习到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我快速提升实际工程能力非常有帮助。 从排版和设计上看,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出色。纸张质量上乘,印刷清晰,图表丰富且标注准确,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每个章节的结构清晰,重点内容突出,方便我快速地查找和理解信息。即使是面对复杂的技术内容,也能通过精美的插图和表格,变得易于理解。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于一体的优秀工具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并为我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相信,通过认真研读和反复实践,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帮助我在机械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一套关于机械设计的手册,尤其是其中关于减速器、电机和电器这一部分的单行本,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之前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减速器来满足不同的传动需求,但总是觉得心里没底,对各种参数的理解也不够透彻。这本书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状况。它详细介绍了摆线针轮减速器、齿轮减速器、蜗杆蜗轮减速器等等,不仅有它们的结构图,还有详细的计算公式和选型表格。我最看重的是它关于不同减速器在负载能力、效率、寿命以及噪音方面的对比分析,这让我在实际项目中,能够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出最经济、最合适的减速器方案。 电机这块的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过去,我只是大概了解几种电机的名称,对它们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知之甚少。而这本书,则将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甚至是一些特殊的伺服电机、步进电机,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从电机的基本原理,到不同绕组的特性,再到如何根据负载曲线选择合适的电机型号,书里都有非常清晰的说明。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的章节,这对于优化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至关重要。而且,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关于电机过载保护和散热设计的建议,这对于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电器部分更是让我感觉豁然开朗。之前我对电路设计总是有点畏手畏脚,害怕出错。但这本书,从最基本的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的选用,到如何设计复杂的控制逻辑,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我最喜欢的是它关于变频器和PLC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讲解,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典型控制电路图,并对每个元件的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标注,这对于我理解和绘制电路图非常有帮助。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这些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覆盖了各个行业。我看了其中一个关于化工泵的驱动系统设计案例,从减速器的选型、电机的匹配,到电器的控制回路设计,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计算。这些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也让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技巧。 纸张的质量和印刷的精美程度也让我非常惊喜。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体,以及丰富的插图和表格,都让阅读体验变得非常愉悦。即使是长时间的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书中的内容组织也非常合理,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标题和索引,方便我快速查找所需信息。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手边,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需要查阅资料的时候,随时都能找到答案。 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失效分析和故障排除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设计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而如何快速有效地定位和解决问题,是工程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本书提供了非常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列举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现象,并深入分析了其原因,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这对于我提高设备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我近年来读过最实用、最有价值的一本技术书籍。它不仅系统地梳理了我在减速器、电机和电器方面的知识,还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和解决方案。我坚信,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这本书一定会极大地提升我的专业能力,成为我今后机械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评分

我一直认为,在机械设计领域,掌握一套权威、系统、实用的参考资料是至关重要的。这本《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的出现,可以说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期盼。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它厚实的体量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这预示着它蕴含着丰富而深入的专业知识。 这本书在减速器部分的讲解,是我最看重的内容之一。它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常用减速器的类型,例如齿轮减速器、蜗杆蜗轮减速器、行星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等。不仅如此,它还深入剖析了每种减速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设计计算方法、材料选择以及失效分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减速器效率计算和传动平稳性的讨论,这些都是直接影响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大量的公式、图表和插图,使得复杂的计算和原理都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 电机部分的内容同样让我收获颇丰。它详细介绍了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等各类电机的基本原理、性能参数以及选型依据。之前,我在选择电机时,总觉得有些凭感觉,不够精确。而这本书提供了非常系统的选型流程和参考数据,指导我如何根据负载的实际需求、工作环境以及经济性要求,来选择最合适的电机型号、功率、转速。关于电机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以及调速控制的讲解,更是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让我能够更安全、更高效地使用电机。 电器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是解决了我在电气设计方面长期存在的知识盲区。书中从基础的电气元件,如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到各种复杂的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直接启动、星三角启动、软启动、变频调速控制等,都做了非常详尽的讲解。特别是关于PLC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编程和接线指导,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书中提供的典型电路图和设计步骤,对于我进行实际的电气设计非常有参考价值。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工程实践指导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充满了来自实际工程的经验和智慧。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这些案例覆盖了冶金、化工、轻工、纺织等多个行业,从机械传动设计到电器控制系统集成,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讲解和分析。这些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也让我能够学习到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对于我快速提升实际工程能力非常有帮助。 在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设计也十分用心。纸张质量优良,印刷清晰,图表丰富且标注准确,阅读起来非常舒适。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方便我快速查找和理解信息。即使是面对复杂的技术内容,也能通过精美的插图和表格,变得易于理解。 总而言之,《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单行本·减(变)速器·电机与电器》是一本集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于一体的优秀工具书。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并为我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我相信,通过认真研读和反复实践,这本书一定会成为我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帮助我在机械设计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评分

书本印刷质量很好,知识需要反复阅读来提取精华。

评分

物流速度很快,工作中就需要这样的好工具书

评分

书本印刷质量很好,知识需要反复阅读来提取精华。

评分

介绍很详细,适合单位备书,京东小哥送货快

评分

老朋友相见,很开心,一见如故!

评分

好大好大一本,好重,正品无疑,推荐购买,活动下来大概100买的,很划算

评分

新版的好大,在公司用的全是古董,总算舍得为自己搞一套了,搞机械设计必须用的上啊

评分

趁着特价买的,感觉非常的值啊,打算放在书架上装13用(? •?_•?)?

评分

你要我去找你了?这么快乐过一辈子不开心的事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