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室内定位技术

物联网室内定位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小龙 著
图书标签:
  • 物联网
  • 室内定位
  • 无线通信
  • 定位算法
  • UWB
  • 蓝牙
  • Wi-Fi
  • 传感器网络
  • 室内导航
  • 智能家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237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619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物联网开发与应用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0
字数:4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定位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本书主要介绍定位技术,重点是介绍室内定位技术,首先概述了位置服务与定位技术,介绍了位置服务定义、应用情况、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介绍了定位技术的发展情况;接着介绍了衡量定位算法的主要性能指标、影响定位的主要因素,深入阐述了目前主流的定位算法,包括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和基于非测距的定位算法;最后详细介绍室内定位技术,在阐述室内定位技术前,本书也花了一定的篇幅介绍室外定位技术,包括基于卫星的室外定位技术、基于基站的室外定位技术和混合定位技术。

作者简介

徐小龙,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出站),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负责人。2011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英国从事博士后研究,一直从事分布式计算、移动计算、物联网、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目录

第1章 定位与位置服务 1
1.1 定位需求 1
1.1.1 自然界的定位 1
1.1.2 生物定位类型 5
1.1.3 生物定位应用 10
1.2 现代定位技术 11
1.2.1 人类定位需求 11
1.2.2 光学定位 11
1.2.3 焦点定位 13
1.2.4 触摸屏定位 14
1.2.5 声波定位 17
1.2.6 磁场定位 19
1.3 位置服务 23
1.3.1 位置服务的定义 23
1.3.2 位置服务的应用 23
1.3.3 应急救援应用 24
1.3.4 位置服务推荐 24
1.3.5 城市物流配送 25
1.3.6 城市共享单车 27
1.3.7 社交娱乐 28
1.3.8 室内定位 29
1.3.9 室内定位应用案例 31
1.4 本章小结 33
参考文献 33
第2章 常用定位算法 36
2.1 定位评价标准 36
2.1.1 均方误差 37
2.1.2 均方根误差与克拉美罗下限 37
2.1.3 圆误差概率 38
2.1.4 几何精度因子 38
2.2 影响定位的主要因素 40
2.2.1 非视距传播 40
2.2.2 多径传播 42
2.2.3 其他电子设备信号干扰 42
2.2.4 移动终端定位时的位置 43
2.3 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 43
2.3.1 基于TOA的定位 44
2.3.2 基于TDOA的定位 52
2.3.3 基于RSSI的定位 64
2.3.4 三边定位法 64
2.3.5 三角定位法 65
2.3.6 最大似然法 65
2.4 基于非测距的定位算法 67
2.4.1 近似法 67
2.4.2 Centroid(质心定位)算法 67
2.4.3 APIT算法 69
2.4.4 凸规划算法 69
2.4.5 APS定位算法 70
2.4.6 位置指纹算法 72
2.5 本章小结 75
参考文献 75
第3章 室外定位技术 80
3.1 定位场景 80
3.2 定位技术 87
3.2.1 卫星定位技术 87
3.2.2 基站定位技术 100
3.2.3 混合定位技术 105
3.2.4 量子定位技术 112
3.3 本章小结 113
参考文献 114
第4章 室内定位技术 117
4.1 定位场景 117
4.2 无线信号定位 119
4.2.1 RFID技术 120
4.2.2 WLAN技术 122
4.2.3 蓝牙技术 124
4.2.4 UWB技术 125
4.2.5 WSN技术 127
4.3 非电信号定位 129
4.3.1 地磁场技术 129
4.3.2 惯性测量技术 133
4.3.3 超声波技术 135
4.3.4 红外线技术 136
4.3.5 视觉信息技术 137
4.4 本章小结 140
参考文献 140
第5章 方差修正指纹距离室内定位 145
5.1 问题分析 145
5.2 基于方差修正指纹距离的室内定位算法原理 157
5.2.1 指纹距离定义 157
5.2.2 测量误差计算 162
5.2.3 修正权重计算 162
5.3 算法流程 163
5.3.1 离线阶段 163
5.3.2 定位阶段 163
5.4 VFDA算法优化 165
5.5 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167
5.5.1 性能指标 167
5.5.2 实验环境 167
5.5.3 实验验证与分析 169
5.6 本章小结 172
参考文献 173
第6章 混合Wi-Fi室内定位 175
6.1 问题分析 175
6.1.1 RSSI测距定位方案 176
6.1.2 运动预测模型 178
6.1.3 基于运动状态改进的RSSI定位算法 179
6.1.4 混合定位技术 181
6.2 基于混合Wi-Fi热点定位算法原理 190
6.2.1 定位场景 190
6.2.2 基于混合热点定位算法 192
6.2.3 算法流程 195
6.3 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197
6.3.1 性能指标 197
6.3.2 实验环境 197
6.3.3 实验验证与分析 198
6.4 本章小结 201
参考文献 201
第7章 Wi-Fi+RFID数据融合室内定位 203
7.1 问题分析 203
7.2 定位场景分析 209
7.3 基于Wi-Fi和RFID数据融合的室内定位算法 211
7.3.1 基于奇异值判定的卡尔曼滤波器 211
7.3.2 KILA室内定位算法 214
7.4 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217
7.4.1 实验环境 217
7.4.2 实验验证与分析 218
7.5 本章小结 220
参考文献 220
第8章 IMU多源定位 223
8.1 问题分析 223
8.2 行人定位识别场景分析 227
8.2.1 相对姿态校准 228
8.2.2 行人步态识别 231
8.2.3 行人步长识别 236
8.2.4 行人定位算法 242
8.3 基于惯性测量单元的多源定位模型算法原理 247
8.3.1 定位地标 255
8.3.2 指纹地图 256
8.3.3 条件随机场模型 259
8.4 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263
8.4.1 实验环境 263
8.4.2 实验验证与分析 264
8.5 本章小结 265
参考文献 266

精彩书摘

  《物联网室内定位技术》:
  基于WLAN在室内传播的无线信道模型是根据信号传播的强度和距离关系,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多径效应和非视距因素的产生的RSSI损耗建立的,其优势是无须前期费时间进行离线指纹数据库的收集,并且可以尽快地适应定位区域环境的改变,然而却存在计算复杂、定位误差较大的缺点。另一方面,在RSSI定位算法中,使用的位置指纹法对RSSI进行离线阶段收集,并将采集好数据建立信号强度指纹库,将物理位置和各个AP对应的周期信号强度值对应到坐标,然而其离线阶段需要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很高,并且当网络环境发生变化时,位置指纹数据库则需要重新建立。利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融合,比各自纯粹地使用算法要优化,选择合适的信号传播模型来建立指纹数据库,然后根据实测在某些地方测得一些参考点。实测的RSSI位置指纹精确度高,可以把实测的RSSI位置指纹结合到无线信道模型预测产生的数据库当中来修正信道模型预测的数据库。
  ……

前言/序言

定位,即确定方位,无论对于人还是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来说,都太重要了。例如,经过训练的警犬可以通过嗅觉来确定毒品或者武器的位置,其他很多哺乳动物也可以在短距离范围内靠嗅觉定位;蝾螈、海龟等两栖动物也可以通过嗅觉也确定产卵水域的位置;信鸽可通过体内生物钟精确计算太阳位置,可以在远隔数百千米之外的陌生地方定位家的位置;很多迁徙的候鸟,在做长途飞行时都能利用地球磁场来进行定位和导航,保持其飞行路线不发生偏离;大马哈鱼能够穿越大洋返回自己原来孵化所在的同一条河流里产卵,其大部分旅程依靠太阳的位置、海流、地磁来定位和导航,最后到达淡水附近时,能根据河水的气味物质回忆起自己的出生地;蝙蝠、海豚等拥有基于超声波的声呐系统,通过“回声定位”来觅食、逃避敌害和求偶繁殖。

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确定自己及相关事物的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除了通常我们一般所熟知的确定我们自身在地球上的位置外,仔细想想,广义的“定位”其实是无所不在的。我们再使用鼠标时,移动鼠标来寻找和点击屏幕上的图标,这难道不也是在定位吗?我们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时,触摸屏也在通过电容、超声波或红外等方式来确定我们手指或者手写笔的位置。我们在用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来拍照时,也会通过激光、红外等方式进行对焦,而所谓对焦,也是在确定被摄主体的位置。

当然,本书重点还是在探讨人或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这一狭义范畴。随着对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已不再陌生,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最著名的LBS应用就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定位和导航服务。近十年来,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基于LBS的应用也呈现了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根据定位应用中所应用的定位场景的不同,一般的定位技术可据此分为两种:室外定位和室内定位。在室外定位中,主要是利用卫星技术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服务,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GPS技术,民用级GPS的定位精度在15 m左右。目前,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的建设和迅速发展,BDS已经与美国开发研制的GPS、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以及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GSNS)一起,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际活动大多发生在室内场景中,人们对于LBS的需求也渐渐从室外延伸到了室内。由于卫星信号在有障碍物遮挡的情况下衰减严重,因而在高楼林立、结构复杂的城市间以及室内环境下定位精度很低,无法实现室内定位及相关的LBS服务,单纯的基于GPS的定位和导航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室内LBS的需要。因此,定位技术,特别是室内定位和室内的LBS服务,已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研发重点。在室内定位的研究领域中,早期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Wi-Fi定位技术、移动蜂窝网络(Cell)定位技术、红外线(Infrared)技术、超声波(Ultrasound)技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定位技术等。由于通信技术和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技术、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计算机视觉技术、激光技术等新技术展开了研究,并将这些技术与定位和导航的研究相结合,提出了一些定位精度更高或能耗更低的定位和导航方案。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各大IT企业巨头也都掀起了室内定位热:在国外,杜克大学对生活中的诸多“路标”进行研究,提出了UnLoc定位系统,美国苹果公司推出了基于BLE的iBeacon室内定位技术,美国谷歌公司推出了基于Wi-Fi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芬兰的IndoorAtlas公司推出了基于纯地磁技术的室内定位应用;在国内,我国以北斗导航系统为基础,提出了通用于室内和室外定位的全天候的定位系统—“羲和”,清华大学刘云浩团队提出了LiFS定位系统,高德地图、百度地图也都相继推出了具体的室内定位地图和多种定位技术融合的室内定位应用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在室内的活动时间越来越长,越来越多的人际活动都发生在室内场景中,室内定位和室内LBS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定位技术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室外和室内导航领域,物流运输、仓储管理、医疗健康、重要物资监控、特种作业人员定位、消防救援等都需要高效的定位技术,并且上述的这些应用领域大多长时间都是处于室内场景中的。

目前的室内定位算法及技术在定位精确度、抗噪声能力、硬件成本及鲁棒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定位精度和设备成本开销之间总是难以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大多数室内定位机制仍然在使用单一的定位技术,如Wi-Fi、RFID、ZigBee等来进行定位,并且对于单一技术的室内定位机制,仅以定位算法为切入点使得定位系统的定位性能得到提高十分困难。一种思路是以多种定位技术的融合定位为研究主题,从定位算法和定位模型两个方面为切入点,以提出多源数据融合的定位算法和定位模型,降低定位设备成本,降低定位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本书作者在移动计算、信息网络、位置服务、室内定位等技术领域已经有了多年的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本书的内容主要源于作者所领导的科研团队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专项研究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的研究工作和相关成果。

针对目前国内对室内定位技术的研究需求,本书取材国内外最新资料,是在认真总结作者主持相关科研项目等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精心组织编写的。本书详细、深入地介绍了定位技术和位置服务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主流的定位算法、室外定位技术及室内定位技术,特别详细地介绍了我们自己提出的一系列室内定位领域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室内定位技术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书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概述了位置服务与定位技术,介绍了位置服务定义、应用情况、历史背景、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定位技术的发展情况;其次着,介绍了衡量定位算法的主要性能指标、影响定位的主要因素,深入阐释了目前主流的定位算法,包括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和基于非测距的定位算法;最后在阐释室内定位技术前,本书也花了一定的篇幅介绍室外定位技术,包括基于卫星的室外定位技术、基于基站的室外定位技术和混合定位技术。本书的重点是全面、深入地阐述室内定位技术,本书介绍了定位场景,然后分析了基于RFID、蓝牙、Wi-Fi、UWB、WSN等电信号的室内定位技术,以及基于地磁场、惯性传感器、超声波、红外线和视觉信息等非电信号的室内定位技术。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介绍了本书作者所领导的科研团队在室内定位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基于方差修正指纹距离的室内定位算法、基于混合Wi-Fi热点室内定位算法、基于Wi-Fi和RFID数据融合的室内定位算法、基于惯性测量单元的多源定位模型等。

本书注意从实际出发,采用读者容易理解的体系和叙述方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帮助读者把握室内定位技术的主要内容,富有启发性。与国内外已出版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选材新颖、学术思想新、内容新,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范例实用性强、应用价值高,表述深入浅出、概念清晰、通俗易懂。本书既可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电子信息学科以及信息网络专业的大学高年级学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材,同样对从事移动计算、网络应用系统研究和开发工作的科研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与本书编写的还有唐瑀、王屹进、戎汉中、袁豪、张雷、杨春春,本书融合了项目团队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此外,本书还引用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诸多研究成果以及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在此一并衷心感谢!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上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的错误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7年7月



《精益制造:效率与质量的卓越之道》 内容简介: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全球市场中,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成本压力持续攀升,客户需求日新月异,而竞争对手则不断推陈出新。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竞争力,甚至实现卓越增长?《精益制造:效率与质量的卓越之道》将为您揭示一套系统化、实战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从根本上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产品质量,最终实现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本书并非一本纸上谈兵的理论著作,而是基于大量成功的企业实践案例,提炼出的精益制造核心理念与方法论。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精益制造如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包括过量生产、等待、不必要的运输、过度加工、库存、不必要的移动以及缺陷等七大浪费(Lean's Seven Wastes),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涵盖了信息、 talento(才智)等隐性浪费的识别与消除。通过系统地学习本书内容,读者将能够掌握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具与技术,将精益理念融入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核心内容深度解析: 第一部分:精益制造的基石——理解与认知 精益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本部分将追溯精益思想的根源,从丰田生产系统(TPS)的经典实践出发,介绍其核心原则——持续改善(Kaizen)、尊重人性(Respect for People)和长期主义(Long-term Philosophy)。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理念如何跨越行业界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智慧。 价值流分析(Value Stream Mapping - VSM): 这是理解和改进流程的强大工具。本书将详细讲解如何绘制企业的价值流图,清晰地识别出哪些活动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哪些是中间的增值活动,哪些则是纯粹的浪费。通过对价值流图的分析,企业能够 pinpoint(精确定位)流程瓶颈,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我们将提供丰富的案例,展示如何通过VSM成功优化订单交付周期,降低库存水平。 消除浪费的哲学: 浪费是精益制造的敌人。《精益制造:效率与质量的卓越之道》将逐一剖析七大浪费,并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来识别、量化和消除它们。例如,在“过量生产”方面,我们将讨论看板系统(Kanban System)如何通过拉动式生产(Pull System)来避免生产过剩;在“等待”方面,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流程优化和设备维护来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客户价值至上: 精益制造的最终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最大化的价值。本书将强调如何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围绕这些需求来设计和优化生产流程。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市场调研、客户反馈收集等手段,精准把握客户期望,并将这些期望转化为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第二部分:精益制造的核心工具与技术 5S现场管理法: 这是精益制造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实践之一。本书将详细介绍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五个步骤,并提供详细的实施指南和工具(如目视化管理、标识系统)。通过系统推行5S,企业能够建立一个整洁、有序、高效的工作环境,为后续的精益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持续改善(Kaizen)文化: Kaizen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企业文化。本书将介绍如何建立持续改善的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问题识别和解决方案的提出。我们将探讨团队协作、头脑风暴、PDCA(Plan-Do-Check-Act)循环等方法,帮助企业将Kaizen融入日常运作。 标准化作业(Standardized Work): 标准化作业是确保流程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的关键。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建立清晰、可执行的标准作业程序(SOPs),并将其应用于生产、检验、维护等各个环节。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标准化作业来减少变异,降低人为错误,并为持续改进提供可靠的基准。 防错法(Poka-Yoke): “失误是人之常情”,但精益制造的目标是“不让失误发生”。本书将介绍各种防错技术,从简单的物理限制到复杂的自动化检测,帮助企业设计能够自动防止或及时发现错误的机制。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展示Poka-Yoke在减少产品缺陷、提升生产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 快速换模(SMED - Single-Minute Exchange of Die): 缩短生产准备时间是提高生产柔性和响应能力的关键。《精益制造:效率与质量的卓越之道》将详细讲解SMED技术,帮助企业大幅度缩短设备换型和调整的时间,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全员生产性维护(TPM - 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设备的高效运行是生产连续性的保障。TPM强调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到设备维护中来,实现“零故障”、“零缺陷”、“零事故”的目标。本书将介绍TPM的十二个步骤,以及其在提升设备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方面的强大作用。 第三部分:精益制造的进阶应用与实践 精益供应链管理: 精益思想并非局限于企业内部,它同样适用于整个供应链。本书将探讨如何将精益原则应用于供应商选择、物料采购、物流配送等环节,构建高效、敏捷的精益供应链,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协同优化。 精益质量管理: 质量是精益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本书将结合精益理念,探讨如何实现从被动检验到主动预防的质量管理模式。我们将介绍六西格玛(Six Sigma)等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并阐述如何将其与精益制造相结合,形成强大的DMAIC(Define-Measure-Analyze-Improve-Control)流程。 精益项目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应用精益原则,能够显著提高项目交付的效率和成功率。本书将介绍如何运用精益思维来定义项目范围、识别并消除项目过程中的浪费、优化资源分配,并加速项目的完成。 精益领导力与组织变革: 精益制造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和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本书将深入探讨精益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的精益化转型。我们将强调,成功的精益变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全员的参与和承诺。 本书特色: 实战导向: 所有理论都辅以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是如何成功运用精益制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 易于理解: 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使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掌握。 可操作性强: 提供了清晰的步骤、工具和模板,读者可以立即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中。 系统全面: 覆盖了精益制造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理念到进阶应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精益制造:效率与质量的卓越之道》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套帮助企业实现卓越运营的行动指南。无论您是企业管理者、生产主管、工程师,还是任何希望提升工作效率、优化产品质量的实践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和实践本书的精髓,您的企业将能够建立起持续竞争优势,迎接未来的挑战,迈向更加辉煌的成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很精致,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有沉甸甸的专业感。我是一个对科技发展趋势保持高度关注的行业观察者,尤其对那些能够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颠覆性技术情有独钟。物联网和室内定位技术,在我看来,是构建未来智慧空间不可或缺的两大基石。想象一下,在大型商场里,顾客可以根据精准的室内导航找到心仪的店铺;在医院里,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定位患者和医疗设备;在物流仓库里,工作人员可以高效管理海量商品。这些场景的实现,都离不开先进的室内定位技术。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更是为这些定位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支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介绍各种主流的室内定位技术,比如Wi-Fi指纹、蓝牙信标、UWB(超宽带)、惯性导航等等,并详细阐述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发展前景。同时,我也期望它能探讨物联网与室内定位技术如何融合,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室内环境。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我理解和预测未来技术趋势的重要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我是一名大学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近期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智慧养老的研究课题。在智慧养老领域,室内定位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例如,通过对老年人在家中的活动区域和轨迹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跌倒、长时间不动等,从而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又或者,通过为老年人佩戴带有定位功能的穿戴设备,可以方便他们在社区内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物联网技术则为这些定位信息提供了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的平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适合在家庭环境中应用的室内定位技术,例如其安装的便捷性、功耗、以及对老年人的用户体验是否友好。我还希望它能深入探讨如何将这些定位数据与物联网平台相结合,构建一个能够实现远程监护、紧急呼叫、以及智能陪伴的智慧养老系统。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契合了我目前的研究需求,有望为我的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理论指导。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十分严实,让人感觉商家非常用心。我是一位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分析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平时也会关注一些与空间技术相关的前沿发展。室内定位技术,在我看来,是GIS在微观尺度上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它将我们日常生活的空间尺度从室外拓展到了室内。想象一下,当我们在室内环境中,不仅能知道自己身处何处,还能根据位置信息获取更丰富的上下文数据,比如附近的餐厅评价、商场促销信息、或者展会展品的详细介绍。而物联网技术,则能够将海量的室内空间数据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探讨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不同的技术流派(如基于无线信号、视觉、惯性等),以及它们在物联网大背景下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对未来室内定位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例如如何实现更高精度、更低成本、以及更广泛的应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领域,让我对未来的智能化室内空间充满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十分吸引人,采用了一种简洁而现代的风格,搭配着代表科技感的蓝色和绿色调,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智慧、互联的场景。我是在书店里偶然翻到它的,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它宽泛的主题——“物联网”以及“室内定位技术”——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从事的是一家智能家居公司的产品经理工作,平日里接触的都是如何让家变得更智能、更人性化。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室内环境中实现更精细化的用户体验,比如,当用户走进某个房间时,灯光、音乐、温度能自动调整到他喜欢的模式;又或者,在家居服务机器人进行巡检时,能准确知道它所在的位置,并高效地规划路径。我相信,这本书所涵盖的技术,对于实现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功能,一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特别期待它能在原理、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等方面,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能够启发我将这些前沿技术转化为实际的产品,为用户带来更便捷、更舒适的生活。虽然我暂时还未深入阅读,但从其标题和初步的浏览来看,它似乎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能够帮助我拓宽技术视野,并为我的工作带来新的灵感。

评分

初次拿到这本书,就被它简洁大气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作为一名在智能制造领域深耕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关注着如何将新兴技术与工业生产相结合,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物联网(IIoT)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而高精度的室内定位技术,在工业场景下更是有着巨大的潜力。例如,在大型工厂车间,设备的实时位置监控、工人的安全区域管理、物料的精确定位追溯,都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我尤其感兴趣的是,本书是否会涉及一些工业级的室内定位解决方案,例如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中,如何保证定位的稳定性和精度?对于信号干扰、遮挡等问题,又有哪些有效的应对策略?此外,我也想了解,这本书会如何阐述物联网数据平台与室内定位系统的数据融合,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融合数据进行生产优化和故障预测。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行业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解决一些工业痛点的希望,也为我今后的技术探索指明了方向。

评分

不错

评分

非常好,相信京东。。。。

评分

还好

评分

书的内容蛮新的,快递速度很给力!

评分

非常好,相信京东。。。。

评分

总体,看来这本书只能作为科普读物书籍,不能作为专业书籍。

评分

书质量好,应该是正版,留着备用。

评分

书质量好,应该是正版,留着备用。

评分

感觉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