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

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LNG
  • 液化天然气
  • GB/T 20368-2012
  • 生产
  • 储存
  • 装运
  • 天然气
  • 工业标准
  • 能源
  • 安全
  • 技术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155066128209
商品编码:1214276866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赢销天王商道全集
作者: 柴宝亭 开本: 16开
原价: 35
页数: 298
现价: 17.064 出版时间 2011-01-01
ISBN号: 9787307082786 印刷时间: 2011-01-01
出版社: 武汉大学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内容提要 一个男人要成功需打10场以上的大仗、恶仗。他自称“走野路子”;他尊崇毛泽东战略、战术;他最能玩广告,比吃饭更熟练;他情场失意,商场得意;他被人鄙视后,又被人景仰;他打赢了人生的关键几仗。他就是中国营销史上的一代宗师史玉柱。 高举“兴农”大旗,地方政府纷纷无偿支援他;高举“大胜靠德”大旗,追捧者死心塌地追随他;高举“资本”大旗,顶级资本看好他;高举“央视”大旗,媒体宣传他,这个人就是牛根生,中国最生猛的男人,蒙派营销的一代宗师。 这个男人当过老师,这个男人见义勇为,这个男人当过不受欢迎的推销员……就是这个男人,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中小企业的命运和前途,改变着中国的商业生态,这个男人叫马云。 狼是天生的猎手,华为也是天生的强者。华为的图腾物是“狼”。“狼性”代表着一种强烈扩张的欲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从2万元创立华为到带领它进入国际舞台,任正非一直以一个战略家的姿态导演着一个中国企 业的骄傲。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电信设备大王却“神龙见首不见尾”,出奇低调。军人、土狼、硬汉、战略家……各种光怪陆离的评价和代号交织在一起,使得他被人称为“中国最神秘的企业家”。 作者简介 柴宝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区域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任: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创意总监,九州音像总公司创意总监,深达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目录 前言 第一天王——“宗师”史玉柱1.惟刀百辟,惟心不易2.脑白金的资本运作3.金钱搭建的虚幻舞台4.莫道君行早5.收购还是代理? 6.细节决定成败7.狼,来了8.巨人的杀手锏9.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10.人才在手,天下我有11.成亦媒体,败亦媒体第二天王——“猛男”牛根生 1.高速发展的飞船定律2.善战者,借力打力3.整合全球资源4.造壳上市 5.事件营销 6.“插位”才有机会7.品质负数原理8.“五察”布局模式9.捆绑经销商10.培训消费者11.企业兴亡,员工有责12.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一 13.选才“三合论”14.末位淘汰制第三天王——“狂人”马云1.第一次失败2.互联网的低迷3.“西湖论剑”4.精心挑选投资商5.“绝密使命”——淘宝网6.蚂蚁斗大象7.最大收购案8.搜索中的强者9.快乐团队 10.中国供应商11.用诚信挣钱12.支付宝13.百年企业第四天王——“土狼”任正非1.“床垫文化”与本土战略2.狼之野性——欧洲之征 3.“向北极熊学习”4.沟通的艺术5.“毛主席指引我战斗”6.拥抱冬天7.随环境而变8.电信业的黄埔军校9.高薪养“才”10.和“平均主义”说再见 11.轮岗创造人才价值 12.务实——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参考书目 精彩导读 在史玉柱决定进入网络游戏市场之前,曾经询问过有关专家,而专家给他的答复是“你迟到了。”当时的中国网络游戏已经被网易、盛大、金山、九城、腾讯等大公司瓜分,强敌环伺,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不过史玉柱不这么想,他认为:“网络游戏市场看起来已经人满为患,其实质是一 帮小孩子的低水平战争,竞争水平非常低劣、稚嫩……就如毛主席所说,莫道君行早。”史玉柱做过这样的分析:腾讯QQ,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但网络游戏不是腾讯的主业。九城,主要代理国外优秀3D游戏,而征途公司的产品 是2D游戏,两者的市场定位不同,几乎不发生竞争。网易,很强大,丁磊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网易的主要产品是大话系列游戏,这系列产品是回合游戏,与《征途》的定位不发生冲突。也就是说《征途》在网络游戏行业没有敌人! 行内人士评价史玉柱的行为是“新一场赌局”——目前网游行业虽然存在暴利,但70%的企业经营困难。有人说,网游是孤独者和无聊者的游戏。史玉柱是寂寞的,他基本没有朋友,很少与外界接触。闲暇时,与之相伴的是历史书。他习惯凌晨入睡,无聊的时候就用网络游戏排解孤独。 对他而言,网游是逃避现实的另一个江湖,“在那里大家不分高低贵贱,没什么烦恼”。他玩得投入,甚至还花钱买“装备”,雇人帮他“练级”。2002年起,史玉柱开始不满足于只做玩家,他打算用两亿元人民币进军网游。’他悄悄招兵买马,2004年上海征途网络公司成立,一款名为《征 途》的游戏进入研发阶段。《征途》的创作团队正是来自盛大《英雄年代》的开发小组,其主打产品《征途》把收编盛大代理的《传奇》用户作为自己的一大目标。 在盛大公司措不及防的空当,《征途》在线人数从20万直飙到100万,一路高唱凯歌。史玉柱推出的C—S—P模式备受业界关注。所谓“C—S—P”即为COME—STAY—PAY,意思是:来—使用—付费,从营销学的角度上看是一种“体验营销”,不走收费游戏这一网络游戏的一般发展模式,而是跳出模式之外,推行“免费网游”。 新浪网上的一篇博客文章《盛大的敌人是谁?》对此有相当精彩论段:在2006年初,《征途》的用户初步达到20万人,网络游戏业内普遍认为史玉柱在吹牛!无奈之卞,史玉柱请来众多媒体来证明,仍旧不能平息业内对《征途》的质疑。金山的产品经理甚至质疑征途公司的服务器是“火星的服务器”,因为征途公司宣称它们的服务器可以容纳4万在线用户,而当时国内的顶级服务器也不过能容纳5000人!没有人知道,史玉柱在大家没有对自己产生戒心的时候,已经开发出可以一个游戏服务器可以容纳4万玩家同时在线的技术。 当史玉柱号称一款《征途》可以超过金山属下10余款游戏的_总在线人数时,业内众人对此嗤之以鼻,然而今天我们看到《征途》在线人数已经达到100万,几乎超过金山旗下所有产品的在线人数,史玉柱说到并且做到了。就这样,《征途》在一片质疑声和谩骂声中成长起来,没有人认为《征途》会成为行业巨头,有的人甚至预言不出两年《征途》就将终结,史玉柱将挥泪告别网络游戏行业。 一些人还是认为史玉柱只是投机于网游,根本没有做好长久打算,对于网游,他更是一个外行,只看能挣钱,没想到赔钱的可能。但是大家都忘记一点,如今的史玉柱,已经不是当年的毛头小子,他用多年的历练,已经能够成功预测市场的发展方向,现在他是信心十足地瞄准了网络游戏的广阔市场。 趁盛大没有防备,史玉柱悄悄走上了“免费网游”的“征途”,而他面前最大的敌人,是丁磊的网易。 史玉柱用了“可怕”这个词来形容丁磊:“丁磊确实很厉害,网易公司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最可怕的是丁磊眼睛只放在网络游戏上。网易代理的‘梦幻西游’和‘大话西游’两款优秀的民族游戏,在线人数最多可达100万,这在世界上都是排名第一的。而且,丁磊有网易这样一个门户网站作为平台,我和他并不在一个竞争层面。”面对网易的竞争,史玉柱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要是按照行业模式,史玉柱在丁磊面前根本没有竞争力,他的《征途,》还没走多远,就面临寿终正寝的危险。“不过我对行业规则从来就不理会。”史玉柱语气坚定地说。在砸下了2亿元的巨资之后,史玉柱开始了他的网络游戏运营规则颠覆之旅。 以往游戏的挣钱方式都是依靠点卡收费形式,对于道具及其装备没有重点关注,《征途》抓住这点,独辟蹊径,不再采取旧有模式,而是专心依靠卖道具与装备赚钱。为了表现与众不同,史玉柱也不走公测一个月后开始收费的行业规则,而是决定在《征途》公测之日起就开始收费,玩家可以先睹为快地提前购买游戏道具和装备。 不过,在推出正式版本之前,《征途》公测持续了很长时间,用史玉柱的话说,这样可以在实践中检测游戏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改进,以便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玩家,吸引玩家的兴趣,保证游戏生 命周期的长久。 除了公测时间长,公测期间可以买卖装备外,《征途》自己的游戏设计也有极大卖点,它集合了数百种功能,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最后在游戏中,玩家可以找到上千种游戏功能,以至史玉柱说:“干脆把所有的游戏功能全部装进去”。 玩其他游戏时,往往需要玩家通过代练或者外挂的方式来获取装备和道具,并且还要长时间的在线练习才能升级,而玩《征途》游戏,并不是靠时间、靠运气就能成功的,而是靠钱,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买到你想要 的装备和道具。他赚有钱人的钱的理念,使史玉柱抓住网游赚钱之术,《征途》运营数据显示,3%的用户为其贡献了70%的利润,有86%的用户是从来不消费的。P21-24
《液化天然气(LNG)的储存与运输技术发展概览》 引言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液化天然气(LNG)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天然气的应用范围,使得跨洋长距离运输和大规模储存成为可能,从而在全球能源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本书旨在全面梳理LNG储存与运输技术的历史演进、关键技术节点、当前发展趋势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相关行业从业者、研究人员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深入的参考视角。 第一章:LNG技术缘起与发展历程 早期设想与科学基础: 追溯人类对气体液化的早期探索,从基础的物理学原理(如临界点、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出发,理解实现天然气液化的科学依据。简述早期科学家在低温工程和气体分离方面的开创性工作。 LNG商业化的孕育: 探讨20世纪初至中期,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对多元化能源需求的增长,天然气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能源进入视野。介绍早期对天然气长距离运输的设想,以及管道运输的局限性,为LNG技术的诞生铺平道路。 第一艘LNG船的诞生与意义: 详细描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艘LNG运输船“Methane Princess”号的建造历程及其标志性意义。分析其问世如何证明了LNG商业化运输的可行性,并开启了全球LNG贸易的新篇章。 技术瓶颈的突破与规模化发展: 梳理LNG储存罐技术(如杜瓦瓶原理在大型储罐中的应用)、液化工艺(如多组分制冷循环)以及船舶设计(如独立球形罐、膜式罐)等关键技术的演进。介绍上世纪70年代至今,LNG生产、储存和运输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效益提升。 全球LNG市场的崛起: 概述不同时期全球LNG市场的形成和扩张过程,分析主要LNG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地理分布变化,以及地缘政治、经济因素对LNG贸易格局的影响。 第二章:LNG生产工艺与技术要点 天然气预处理: 详细介绍天然气进入LNG工厂前所需的各项预处理步骤,包括脱硫、脱碳(CO2)、脱水、重烃分离等。阐述这些步骤对后续液化过程的重要性,以及不同预处理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LNG液化核心技术: 深入剖析当前主流的LNG液化工艺,包括: 多组分制冷循环(例如:APCI、Linde、Air Products等工艺): 详细讲解不同制冷剂(如甲烷、乙烷、丙烷、氮气等)的组合与循环原理,以及换热器、膨胀机等关键设备的作用。对比不同工艺在能效、设备复杂度和投资成本上的差异。 纯甲烷制冷循环(例如:Propane Pre-cooled Mixed Refrigerant, C1M): 介绍其工艺特点,适用场景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的优势。 其他新兴液化技术(如:涡轮膨胀制冷、斯特林制冷等): 简要介绍其发展现状和潜在应用前景。 LNG储存技术: 地面大型LNG储罐: 重点介绍双层绝缘罐(如9%镍钢内罐+预应力混凝土外罐)的设计理念、保温原理、安全措施(如防波堤、泄压阀)以及维护要点。 船载LNG储罐: 详细讲解独立球形罐(Moss型)和薄膜式罐(GTT膜式)两种主流设计。分析其结构特点、受力机理、装载限制以及在不同吨位船舶上的适用性。 地下LNG储罐: 介绍其技术原理、建设优势(如占地少、保温好)和适用性,以及目前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LNG装船与卸船技术: 装卸工艺流程: 详细描述LNG从岸边储罐到船舶,或从船舶到岸边储罐的 transfer 过程。 LNG泵与管道系统: 介绍适用于极低温流体的特殊泵(如潜液泵)和管道(如绝缘管道)的设计要求和操作规程。 装卸臂与软管: 阐述LNG专用装卸臂和软管的关键技术,包括其密封性、灵活性、安全联锁以及紧急切断系统。 氮气置换与惰性化: 解释在装卸过程中进行氮气置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空气侵入造成安全隐患。 第三章:LNG运输船舶与工程挑战 LNG运输船的分类与发展: 按载重量划分: 从早期的小型船到如今的大型、超大型LNG运输船(Q-Max等),分析载重量的提升对LNG贸易规模的影响。 按货舱结构划分: 再次深入探讨Moss型和GTT膜式货舱的优缺点、技术成熟度以及在市场上的应用比例。 船体设计与推进系统: 介绍LNG船独特的高甲板设计、双层船体结构等安全考量。分析不同推进系统(如蒸汽轮机、柴油电、双燃料电等)的演进,以及其对LNG船能效和环保性能的影响。 LNG船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绝热与蒸发控制(Boil-off Gas, BOG): 详细讲解LNG储罐的绝热设计如何最小化BOG的产生。介绍BOG的处理方式,如:再液化系统(RLG)、直接燃烧(用于发电或推进)或储存。 货舱管理与装卸监控: 介绍LNG船上先进的货舱液位、温度、压力监测系统,以及与岸上指挥中心的通信协作。 安全性设计与风险评估: 阐述LNG船在设计中如何充分考虑火灾、爆炸、泄漏等潜在风险,包括船体结构强度、防火隔断、紧急排放系统、以及严格的IMO规则和行业标准。 LNG运输的工程挑战: 超低温操作: 强调LNG(-162°C)对材料性能、设备密封、操作人员防护的严苛要求。 安全操作规程: 详细阐述LNG装卸、航行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气体检测、静电接地、人员培训等。 环保法规与船舶排放: 讨论日益严格的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法规,以及LNG船在减少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第四章:LNG的储存与装运的安全性管理 风险识别与评估: 详细分析LNG生产、储存和装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包括: 物理风险: 低温灼伤、高压蒸汽爆炸、火灾、闪燃、爆炸极限。 化学风险: 气体泄漏、空气混合。 操作风险: 设备故障、人为失误、操作不当。 外部风险: 天气、地震、人为破坏。 安全设计原则与措施: 防泄漏设计: 强调双层结构、密封性材料、泄压装置的重要性。 防火防爆设计: 介绍惰性气体保护、泄压通道、防爆电器设备的应用。 紧急响应系统: 详述火灾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疏散预案的建立与演练。 人员培训与资质: 强调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安全培训,并建立严格的资质认证体系。 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罐区管理: 规范罐体操作、维护,定期检测设备状态。 装卸作业安全: 制定详细的装卸流程,严格执行安全检查,确保连接可靠。 船舶安全管理: 船舶的动态风险评估,航行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应急预案与演练: 定期组织各类事故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相关法规与标准: 概述国际上和主要国家在LNG安全储存和运输方面的主要法规、标准和行业指南,例如:IPGA(国际液化气体运输者协会)、IGU(国际液化气协会)等相关组织的规范。 第五章:LNG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FSRU(浮式LNG接收站): 详细介绍FSRU的技术特点、优势(如灵活性、快速部署、成本效益)及其在全球LNG市场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和临时性供应需求中的应用。 LNG作为船舶燃料: 探讨LNG作为清洁船舶燃料的潜力,分析其在降低排放、符合IMO法规方面的优势。介绍LNG加注站点的建设、LNG燃料船的设计与运营挑战。 小型LNG(Small-scale LNG): 介绍小型LNG的生产、储存和运输技术,分析其在偏远地区、岛屿、内河航运以及特定工业应用中的市场机会。 LNG作为工业和交通燃料: 探讨LNG在重型卡车、火车、工业锅炉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分析其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和环保效益。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 展望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在LNG生产、储存、运输、贸易等环节的应用前景,如:智能监测、预测性维护、优化调度、风险预警等。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议题: 讨论LNG产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重要性。分析LNG在未来能源结构中扮演的“桥梁能源”角色,以及如何平衡其经济性、可靠性与环境可持续性。 新兴LNG市场与技术创新: 关注亚太地区、非洲等新兴LNG市场的崛起,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突破,例如:更高效的液化技术、更智能的储运设备、以及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 结论 液化天然气(LNG)技术,凭借其独特的跨洋运输能力和巨大的储存潜力,已然成为全球能源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的技术萌芽到如今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LNG的生产、储存和装运技术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发展。本书通过梳理其历史脉络、解析关键技术、剖析工程挑战、强调安全管理,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知框架。在追求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LNG技术仍将持续创新,并为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工程师,我的工作内容涉及LNG的接收站设计和运营,因此《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这本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工具书”。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技术细节和工程规范。例如,在储存设施方面,我希望能够看到关于LNG储罐的各种类型(如全容储罐、薄膜围护储罐等)的详细设计参数、材料选用指南(例如对低温材料的强度、韧性要求)、以及抗震、防沉降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对于储存罐的围护结构,我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尺寸、材料、以及防渗漏和绝缘性能的规定。在装运环节,我尤其关注卸料臂、泵送系统、以及管线系统的设计标准和安全要求。例如,卸料臂的连接方式、密封性能、以及紧急切断装置的要求;泵送系统的流量、扬程、以及防爆要求;管线系统的材质、壁厚、焊接工艺、以及压力测试方法等。此外,对于LNG的计量方法和精度要求,以及装卸过程中的安全联锁系统,我也非常期待能够从中获得清晰的指导。这本书将是我在日常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工作中,确保LNG接收站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依据。

评分

作为一名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能源战略规划感兴趣的读者,我希望《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这本书,能够从宏观层面展现出中国在LNG产业布局和发展方面的决心与思路。这本书所代表的国家标准,不仅仅是一系列技术性的规定,更是国家在LNG领域安全、高效、有序发展的政策导向。我设想书中会间接反映出国家对于LNG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所寄予的期望。例如,规范化生产、储存和装运的标准,有助于提升国内LNG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水平,为进口LNG的顺利接收和国内LNG的流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标准也可能与国家对LNG储备能力、应急响应能力的规划息息相关。通过理解这些技术标准背后所承载的战略意图,我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LNG产业的发展趋势,理解国家在能源供应多元化和清洁化方面所做的努力。这本书对我而言,是解读中国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窗口,让我能够从技术层面,窥探国家在LNG领域的发展蓝图。

评分

我是一名对新技术和创新工艺有强烈好奇心的读者,希望《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这本书,不仅仅是陈述现有的规范,更能体现出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思考和发展方向。虽然我无法直接从书名中判断其是否涵盖了最前沿的技术,但我相信,一本高质量的国家标准,必然会预留一定的空间,或者在某些条款中隐含对新技术应用的引导。例如,在生产环节,是否会提及关于更高效、更低能耗的液化技术?在储存环节,是否会涉及关于智能监控、远程诊断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储存的安全性与效率?在装运环节,是否会对更自动化、更智能化的装卸设备和操作流程进行规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不仅固化当前成熟的技术,更能为未来的技术革新提供方向性的指引,激发行业内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力,推动LNG产业向更先进、更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评分

作为一个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的普通读者,我希望《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这本书能够体现出LNG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并且明确其在环境影响方面的控制措施。虽然LNG作为一种化石燃料,其燃烧会产生温室气体,但相比于煤炭和石油,其在单位热值产生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要低得多。因此,我期待书中在描述LNG生产、储存和装运的技术要求时,能够同步强调环保方面的考量。例如,在生产环节,书中是否会提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减少天然气在液化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在储存环节,是否会对可能发生的LNG泄漏导致的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在装运过程中,是否会关注船舶和槽车的排放标准,以及港口和装卸站点的环保设施建设?更进一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引导行业朝着更低碳、更环保的方向发展,确保LNG在作为一种过渡性能源的同时,其全生命周期的环境足迹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最小化。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安全生产和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我迫切希望能够通过《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这本书,深入理解LNG行业在各个环节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我推测,书中必然会对LNG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详细的介绍,例如其极低的沸点、易燃易爆的性质,以及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闪蒸、沸腾挥发等现象。基于这些特性,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生产过程中,如何确保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在储存环节,书中应该会详细描述储罐的选址要求、结构设计、防火防爆措施,以及泄漏检测和应急处理预案。例如,对于储罐的绝缘性能、压力泄放装置、惰性气体保护系统等,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而在装运过程中,则需要关注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装卸设备的可靠性,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监控和应急响应机制。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的内容,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方法论,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识别、评估和控制LNG相关的安全风险,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评分

我是一名对LNG产业链下游应用,特别是天然气发电和工业燃料领域有所关注的读者。对于《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这本书,我更多地是从其如何保证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来理解其价值。我预想,这本书对LNG的生产、储存和装运的严格规定,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终端用户能够获得高质量、安全的天然气。例如,在生产环节,对LNG纯度的要求,会直接影响到下游的燃烧效率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在储存环节,对储存设施的温度和压力控制,以及安全管理,会直接关系到LNG能否稳定地供应给接收终端。在装运环节,对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及时性要求,则直接关系到接收站能否按计划接收LNG,进而保障发电厂或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阐述,这些看似繁琐的技术规范,是如何层层叠加,共同构建起一个安全可靠的LNG供应体系,从而为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这本书对我而言,是理解LNG供应链如何支撑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视角。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和行业演进有着深入探究兴趣的读者,我希望《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LNG行业在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技术进步。虽然这本书发布于2012年,它所代表的是当时中国在LNG领域的最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我设想,在这本书背后,是中国LNG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的艰辛历程。通过理解这本书所规定的各项标准,我可以反推出在2012年以前,中国在LNG的生产、储存和装运技术上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了解决这些挑战而进行的努力。例如,某些标准可能反映了当时在设备可靠性、安全防护水平、或者操作规范方面的不足,而新的标准则代表着对这些问题的改进和提升。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展现中国LNG产业发展轨迹的历史文献,让我能够从中汲取经验,理解行业发展的规律,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评分

我是一名在能源经济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对于《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这本书,我更关注它所蕴含的经济技术标准如何影响LNG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从书名来看,这本标准无疑为LNG的生产、储存和装运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技术基线,这对于促进LNG贸易的便利化、降低交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我设想书中会详细列出各种技术指标和参数,例如LNG的纯度要求、液化效率的标准、储罐的保温性能指标、以及装运过程中的计量准确度要求等等。这些标准的统一,意味着不同地区、不同生产商生产的LNG在质量上能够得到基本保障,也使得跨区域、跨国界的LNG交易更加顺畅。同时,这些标准也可能直接影响到LNG基础设施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效率。例如,满足更严格的储存和装运标准,可能需要更高的技术投入和更精密的设备,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LNG的生产成本。然而,从长远来看,统一的技术标准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推动LNG市场的成熟和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并最终可能降低LNG的终端价格,提高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竞争力。这本书对我来说,是理解LNG产业链的技术经济逻辑,以及评估其市场前景的重要参考。

评分

作为一个对国际贸易和全球能源市场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希望《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这本书,能够体现出中国在LNG贸易领域的规范化水平,并有助于促进与国际标准的对接。LNG作为一种全球交易的商品,其生产、储存和装运的各个环节都涉及复杂的国际规则和标准。我设想,中国的国家标准必然会参考国际上成熟的行业规范,例如国际天然气联盟(IGU)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相关标准。这本书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中国在LNG的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和操作规程上,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这对于促进中国LNG市场的开放,吸引外资,以及提升中国在国际LNG贸易中的话语权具有积极意义。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其与国际标准的对应关系,或者至少能够体现出其在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上的国际视野。这有助于我理解中国LNG产业如何在参与全球竞争的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先进性。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了解中国LNG产业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评分

虽然我并没有机会亲身翻阅《GB/T 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这本书,但基于我对这个主题的广泛了解和过往的阅读经验,我可以想象这本书在相关领域的重要性,并从读者的视角描绘出一些我期待或能够从这样一本权威性标准中获得的知识与启发。 首先,作为一名对能源行业,特别是新能源领域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性框架的规范性文件。《GB/T 20368-2012》这个书名本身就透露出其严谨性和专业性,它聚焦于液化天然气(LNG)在生产、储存和装运这三个关键环节的标准。我预想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详实,涵盖从LNG的制备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到储存设施的安全规范,再到运输过程中的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想象一下,在阅读这本书时,我能够了解到不同LNG生产工艺的优缺点,例如哪些技术在能效方面表现更佳,哪些技术在环保方面更具优势。对于储存环节,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LNG储罐的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比如对储罐材料的选取、防爆措施的落实、温度和压力的控制标准,以及定期检测和维护的周期和方法。而在装运方面,则可能涉及LNG船舶、槽车的设计规范,装卸作业的安全规程,以及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扇了解LNG全产业链运作的窗口,让我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这个庞大的能源体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