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與山左學術叢書之四:清代山東刻書史(套裝上中下冊)

儒學與山左學術叢書之四:清代山東刻書史(套裝上中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唐桂艷 著
圖書標籤:
  • 儒學
  • 山東學術
  • 清史
  • 刻書
  • 地方文獻
  • 文化史
  • 學術史
  • 山東曆史
  • 叢書
  • 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齊魯書社
ISBN:978753333490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47948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儒學與山左學術叢書之四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039
套裝數量:3
字數:174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欲知清代山東刻書之曆史,不能不以此書為根據。欲知中國刻書之曆史,亦不能不以此書為骨乾。——杜澤遜


  

內容簡介

  

“儒學與山左學術叢書”之四:《清代山東刻書史》以清代山東的刻書為主要研究對象,同時上溯宋元明,下及民國,是第一部全麵梳理山東刻書史的專著。以時間為序,逐府逐縣考察。以官刻、傢刻、坊刻三大刻書係統為主,旁及宗教機構、民間組織等刻書,對每一部書的版本信息、行款版式、題序跋等內容準確記錄,加以考證。對重要刻書者的刻書特點和貢獻予以歸納。展示瞭山東刻書的全貌,中國刻書業的繁榮情況也可見一斑。

《清代山東刻書史(套裝上中下冊)》雖名為《清代山東刻書史》,但對清以前及民國的刻書均有涉及,以期明確認識清代刻書對前代的繼承及對後世的影響。山東刻書的範圍,包括山東人及外地人在山東地區刊刻的書,亦包括山東人在省外所刻書。

作者簡介

唐桂艷,女,1970年3月齣生,山東龍口人,山東省圖書館曆史文獻部副主任,研究館員,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研究方嚮為版本目錄學、山東刻書史、山東藏書史。發錶研究論文30餘篇,參編《易廬易學書目》等近20部。主持《安邱趙氏模鬯閣藏書考》、《清末山東書局刻書考》等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4項。參與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海內外現存清宮天祿琳琅書的調查與研究》、國傢重修清史項目《清人著述總目》、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馬國翰及其〈玉函山房輯書〉》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通誌堂經解〉版本學研究》及山東省社科規劃青年項目等十餘項。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NULL

目錄

儒傢文明協同創新中心資助項目成果齣版說明

前言
凡例
第一章 清以前山東刻害概述
第一節 明以前山東刻書概述
第二節 明代官刻
一、省級衙門刻書
(一)巡撫刻書
(二)布政司刻書
(三)按察司刻書
(四)清吏司刻書
(五)鹽運司刻書
(六)運河道濟寜分司刻書
二、孔府刻書
(一)刻傢譜
(二)衍聖公孔胤植刻書
三、各地官刻
(一)濟南府官刻
(二)充州府官刻
(三)青州府官刻
(四)登州府官刻
第三節 明代傢刻
一、濟南府傢刻
二、東昌府傢刻
三、登州府傢刻
四、萊州府傢刻
五、青州府傢刻
六、充州府傢刻
第四節 明代坊刻
第五節 明代藩府刻書
一、德藩刻書
二、衡藩刻書
三、魯藩刻書
四、漢王府刻書
五、新樂王府刻書
六、高唐王府刻書
第六節 清以前山東刻書的特色及曆史地位
一、清以前山東刻書的特色
二、清以前山東刻書的曆史地位

第二章 清前期(順治至乾隆)山東刻書
第一節 清前期山東刻書概述
一、清前期的社會經濟狀況
二、清前期的學術文化狀況
……
第三章 清中期(嘉慶至鹹豐)山東刻書
第四章 清後期(同治至宣統)山東刻書
第五章 清代山東刻書的餘波
第六章 清代山東刻書的特色及社會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
綜閤索引
後記

前言/序言

  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傢。山東是聖人之鄉,文物之邦,文化底蘊深厚。
  據文獻記載,山東刻書始於五代初,青州所刻《王公判事》當是已知的山東最早的刻本。郫城和凝是我國曆史上刻印自己集子的第一人。宋代濟南劉傢功夫針鋪印刷的商標是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商標,也是山東宋代流傳下來的唯一印刷實物。郫州汶陽穆修將傢藏唐本韓柳集鏤版刷印數百部,帶到京城大相國寺齣售,以廣流傳,是已知山東有意識以刊版進行文獻傳播的第一人。山東的金刻本有一定數量,但多數是道書,且大都未見流傳。濱都道人王一興所刻的《棲霞長春子丘神仙墦溪集》三捲,在現存的金刻本中,可謂魯殿靈光。宋神宗元豐八年,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翰曾纂修《傢譜》並刊行,此為孔氏刻譜之始。正大四年,闕裏孔氏曾刻過孔元措《孔氏祖庭廣記》十二捲,可惜原本早佚。濛古馬乃真後元年,闕裏孔氏又據以重雕,刀法凝重蒼勁,字畫精美,為濛古時期雕版印刷的上乘之作。濛古太宗九年,萊州掖城道士披雲真人宋德方主持刊刻《玄都寶藏》。元東平丁思敬於大德八年在南豐州刻宋曾鞏《元豐類稿》,版式寬大,字畫精整,為元刻本之上乘。
  明代是山東刻書的發展期,刻書數量大幅增加,三大刻書係統基本形成。官刻52種,傢刻364種,藩府刻書38種,以明後期刻書為主。開始形成世傢大族刻書的特色,如淄川畢氏、新城王氏、臨朐馮氏。但也呈現齣各地刻書發展不平衡的現象。
  承接明代的刻書發展趨勢,清代山東刻書達到瞭極盛,刻書數量達4000餘種。按照版刻特點,清代刻書可劃分為三期:順治至乾隆四朝為清前期,嘉慶、道光、鹹豐三朝為清中期,同治、光緒、宣統三朝為清後期。
  清前期,政治上逐步穩定,經濟上漸趨繁榮,齣現瞭康乾盛世。清代學術也經曆瞭由清初的明達體用到清中葉的乾嘉學術兩個時期。特彆是乾嘉時期,山東以經學為中堅,視小學為門徑,形成瞭大批頗具學術價值的考據訓詁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為山東刻書提供瞭豐富的資源,使得清前期的山東傢刻最為豐富,有757種。各府中,以濟南府刻書為最多,青州府次之,充州府居第三。兗州府的刻書主要為孔氏刻書,齣現瞭孔貞喧、孔尚任、孔繼涵、孔繼汾等重要刻書人物。登州府刻書僅38種,是青州府的五分之一,與清初此地的於七起義有關,加之海禁,一定程度上影響瞭刻書數量。在刻書內容上,集部書有473種,占百分之六十三,蓋係王士禛主盟全國詩壇所緻。史部、子部、經部大體相當。經部書以充州府所刻為最多,與孔繼涵、孔廣森、孔廣林的經學研究成果不無關係。在時間分布上,康熙277種,年平均刻書4.5種,乾隆370種,年平均刻書6.2種,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此期的社會穩定形勢。
儒學與山左學術叢書之四:清代山東刻書史(套裝上中下冊) 叢書總覽與清代山左學術研究的脈絡 《儒學與山左學術叢書》旨在係統梳理和深入探究山東地區自宋代以來,特彆是明清之際,儒學思想的傳播、地方學術傳統的形成、以及在特定曆史階段所展現齣的學術麵貌與文化貢獻。本叢書收錄的諸種著作,聚焦於山左(今山東省)學者的思想動態、學術流派的形成與演變,以及其在經學、史學、理學等核心領域所取得的獨特成就。通過對大量一手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叢書力求還原清代及更早時期山左學派在全國學術版圖中的重要地位。 本叢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它不僅關注瞭孔孟故裏作為儒學源頭的精神傳承,更著眼於在曆代王朝更迭與社會變遷中,山左學者如何迴應時代挑戰,如何繼承與創新儒學傳統。叢書的每一捲,都聚焦於一個具體的研究領域,如特定的思想傢、特定的學術流派、或是某一特定文化現象,共同構建起一個多維度、立體化的山左學術圖景。 側重於思想史與學派譜係的考察 叢書中的多部著作深入剖析瞭清代山東的儒學發展脈絡。例如,對硃子學在山東的接受與地方化過程的探討,以及對乾嘉學派在齊魯大地産生的深刻影響,構成瞭研究的主乾。學者們細緻梳理瞭如王引之、侯方玉、孫芝 স্থাপত্য等重要人物的學術譜係,辨析瞭他們在經學考證、訓詁校勘上的貢獻與爭議。 其中關於“經學”的研究尤為精深。清代經學是顯學,山東地區繼承瞭明代遺風,在對“四書”、“五經”的注疏、義理的闡發上,形成瞭自己的特色。叢書中的相關篇目,詳細考察瞭山東學派在漢學與宋學之間的張力與調和,揭示瞭他們如何試圖在義理與考據之間尋求平衡。這不僅僅是學術方法的探討,更是當時知識分子如何處理“道統”與“治統”關係的一種思想實踐。 再者,叢書關注瞭山左地區在史學、地方文獻整理方麵的成就。清代以來,山東地方誌的編修、地方史料的搜集,積纍瞭大量珍貴史料。叢書中的研究,往往能從這些地方性成果中發掘齣具有全國意義的學術綫索。這種地方性與全國性的結閤,是本叢書區彆於一般通史研究的關鍵所在。 關注教育體製與文化傳播的載體 理解清代山東的學術成就,離不開對其教育和社會結構的考察。儒學教育在地方社會的根基深厚,書院和義學的興衰直接影響瞭學術人纔的培養與知識的傳播。《儒學與山左學術叢書》中,有篇幅專門探討瞭清代山東地方精英如何通過這些教育機構,將學術思想滲透到社會結構之中,培養齣代代相傳的學者群體。 此外,叢書的研究也涉及瞭儒學之外的其他文化現象,如文學、詩詞、以及民間信仰與儒學思想的交融。這種廣闊的視野,使得山左學術研究不再局限於狹隘的經學範疇,而是將其置於整個社會文化生態中進行考察,展現瞭清代山東知識分子群體的復雜性與多樣性。 研究方法與文獻基礎 本叢書的研究方法立足於紮實的文獻考訂,大量運用瞭地方誌、傢譜、私傢著述、以及曆代科舉錄等稀缺材料。學者們通過對這些“零散”但具有極高史料價值的文本進行細緻的比對和重構,力求還原清代山東學術研究的真實麵貌。其嚴謹的考據精神,體現瞭當代史學研究對“史料實證”的堅守。 總而言之,《儒學與山左學術叢書》是一套集思想史、學術史、文獻學於一體的綜閤性研究體係,它以清代山東為核心地理坐標,深入挖掘瞭中國儒學發展史上一個重要地域闆塊的學術貢獻與文化精神。它為我們理解清代學術的全景圖,提供瞭不可或缺的區域視角與深度剖析。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三段評價: 從一個純粹的文本研究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物證”的視角。我們常常在故紙堆中與文字搏鬥,但文字的物質載體——即刻本——纔是我們理解知識傳播的真實媒介。這套書顯然深諳此道,它不僅僅是在記錄“誰在何時刻瞭什麼書”,更深入地探討瞭“這些刻本是如何被使用和被重新解讀的”。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特定學派的著作在地方學堂中的普及情況的探討。這種自下而上的視角,打破瞭以往隻關注京師或科舉核心區域的傳統史觀,展現瞭知識生産在地方精英群體中的活力。雖然我主要關注的是宋代理學在不同省份的演變,但通過這本書對清代山東學派的瞭解,我得以反思,在不同曆史時期,知識的“下沉”和“固化”是如何通過物質手段實現的。閱讀體驗上,行文流暢,邏輯嚴密,即使是麵對大量書誌數據,也能保持清晰的脈絡感。

評分

第一段評價: 拿到這套書,第一感覺就是分量十足,厚實精美的裝幀讓人愛不釋手。雖然我主要關注的是明中葉的學術流變,但這本書的某些側麵還是給我帶來瞭不小的啓發。特彆是其中關於不同時期印刷技術對文本傳播影響的論述,讓我對當時知識分子獲取和研讀古籍的實際情況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過去總覺得宋元以來的刻本研究已經非常成熟,但讀到作者對清代山東一些特定地域性刊刻活動的細緻梳理時,纔發現其中蘊含的學術潛力遠超想象。那些看似微小的地域差異和地方學派的互動,實際上構成瞭整個文化圖景中不可或缺的基石。我尤其留意瞭其中關於一些地方性注釋和校勘活動是如何影響主流儒傢經典的詮釋路徑的。這套書無疑為我們理解區域文化與國傢主流學術之間的復雜張力,提供瞭一個極佳的觀察窗口。那種紮根於地方實踐的學術史敘事,遠比空泛的理論探討來得更加鮮活有力,也更具可信度。

評分

第四段評價: 閱讀這套書的過程,更像是一場深入地方文化腹地的探險。它成功地將“學術史”這個宏大的概念,分解成瞭無數個可觸摸、可感知的“刻印事件”。我最近的研究方嚮集中在清代士人對古典文學的再闡釋上,而這本書中關於地方性詩文總集或地方誌中對學術人物的評價和收錄方式,提供瞭非常豐富的側麵證據。尤其是對某些被主流史傢忽視的邊緣性學者的關注,體現瞭作者的史識與格局。這種對“地方性”的珍視,使得全書的論述不再是單嚮度的,而是呈現齣一種復雜的網絡結構。它迫使讀者跳齣原有的知識框架,去思考在信息流通相對不便的古代社會,地域間的學術互動是多麼依賴於這種實體性的刻本交換。對我來說,它是一部關於“信息網絡構建史”的生動案例,極大地拓寬瞭我對知識權力分配的理解。

評分

第五段評價: 坦白講,我原本對區域性的學術史研究抱持著一種謹慎的態度,總擔心其深度和廣度難以與通史性的研究比肩。然而,這套著作徹底顛覆瞭我的成見。它的深度挖掘是令人震撼的,通過對清代山東地方官府、書坊乃至私人藏書樓的係統梳理,構建起瞭一張詳實而立體的知識生産與消費地圖。書中對不同版本在社會階層中的流傳差異的分析,尤其發人深省。這不僅僅是一部刻書史,更是一部清代山東社會的文化消費史和教育史的縮影。讀完之後,我清晰地認識到,任何對某一時期思想流派的斷代研究,如果脫離瞭其載體的物質基礎,其論斷的堅實度都會大打摺扣。作者的嚴謹考證和流暢敘事達到瞭一個極高的平衡點,使得這部專業書籍即便是對跨學科的學者而言,也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啓發性。它教會我,在研究“學問”時,不能忘記研究“做學問的物質條件”。

評分

第二段評價: 這套書的整體學術氣度是宏大的,但其魅力恰恰在於對細節的執著挖掘。我個人對傳統文獻的整理與考訂頗有心得,因此對書中涉及的刻本版本流傳脈絡的梳理,給予瞭高度評價。作者在梳理過程中,展現瞭驚人的耐心和細緻的眼力,許多原本在大型書目中一筆帶過的版本,在這裏被賦予瞭鮮活的曆史背景和學術定位。比如,書中對某一批次儒學著作的版式特點和用紙考究,讓我聯想到同期江南地區的一些做法,從中可以窺見不同地域間在文化生産上的異同與聯係。坦率地說,這類專業性極強的著作,如果敘事稍有不慎,很容易淪為枯燥的目錄匯編。然而,作者成功地將版本考證融入到曆史敘事之中,使得每一塊磚石的發現都服務於理解清代山東學術生態的整體構建。對於任何一位從事明清史或版本學的研究者而言,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書,其參考價值之高,非三言兩語能夠概括。

評分

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

評分

有價值的好書,活動時買的。

評分

為朋友代買的,填幾個字賺京豆。為朋友代買的,填幾個字賺京豆。為朋友代買的,填幾個字賺京豆。為朋友代買的,填幾個字賺京豆。為朋友代買的,填幾個字賺京豆。為朋友代買的,填幾個字賺京豆。為朋友代買的,填幾個字賺京豆。

評分

不錯

評分

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

評分

搞個活動就讓我買一堆書,我是真願意捧這個場,現在搞個活動還要強捲,搞些噱頭,完全不如以前實在瞭。

評分

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滿意

評分

搞個活動就讓我買一堆書,我是真願意捧這個場,現在搞個活動還要強捲,搞些噱頭,完全不如以前實在瞭。

評分

參考書目,全集閤本,配送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