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是清朝著名文学家袁枚的一部短篇鬼怪故事集,得名于《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故事里谈的恰恰就是怪力乱神。原著想象奇特,语言诙谐精炼,读来饶有趣味。很多奇闻异谈如《聊斋志异》一般,令后世无限体悟和反思。
本书摘录了《子不语》中99篇经典文章,以精确生动的白话文语言进行翻译,排查阅读原文的语言障碍,译文后附有原文,两相对照阅读,在品味奇闻逸事之余,给青年读者很好的古文学习体验。
袁枚,清钱塘人,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等。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主要传世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食单》、《子不语》等。
编译作者东土大唐,作家,文字游戏爱好者,插科打诨爱好者,各种兴趣爱好者。曾为《现代快报》、搜狗字媒体等撰写专栏,著有《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目录:
自序001
卷一 004
卷二 038
卷三 065
卷四 083
卷五 107
卷六 124
卷七 147
卷八 169
卷九 182
卷一十 195
卷十一 209
卷十二 223
《鬼冒名索祭》
有个侍卫喜欢骑马射箭,有一天在东直门追猎一只兔子。正好有一个老翁蹲在那里打水,马跑得太快没收住脚,一下子把老翁挤掉进了井里。侍卫非常害怕,急急忙忙逃回了家里。
当夜,他就见到这个老翁推门而入,大骂道:“你虽然无心杀我,但是见我掉到井里,叫人来搭救的话,我尚有活的可能。你怎么忍心就这样逃回家来呢?”侍卫无言以对。老翁于是拆门砸物,不停地闹事。
侍卫全家跪下来求他,为他设道场。鬼说道:“这些都没用,想安抚我,必须为我做一个神位牌,把我的名字写在上面,每天拿猪蹄来给我享用,把我当成祖宗来祭祀,我才会饶过你们。”侍卫一一照办,果然再也没有闹鬼。从此他每次经过东直门,都要绕道避开那口井。
后来有一次他跟随圣驾,不得不经过东直门,他仍想绕道而行。总管见状骂道:“假如皇上问你在哪儿,我怎么回答?何况光天化日之下,又有这么多人马,你还怕什么鬼啊?”
侍卫不得已,只能从井边走过,赫然见那老翁就站在井边。老翁见到侍卫,跑上前就揪着他衣服骂道:“我今天可算找着你了,前些年你的马撞了我却见死不救,你怎么忍心呢?”老翁边骂边打。侍卫吓得赶紧哀求道:“我罪不可赦,但是老公公你已经在我家享受祭祀好几年了,你曾经当面说过宽恕我,怎么现在又反悔了呢?”老翁一听更加愤怒:“我还没死,要你祭祀干吗!我虽然被马撞下井去,有路过的人听到我呼救,马上就把我拉出来了。你凭什么说我是鬼?”
侍卫大吃一惊,拉着老翁一起返回家中,看那神位牌上所写的,根本就不是老翁的姓名。老翁举着手臂又开始叫骂,还把神位牌丢掉,把供奉的食物全都推到了地上。侍卫家其他人惶恐不安,呆若木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忽然听到空中有一阵阵大笑声,越传越远。
这本厚厚的典籍,读起来有一种缓慢而沉浸的仪式感,仿佛我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跟随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穿越时空,聆听那些被历史尘封的口述故事。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即便是描述最离奇的事件,也总能抓住人性的核心脉络。比如某几章中,对于那些“异人”或“非人”角色的刻画,他们所背负的宿命与挣扎,比许多正统历史人物更令人动容。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时间”这一概念的处理,有时是凝固的,有时是循环往复的,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使得故事的张力得以持续维持,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推开一扇通往不同维度的大门。它的魅力在于,它不急于给出明确的道德评判,而是将所有光怪陆离的场景赤裸裸地铺陈开来,让读者自行去体会其中的荒诞与必然。这种留白的处理,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二次创作欲望,每读完一个段落,我都会在脑海中自行补全后续的发展,这无疑是对一本优秀文本的最高赞誉。
评分从装帧设计到排版细节,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部作品的敬重与用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内容上,它成功地跳脱出了传统“劝善惩恶”的叙事窠臼,转而探索更深层次的“存在”的意义。书中对“遗忘”和“记忆”的描摹,尤其触动我。那些被历史抛弃的物、被时间冲刷掉的魂魄,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对现代人“健忘”的无声控诉。作者并没有试图去“拯救”这些边缘化的存在,而是赋予了它们一种悲壮的美感和无可奈何的尊严。这种气质,是许多追求快速娱乐性文本所无法企及的。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仿佛刚从一场漫长而奇异的梦境中苏醒,周遭的一切似乎依旧,但内在对世界的认知已经悄然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偏移,这种由阅读带来的精神震颤,是衡量一本好书的终极标准。
评分这部作品的结构组织堪称一绝,它并非简单地将零散的故事串联起来,而是像编织一张巨网,所有的细节最终都指向了某种宏大的主题。我尤其欣赏它对于“界限”的探讨——生与死、人与非人、真实与幻觉之间的界限是如何被构建、又如何轻易被打破的。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仔细回顾前文的某些铺垫,因为作者常常将关键的线索埋藏在看似不经意的段落描述中。这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力,稍有疏忽,便可能错过理解整个故事逻辑链条的关键一环。这种“需要全神贯注”的阅读体验,在当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迫使我的心智慢下来,重新适应那种深层阅读带来的满足感。每当读到一个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一串未解的谜团时,那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简直比把谜底揭开更令人回味无穷。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充满晦涩文言的古籍翻刻,毕竟“子不语”这个名字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可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显然在翻译或重述的过程中,注入了极为现代的文学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节奏。书中的对话尤为精彩,即使是鬼怪之间的交流,也充满了机锋和哲理,丝毫没有传统志怪小说中那种生硬的教化意味。这种现代性与古典题材的完美融合,使得这部作品具有了跨越代际的阅读价值。我甚至发现,在某些关于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的描写中,那些看似神怪的隐喻,与我们当下社会中发生的某些现象有着惊人的对应性,这使得阅读体验从单纯的娱乐,上升到了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它像一把精巧的钥匙,开启了我们对“未知”的敬畏,同时也提醒我们,真正的“怪谈”往往就潜藏在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之中,只是我们缺乏一双能够洞察它们的眼睛。
评分初捧此书,便被那古朴典雅的书名所吸引。“子不语”,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清冷疏离的古典韵味,让人不禁好奇,这究竟是一部怎样奇诡的志怪汇编,又或是对某种哲学思辨的隐晦表达?然而,真正翻开扉页,迎接我的却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想象空间,它并非简单地复刻了古代笔记小说的套路,而是以一种近乎现代叙事的手法,构建了一个个光怪陆离却又无比真实可感的民间传说群像。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氛围的营造,那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湿冷雾气、深山老林的寂静以及偶尔爆发出的惊悚低语,都像是直接作用于读者的感官之上。书中那些游荡在凡尘与彼岸边缘的精怪妖灵,他们的形态万千,行为逻辑既有超自然的神异,又不乏人间的烟火气与无奈,这种边界感的模糊处理,极大地拓宽了传统志怪文学的边界,让人在惊叹于那些奇谈异闻的同时,又不得不反思我们自身社会中那些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和未被正视的人性幽微。这种对“异”的深度挖掘,远超出了单纯的猎奇范畴,更像是一面映照世俗的棱镜。
评分最近一直买这样的书,都神经了
评分纸质不错,配图丰富生动,物美价廉,值得购买?
评分很不错的书,子不语故事不错
评分文言文和白话对照,小孩子读也可能不错哦
评分多,快,好,省,选高东
评分非常好的书,一直当作胎教用书
评分还可以随便用
评分味道相当不错,很好吃棒棒的,嗯
评分内容还没看,就大体来说物流快,书本质量好!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