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号:9787010135816
作者:陈忠良
版本:1
出版日期:2014/6/1 0:00:0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二科
黎介寿,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医学教育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是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之一,先后荣膺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奖、中国医师奖、全国科技大会奖、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军队和省部级以上高等级科技成果奖46项,领衔完成的“肠功能障碍的治疗”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科研论文600多篇,担任13卷巨著《手术学全集》总主编,主编著作l0部,参编著作31部;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2011年2月。他领导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被南京军区授予“科技创新模范医疗科室”荣誉称号。2013年1月,经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批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荣膺“全军科技创新群体奖”。《黎介寿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刻的启发,关于如何在枯燥的数据和理论中挖掘出人性的光辉。黎院士的形象,通过这本书的描绘,变得立体而饱满。我惊叹于他在专业领域的深邃造诣,更折服于他那份对学生和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书中有不少篇幅,记录了他如何悉心培养后备人才,如何将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下去。这种传承精神,让我感受到了科学事业的延续性和生命力。我仿佛看到了他站在讲台上,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他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一种治学态度,一种探索未知的勇气。对于我这样一名普通读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像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它教会我,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事业的热情,以及对社会的担当。黎院士的经历,是激励人不断前进的明灯。
评分读罢《黎介寿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黎院士的形象,在书的字里行间逐渐丰满,他身上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尤其令我敬佩。书中对他在某个技术难题上反复钻研,甚至推翻重来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我能感受到他面对困难时的不屈服,以及在一次次失败中寻找突破口的那份执着。这不仅仅是对科学的献身,更是对责任的承担。他深知,自己的一点点进步,可能就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这种高度的责任感,驱使着他不断超越自我。我被书中的一些细节深深打动,比如他如何一丝不苟地进行实验,如何不厌其烦地进行计算,每一次看似微小的举动,都凝聚着他巨大的心血。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伟大的成就,往往源于日复一日的辛勤耕耘和对完美的执着追求。
评分翻开《黎介寿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仿佛进入了一个时间胶囊,触碰到的是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跌宕起伏的那段峥嵘岁月。书中的笔触,勾勒出的黎院士,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时代的弄潮儿。我被那些关于他参与重大项目攻坚克难的叙述深深吸引,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他和他的团队手中,一步步化为现实。我能感受到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面对挑战时的沉着冷静,以及在巨大压力下迸发出的无穷创造力。书中的一些历史事件的穿插,让我对那个年代的科研环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更能体会到黎院士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坚定自己的航向,矢志不渝地追求科学的真理。他的人生轨迹,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他的每一次创新,都为祖国的科技进步添砖加瓦。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一位院士的生平,更是在重温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评分这本《黎介寿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读来,最让我心头涌动的,是那种跨越时代的匠人精神。书里描绘的黎院士,似乎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究,而是一位真正扎根于土地、沉浸于事业的实践者。我能想象他当年在简陋的条件下,不眠不休地钻研,一丝不苟地测量,那份对科学的纯粹敬畏和对国家建设的深沉责任感,透过字里行间扑面而来。书中的细节,比如他如何面对技术难题,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都写得格外生动。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人物,他的每一次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无数次失败的积累,每一次突破都是对智慧和毅力的极限挑战。特别是一些关于他早期工作经历的描述,那种在艰苦环境中保持初心、砥砺前行的力量,尤其令人动容。这本书不只是记录了一个人的成就,更是在讲述一种精神,一种激励后人的宝贵财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奉献”这个词的深刻内涵,也让我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些名字背后,承载着的是一代人的辛勤汗水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评分《黎介寿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航空领域发展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艰辛与辉煌。黎院士在书中的形象,是一位集智慧、勇气与担当于一身的卓越人物。我被他身上那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深深感染,他不仅引领着技术的前沿,更在不断挑战传统的思维模式。书中的一些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亲眼见证了他如何带领团队攻克一项项技术难关。他并非一帆风顺,书中也坦诚地描绘了他所面临的困境与挫折,但正是这些经历,更衬托出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对于国家战略层面的深刻理解,以及将个人研究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的远见卓识,都让我由衷赞叹。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了一位院士的辉煌成就,更是在讲述一个时代的故事,一个关于创新、奉献和国家崛起的故事,让我对中国科技发展充满了信心和自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