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5版 套装上下册)》是知名度很高、不断更新的《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系列的精编版本。新版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修订和更新,包括:大肠杆菌、质粒和噬菌体,DNA的制备和分析,DNA和RNA的酶学操作,RNA的制备和分析,重组DNA文库的构建,重组DNA文库的筛选,DNA序列测定,克隆化DNA的诱变,DNA导入哺乳动物细胞,蛋白质分析,免疫学,DNA-白质相互作用,酿酒酵母,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的表达,蛋白质磷酸化的分析,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等;又新增了染色质的装配与分析,核酸阵列,组合文库的建立和使用,单个细胞或一群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发现和分析四章内容。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5版 套装上下册)》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大肠杆菌、质粒和噬菌体
1.1 培养基的制备及细菌学工具
1.1.1 极限培养基
1.1.2 丰富培养基
1.1.3 固体培养基
1.1.4 实验工具
1.2 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1.2.1 基本方案1过夜培养
1.2.2 基本方案2大体积培养
1.2.3 基本方案3利用计数板监测生长情况
1.2.4 基本方案4利用分光光度计监测生长情况
1.3 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1.3.1 基本方案1通过连续稀释法滴定和分离细菌菌落
1.3.2 基本方案2通过平板划线法分离单菌落
1.3.3 基本方案3通过铺平板分离单个菌落
1.3.4 基本方案4影印平板
1.3.5 辅助方案菌株的保存和复苏
1.4 经典细菌遗传学选论
1.5 质粒载体
质粒载体的选择
1.6 质粒DNA的小量制备
1.6.1 基本方案1碱裂解小量制备
1.6.2 备选方案96孔微量滴定板碱裂解法
1.6.3 基本方案2煮沸小量制备法
1.7 质粒DNA的大量制备
1.7.1 基本方案1碱裂解法制备粗制裂解物
1.7.2 基本方案2氯化铯/溴化乙锭平衡离心法
1.7.3 备择方案利用阴离子交换层析或分子筛层析纯化质粒DNA
1.8 将质粒DNA导入细菌细胞
1.8.1 基本方案CaCl2转化法
1.8.2 备择方案一步法制备和转化感受态细菌
1.8.3 基本方案2高效率的电转化方法
1.9 入噬菌体概述
1.9.1 裂解性生长
1.9.2 溶源性生长
1.10 作为克隆载体的入噬菌体
1.10.1 用入噬菌体的优点
1.10.2 选择插入的DNA
1.10.3 入噬菌体来源的克隆载体的图谱
1.11 入噬菌体铺平板产生噬斑
1.11.1 基本方案1通过连续稀释法分离单个噬斑
1.11.2 基本方案2噬菌体转染和体外包装构建
1.12 培养入衍生的噬菌体载体
1.12.1 基本方案通过平板裂解制备噬菌体库
1.12.2 备择方案制备液体裂解物
1.13 从噬菌体裂解液中制备入DNA
基本方案通过分级平衡梯度离心制备DNA
1.14 源于丝状噬菌体的载体
1.15 利用M13噬菌体衍生载体制备单链DNA
基本方案利用辅助噬菌体从质粒制备单链DNA
第2章 DNA的制备和分析
电泳及其应用
凝胶和电路
2.1 水溶液中DNA的纯化和浓缩
2.1.1 基本方案DNA的酚抽提和乙醇沉淀
2.1.2 备择方案1异丙醇沉淀DNA
2.1.3 辅助方案1丁醇浓缩DNA
2.1.4 辅助方案2醚抽提法去除残存酚、氯仿或丁醇
2.1.5 备择方案2硅膜离心柱法纯化DNA
2.1.6 备择方案3RNA及DNA稀溶液的纯化和浓缩
2.1.7 备择方案4乙醇沉淀法去除低分子质量的寡核苷酸和核苷三磷酸
2.2 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DNA
基本方案
2.3 从哺乳动物组织中制备基因组DNA
基本方案
2.4 从植物组织中制备基因组DNA
2.4.1 基本方案氯化铯离心法制备植物DNA
2.4.2 备择方案CTAB制备植物DNA
2.5 从细菌中制备基因组DNA
2.5.1 基本方案细菌基因组DNA的小量制备
2.5.2 备择方案氯化铯法大规模制备细菌基因组DNA
……
第3章 DNA和RNA的酶学操作
第4章 RNA的制备和分析
第5章 重组DNA文库的构建
第6章 重组DNA文库的筛选
第7章 DNA序列测定
第8章 克隆化DNA的诱变
第9章 DNA导入哺乳动物细胞
第10章 蛋白质分析
第11章 免疫学
第12章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
第13章 酿酒酵母
第14章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
第15章 聚合酶链反应(PCR)
第16章 蛋白质的表达
第17章 蛋白质磷酸化的分析
第18章 生物信息学
第19章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
第20章 染色质的装配与分析
第21章 核酸阵列
第22章 组合文库的建立和使用
第23章 单个细胞或一群细胞间差异表达基因的发现和分析
附录
索引      
前言/序言
     分子生物学已经发展成熟,并且实验研究已经进展到如此状态——以前特殊的实验程序,现在已成为常规操作——因此,《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Shor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以下简称《精编》)的范围和概念也在不断改变。某些内容一度被认为对一般的读者显得过于复杂,如组合化学或染色质装配和分析,现在已被有规律地应用。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增加了新的章节,并扩展了《精编》原有主题下的内容。
  与前面的版本一样,两卷本的《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五版是已出版的《最新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编》(Current Protocols in Molecular Biology,以下简称《汇编》)一书中的实验方法的简编版本。它由《汇编》的核心手册和每季度更新的服务手册中提炼而来,涵盖了《汇编》中所有基本方法及其详细实验步骤。本书拟作为实验室手册使用,对象是那些熟悉《汇编》中各种详细解释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员,然而,在本书中对实验方法有详细的步骤说明,有经验的研究人员也可将本书作为独立的实验室操作指南。
  虽然熟练掌握本书中的技术方法可使读者进行分子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研究,但本书并不适用于替代研究生水平的分子生物学教材或作为这一领域的综合性读本。另外,我们推荐读者在使用本书时要对照参考《汇编》中的评述和详细注释。最后,我们极力要求读者通过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的工作获得关于基本技术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的第一手经验。
  如何使用这本书
  结构
  本书按章编排,每种实验方案均可从各节中获得。每一节中列出材料、实验方案的步骤和每种技术的参考文献。在附录5中囊括了整本书全部的参考文献。本书的排列和结构与《汇编》基本一致。尽管各节的编号可能不完全相对应,但各节的标题在两个版本中是相同的。因此,拥有两种版本的使用者当需要更详细的解释时会发现对照参考《汇编》十分容易和便利。
  在整本书中,许多试剂和实验程序被反复应用,不过我们并不是反复复制这些信息,而是在章节之间广泛地进行对照参考。书中前面各章(和附录3)主要介绍常用的技术方法,如基本微生物学和酶、DNA、RNA的基本操作方法,而后面的各章介绍的是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因此,在一种方案中无论什么时候用到某一特定的酶,均可对照参考第3章中适当的节,找到介绍该酶反应条件的内容(如3.5介绍逆转录酶)。同样,在整本书中读者可参照1.3铺平板或在平板上划线;参照2.1进行酚抽提和乙醇沉淀;参照2.6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因此,在本书的后面章节所介绍的方案中就省略了制备、纯化和分析样品或目的分子的辅助程序。
  附录提供了试剂和溶液的配方(附录1),有用的测量值和数据(附录2),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附录3),供应商的名称和地址(附录4)。
  方案
  许多节中都含有几组方案。在每个节中首先出现的是基本方案,它一般也是首选的实验方法。备择方案在以下情况下使用:①使用不同的仪器或试剂可得到相似的结果;②起始材料需要方法有所改变;③对最终产物的要求与基本方案不同。辅助方案介绍了基本方案和备择方案所需的附加步骤。这些步骤之所以从核心方案中单列出来,是因为它们可能在本书中具有其他用途,或操作时与基本方案各步骤在时间上可以分开。
  试剂与溶液
  实验步骤开始之前,材料栏中列出了一个方案中所需要的各种试剂。除培养基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反应缓冲液配方外,相应的配方都在附录1中列出,并在括号中列出了这些配方的出处。尤其要注意这些特殊溶液中有些溶液的名称在一个节与另一个节中可能是相似的(如杂交液、裂解缓冲液等),但配方却不同;因此,在按适当的配方配制试剂时要仔细确认。为了避免混淆,在附录1中紧接每个试剂名称的括号内列出了使用每个配方的节序数,但常用缓冲液和溶液除外,如TE缓冲液、PBS。
  【注】本书中实验方案中所使用的,以及所有试剂和溶液制备所使用的水,均应为去离子蒸馏水。仪器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标准仪器及相关用品在本文后列出,并在本书中广泛采用。在每个方案之前的材料栏中仅包括“特殊”仪器,即在实验室不易备有的或需要特殊制备的仪器。
  供应商
  在本书的某些实验中,我们推荐一些化学试剂、生物材料或实验仪器的供应商。但我们尽量避免这种做法,因为对某种品牌的喜好是主观的,而且一般并无广泛比较试验的基础。对所推荐的供应商,我们的原则是:这种特殊品牌实际上已被证实具有出众的品质;或者,这种材料在市场上很难找到。附录4列出了推荐的供应商的名称、地址和电话号码,但它们并非唯一的生物试剂供应商。读者也可使用自己喜好的品牌进行实验。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的图书《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5版 套装上下册)》所不包含内容的、详细的图书简介草稿,旨在描述其他生命科学或相关领域的经典实验指南。  ---   经典实验方法汇编:跨越分子生物学边界的深度探索  系列总览: 本套汇编精选了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几部经典实验手册的精华内容,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远超单一分子生物学范畴的广阔实验技术图景。本系列旨在为生物医学研究人员、高级学生以及临床检验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高度实用的操作指南,重点关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关键领域的前沿技术。   第一卷:细胞与组织学深度解析:结构、功能与成像技术  本卷聚焦于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载体——细胞及其所在环境的精细化研究。它避开了分子克隆和核酸操作的细节,转而深入细胞的亚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变化的捕捉与量化。  第一部分:高级细胞培养与功能分析  本部分详尽阐述了各类复杂细胞系、原代细胞以及干细胞培养的优化策略。不同于分子生物学侧重于基因表达的稳定,本卷强调的是细胞的生理活性和三维结构维持。     原代细胞分离与传代: 详述了从不同组织(如肝脏、肾脏、神经元)分离纯化原代细胞的酶解和机械分离技术,重点讨论了影响细胞活力和表型稳定的关键因素,如血清替代物的选择和基质的优化。    3D细胞培养模型构建: 详细介绍了水凝胶(如Matrigel, 胶原蛋白I型)的使用方法,球状体(Spheroid)和类器官(Organoid)培养的配方优化与成熟标准。这部分内容侧重于重建体内微环境,而非单纯的二维贴壁生长。    细胞活力与凋亡检测: 涵盖了经典的台盼蓝排除法之外,更先进的基于膜电位、线粒体功能和胱天蛋白酶激活的荧光探针检测技术。强调了流式细胞术在多参数分析中的应用,用于精确区分细胞周期阶段和凋亡的不同时相。  第二部分:免疫组织化学与共聚焦成像  本部分是理解细胞微环境和蛋白质空间定位的关键,其核心在于空间分辨率和荧光信号的可靠性。     组织固定与包埋技术: 详尽介绍了醛类固定液(如多聚甲醛、戊二醛)和醇类固定液的最佳配比与作用时间,以及石蜡包埋和冷冻切片的精确操作规程。讨论了抗原修复技术,特别是热修复(HIER)和酶促修复(EIER),以最大化暴露内源性抗原位点。    免疫荧光(IF)与免疫组织化学(IHC): 深入讲解了一抗、二抗的稀释梯度优化、封闭液的选择(如BSA、脱脂奶粉)以减少非特异性背景。重点分析了荧光光谱串扰(Crosstalk)的校正,以及如何利用谱图解(Spectral Unmixing)技术区分多重免疫标记。    活细胞成像技术: 介绍了延时摄影(Time-lapse imaging)在追踪细胞迁移、吞噬作用或钙离子瞬时变化中的应用。讨论了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的层析成像原理,以及去卷积(Deconvolution)处理对三维图像质量的提升作用。   第二卷:生物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功能解析与相互作用网络  本卷将研究的焦点从细胞结构转移至分子层面的精细功能验证,重点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蛋白质组分及其动态相互作用。  第一部分:蛋白质纯化与结构表征  本部分不涉及核酸的提取与PCR扩增,而是专注于蛋白质的溶解、分离和功能性验证。     温和裂解与去污: 详细对比了RIPA、NP-40、Triton X-100等不同裂解缓冲液的强度和适用性,强调了保护蛋白质天然构象的重要性。    层析技术深度应用: 聚焦于区分离子交换层析(IEX)、疏水作用层析(HIC)和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在多步纯化中的顺序优化。亲和层析部分详细介绍了镍柱(Ni-NTA)的适用范围,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洗脱梯度以去除杂蛋白。    质谱前处理与二维电泳(2D-PAGE): 涵盖了蛋白质的点染(如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Silver Staining)的优化方案,以及2D电泳中等电点聚焦(IEF)的电压与时间控制,用于初步蛋白质分离与差异表达分析。  第二部分:蛋白质功能性互作与定量分析  此部分旨在确认蛋白质在细胞内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与其他分子形成功能复合体。     免疫沉淀(Co-IP)与蛋白质组学整合: 详述了抗体选择、洗涤条件对“真阳性”互作组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如何将Co-IP与后续的质谱分析(LC-MS/MS)相结合,进行蛋白质复合体鉴定。    酶活性测定与动力学分析: 涵盖了多种水解酶、激酶的底物合成与选择。重点分析了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方程的应用,如何通过Lineweaver-Burk图法确定$K_m$和$V_{max}$,以及抑制剂的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分析。    生物传感器技术基础: 介绍了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在无需标记的情况下测定分子间结合常数 ($K_D$) 的原理和数据解析方法。这部分内容侧重于分子间亲和力的精确量化,而非核酸的结合实验。   第三卷:生物信息学基础:数据处理与可视化方法学  本卷不再涉及湿实验操作,而是提供理解和解释复杂生物学数据集的必要计算工具集。     通用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强调了数据正态性检验(如Shapiro-Wilk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如Mann-Whitney U检验)的选择,以及多重比较校正(如Bonferroni, FDR)的必要性,以确保实验结论的统计学可靠性。    图像数据处理与量化: 提供了使用ImageJ/Fiji等软件对显微图像进行去背景、阈值处理和量化的标准操作流程,特别是针对细胞计数、荧光强度积分的自动化脚本编写指导。    组学数据初探: 简要介绍了基因表达芯片数据(如Affymetrix, Agilent)和RNA-seq数据的质量控制(QC)流程,包括PCA分析和热图(Heatmap)的构建,用于初步识别样本间的差异和聚类关系。  --- 本书特色总结:  本汇编的价值在于其对实验通用性与深度验证的强调。它系统地涵盖了从活细胞动态观察、组织形态学分析到蛋白质纯化与互作验证的全链条技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在分子生物学基础技术(如PCR、测序)之上,进行更复杂、更贴近生理环境的生物学研究所需的关键工具箱。读者将掌握如何构建更可靠的模型、如何更精确地量化功能变化,以及如何利用计算工具对结果进行严谨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