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选集,包括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中的重要著作。几年前各地方曾经出过几种不同版本的《毛泽东选集》,都是没有经过著者审查的,体例颇为杂乱,文字亦有错讹,有些重要的著作又没有收过去。现在的这部选集,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并且按照著作年月次序而编辑的。这部选集尽可能地搜集了一些为各地方过去印行的集子还没有包括在内的重要著作。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经著者校阅过,其中有些地方著者曾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也有个别的文章曾作了一些内容上的补充和修改。
下面有几点属于出版事务的声明:
第yi,现在出版的这个选集,还是不很完备的。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对于革命文献的毁灭,由于在长期战争中革命文献的散失,我们现在还不能够找到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许多书信和电报(这些在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占很大的部分)。
第二,有些曾经流行的著作,例如《农村调查》,遵照著者的意见,没有编入;又如《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也遵照著者的意见,只编进了其中的第yi章(即《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
第三,选集中作了一些注释。其中一部分是属于题解的,附在各篇第yi页的下面;其他部分,有属于政治性质的,有属于技术性质的,都附在文章的末尾。
第四,本选集有两种装订的本子。一种是各时期的著作合订的一卷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四卷本的第yi卷包括第yi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第二卷和第三卷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第四卷包括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著作。
第yi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
农民问题的严重性
组织起来
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糟得很”和“好得很”
所谓“过分”的问题
所谓“痞子运动”
革命先锋
十四件大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
一 国内的政治状况
二 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三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的失败
四 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在湘鄂赣三省的地位
五 经济问题
六 军事根据地问题
井冈山的斗争(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
割据地区的现势
军事问题
土地问题
政权问题
党的组织问题
革命性质问题
割据地区问题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
关于单纯军事观点
关于jiduan民主化
关于非组织观点
关于绝对平均主义
关于主观主义
关于个人主义
关于流寇思想
关于盲动主义残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0年一月五日)
反对本本主义(一九三0年五月)
一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三 反对本本主义
四 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五 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
六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七 调查的技术
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九三三年八月十二日)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九三三年十月)
我们的经济政策(一九三四年一月)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七日)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
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共和国
国际援助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五六年十二月)
…………………………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思想上的“拉力赛”。刚开始翻阅时,因为涉及的语境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有些段落需要反复咀嚼,甚至要对照着地图和年表才能完全理解其战略意图。但一旦跨过最初的门槛,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就来了。特别是在论述军事策略的部分,那种对全局的掌控力和对对手心理的精准拿捏,即便是隔了这么多年再看,依然令人拍案叫绝。其中穿插的一些论述,比如关于统一战线的构建,对于今天处理复杂的社会群体关系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注意到作者在行文上非常讲究分寸,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指导,又不乏具体到基层执行层面可操作的细则。这种兼顾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的写作风格,是许多当代学者难以企及的。对于想钻研领导艺术和辩证思维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最原汁原味的案例分析。
评分这本厚厚的精装书,封面设计得沉稳大气,那种老式的油墨印刷质感,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我本来是抱着一种研究历史的心态来翻阅的,没想到里面的文字功底实在是扎实得惊人。尤其是关于一些战略部署和对当时社会矛盾的剖析,逻辑性之强,让人不得不佩服。我记得有一篇论述,作者将复杂的国际局势抽丝剥茧,用非常朴实的语言阐述了核心矛盾点,即便是一个对那段历史不太熟悉的新读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全书的排版清晰,注释也相当详尽,对于理解一些特定年代的专有名词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装帧上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即便是经常翻阅,书脊和纸张的耐用度也令人满意。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套文献的汇编,更像是一部深刻理解那个时代思维方式的入门指南,对任何想深入了解那段思想脉络的人来说,都是一份值得珍藏的资料。我尤其欣赏它没有过度美化或简化历史的倾向,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记录了那个波澜壮阔时期的思考轨迹。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套书,主要是为了收藏和偶尔查阅一些关键论断的原始出处。拿到手后,发现它的开本(32开)非常适合日常携带和在通勤时阅读,不像那些大开本的文献集,拿着很不方便。纸张的色泽偏暖,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低于那些漂白得很厉害的纸张。我特别喜欢其中几篇关于文化建设和思想改造的早期文章,它们展现了一种罕见的、对人类精神力量的深切关注。作者在论述如何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时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国民性的深刻洞察,这远超出了纯粹的政治宣传范畴。它揭示了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即如何在一个群体中建立起共同的价值体系和行动纲领。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找到新的理解维度,这本书的价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读者的阅历增长而不断深化的。
评分当我打开这本书时,首先注意到的是那种独特的纸张触感,略微粗糙,带着淡淡的书卷气,这比现在许多光滑的铜版纸阅读体验要好得多,让人感觉更“实在”。我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关于经济建设的一些早期论述。现在的很多经济理论往往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市场模型之上,但这本书里探讨的如何在资源极度匮乏的背景下,规划和组织生产力,那种务实的精神和因地制宜的智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我花了好大力气去对比分析了不同阶段的论述,会发现作者的思路是动态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比如在处理农民问题时,那种深入田间地头细致观察后得出的结论,比任何宏观统计数据都来得有说服力。合上书本,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想象着当时的人们是如何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的。这套书对于理解“从无到有”的创业精神,有着难以估量的启发意义,绝非一般枯燥的政治读物可比拟。
评分这套文献集,最大的特点或许在于其“原生态”的呈现方式。它保留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读起来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真实感。我记得有一次随手翻到其中关于哲学思辨的片段,那种用最朴素的语言阐述深刻辩证法的能力,让我非常震撼。它没有使用过多晦涩的哲学术语,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类比和论证,使得原本高深的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我发现,很多当代社会中看似新颖的“管理学”或“沟通学”的理念,其实在这些早期的文献中就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雏形。对于那些对思想史感兴趣的深度读者来说,这本书是绕不开的基石。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读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是如何思考的”——那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试错和修正的思维过程,才是其真正的宝藏所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提升自己逻辑思辨能力的人。
评分很好很好!真的很好
评分好
评分质量好,价格实惠!
评分很好很好!真的很好
评分第一本和第二本折了,其他检查没有烂页。纸质一般,内容我先看看有无印刷错误!但是,快递超级慢!8.30凌晨下单,9.4上午才送到,差一天就是整整一周!快递龟速!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学习学习学习
评分好
评分精神食粮,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