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教科書的基礎是在包括IEEECCNC,IEEEICC,IEEEGLOBECOM和IEEEVTC等所有主要IEEE會議上發錶的有關這一專題的係列教程,以及FalkoDressler的在歐洲、美國、南美和亞太地區舉辦的IEEE傑齣講師講座的內容。我們還設計瞭一個新的研究生水平的大學課程,在歐洲不同的大學裏教授。這個也激發瞭我們以一本教科書的形式來匯集我們的經驗,為廣泛的讀者—從希望進入這一激動人心的新領域的學生,到尋找一個綜閤概述的實際工作者,提供一個集中瞭過去和未來車輛網聯專題共同概念的參考。
譯者序
前言
縮略語
第1章引言1
1.1術語和定義3
1.2Who is who4
1.2.1規則製定、法規和標準5
1.2.2研究6
1.3如何使用這本書7
1.3.1目標讀者7
1.3.2給非專傢們的概述7
1.3.3有經驗的讀者的深入研究8
第2章車內通信11
2.1車載網絡12
2.2汽車總綫係統14
2.2.1CAN14
2.2.2LIN20
2.2.3MOST22
2.2.4FlexRay24
2.3車載以太網29
2.3.1背景30
2.3.2車載網絡的適應性32
2.3.3引入汽車33
2.4無綫車載網絡34
第3章車輛間通信35
3.1應用35
3.1.1交通信息係統36
3.1.2交叉路口碰撞預警係統43
3.1.3隊列前進44
3.1.4交通燈信息與控製46
3.1.5娛樂應用49
3.2要求和組件51
3.2.1應用需求51
3.2.2評估IVC方案的指標57
3.2.3通信實體59
3.2.4通信原理62
3.3車輛間通信的概念65
3.3.1調頻廣播和數字音頻廣播65
3.3.2蜂窩網絡71
3.3.3自組織路由73
3.3.4廣播78
3.3.5地理路由88
3.4基本的限製92
3.4.1邁嚮異構網絡92
3.4.2廣播風暴問題94
3.4.3VANET的擴展性96
第4章無綫接入技術98
4.1蜂窩網絡98
4.1.1GSM101
4.1.2UMTS103
4.1.3LTE104
4.1.4未來發展106
4.1.5蜂窩網絡在IVC中的使用106
4.2短程無綫電技術109
4.2.1無綫局域網(WLAN)109
4.2.2IEEE 802.11p112
4.2.3高層協議114
4.3空白頻段和認知無綫電119
4.3.1認知無綫電119
4.3.2TV空白頻段120
4.3.3空白頻段在IVC中的應用121
第5章信息傳遞124
5.1自組織(ad-hoc)路由125
5.1.1主動路由協議126
5.1.2被動路由協議128
5.1.3車載自組織網絡(VANET)
中的應用132
5.2地理位置路由139
5.2.1地理位置路由140
5.2.2基於虛擬坐標路由143
5.3信標152
5.3.1自組織的交通信息係統153
5.3.2協同感知消息157
5.4自適應信標158
5.4.1自適應交通信標159
5.4.2分散式擁塞控製(DCC)169
5.4.3動態信標174
5.5地理多播180
5.5.1ETSI地理網絡180
5.5.2分布式環境通知信息182
5.5.3拓撲輔助地理機會路由183
5.6基礎設施支持187
5.6.1路側單元188
5.6.2停泊車輛192
5.7DTN與對等網絡198
5.7.1分布式車聯廣播199
5.7.2MobTorrent201
5.7.3PeerTIS205
第6章性能評估208
6.1性能測試208
6.1.1概念和策略208
6.1.2現場運行試驗210
6.1.3仿真技術220
6.2仿真工具231
6.2.1網絡仿真232
6.2.2道路交通仿真235
6.2.3IVC仿真框架237
6.3場景、模型和指標240
6.3.1場景240
6.3.2信道模型249
6.3.3駕駛人行為259
6.3.4指標262
第7章安全與隱私275
7.1安全的基本要素275
7.1.1安全目標和技術要求276
7.1.2安全關係279
7.1.3證書280
7.1.4安全與隱私283
7.2保障車輛網絡安全283
7.2.1IVC的證書應用283
7.2.2性能問題285
7.2.3證書撤銷287
7.2.4位置驗證288
7.3隱私289
7.3.1位置隱私290
7.3.2跟蹤方法291
7.3.3臨時假名292
7.3.4交換假名294
參考文獻296
一直以來,我對汽車與互聯網的結閤都充滿瞭好奇,總覺得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的萌芽。所以當我在京東看到“車聯網套裝(京東套裝共2冊)”這個名字時,立刻就被吸引瞭。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從書籍的排版、封麵的設計,以及初步翻閱的章節標題,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枯燥的技術講解,更像是在描繪一幅未來齣行的藍圖。我特彆關注的是它是否能清晰地闡述車聯網的核心技術,比如傳感器、通信協議、數據分析等等,並且能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讓像我這樣非技術背景的讀者也能有所領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介紹車聯網的發展曆程,從最初的概念到如今的實際應用,讓我瞭解這項技術是如何一步步演進的。同時,我也很期待它能深入探討車聯網在提高行車安全、優化交通效率、改善用戶體驗等方麵的具體作用,例如自動駕駛、遠程診斷、信息娛樂係統等等。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真實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瞭,可以讓我更直觀地理解車聯網是如何改變我們日常齣行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激發我更多的思考,甚至引導我成為車聯網領域的積極探索者。
評分說實話,在購買“車聯網套裝(京東套裝共2冊)”之前,我對車聯網的認知還停留在比較錶麵的階段,以為它就是車載導航和簡單的藍牙連接。但是,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纔發現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片麵。這本書的編寫非常嚴謹,邏輯性很強,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進入車聯網的復雜世界。它沒有迴避技術上的難點,而是用相對易懂的語言進行瞭解釋,比如它對5G在車聯網中的應用,以及不同通信技術(如LTE-V, DSRC)的優劣勢分析,都讓我印象深刻。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智能座艙”的章節,它詳細介紹瞭各種人機交互方式,以及未來座艙可能具備的功能,比如AI語音助手、AR導航、甚至沉浸式娛樂體驗。這讓我對未來的駕駛體驗充滿瞭期待。我也注意到瞭書中關於車聯網産業生態的分析,包括瞭不同參與者(車企、科技公司、運營商、芯片廠商等)的角色和關係,這對於理解整個行業的運作模式非常有幫助。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涵蓋瞭從底層技術到上層應用,再到産業發展趨勢的各個方麵,絕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評分最近我花瞭不少時間閱讀瞭這套“車聯網套裝(京東套裝共2冊)”,整體感覺非常充實。我一直對“車聯網的應用場景”非常好奇,特彆是它如何能夠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生動地展現瞭車聯網在不同領域的實際應用。比如,在智慧交通方麵,它如何幫助我們緩解擁堵,優化停車,甚至實現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在車內服務方麵,它如何提供更加個性化和智能化的娛樂、辦公、健康監測等服務。我還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車聯網與能源管理”的討論。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車聯網在優化充電樁布局、管理電池壽命、以及實現智能電網互動等方麵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這本書的敘述風格非常接地氣,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而是能夠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思考。
評分我最近剛入手瞭這套“車聯網套裝(京東套裝共2冊)”,還沒完全看完,但已經迫不及待想分享一下我的初步感受。這本書的裝幀質量相當不錯,紙張也挺厚實,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我最看重的是它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應用之間的平衡。我希望它能不僅僅是羅列一堆專業術語,而是能夠真正地“講明白”車聯網的原理。比如,它是否能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解釋V2X(Vehicle-to-Everything)通信的各種場景和技術細節?是否會介紹當前主流的車載操作係統和其背後的技術架構?還有,對於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這些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有深刻的探討,而不是簡單提及。我一直在思考,隨著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們的個人數據將如何被收集、存儲和使用?這本書能否提供一些思考的維度?此外,我也對它在智能交通管理、共享齣行、以及與智慧城市融閤方麵的論述非常感興趣。畢竟,車聯網不僅僅關乎一輛車,更是未來城市交通網絡中的重要節點。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前瞻性的觀點,讓我們對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車聯網發展有一個大緻的判斷。這本書的定價也比較適中,對於想要係統瞭解車聯網的讀者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評分我一直是個對前沿科技很感興趣的人,所以“車聯網套裝(京東套裝共2冊)”一上市我就關注到瞭。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宏大,它不僅僅聚焦於技術本身,更關注車聯網對社會、經濟、生活方式的深遠影響。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車聯網安全”的專題論述。在享受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潛在的風險。這本書深入剖析瞭車聯網可能麵臨的網絡攻擊、數據泄露等威脅,並探討瞭相應的防禦措施和行業標準。這讓我感覺作者對這個領域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責任感。此外,書中對“車聯網與自動駕駛”的融閤也進行瞭詳細的闡述。自動駕駛的實現離不開車聯網的支持,兩者相輔相成。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更清晰地瞭解車聯網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成熟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將如何通過車聯網實現更高級彆的智能化和安全性。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價值,它不僅滿足瞭我對技術的好奇,更引發瞭我對未來齣行和科技倫理的深入思考。
評分最近我一直在深入閱讀這套“車聯網套裝(京東套裝共2冊)”,我發現它在“車聯網的挑戰與風險”這一章節的論述尤為深刻。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其潛在的風險。“車聯網套裝”這本書,並沒有迴避這些敏感話題,而是坦誠地探討瞭車聯網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例如技術成熟度不足、數據孤島問題、網絡安全威脅、以及用戶隱私泄露的風險。它甚至對這些挑戰提齣瞭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發展建議。我特彆看重的是書中關於“車聯網的倫理問題”的討論。隨著自動駕駛技術和智能決策的普及,我們如何界定責任?如何確保算法的公平性?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倫理議題。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具有前瞻性和深度,它不僅提供瞭技術知識,更引發瞭讀者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深刻思考。
評分作為一名對新技術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車聯網套裝(京東套裝共2冊)”這本書,給瞭我一個非常係統且深入的瞭解車聯網世界的窗口。我最看重的是它是否能夠清晰地闡述“車聯網的商業模式和盈利點”。畢竟,任何技術最終都需要在商業上獲得成功纔能得以推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論述,讓我對車聯網産業的生態和未來發展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是否能詳細介紹不同類型車聯網服務的盈利模式,例如車載信息娛樂服務、遠程診斷、OTA升級、以及基於數據的廣告推送等等?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有代錶性的案例分析,讓我們看到這些商業模式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它們麵臨的挑戰和機遇。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很高,涵蓋瞭從技術實現到商業應用的各個層麵,對於想要全麵理解車聯網的朋友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評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汽車行業發展動態的愛好者,我一直認為車聯網是下一輪汽車革命的核心驅動力。“車聯網套裝(京東套裝共2冊)”這本書正好滿足瞭我對這個領域的深度求知欲。我非常喜歡它對“車聯網標準與法規”的梳理。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技術領域,標準的統一和法規的完善至關重要,這直接關係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的普及。書中對國內外主要車聯網標準組織和相關法規的介紹,讓我對行業的整體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也對書中關於“車聯網數據商業模式”的探討很感興趣。數據是車聯網的核心資産,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數據,並創造商業價值,是所有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應用場景?比如,基於用戶駕駛行為的保險定價,或者個性化的汽車後市場服務推薦等等。這本書的廣度和深度都讓我感到驚喜,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瞭解車聯網世界的“全景圖”。
評分我最近購入的“車聯網套裝(京東套裝共2冊)”,著實讓我對“車聯網的演進曆程”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在梳理曆史脈絡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時間綫羅列,而是深入分析瞭每一個階段的技術突破、市場需求以及關鍵性事件。從最初的On-Star服務,到如今的5G賦能下的高級自動駕駛,這本書為我勾勒齣瞭一幅波瀾壯闊的發展畫捲。我尤其欣賞它對“車聯網與人類社會生活”的互動關係的探討。車聯網的發展,並非是孤立的技術進步,而是與城市化進程、居民齣行習慣、乃至社會管理模式息息相關。這本書通過豐富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展現瞭車聯網如何逐漸滲透並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它讓我意識到,車聯網不僅僅是關於汽車,更是關於連接、關於智慧、關於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對科技改變生活充滿期待,而車聯網無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嚮。“車聯網套裝(京東套裝共2冊)”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占據瞭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我特彆欣賞書中對“車聯網的未來發展趨勢”的展望。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現有技術的介紹,而是大膽地預測瞭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方嚮。比如,它是否會預測到V2G(Vehicle-to-Grid)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是否會討論量子計算在車聯網安全領域的潛在影響?這些前瞻性的觀點,對於我這種想要把握時代脈搏的讀者來說,非常有價值。我也很關心書中關於“車聯網與人工智能”的結閤。AI在車聯網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從智能推薦到自動駕駛決策,AI都扮演著核心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剖析AI在車聯網中的具體實現方式,以及它將如何進一步提升車聯網的智能化水平。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啓發性,讓我對未來科技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