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者而言,绘画不是技艺,而是生命走过的印迹。她喜欢古画,就会不远万里去寻访画家的故居,去了解、感受、思考他们生命的过程和创作心态,并辅之以翔实的史料,再以具古典美的文字叙写、描摹、评点,令审美本身更有深度。
本书主要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别叙写柳如是、徐渭、与谢芜村、牧溪、金农、八大山人、郑板桥、苏轼、石涛、髡残、罗聘、唐寅与画结缘的生平故事及对其书画的品评。
书名虽为“古画之美”,内容却不仅仅局限于古画。就像序者所言,作者始终是以作家的身份在写作,关于故乡,关于历史,关于文学,关于生活,关于写作,关于书画……这一切都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糅合进本书中。明明是文字,读起来却像一幅用墨笔渲染的画;而一提起书画,历史与人物又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你的面前,带着或浓或淡的情感。因此,这本书又写故事,谈历史,忆人物,追古今。
九妹,湘西女子。案上新诗翻醉墨,梦中昨夜到边城。
目录
柳月: 西河柳花 〇〇一
花月: 青藤老人 〇二三
桃月: 东瀛桃源 〇四三
梅月: 禅僧牧溪 〇五九
蒲月: 寂寥冬心 〇七五
荷月: 八大山人 〇九一
兰月: 板桥先生 一一五
桂月: 潇湘水云 一三一
菊月: 苦瓜老人 一五一
阳月: 阳春白雪 一七一
葭月: 花之寺僧 一九一
腊月: 梅花三弄 二一一
跋:碗米坡的九妹 二二七
《雅活书系 古画之美》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绘画的书,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者在解读每一幅作品时,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走进画家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创作时的情感和思想。比如在分析《步辇图》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描绘唐朝使节和吐蕃王子的会面场景,而是深入剖析了画中所体现的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以及中国古代宫廷绘画所承载的礼仪和政治功能。他甚至会从人物的服饰、仪态、表情等细节入手,解读出当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重要的历史会晤。我之前对《步辇图》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唐太宗接待吐蕃使者”这个层面,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这幅画背后更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此外,书中对其他画作的解读,也同样精彩。作者善于将抽象的艺术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文字,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伟大的作品。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浸淫于古典文学的爱好者,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一度停留在“意境”二字上。但《雅活书系 古画之美》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意境”背后更加具象、更加多元的表达。它不仅仅是对画作审美的阐释,更像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化溯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解读,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描绘画面的繁复细节,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画中所折射出的北宋时期那个充满活力的市井生活。他详细分析了画中各种人物的职业、穿着、神态,以及背后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和经济活动,仿佛让我亲身走进了那个繁华的东京汴梁。他更是通过对画中建筑风格、交通工具、甚至食物的考据,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城市规划、商业发展以及市民的生活习惯。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但大多是泛泛而谈,而这本书的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揭开这幅画卷背后隐藏的时代密码。他那种严谨又不失趣味的论述方式,让我对张择端的技艺和对当时社会的洞察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对单一画作的解读,而是通过不同画作之间的对比和联系,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之间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古代绘画的整体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国古代绘画可能只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古董”,遥远而难以亲近。但《雅活书系 古画之美》这本书,却像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能够轻松地跨越时空的阻隔,去感受那些古老画作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龙门石窟》壁画的解读,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佛像的姿态和数量,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壁画所承载的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以及审美变迁。他将那些沉默的石像,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和情感,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信仰的虔诚,对美的追求,以及对来世的憧憬。他甚至会从壁画的雕刻技法、色彩运用、以及人物造型等方面,分析出其中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让我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龙门石窟的介绍,但大多都是简单描述,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这些壁画背后更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评分每当我翻阅《雅活书系 古画之美》时,总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些古老的画卷之中,与画中人一同呼吸,一同感受。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不同画作中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比如在解读《簪花仕女图》时,他并没有仅仅描绘仕女们华丽的服饰和精致的妆容,而是深入探究了她们眉宇间那一抹淡淡的忧愁,以及她们在奢华生活背后可能隐藏的孤独和失落。他将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视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故事的个体,并尝试去解读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这种将艺术作品还原为人物故事的解读方式,让我对这些画作有了更深刻的共鸣。我还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绘画风格演变的梳理,作者能够清晰地指出各个朝代绘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以具体的画作为例进行说明。这种宏观的梳理,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绘画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古代画家生平轶事的介绍,这些生动的细节,让那些沉寂在画作中的名字,重新鲜活起来,也让我对他们的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对中国古代绘画中那些“静物”作品情有独钟,觉得它们虽然没有人物和山水那么富有戏剧性,但却同样蕴含着深邃的意境和哲理。而《雅活书系 古画之美》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欲。我尤其欣赏书中对《花鸟画》的解读,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花卉和鸟类的形态描绘上,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画作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比如,他对牡丹的解读,不仅仅是将其视为富贵的象征,更是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寓意联系起来,比如对生命力的赞颂,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以及对君子品格的隐喻。他甚至会从花瓣的舒展程度、叶片的脉络走向,以及鸟类的神态表情等方面,解读出画作所传达的微妙情感和哲学思考。这种将艺术作品与文化、情感、哲学融为一体的解读方式,让我对中国古代花鸟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花鸟画的书籍,但大多都是简单介绍,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这些画作背后更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情有独钟,但总觉得很多时候,自己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笔墨痕迹,对于其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历史文化却知之甚少。直到我翻开这本《雅活书系 古画之美》,才真正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大门。书中的内容,远非简单地罗列几幅名画,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解读,将那些遥远而神秘的画面,一点点地剥离开来,展现出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情感、哲学甚至社会背景。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洛神赋图》时,那种将画面中人物的姿态、服饰、神情与曹植的原赋文本进行巧妙融合的方式。他不仅仅是在描述画面的美,更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爱而不得、遗落凡间的凄美故事,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飘渺的仙境,感受着洛神那份难以言说的忧伤与期盼。又比如在讲解《韩熙载夜宴图》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画中人物活动细节的描绘,而是深入剖析了当时南唐王朝微妙的政治格局,以及韩熙载作为一位文人,在乱世之中选择以歌舞升平来掩盖内心忧虑的复杂心境。这种将艺术作品置于宏大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的方式,让原本冰冷的画作瞬间有了温度和生命力,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文人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书中的许多章节,都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仿佛能听到古人在挥毫泼墨时的呼吸声,感受到他们指尖流淌出的情感。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十分了得,他没有使用过于艰涩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深奥的艺术理论和历史知识娓娓道来。每一次阅读,都能让我受益匪浅,也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中国古代艺术的决心。
评分之前,我对中国古代绘画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工笔”和“写意”这样的术语层面,总觉得隔靴搔痒,难以真正触及画作的灵魂。而《雅活书系 古画之美》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的迷雾,亲身走进那些古老的画卷,去感受它们所承载的温度和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山水画》的解读,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描绘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视觉效果,而是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背后所蕴含的道家哲学和文人情怀。他将那些看似静止的画面,赋予了生命的呼吸和情感的律动,让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松林的声音,感受到画家寄情山水的悠远意境。他甚至会从画家的笔墨技法入手,分析不同的皴法、线条和色彩,是如何共同营造出那种“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内涵。这种将技法与精神、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解读方式,让我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山水画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流于表面。而这本书的作者,却能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深奥的艺术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文字,让我能够真正地“看懂”并“欣赏”这些伟大的作品。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欣赏,应该是一种能够触及灵魂的体验。而《雅活书系 古画之美》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关于“看”画,更是关于“懂”画,关于“感受”画。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者在解读每一幅作品时,都注入了极大的情感和思考。比如在分析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时,他并没有像一些学者那样,仅仅罗列画中的女子形象,而是深入探讨了画作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女性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他将画中人物的每一个细微动作、每一个眼神,都赋予了深刻的含义,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女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承受的压力。那种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尊重,跃然纸上,让我深感震撼。此外,书中对一些“名不见经传”但同样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的挖掘,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们或许不如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那样被大众所熟知,但作者却能从中发现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并以饱含热情的文字将其呈现出来。这种对艺术平等的尊重,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珍视,也让我对作者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深感钦佩。阅读这本书,就像与一位博学多才、心思细腻的朋友在进行一场关于艺术的深度对话,每一次交流,都能让我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
评分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绘画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所蕴含的“气韵生动”。但很多时候,我却很难用语言来准确地描述这种“气韵”。直到我读了《雅活书系 古画之美》这本书,才找到了能够触及这种“气韵”的钥匙。《雅活书系 古画之美》这本书,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智者,用它渊博的学识和细腻的情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殿堂的大门。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艺术史论述,而是一种充满温度和故事的解读。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千里江山图》的描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叹画作的壮丽景色,而是深入分析了王希孟少年天才的创作经历,以及画作中所蕴含的勃勃生机和年轻的朝气。他将那些绵延起伏的山峦、蜿蜒曲折的河流、以及点缀其间的亭台楼阁,都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让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年轻人的豪情壮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甚至会从画面的色彩运用、构图布局等方面,分析出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趣味,让我对中国古代绘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以为,要真正欣赏中国古代绘画,需要具备相当深厚的艺术史知识和鉴赏功底。但《雅活书系 古画之美》这本书,却颠覆了我的这一认知。它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画作,变得触手可及。我记得书中对《五牛图》的解读,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牛的形态和毛发的描绘上,而是深入分析了韩滉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政治寓意和对普通民众的关怀。他甚至会从牛的每一个姿态、每一个眼神中,解读出其中所包含的坚韧、力量和对土地的依恋。这种将艺术作品与历史、社会、情感紧密结合的解读方式,让我对这幅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关于《五牛图》的介绍,但大多都是简单描述,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这幅画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此外,书中对其他画作的解读,也同样精彩纷呈。作者善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挖掘画作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其呈现出来。每一次阅读,都能让我感受到中国古代绘画的无穷魅力,也能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满意
评分价格优惠,包装很好,推荐购买!
评分全新正品、价廉物美、服务周到、发货快捷。
评分满意
评分……………………………………………………
评分翻过一次就会散架,怀疑非盗版
评分价格优惠,包装很好,推荐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