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筋膜手法治疗内部功能失调(翻译版)》要点:
·在身体的每个节段,器官及其周围筋膜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器官和筋膜相互影响。书中详细介绍了颈、胸、腹和盆部的器官-筋膜单元的构成、功能和手法调理。
·不同节段的内脏、脉管、腺体和感受器的器官-筋膜单元依赖筋膜的连接又形成了遍及全身的内脏、脉管、腺体及感受器的系统——筋胰序列。力学影响贯穿其中,书中分别给出了常见力学作用点和治疗方法。
·从更大范围讲,皮肤、淋巴、脂肪、神经等浅筋膜内的组织,是全身的整体系统,分别调控体温、免疫、代谢和心理,其功能失调的表现和治疗也在书中详尽呈现。
《筋膜手法治疗内部功能失调(翻译版)》将为临床医生、康复师、手法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和针灸医生等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去思考、去拓展。
内页插图
目录
缩略语
引言
基本原则
随意肌筋膜
平滑肌筋膜
第一篇 器官-筋膜单元
第1章 器官-筋膜单元的解剖
体腔
器官-筋膜单元
器官-筋膜单元的命名
头部的器官-筋膜单元
第2章 器官-筋膜单元的进化演变
实质组织的进化演变
内脏器官-筋膜单元的构成
管性器官-筋膜单元的构成
腺体器官-筋膜单元的构成
封套筋膜的进化演变
壁神经系统的进化演变
第3章 器官-筋膜单元的生理
勇于改变
内部系统的分段蠕动
外部系统与器官-筋膜单元的蠕动
第4章 张拉结构
保持但不受压迫
张拉结构
土木工程中的张拉结构
张拉结构与体腔
前-后向(AP)的张量(tensors)
旁-侧向(LL)的张量(tensors)
斜向(OB)的张量(tensors)
从解剖到治疗
从解剖到病理
节点
第5章 局部牵涉痛
深层痛和壁层痛
从外部到内部:躯体-内脏痛
从内部到外部:内脏-躯体痛
内脏-躯体痛的解剖学解释
内部功能障碍评估表
病史及相关数据采集
假设
验证
治疗
结果
第6章 颈部的张拉结构
颈部的内脏器官-筋膜单元
内脏-颈部器官-筋膜单元的筋膜
内脏-颈部器官-筋膜单元的功能
内脏-颈部器官-筋膜单元的功能失调
颈部的管性器官-筋膜单元
管性-颈部器官-筋膜单元的筋膜
管性-颈部器官-筋膜单元的功能
管性-颈部器官-筋膜单元的功能失调
颈部的腺体器官-筋膜单元
腺体-颈部器官-筋膜单元的筋膜
腺体-颈部器官-筋膜单元的功能
腺体-颈部器官-筋膜单元的功能失调
颈部张拉结构的治疗
临床病例分析
第7章 胸部的张拉结构
胸部的内脏器官-筋膜单元
内脏-胸部器官-筋膜单元的筋膜
内脏-胸部器官-筋膜单元的功能
第二篇 系统的筋膜序列
第三篇 整体系统
结语
术语
参考文献
译者简介
前言/序言
我非常高兴地为LuigiStecco的《筋膜手法治疗内脏功能失调》一书撰写前言,因为我历来倡导用徒手疗法处理内脏功能失调。而我的这份激情源自使用“内脏手法”所获得的非凡疗效。作为一名整骨专家,我从临床实践中发展出该手法。近年来,许多学者已将注意力从内脏转移到周围的筋膜,而本书则是全面阐述所有内脏筋膜的第一部著作。此外,该书提出了一个生物力学模型,界定了内脏、筋膜和肌肉骨骼系统之间的具体关系,并提供了精美的解剖图像来帮助理解这些关系。
本书探讨了筋膜的方方面面面,展示了筋膜如何能在压力下改变形态(适应性),又能在手法操纵下恢复其弹性(可塑性),这是人体唯一有此能力的的组织。
我尤其欣赏“张拉整体结构”的概念。它完美地解释了不同的躯干腔如何与它内部的器官相互作用。事实上,躯干的筋膜是按照张力结构的原理布置的,使躯干在不干扰内部器官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活动。这一概念有效地将治疗师们的注意力从器官本身转移到器官的“容器”,于是治疗过程更专注于重新构建适宜的环境上,使器官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根据各自的生理节律/节奏而运动。
在我们的书里,我们总是强调内脏器官的移动性和能动性的重要意义。而在Stecco这本书中,不仅保持了筋膜原有的指导原则,还把它进一步扩展到各系统(apparatus)和整体系统(systems)之中。
初期变化多端的操作手法也许会让读者望而生畏,然而一旦学会你就会发现,这些手法对于治疗任何病人临床多变的复杂症状都是很有用的。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就能够理解Stecco的这本书为有兴趣使用非药物手段治疗内脏失调的所有治疗师们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手册。使用药物(如抗酸药,止痛药,解痉药等),往往只能掩盖人体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
最后,我要特别指出Stecco清晰的阐述关于自主神经系统以及它和内脏筋膜之间的关联性。从此意义上所看到的自主神经系统,不再是难以理解的谜团,而是变成一个“外周脑”,通过与内脏筋膜的互动而完美地调节着不同内脏器官的功能。
我真诚地希望治疗师,医生,整骨医师,整脊医师和研究人员要认真考虑本书中提出的建议,既要让我们双手拥有的治愈内部失调的潜能变为现实,又要确保这些想法产生实效。
《筋膜的奥秘:重塑内在平衡与活力的精密指南》 这本书深入探索筋膜在身体整体健康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揭示其如何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以及通过精妙的手法如何恢复身体的内在平衡。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疼痛缓解的指南,更是一把解锁身体自愈潜能的钥匙。 前言:看见看不见的联系 我们常常将身体视为由骨骼、肌肉、神经和器官组成的独立单元,但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却将我们引向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筋膜,那个遍布全身、连接一切的网状组织,才是构成我们身体的真正骨架。它无处不在,从皮肤表面一直深入到细胞内部,包裹着肌肉、神经束、血管,甚至器官。传统医学往往忽视了筋膜的整体性和其在维持器官功能中的重要性。本书将带您超越表象,看见筋膜与内脏器官之间错综复杂且至关重要的联系,理解为何有时身体的疼痛或功能障碍并非源于疼痛区域本身,而是筋膜链上的遥远牵拉或限制。 第一篇:筋膜的维度——解构内在的支撑系统 第一章:筋膜的本质与功能 何为筋膜? 详细介绍筋膜的解剖学构成,包括其纤维类型(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基质成分以及其三维、连续的特性。理解筋膜不仅仅是“包装”,而是主动的、动态的组织,参与信号传导、营养输送和力传导。 筋膜的生物力学作用 探讨筋膜如何承受和传递张力,缓冲外力,维持身体的姿势和稳定性。重点阐述筋膜在身体内形成“筋膜链”的概念,以及这些链如何连接身体的各个部分,包括与内脏的联系。 筋膜的感知与神经支配 揭示筋膜富含神经末梢,使其成为重要的本体感觉器官。理解筋膜的触感、牵拉感和压力感如何被大脑感知,以及为何筋膜的失调会引起复杂的本体感觉异常。 第二章:内脏与筋膜的共生关系 内脏的筋膜包裹 详细描述腹腔、胸腔和盆腔内各主要器官(如肝脏、胃、肠道、肾脏、心脏、肺部)如何被特异性的筋膜结构包裹、悬吊和固定。介绍这些筋膜囊、韧带和系膜的形态与功能。 内脏的运动与筋膜的适应 阐述内脏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随着呼吸、消化、心跳等生理活动进行微小但连续的运动。这些运动依赖于周围筋膜的延展性和灵活性。 内在失调的起源——筋膜的限制与粘连 深入探讨当筋膜因创伤、炎症、不良姿势、慢性压力或缺乏运动而发生改变时,如变厚、粘连、失去弹性,会如何限制内脏的正常运动,进而影响其功能。例如,肝脏周围筋膜的紧张可能压迫胆囊,影响胆汁流动;肠系膜的粘连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导致消化不良。 第三章:从疼痛到功能障碍——筋膜失调的信号 筋膜失调的临床表现 详细列举筋膜失调可能导致的各种症状,这些症状可能看似与内脏功能障碍无关,例如:背部疼痛、颈部僵硬、肩臂放射痛、骨盆不适、消化不良、呼吸受限、尿频尿急、甚至情绪波动等。 牵涉痛的机制 解释为何筋膜的紧张或粘连会引起远端区域的疼痛。强调内脏与体表皮肤、肌肉之间通过筋膜的联系,当内脏受到影响,其对应的筋膜区域出现张力变化,在大脑的感觉皮层中,这些区域的神经信号可能被混淆,导致牵涉痛。 本体感觉的扭曲 探讨筋膜失调如何扰乱身体的本体感觉,导致身体对自身位置、运动和姿势的感知失准,进而影响姿势控制和协调性,加剧功能障碍。 第二篇:筋膜手法治疗——重塑内在平衡的艺术 第四章:筋膜手法治疗的核心原则 触诊的艺术 强调准确而深入的触诊是筋膜手法治疗的基础。学习如何感知筋膜的质地、张力、温度和活动度,区分健康筋膜与失调筋膜。 温和而持久的张力 介绍筋膜手法并非粗暴的拉扯,而是通过施加温和、持续的张力,引导筋膜在舒适的范围内缓慢而深入地放松和重塑。 整体观与个体化 强调治疗的整体性,关注筋膜链的相互影响,而非孤立地处理症状。同时,每个人的筋膜状况都是独特的,治疗方案必须根据个体情况量身定制。 生物反馈与自我调节 探讨治疗过程中,通过筋膜的反馈,引导患者身体自身去识别和纠正失衡,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第五章:关键区域的筋膜手法实践 腹部与盆腔筋膜的处理 腹腔筋膜的松解: 针对横膈膜、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等腹部肌肉的筋膜,以及腹膜、肠系膜的松解技巧。学习如何处理腹腔脏器(胃、肠、肝、胆、脾、胰、肾)周围的筋膜粘连和限制,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腹胀、便秘等问题。 盆腔筋膜的调整: 关注盆底肌筋膜、盆腔腹膜、以及与生殖器官、泌尿系统相关的筋膜。处理盆腔疼痛、尿失禁、排尿困难等问题。 胸腔与呼吸系统的筋膜调理 胸廓筋膜的舒展: 针对胸大肌、胸小肌、肋间肌、背阔肌等胸部及上背部肌肉的筋膜。学习如何恢复胸廓的活动度,改善呼吸深度和效率,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 膈肌与肺筋膜的优化: 重点处理膈肌的运动模式和其周围筋膜的张力,以及肺脏被包裹的筋膜。 脊柱与肩胛带的筋膜整合 脊柱侧链筋膜的延伸: 关注背部深层筋膜、竖脊肌筋膜、以及连接脊柱与骨盆、肩胛带的筋膜。改善脊柱的灵活性,缓解腰背痛、颈肩痛。 肩胛带与上肢筋膜的协调: 处理肩胛骨周围、锁骨、肱骨等部位的筋膜,改善肩关节的活动范围,缓解肩周炎、网球肘等问题,并探讨其与内脏(如心脏、肺)的远端联系。 第六章:将筋膜疗法融入日常生活 自我筋膜放松技巧 介绍简单的居家练习,如使用泡沫轴、筋膜球等工具,针对特定区域进行自我放松,维持筋膜的健康状态。 体姿与运动的优化 指导如何通过调整日常姿势和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减少对筋膜的过度压迫和损伤,促进筋膜的自然重塑。 生活方式的调整 强调饮食、睡眠、压力管理等因素对筋膜健康的影响,鼓励采取整体健康的生活方式。 结语:通往内在和谐的道路 本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身体的运作,并将筋膜手法治疗这一精密而有效的技术带入您的视野。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和技巧,您将能够更深入地倾听身体的声音,识别那些隐藏在表面症状之下的内在失衡,并积极地通过筋膜的重塑,开启身体的自我疗愈之旅,重获内在的平衡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