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阳明家书、家训、家规全集。40封家书,12条家训以及家书中提及的条条家规,全面解读王阳明是如何将心学精髓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2、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畅销书《明朝一哥王阳明》作者吕峥诚挚作序推荐。
3、作者沉淀5年心血力作。书中内容不仅包括书信的“原文”“译文”“注释”,还增加“点评”“拓展性知识链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王阳明家书的内涵与外延。
4、家书底本正统。家书底本选自上海涵芬楼藏的隆庆六年谢廷杰刻本《王文成公全书》及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吴光主编的《王阳明全集》。另外,精选5本研究王阳明的著作进行精细校读。
5、“阳明心学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王阳明家书是每位家长必备的家庭教育范本。
《王阳明家书》收录有阳明先生写给父亲、太叔、弟弟、儿子、从弟等人的家书,及亲戚间往来的部分诗文。家书中提到了大量王阳明对后辈在人际交往、择友、学习、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建议和诀窍,一代圣贤的经验之谈,将阳明心学的精髓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王阳明家规主张“蒙以养正”,把勤读书、早立志、学做人、做好人作为家规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家中子侄的谆谆教诲,充分展现了“良知教育”这一家规核心。
作者简介
王阳明(1472—1529),姓王氏,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又号阳明山人、阳明居士、阳明子,封新建伯,赠新建侯,谥号文成。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史称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立德:龙场悟道后,发明了良知学说,上承孔孟,“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下济群伦,“为生民立命”。立功:剿匪平叛,足智多谋战必胜;讲学传道,天下士人尊先生。立言:一部《传习录》,被国学大师钱穆荐为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七部经典之一。
释读者简介
王程强(1967.1-),男,河南召陵人。字诚一,号正行。著有长篇历史传记小说《王阳明》,编著有《知行合一·王阳明咏良知手迹》等。
目录
一 上大人书
禀父母·起居万福为慰
禀父母·长孙之夭,骨肉至痛,须自宽释
禀父母·养病致仕皆未能遂
禀父母·洗脱世垢,摄养天和
禀父母·赖大人荫庇,盗贼略已平定
禀父母·待局势稍定,乃决意驰归
二 与克彰太叔书
与克彰太叔·修学务在反身克已
与克彰太叔·老年之人,只宜以宴乐戏游为事
三 与诸弟书
与徐仲仁·毋为习俗、物诱转移志向
与徐曰仁·应试备考讲究方法
示弟立志说·夫学,莫先于立志
与弟伯显· 清心寡欲,养德养身
与弟伯显·既有志圣贤,须加倍将养身体
寄诸弟·凡朋友必须自我求之
与曰仁诸弟·朋友群居,惟彼此谦虚向下
与诸弟书·“严于律己”与弟共勉
寄诸弟·一念改过,即得本心
寄余姚诸弟·择良友,从良师是成功的捷径
寄伯敬弟·兄弟和睦,邻里相亲
四 与儿子书
寄正宪·读书敦行,严守家规
寄正宪·听从长辈教训,做好表率
寄正宪·婴儿吃奶、穿衣,不宜过于饱暖
寄正宪·家中凡百皆依戒谕而行
寄正宪·深刻反省如何“致良知”
寄正宪·良知用兵,积善积德
寄正宪·齐小家,治大国
寄正宪·立志向上,备觉欣慰
寄正宪·同室操戈,最是可恨可痛
五 与从侄书
赣州书示四侄正思等:脱离庸俗,亲近高明
六 与妻弟及妻侄书
寄诸用明·功名不必早取,首要是磨挫心智
书诸阳伯·大道近在方寸,无须往远处寻找
书诸阳伯·端庄静一能穷理,学问思辨可养心
诗赠阳伯
七 与表弟书
送闻人邦允序·自重之人庄重,尽职之人光荣
寄闻人邦英、邦正(一)·有志者,科举无妨圣贤
寄闻人邦英、邦正(二)·不忘初心,经世致用
寄闻人邦英、邦正(三)·所谓立志,持此不懈
八 与舅及表侄书
呈诗劝舅
与郑邦瑞书·不与说情,但为筹谋
与郑邦瑞书·孝养长辈,体其意,安其心
附录一 写给自己
四箴
附录二 教儿诗文
示宪儿
书正宪扇
书扇示正宪
客座私祝
附录三 亲戚往来诗文
1.忆诸弟
2.赴谪次北新关喜见诸弟
3.守文弟归省携其手歌以别之
4.送诸伯生归省
5.诸用文归用子美韵为别
6.别族太叔克彰
7.送德声叔父归姚·并序
8.赠岑东隐先生
9.为善最乐文
阳明先生年谱
参考书目
后 记
前言
《王阳明家书》收录有阳明先生写给父亲、太叔、弟弟、儿子、从弟、从侄、妻弟、妻侄、表弟、舅表侄等人的家书,及亲戚间往来的部分诗文。
明代的《王阳明家书》不同于清代的《曾国藩家书》,也不同于当代的《傅雷家书》,阳明先生以“龙场悟道”闻名于世,《王阳明家书》侧重于帮助子弟等开启良知。
《王阳明家书》有以下六个特点:
第一,《王阳明家书》有一个灵魂,三个字,即“致良知”。“致良知”是阳明先生一生讲学的核心。明嘉靖六年(1527)农历十二月初五,阳明先生在出征两广的途中,给儿子正宪写了一封家书,家书中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仁,是人心,良知中的真诚、友爱、悲悯、同情,就是仁。如果心中没有真诚、友爱、悲悯、同情,也就没有什么良知可致了。”良知,听起来有些抽象,少年儿童不易于理解和践行。儿子正宪11岁时,阳明先生给他写了一篇《示宪儿》,是一首儿歌,通俗易懂,三字一句,共32句,一韵到底,朗朗上口。
第二,《王阳明家书》有两个要点,两个要点合起来即孝悌。这两个字是贯穿全书的两条线索,好比是一个人的两条腿。一个人对上要尽孝,对下要爱护。这样说好像遗漏了中间平等关系的夫妻之道,但仔细思考一下就能明白,指挥孝悌这“两条腿”的“心”就是良知呀!规范夫妻之道的也正是良知!没有良知,哪有孝悌呀!孟子说:“尧舜圣人之道也不外乎孝悌。”可见没有孝悌也就没有良知可言。
第三,《王阳明家书》非常强调青少年的“立志”。本书收录阳明先生写给弟弟的《示弟立志说》,是一篇长文。文中详细说明了青少年立志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如何立志和如何坚守志向。他写道:心中的志,是身上气的统帅,简直是人的命,拿一棵树做比喻就像树的根一样,拿一条河做比喻就像河的源泉一样。立志,这个话题,出现在多封家书中,有对弟弟说的,有对表弟说的,有对太叔说的,往往是三番五次地强调。
第四,《王阳明家书》原作后都附有释读者的点评。点评中提出了家书的要点,并结合现代生活,对其中要点进行了展开论述,目的是对家长教育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对青少年读者进行具体的启发。比如点评《劝谏要讲技巧》,家长规劝孩子时可以借鉴;再如点评《家长要做一个好榜样》,家长指责孩子时可以对照反思。
第五,《王阳明家书》所收录的每篇家书和诗文后,都附有一个“拓展性知识链接”。链接的内容是拓展性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历史背景,二是介绍如何“致良知”。如何致良知,才是拓展性知识的核心内容。阳明先生说,致良知简捷易行。如何简捷呢?如何易行呢?在本书的后半部中,在每个“链接”中,结合《大学》“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方法,和“四句教”中“为善去恶是格物”的方法,再结合现代生活,详细介绍了阳明先生致良知的简易方法。
最后,《王阳明家书》还透露出来一个重要信息,即致良知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生命科学。阳明先生在《与弟伯显》中说:“养德养身只是一事。” 阳明先生的学问被称为“心学”,又被称为致良知学。致良知学,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日常生活实践,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如何变化气质,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如何开启自己与生俱来的良知,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如何改造命运和生命质量。
这一观点提出的前提是,心学经典是古代先贤修养身心、改造人生的实验报告。如孟子说的“浩然之气”和“其生色也睟然”,就是本心的仁、义、礼、智被启发出来后,人的气质发生变化的表现。孔子说:我想仁,仁就来了。颜渊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又是什么样的人,只要积极努力去修学,我也能成为舜那样的人。阳明先生的心学正是传承了尧、舜、禹三圣依次传承下来的“十六字心传”,传承了孔、孟的仁义之道。尧、舜、禹做得到,孔子做得到,孟子做得到,阳明先生做得到,我们只要愿意,只要方法得当,只要认真践行,我们也能做得到。
另外,本书对家书的释读,不是从学术角度出发,而是从实际生活出发,所以本书对一句话的注释和解释,在对家书的翻译和点评中,与在注释中,文字有些微的差异,因为注释是学术性的,翻译和点评中的解释是为了便于理解和实践。
初拿到这本书,我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不仅是纸张的厚重,更是内容所承载的历史与智慧。我一直深信,一个人的思想,最能在他最亲近的人身上体现出来,而家书、家训、家规,恰恰是这种最真实、最纯粹的流露。《王阳明家书:家书、家训、家规全集》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更具人情味的王阳明先生的书。书中的那些家书,虽然篇幅不一,有的简短扼要,有的则洋洋洒洒,但每一封都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和关怀备至。我尤其喜欢先生在信中提及的一些生活琐事,比如对子孙学业的叮嘱,对家风的传承,甚至对日常起居的关心,这些细节让我感受到,即便是如此伟大的思想家,在生活中,也同样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和严谨的长者。而家训和家规的部分,则更是系统地展现了王阳明先生作为一家之主的智慧和责任。这些规则并非冰冷的条文,而是融入了他“知行合一”思想的实践,强调内在的修养与外在的行为相统一。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读了一本书,更是与一位千年之前的先贤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心灵交流,他的智慧,他的品格,无不让我心生敬意,也为我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安身立命,提供了一种宝贵的参照。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文化旅程。我本以为会读到一些高深莫测的哲学理论,却没想到,更多的是一种温暖而深刻的人文关怀。《王阳明家书:家书、家训、家规全集》中所呈现的,是王阳明先生最真实、最日常的一面。通过他写给家人的书信,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智者,他既有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洞察,也有对家人最纯粹的爱。那些关于学习、关于品德、关于人生的叮嘱,虽然出自几百年前,却依然 resonate with me,让我深感共鸣。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关于如何培养良好习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建议,这些内容非常实用,能够直接应用到我的生活当中。书中的家训和家规,更是将他“知行合一”的思想,以一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我看到了他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家庭教育原则,引导家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品德。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有多少理论知识,而在于能否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在生活的点滴中,展现出高尚的品格和深刻的思考。它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家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对王阳明先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敬意。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接触到王阳明先生,大多是通过他的哲学著作,那些艰深的理论有时会让我望而却步。然而,《王阳明家书:家书、家训、家规全集》的出现,则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从一个更加亲切、更加贴近生活的角度,去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书中的家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的情感和真诚的劝诫。读着先生写给儿子、写给亲人的信,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父亲,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他也会为家人的成长而担忧,也会为家人的成就而欣慰。这种亲近感,让我更容易接受他所传递的道理。而家训和家规,更是将他的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我看到了他如何用最实际、最接地气的方式,去引导家人修身养性,去传承良好的家风。例如,他对子孙在读书、交友、待人接物方面的具体指导,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读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心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从最基本的家庭教育,从最日常的生活细节开始。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智慧,不在于书本的厚度,而在于能否将其化为滋养生命的养分,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评分我一直对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先生的思想充满敬仰,所以当看到这本《王阳明家书:家书、家训、家规全集》时,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虽然我本人并非学究出身,但读王阳明先生的著作,总能给我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启迪。这本家书集,我更是把它当作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来细细品读。书中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读着先生写给家人的信,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看到他循循善诱、情真意切的教诲。特别是那些家训和家规,虽然是古代的文字,但其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着不可估量的借鉴意义。比如,关于孝道、关于勤勉、关于诚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而王阳明先生将它们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用最直接、最贴切的方式传达给家人,这种教育方式,既有温度,又有深度。我特别欣赏的是,先生并非高高在上地训诫,而是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化作最真挚的劝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深刻洞察。这本书不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长者,一位智者,在静静地与我对话,引导我反思自己的言行,审视自己的内心,并在生活的泥泞中,找到那盏指引前行的明灯。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他们的功绩和名声上,却很少有机会去了解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一面。《王阳明家书:家书、家训、家规全集》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我从未想过,一位能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思想家,在面对家人时,也会有如此细致入微的关怀和教诲。书中的家书,真实地展现了王阳明先生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长辈的角色,他用最质朴的语言,传递着最深厚的情感。我尤其欣赏他在信中对子孙品德的反复强调,以及对他们人生道路的殷切期盼。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知行合一”的实践意义,有着非常直观的帮助。书中的家训和家规,更是将他宏大的哲学体系,转化为具体的家庭行为准则。我读到了一些关于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对待财富、如何保持谦逊等方面的论述,这些都让我觉得,王阳明先生的思想,并非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而是能够真正地指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德行、有智慧的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更加真实、也更加值得尊敬的王阳明先生,他的智慧,他的品格,至今仍闪耀着光芒,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失去的家风家训,需要重新塑造。
评分有薄膜套住,搞活动用的赠书,挺合适的,次日达比去书店省事
评分活动的时候买一些书,平时慢慢看
评分有此书在身旁,如一妙友相伴。
评分普及型读物,注释者叠床架屋让人生厌
评分纸质很好!内容也很好。学习中国历代家风家训,推进开展家风建设工作。
评分家训家风!
评分是本好书,值得再次购买,五星好评!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应该不错吧?期待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