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

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杜曉勤 著
圖書標籤:
  • 六朝詩歌
  • 唐詩
  • 聲律
  • 詩歌格律
  • 文學史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學
  • 唐詩體格
  • 韻律學
  • 文學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80447
版次:1
商品編碼:1216483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博雅文學論叢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2
字數:336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聲律和體式在六朝至唐代的詩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很多難點疑點積韆年之久不能破解。作者沉潛此領域二十餘年,《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即為其較新研究成果和長期學術思考的結晶。
  《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對五言詩律形成和發展史上的重要環節,做瞭實證性考據和辨析,厘清瞭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行觀點,如永明聲病與吳聲西麯流行的關係,唐代的齊梁體、新樂府體,並將這些問題推上學術前沿。方法上除聲律統計分析,還利用日藏善本比勘還原,結閤社會政治背景,梳理曆代詩學觀念,對相關問題作瞭透闢的分析。其學術價值遠高於全麵係統而隻是泛論的“史”。

內容簡介

  六朝隋唐是中國古典詩歌聲律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將詩律考察與史實考證相結閤,首先對永明聲律說形成過程中的一些理論問題,進行瞭細緻考辨,糾正瞭學界的一些偏誤,又集中考察瞭五言詩單句律化的重要階段--大同句律的産生背景及五言詩單句韻律結構的變化軌跡。其次,《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在唐詩體式的溯源和辨析方麵,也頗多創獲。如從詩歌藝術風貌和格律特徵兩方麵闡釋瞭唐代"齊梁體"詩的內涵,從體格律等方麵比較瞭唐代"齊梁體"與齊梁"永明體"之異同;探討瞭唐代詩體觀念的變化與政治風氣遷移之關係;以日藏舊抄本《白氏文集》為中心,辨析瞭唐代"古體詩""古調詩""新樂府""格詩"等詩體概念。
  《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是作者所承擔的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古代詩歌聲律數據庫的建立及中近古時期詩歌律化過程研究"(批準號:04BZW022,已結項,鑒定等級:優秀)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唐詩體格律問題研究"(批準號:13YJA751010,在研)的研究成果,體現瞭目前六朝聲律和唐代詩體研究的新突破。

作者簡介

  杜曉勤,男,1967年生,江蘇如皋人。1995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中文係古代文學教研室教授,北京大學中國古典詩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

目錄

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
杜曉勤著

北京大學齣版社
2016年·北京


內容提要
六朝詩律和唐詩體式研究是學界最近的熱點和難點,作者沉潛此領域二十餘年,本書即為其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思考的結晶。
本書首先對五言詩律形成和發展史上的重要環節,作實證性的考據和辨析,厘清瞭一些似是而非的流行觀點,指齣永明聲病說與吳聲西麯的流行沒有直接的關係,齊梁人並非“四聲說”的首創者,梁大同年間詩律的顯著發展與當時五言詩單句韻律結構變化之間關係密切,論證細密,觀點新警。其次,本書還對唐代詩歌的體格律問題作瞭比較全麵而專深的探討,如抓住“齊梁體”在唐代詩體涵義的演變,考察瞭“齊梁體”與“永明體”、“格詩”、“吳體”之間的體式異同,深入分析瞭開成年間“齊梁體”流行的政治文化因素。再次,本書還結閤日藏漢籍還原唐本《白氏文集》的編撰舊貌,研究唐人編撰文集時的詩體分類觀念,辨析瞭白居易、元稹等人所用“古體”、“古調詩”、“諷諭詩”、“新樂府”、“格詩”、“半格詩”等概念的確切內涵,材料贍富,邏輯謹嚴,觀點新穎,結論信實。本書最後還介紹瞭作者本人主持研製的計算機輔助研究工具軟件“中國古典詩歌聲律分析係統”的,該係統技術先進,功能實用,也具有很高的學術應用價值。
總之,本書無論是在具體問題的考辨方麵,還是在方法論的思考方麵、學科理論體係的建構方麵,都對本學科的發展有很大的推進,體現瞭目前中國古代詩歌體格律研究的新方嚮。

目錄
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

目錄


序葛曉音(1)

緒論(1)

一五言詩律化問題的研究現狀(2)

二唐詩體式研究的現狀(14)

三本課題研究可完善和推進之處(27)

四本書的主要思路和研究內容(33)

上編六朝詩律史諸問題考辨

第一章瀋約所賞魏晉五言詩的詩律標準(42)

一永明詩律與近體詩律之異同(42)

二瀋約所賞魏晉諸作的詩律情況(47)

三結語(55)

第二章吳聲西麯與永明詩律形成之關係(57)

一吳聲西麯的詩律分析(58)

二晉宋齊五言四句詩的詩律分析(66)

三晉宋齊五言四句詩與永明詩律之關係(71)

四小結(81)

第三章“王斌首創四聲說”辨誤(84)

一相關研究觀點分歧之檢討(84)

二王斌、王份、王彬關係辨(87)

三《四聲論》作者考(93)

四結語(98)

第四章大同句律形成過程及與五言詩

單句韻律結構變化之關係(99)

一由二五異聲到二四異聲:五言詩單句

律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101)

二漢代五言詩單句韻律結構的

常見類型及分布情況(105)

三謝靈運詩句式分布情況及與韻律特點之關係(109)

四永明三大詩人對單句韻律結構的不同趣尚(116)

五大同句律産生的創作背景(121)

六五言詩單句律化進程與錶意功
能發展的關聯性(126)

附錄(132)

中編唐代“齊梁體”詩考論

第一章盛唐“齊梁體”詩及相關問題(154)

一岑參“效齊梁體”詩的格律特徵(154)

二“齊梁調詩”與“齊梁調聲”(161)

三“吳體”非“齊梁體”辨(167)

四結語(180)

第二章唐開成年間齊梁格詩考論(183)

一白居易、劉禹锡所作“齊梁體”詩的體格特點(183)

二白集中“格詩”與“齊梁格詩”之關係(189)

三開成試詩變體之詩律學考察(198)

四開成年間“齊梁格詩”興盛之原因(203)

第三章唐開成試詩變體與文宗朝黨爭之關係(207)

一牛李黨爭及其文學觀(207)

二牛李黨爭對省試詩體格之影響(216)

三開成試詩變體的詩學意義(226)

四開成試詩改依“齊梁體格”之原因(233)

五結語(236)

第四章晚唐五代“齊梁體”詩歌的體格特徵(237)

一晚唐五代“齊梁體”詩的題材內容(237)

二晚唐五代“齊梁體”詩的詩律特點(239)

三《纔調集》所選溫庭筠“齊梁體”詩的體格特徵(250)

附錄(258)

下編唐集詩體分類研究

——以《白氏文集》為考察中心
第一章從日藏舊抄本考《白氏文集·前集》
的編撰體例(268)

一日藏白集舊抄本的文獻價值(269)

二日藏舊抄本與白集刊本編次形式之差異(276)

三《白氏文集·前集》前十二捲捲首舊貌之還原(280)

第二章《白氏文集》“古體”與“古調詩”之關係(284)

一《白氏文集》中“古體”與
“古調詩”的編次問題(284)

二梁陳隋唐人對“古體”、“古調詩”
詩體涵義之理解(289)

三《白集》“古體”概念與元稹詩體分
類觀念之關係(294)

第三章《秦中吟》非“新樂府”考論

——兼論白居易新樂府詩的體式特徵和
後人之誤解(302)

一從白集舊抄本編撰體例看《秦中吟》
與新樂府之關係(303)

二《秦中吟》與新樂府篇製寫法之異(307)

三郭茂倩對元白“新樂府”概念的藉用與引申(316)

四唐宋元明人對“古調詩”與樂府詩之彆的認識(322)

五清人對《秦中吟》詩體的誤判(326)

六現當代學者對中唐“新樂府”
創作活動的主觀誤讀(336)

七綜論(346)

附錄(351)

附編“中國古典詩歌聲律分析係統”

的研發過程和學術價值
第一章“中國古代詩歌聲律分析係統”

開發緣起和研製過程(356)

一軟件開發緣起(356)

二“中國中上古漢字音韻數據庫”的建立(358)

三“中國古典詩歌文本數據庫”的建立(361)

四“中國古典詩歌聲律分析係統”的研製(362)

第二章“中國古典詩歌聲律分析係統”的學術功能(366)

一先秦兩漢詩歌的聲律分析(366)

二魏晉南北朝詩歌聲律分析(367)

三唐五代近體詩聲律分析(379)

第三章“中國古典詩歌聲律分析係統”

的獨特創新和使用技巧(385)

參考文獻(387)

後記(407)
《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是一部深入探究中國古典詩歌發展脈絡的學術專著。本書以中國詩歌史上兩個極其重要的發展階段——六朝時期與唐朝時期為研究對象,旨在揭示聲律在詩歌創作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唐詩在繼承與創新中形成的獨特體格。 第一部分:六朝聲律的奠基與演進 六朝時期(公元220年—589年),是中國詩歌由古體嚮近體過渡的關鍵時期,也是聲律意識初步形成並得到極大發展的時代。這一時期的詩歌,特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人詩歌,在形式、格律以及音樂性方麵都呈現齣前所未有的自覺。 中古音韻的初步整理與詩歌的音樂化: 在佛教傳入以及玄學興盛的背景下,中國中古時期的音韻學得到瞭長足的發展。瀋約、周顒等人提齣的“四聲八病”說,雖然並非完全成熟的格律理論,卻標誌著文人對詩歌聲律的初步探索和理論化嘗試。他們開始注意到字音的平仄、陰陽、輕重等因素對詩歌整體效果的影響,並將這些觀察應用於詩歌創作之中。這使得詩歌的音樂美,即“聲”的運用,開始擺脫以往較為自由、天然的狀態,走嚮一種有意識的、自覺的協調。朗讀時的抑揚頓挫、鏗鏘有緻,成為瞭衡量詩歌藝術成就的重要標準之一。 詩歌體式的初步探索: 這一時期,五言詩逐漸成為主流,並湧現齣諸如樂府詩、五言古詩、五言絕句、五言律詩的早期形態等多種體式。雖然嚴格意義上的“律詩”尚未完全定型,但許多詩人已經開始在句式長短、對仗、用韻等方麵進行探索,為後來的律詩創作奠定瞭基礎。例如,曹操的《短歌行》雖然是古體,但其語言的凝練和情感的張力已顯露不凡;建安文學代錶人物如曹植、王粲等人的作品,在音韻的和諧與辭藻的華麗之間找到瞭新的平衡點。 山水詩與玄言詩中的聲律運用: 六朝時期,山水詩的興起,使得詩人有機會在描繪自然景物時,運用更為細膩的聲律變化來營造意境。謝靈運的山水詩,以其描摹景物的精細和語言的清麗,已經展現齣對聲韻的敏感。玄言詩則在哲學思辨中,追求一種清談的韻味,語言的簡練與邏輯性也與聲律的內在秩序息息相關。 南北朝詩歌的風格差異與聲律的演進: 南朝詩歌,如梁代的宮體詩,雖然在內容上多有批評,但在聲律的精雕細琢方麵卻達到瞭新的高度。他們極度追求詞藻的華美和聲韻的和諧,甚至發展齣對疊字的運用,以增強詩歌的音樂感。北朝詩歌則相對質樸,但如《敕勒歌》等民歌,其天成的音樂性也同樣不容忽視。這種南北差異,也從側麵反映瞭聲律在不同地域、不同流派詩歌中的不同錶現方式。 第二部分:唐詩體格的成熟與典範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唐詩體格的成熟,標誌著中國古典詩歌達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峰。本書將重點分析唐詩在繼承六朝聲律的基礎上,如何形成其獨特的、富有生命力的體格。 律詩的確立與發展: 唐詩最顯著的成就之一便是格律嚴謹的近體詩,尤其是律詩的成熟。本書將深入分析律詩的各項格律要素: 平仄: 詳細闡述“平仄”理論在唐詩中的具體運用,包括“粘對”、“句句粘”、“句句對”等基本規則,以及“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等通行的辨析方法。通過分析大量名篇,展示平仄如何構成詩歌的鏇律感,如何通過平仄的交替和變化,營造齣不同的情感氛圍和節奏。 對仗: 深入剖析唐詩中對仗的藝術,包括詞性對、名詞對、動詞對、形容詞對、數量詞對、意境對等。研究對仗不僅在形式上的工整,更在於其如何通過句與句之間的映襯、對比、補充,增強詩歌的結構美和錶現力,使意象更加鮮明,情感更加集中。 用韻: 探討唐詩的押韻規則,包括鄰韻通押、藉韻等技巧,以及不同韻部在詩歌中所能産生的不同韻味。分析押韻如何貫穿全詩,將詩句有機地連接起來,形成迴環往復、餘音繞梁的美感。 粘對與拗救: 詳細解讀“粘”和“對”在律詩結構中的作用,前者強調句與句之間的聲韻承接,後者則強調句內或句間的語義和結構上的呼應。同時,也將探討“拗救”這一現象,分析詩人如何在嚴守格律的前提下,通過一些“拗”的句式,並在後續的句子中進行“救”,以求得詩歌的生動自然,避免過於闆滯。 絕句的精煉與意境: 唐詩絕句的成就同樣不容小覷。本書將分析絕句如何在僅有的四句篇幅中,做到言簡意賅,意境深遠。重點關注絕句的起承轉閤,以及“留白”藝術在絕句中的運用,展示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通過聲律的精心安排,營造齣廣闊的想象空間。 古體詩的自由與風骨: 盡管律詩成為唐詩的典範,但唐朝的古體詩同樣精彩紛呈。本書將探討唐朝古體詩在形式上的相對自由,以及其在語言、意境、情感錶達上的獨特風骨。分析唐朝詩人如何藉鑒六朝乃至更早的詩歌傳統,並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賦予古體詩以新的生命力。 唐詩體格對不同詩歌流派的影響: 邊塞詩: 分析王昌齡、高適、岑參等邊塞詩人,如何運用雄渾的語言和開闊的意境,配閤有力的聲律,寫齣邊塞的壯麗與悲壯。 田園詩: 探討孟浩然、王維等田園詩人,如何運用清淡的語言和自然的聲律,描繪齣寜靜緻遠的田園風光與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詠史懷古詩: 分析杜甫、李白等詩人,如何通過深沉的敘事和雄健的筆力,配閤精妙的聲律,錶達對曆史的思考和對現實的關懷。 山水詩: 繼承並發展瞭六朝的山水詩傳統,唐代山水詩在描繪自然景物的同時,更加注重詩人情感的融入,聲律的運用也更加爐火純青。 詩歌意象的塑造與聲律的配閤: 本書還將深入分析唐詩中經典的詩歌意象,如明月、楊柳、孤舟、落花等,探討這些意象是如何通過聲律的巧妙配閤,被賦予瞭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藝術張力。 結語: 《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旨在通過對六朝聲律的梳理和唐詩體格的細緻剖析,揭示中國古典詩歌在聲律與形式上的發展演進規律。本書將力求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豐富的詩歌實例,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而深入的認識框架,理解中國古典詩歌何以能夠達到如此高的藝術成就,並對其永恒的魅力産生更深切的體悟。本書適閤對中國古典詩歌、聲韻學、文學史感興趣的廣大讀者,以及相關專業的師生進行深入研究與學習。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光是聽著就覺得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學術盛宴。我一直對唐詩情有獨鍾,但常常在閱讀時,感覺到一種隔閡,仿佛我隻看到瞭錶麵的文字,卻未能觸及到其更深層的骨骼和靈魂。我深信,詩歌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內在的音樂性——聲律。我非常渴望瞭解,在唐詩之前,六朝時期的聲律是如何發展和演變的?這些早期的聲律特點,又是如何深刻地影響瞭後來唐詩的創作?書中是否會詳細講解中古漢語的聲調、韻母、聲母等方麵的特徵,以及這些特徵如何在詩歌的押韻、平仄中得到體現?而“體格”二字,則讓我聯想到詩歌的形式規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梳理唐詩在體式上的發展,從寬鬆的古風,到嚴謹的近體詩,甚至能夠深入分析律詩和絕句的格律要求。我渴望通過這本書,不再隻是“欣賞”唐詩的美,而是能夠“理解”唐詩的美,明白那些看似復雜的格律,是如何成為詩人錶達情感、塑造意境的有力武器,並從中領略到古人的智慧與巧思。

評分

讀到“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這個書名,我的腦海裏立刻浮現齣那些如珠璣般的光輝詩篇,它們穿越時空的阻隔,依舊在我們心中激起迴響。我一直覺得,唐詩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高峰,絕不僅僅是詩人情感的噴薄,更在於其背後嚴謹而富有創造性的藝術規範。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本能夠解構這輝煌成就的“密碼本”。我尤其期待書中對於“聲律”部分的闡述,畢竟,詩歌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在於它的音樂性,在於它能否在口耳相傳中産生悅耳的節奏和韻律。我想知道,六朝時期,在唐詩的“母體”時期,究竟是如何發展齣那些影響深遠的聲律規則?它是否會細緻地講解平仄、押韻的運用,以及它們在不同體裁詩歌中的具體變化?而“體格”,更是讓我好奇。它是否會係統地梳理唐詩在形式上的演進,從自由奔放的古體詩,到精雕細琢的近體詩,甚至是格律嚴苛的律詩和絕句?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明白,那些看似呆闆的格律,是如何在優秀詩人的手中,變成錶達情感、塑造意境的有力工具,而不是束縛。

評分

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學術專著,不如說是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靈世界的窗戶。我一直覺得,詩歌不僅僅是文字的排列組閤,更是一種情感的流淌,一種思想的凝結,而“聲律”和“體格”正是承載這一切的骨骼與血脈。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六朝聲律”的探討,那些流傳至今的詩歌,在它們誕生的年代,是如何被吟誦的?是怎樣的音韻之美,賦予瞭它們穿越韆年的生命力?我猜想,書中定然會涉及到當時的語音特點,也許是某些聲母韻母的演變,或是聲調高低的變化,這些細微之處,或許正是理解詩歌音樂性的關鍵。而“唐詩體格”,更是令人遐想。從古風到近體,從絕句到律詩,詩歌形式的演變並非偶然,而是與社會文化、思想觀念息息相關的。我渴望瞭解,在唐代,詩人是如何在嚴謹的格律中揮灑自如,如何在有限的框架內創造齣無限的意境。這本書是否會深入分析特定詩人群體,例如初唐、盛唐、晚唐的詩歌在聲律和體格上的差異?是否會以具體的詩歌範例,來佐證其理論?我期待能從書中獲得一些“秘訣”,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詩歌結構,並從中體會到古人的智慧與匠心。

評分

“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單看書名,就讓人聯想到一種古老而精緻的文化之美。我一直對中國古典詩歌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唐詩,那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留下瞭無數膾炙人口的篇章。然而,我對詩歌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字麵意思和意境的感悟上,對於其背後更為深層的音樂性、格律變化,卻知之甚少。這本書的名字恰好觸及瞭我知識盲區的核心,它似乎在承諾一種深入淺齣的引導,帶我走進詩歌創作的“內部世界”。我尤其好奇“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之間存在怎樣的聯係與演變,這二者是如何相互影響,最終塑造瞭唐詩的輝煌麵貌?書中是否會細緻地剖析不同時期的聲律特點,例如中古漢語的聲調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體現在詩歌的押韻、平仄之中?而“體格”二字,又暗示瞭詩歌在形式上的規範與發展,比如近體詩的齣現,律絕的格律要求,這些抽象的概念,我期望能通過這本書得到清晰的闡釋。想象一下,當讀到一首熟悉的唐詩,卻能從中聽到古人吟詠時的抑揚頓挫,感受到其結構之精巧,那將是怎樣一番彆樣的閱讀體驗?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不僅僅是欣賞唐詩的“形”,更能理解其“神”的來源,甚至激發起我進一步探索詩歌創作技法的興趣。

評分

“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這個書名本身就散發著一種學術的嚴謹和曆史的厚重感。作為一名對中國古典詩歌有著長期關注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更深入理解唐詩精髓的讀物。這本書恰好擊中瞭我最想探究的兩個方麵:聲律與體格。我一直覺得,理解詩歌的音樂性是欣賞其魅力的重要一環,而“聲律”無疑是其中的核心。我非常好奇,六朝時期,作為唐詩的“前身”,其聲律的特點是如何形成的?它與之後的唐詩聲律又存在著怎樣的傳承與發展關係?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當時漢語音韻的演變,以及這些變化如何體現在詩歌的創作中?而“體格”這個詞,則代錶瞭詩歌形式上的規範與演變。我期待這本書能清晰地梳理齣唐詩在體式上的發展脈絡,例如,從古體詩到近體詩的轉變,以及律詩、絕句等不同體裁的格律要求。我希望能夠藉由這本書,不再隻是“背誦”唐詩,而是能夠“聽懂”唐詩,理解其內在的邏輯和藝術的精妙之處,甚至能夠體會到古代詩人“斟酌”字句、營構篇章時的那種匠心獨運。

評分

非常好,感謝京東,非常喜歡

評分

杜曉勤老師的新書,非常好啊

評分

很不錯的,搞活動劃算,而且京東物流很快,總體挺滿意的

評分

京東快遞很贊,所以能在京東買盡量在這裏買。

評分

專業著作,值得購入。

評分

書是好書,得硬著頭皮纔能讀下去。

評分

優秀學術著作!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書,內容詳實,思想新穎,見解獨到,紙質優良,印刷清晰,裝幀精美,不僅可為可作課外讀物,亦是專題研究者的不二之選。

評分

這本書不錯,隻是運來的時候有點摺損。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