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安妮·弗兰克基金会官方收藏认证中文简体译本
★Fischer出版社*威版本德文直译
★精装全彩图文奢华版传记
★《纽约时报》 “全球*多人阅读的一百本书之一”
★《时代周刊》 “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百位名人” 之一
内容简介
《安妮日记》是全球*多人阅读的一百本书之一。65种语言版本在全世界发行了三千多万册,成为发行量*大、影响力*大的二战文学作品。还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曼德拉在狱中阅读《安妮日记》受到鼓励。希拉里·克林顿说道,安妮日记“唤醒我们不要再做出愚蠢的歧视行为”。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写道:“在我读过的书籍中,这是对战争影响描述*为现实和聪慧的记载之一。”《时代周刊》将安妮·弗兰克评为“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 之一。在欧美等国,《安妮日记》被列入学校课程。成为世人心中永恒的励志经典。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十三岁生日。她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本日记簿。从这一天起,安妮开始写日记。二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为了逃避犹太人生离死别的命运,安妮一家躲进了父亲公司大楼里的后屋密室。除了开头一部分,日记后半部分都是写于后屋密室。安妮在日记中记下了她的心理活动、她的思想和感受,以及后屋中的日常生活、她和这个临时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关系。青春期的骚动与渴望、心理压抑的郁闷与苦恼、初恋的甜密与战栗,都在日记中得到了真实的记载。这本日记成了她的知心好友和精神支柱。
在朴实无华的日记中,人们可以看到法西斯主义的恐怖统治如何在一个花季少女心理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生活在恐惧和焦虑中的后屋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在无情的战争、残酷的种族迫害和成长的烦恼中,我们看到了安妮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和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简介
(德)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一家被迫迁居荷兰。二战爆发,为了逃避生离死别的命运,安妮一家躲进了父亲公司大楼里的后屋密室。安妮一家人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就在这后屋楼上不足五十平米的密室里与世隔绝,阴森森的后屋密室,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就这样躲藏了两年一个月。1944年8月4日因被人告密,盖世太保冲入后屋,抓走了安妮以及后屋里的所有犹太人。安妮于1945年初被迫害死于德国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二战结束后,*一幸存的安妮的父亲将女儿从1942年开始写的日记整理成为《安妮日记》出版。甫一出版,感动世界,成为畅销至今的励志经典。《时代周刊》将安妮·弗兰克评为“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之一。法国著名女作家爱尔莎·特丽奥莱写道:“安妮·弗兰克如果还活着,也许会成为作家、诗人。安妮·弗兰克的日记透露出一种早熟的才能,一种勾魂摄魄的感染力。
精彩书摘
《安妮日记(安妮·弗兰克基金会官方收藏认证中文简体译本)》:
1942年6月1 5日星期一
星期日下午,我举行了生日聚会。我们放了一部电影《灯塔看守人》(有狗演员林丁丁),大家都很喜欢。我们说说笑笑,玩得很开心。来了好多男孩和女孩,妈妈老想知道将来我愿意嫁给谁。我相信,如果她知道那个人就是彼得·维赛尔,她一定会很吃惊的,因为每当她谈起这一点的时候,我就装得无动于衷。我同黎丝.古森斯和桑妮·霍特曼几年来一直在一起,她们过去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后来我在犹太女子中学又认识了约比·范德瓦尔,我们常在一起玩,现在她是我最要好的朋友。黎丝现在和另外一个女孩更要好。桑妮上了另一个学校,她在那儿也有自己的朋友圈。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
我有几天没有写了,因为我想先认真地想一想写日记的目的和意义。现在我要写日记了.心里有一种奇特的感觉。
这不仅仅是因为我还从来不曾“写”过。我认为,将来无论是我或别人都不会对一个十三岁小女生的心里话感兴趣的。其实这并不重要。我喜欢写,尤其想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
“纸比人有耐心。”每当我在情绪有些忧郁的日子里,双手托着下巴,感到十分无聊的时候,我时常会想起这句谚语。一忽儿我想留在家里,一忽儿又想出去,而大多数情况我总是坐在原地不动,继续胡思乱想。是的,纸是有耐心的!我并不打算把这本叫作日记这样一个好听名字的本子在什么时候拿给什么人看,除非是知心的男友或女友,别人对它也许并不感兴趣。现在我已说到为什么要记日记了:我没有一个朋友!
我想更好地说明这一点,因为没有人会理解,一个十三岁的少女竟会感到这样孤独。这也是很奇怪的。我有可爱善良的父母和一个十六岁的姐姐.我认识的或者称得上是朋友的人加在一起有三十来个。我有一群爱慕者,他们想从我的眼神里看出一切,甚至在上课时玩弄小镜子,直到逗我一笑。我有亲戚,有可爱的姑父、姑母和舅父、舅母,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本来我什么也不缺,除了知心的朋友!同我的许多熟人中的任何一个在一起,除了说笑打闹、扯扯家常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不能畅所欲言,于是我就沉默寡言。也许这是因为我对人缺乏信任,但是现在既已这样,我又无法改变,真是非常遗憾。
因此,就有了这本日记。为了更加增强在我的幻想中向往已久的知心好友的想法,我不愿像别人那样只记下一些事实,而是要使这本日记成为我的知心好友。这个好友名叫:吉蒂。
要是我没头没脑地开始,没有一个人会理解我同吉蒂的交谈的。因此我想讲一讲我的经历,虽然我并不愿意这样做。
我的父母结婚时,父亲三十六岁,母亲二十五岁。我的姐姐玛戈特1926年在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出生。接着我在1929年6月12日出生。我们是犹太人,1933年流亡到荷兰。父亲在特拉维斯股份公司当经理。这家公司和同一座楼内的柯伦公司有密切关系。
我们的生活常常是在动荡不安中度过的,因为留在德国的亲人没有一个幸免于希特勒法律的种种迫害。在1938年的大屠杀以后,我的两个舅舅逃到美国去了。外婆来到我们这里,那时她七十三岁。1940年后每况愈下。先是战争降临,后是投降,以后是德国人进驻。现在灾难算是开了头。独裁的法律接二连三地发布。尤其是犹太人的处境特别糟。犹太人必须佩戴一颗黄色六角星,他们必须交出自己的自行车,他们不许再乘坐电车,汽车就更不用提了。犹太人只准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并且只是在犹太人的铺子里:买东西。晚上八点过后,犹太人就不准再上街,也不得在花园里或阳台上逗留。犹太人禁止到戏院、电影院或其他娱乐场所去。他们也不准再去游泳、打网球和曲棍球,总之不准再从事任何体育活动。犹太人不准再去拜访基督教徒。犹太人孩子只能上犹太学校。这样的规定日复一日越来越多。从今以后,我们就完全生活在这种压力之下。约比老是说:“我已经什么也不敢做了,因为我总是害怕那是触犯禁令的。”
外婆在今年1月去世了。没有人知道我多么爱她,多么怀念她。1934年我进了蒙特索利学校附属幼儿园,后来也留在这个学校继续上学。去年校长K女士担任我们的班主任。到了年底,我们难舍难分地告别了,两人都流下了热泪。玛戈特和我后来:从1941年起:上了犹太学校(女中),她上四年级,我上一年级。
此外,我们一家四口人都还不错,我就这样到了现在和今天这个日子。
……
安妮日记(安妮·弗兰克基金会官方收藏认证中文简体译本)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