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動化立體倉庫是一種集機械、電子、計算機、通信、網絡、傳感器和自動控製等多種技術於一體,以搬運機械化、控製自動化、管理計算機化、信息網絡化為特徵的高科技産品,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立體倉庫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發展到現在,正在運行使用中的有幾百座。自動化立體倉庫現正處於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階段,其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齣現的問題也較多,但這方麵的專業書籍相對較少,特彆是缺少對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過程的綜閤性論述。《自動化立體倉庫工程》從工程建設的角度齣發,對自動化立體倉庫可行性論證、規劃、建設、監理等方麵依次進行瞭論述,包括自動化立體倉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製、自動化立體倉庫規劃設計、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閤同、自動化立體倉庫項目的組織實施、自動化立體倉庫監理、自動化立體倉庫驗收及質量保證等內容。
第1章自動化立體倉庫概述,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的概念、結構及關鍵技術;第二章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可行性研究,主要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過程中的可行性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製;第三章自動化立體倉庫規劃設計,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總體規劃及單元貨格式自動化立體倉庫設計;第四章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閤同管理,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閤同的擬製步驟及相關內容;第五章自動化立體倉庫項目的組織實施,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施工的組織機構設置以及貨架、天軌、地軌等的安裝施工;第六章自動化立體倉庫監理,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監理目標、監理內容、監理實施及監理質量保證;第七章自動化立體倉庫驗收,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驗收的組織、實施步驟及驗收方法;第八章自動化立體倉庫使用維護,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設備監控係統、堆垛機、輸送機、分配車的日常使用與維護;第九章案例: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技術方案案例。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自動化立體倉庫概述
第一節 立體倉庫結構
第二節 巷道堆垛機
第三節 立體倉庫自動化係統
第二章 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可行性研究
第一節 項目建設程序
第二節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製依據
第三節 報告編製步驟
第四節 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
第三章 自動化立體倉庫規劃設計
第一節 總體規劃原則
第二節 自動化立體倉庫總體規劃
第三節 單元貨格式立體倉庫設計原則
第四節 托盤的選擇
第五節 貨架係統設計
第六節 巷道堆垛機
第七節 管理與控製係統
第八節 入齣庫輸送係統
第九節 自動化立體倉庫建築及公用工程
第四章 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閤同管理
第一節 項目名稱
第二節 承包方式與期限
第三節 質量保證
第四節 承包價格及結算價格
第五節 銀行擔保及履約保證
第六節 付款及結算方式
第七節 施工方案編製及實施
第八節 檢測與驗收
第九節 售後服務承諾及響應時間
第十節 人員培訓
第十一節 技術專利與知識産權保護
第十二節 仲裁
第十三節 補充條款
第十四節 附則
第五章 自動化立體倉庫項目的組織實施
第一節 項目實施的組織安排
第二節 施工準備
第三節 基礎部分安裝
第四節 貨架係統安裝
第五節 堆垛機安裝
第六節 輸送機等周邊設備安裝
第七節 視頻監控係統
第八節 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
……
第六章 自動化立體倉庫監理
第七章 自動化立體倉庫驗收
第八章 自動化立體倉庫使用維護
第九章 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技術方案案例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自動化立體倉庫工程》:
(一)施工單位資質審查
鋼結構工程專業性較強,對專業設備、加工場地、工人素質以及企業自身的施工技術標準、質量保證體係、質量控製及檢驗製度要求較高,一般多為總包下分包工程,在這種情況下施工企業資質和管理水平相當重要。因此,資質審查是重要環節,其審查內容包括:施工資質經營範圍是否滿足工程要求;施工技術標準、質量保證體係、質量控製及檢驗製度是否滿足工程設計技術指標要求;施工企業生産能力是否滿足工程進度要求。
(二)承包商的施工機械設備審查
監理工程師應根據承包商的投標書附錶或補充的機械設備分期進場計劃資料以及批準的施工進度計劃審查承包商的施工機械設備。包括:進場的機械設備種類、性能、數量是否與承包商投標書的要求一緻;各種施工機械設備的配套與施工技術的適應性;各種施工機械設備的進場及周轉計劃與工程進度計劃(尤其是網絡計劃中的關鍵綫路)的適應。若滿足開工及進度計劃的要求,監理工程師應予以認定為符閤開工的條件,若不能滿足要求,應通知承包商限期解決,達不到要求不予批準開工。
……
前言/序言
自動化立體倉庫是一種集機械、電子、計算機、通信、網絡、傳感器和自動控製等多種技術於一體,以搬運機械化、控製自動化、管理計算機化、信息網絡化為特徵的高科技産品,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立體倉庫從20世紀70年代初期發展到現在,正在運行使用中的有幾百座。自動化立體倉庫現正處於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階段,其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齣現的問題也較多,但這方麵的專業書籍相對較少,特彆是缺少對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過程的綜閤性論述。本書從工程建設的角度齣發,對自動化立體倉庫可行性論證、規劃、建設、監理等方麵依次進行瞭論述,包括自動化立體倉庫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製、自動化立體倉庫規劃設計、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閤同、自動化立體倉庫項目的組織實施、自動化立體倉庫監理、自動化立體倉庫驗收及質量保證等內容。
第一章自動化立體倉庫概述,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的概念、結構及關鍵技術;第二章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可行性研究,主要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過程中的可行性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製;第三章自動化立體倉庫規劃設計,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總體規劃及單元貨格式自動化立體倉庫設計;第四章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閤同管理,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閤同的擬製步驟及相關內容;第五章自動化立體倉庫項目的組織實施,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施工的組織機構設置以及貨架、天軌、地軌等的安裝施工;第六章自動化立體倉庫監理,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監理目標、監理內容、監理實施及監理質量保證;第七章自動化立體倉庫驗收,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驗收的組織、實施步驟及驗收方法;第八章自動化立體倉庫使用維護,介紹自動化立體倉庫設備監控係統、堆垛機、輸送機、分配車的日常使用與維護;第九章案例:自動化立體倉庫建設技術方案案例。
本書由馮雲、郭淩、汪貽生主編。參加本書編寫的人員還有薑大立、王銳琪、甘明、薑玉宏、劉洪娟、田哩。
由於自動化立體倉庫涉及的技術、方法發展變化較快,本書還有待不斷充實和完善,加之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當之處,懇請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自動化立體倉庫工程》的圖書簡介,其中不包含該書內容的詳細描述,並力求自然、專業: --- 《現代物流係統規劃與優化設計》 圖書簡介 一、本書概述與定位 《現代物流係統規劃與優化設計》是一部深度聚焦於當代復雜供應鏈環境下,如何科學、係統地規劃和設計高效能物流基礎設施的專業著作。本書並非關注具體的設備技術細節,而是著重於宏觀的係統思維、流程再造、信息流與實物流的集成管理,以及如何通過精密的數學模型和仿真技術,實現物流網絡的全局最優。 本書的讀者群體主要麵嚮物流工程管理人員、供應鏈戰略規劃師、工業工程領域的資深顧問,以及緻力於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決策層管理者。它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從戰略高度審視物流係統、從需求分析到最終係統驗證的完整方法論框架。 二、核心內容深度解析 本書的結構圍繞物流係統的“規劃”與“優化”兩大核心職能展開,共分為六大部分,二十個章節,係統性地涵蓋瞭現代物流係統的關鍵要素。 第一部分:物流係統戰略規劃基礎 本部分首先確立瞭現代物流係統在企業價值鏈中的戰略地位。它深入探討瞭從企業整體戰略齣發,如何分解和確定物流係統的服務水平目標(Service Level Objectives, SLOs)。內容包括: 需求預測與波動性分析: 介紹超越傳統時間序列分析的方法,側重於基於業務場景(如季節性、促銷活動、新品導入)的需求特徵識彆,以及不確定性對係統設計參數的影響。 物流網絡層級架構設計: 探討多級分銷網絡(區域中心、配送中心、前置倉)的選址原則與流量分配模型。重點分析瞭網絡拓撲結構(如輻射型、樹狀型、全連接型)對運輸成本和響應時間的影響。 服務水平與成本的權衡矩陣: 建立一個決策框架,用於量化不同服務水平承諾(如當日達、次日達)所需的資源投入和潛在的客戶滿意度迴報,輔助管理者進行戰略取捨。 第二部分:作業流程與空間布局的邏輯構建 本部分將重點從“流”的角度齣發,解構物流作業中的核心流程,並將其映射到物理空間布局的邏輯要求上。 收貨、存儲、揀選與包裝的流程耦閤分析: 詳細分析不同齣入庫策略(如先進先齣FIFO、後進先齣LIFO、動態存儲)如何影響後續作業的效率。本書強調識彆和消除流程中的“等待時間”和“無效搬運”。 功能區域的邏輯劃分與麵積核算: 闡述如何根據作業吞吐量和存儲密度要求,科學界定進貨緩衝區、揀選區、包裝工作站、退貨處理區等的功能邊界,並引入動態容量調整機製。 麵嚮柔性作業的布局模式研究: 探討適應多SKU、小批量訂單特徵的作業流嚮設計,例如U型流綫、直綫流綫與環形流綫的適用場景比較,而非簡單地介紹某類設備的擺放方式。 第三部分:信息係統對物流的賦能與集成 本部分側重於信息技術如何作為物流係統的“神經中樞”,實現實物流的透明化與可控性。 物流信息係統的架構分層: 梳理從企業資源規劃(ERP)到倉庫管理係統(WMS)以及運輸管理係統(TMS)之間的信息交互接口標準與數據同步機製。 實時數據采集與決策支持: 探討如何利用物聯網(IoT)技術對關鍵節點數據進行捕獲,並構建實時績效看闆(KPI Dashboard),實現早期異常預警。 數據驅動的庫存策略: 介紹如何利用曆史作業數據和預測模型,動態調整安全庫存水平、補貨點和訂貨批量(EOQ/EPQ模型的現代修正版),確保庫存結構的健康。 第四部分:係統性能的量化評估與仿真建模 這是本書技術深度較高的部分,它提供瞭一套評估和驗證物流設計方案的科學工具。 性能指標體係的構建: 建立涵蓋吞吐率(Throughput)、資源利用率(Utilization)、訂單周期時間(Cycle Time)等多維度的綜閤績效評估體係。 離散事件仿真(DES)的應用: 詳細講解如何使用專業仿真軟件搭建物流作業場景模型,模擬不同策略下的係統瓶頸(Bottleneck Identification),以及驗證係統在高峰負載下的穩定性。 關鍵參數敏感性分析: 演示如何通過仿真,測試如揀貨路徑長度、作業人員反應時間、緩衝容量等關鍵參數變化對整體係統成本和效率的敏感程度。 第五部分:可持續性與韌性設計 麵對日益重要的環境責任和突發的供應鏈中斷風險,本書加入瞭對物流係統“長期健康”的考量。 綠色物流設計原則: 探討如何在布局設計中融入能源效率考量,例如自然采光優化、設備能耗評估,以及減少不必要的二次搬運所帶來的碳排放節約。 供應鏈韌性(Resilience)的係統化設計: 分析冗餘機製(如多路徑供應、分布式存儲能力)在設計階段的配置原則,確保係統在麵對關鍵資源短缺或突發事件時,能夠快速切換至預備模式,維持核心業務的連續性。 第六部分:項目實施與變更管理 最後一部分關注於理論藍圖如何落地為高效的物理係統。 實施階段的風險控製: 針對係統切換(Cutover)過程中的數據遷移風險、人員培訓滯後風險進行預案設計。 持續改進的閉環機製: 介紹基於運營反饋(Feedback Loop)的係統定期審計流程,確保係統在投入使用後,其績效不會隨著業務變化而衰減。 總結 《現代物流係統規劃與優化設計》避免瞭對單一硬件技術細節的冗餘描述,而是專注於提供一套嚴謹的、跨越物理與信息層麵的係統工程方法論。它緻力於將物流係統從一個“成本中心”轉化為一個驅動企業競爭力的“戰略資産”。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建立起係統、量化、前瞻性的物流設計思維,以應對復雜多變的未來市場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