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冰英语时态 [A Handbook of English Tense]

薄冰英语时态 [A Handbook of English Tens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薄冰 著,薄冰 编
图书标签:
  • 英语学习
  • 英语语法
  • 英语时态
  • 语法书
  • 英语教材
  • 薄冰
  • 英语
  • 学习资料
  • 外语学习
  • 英语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6768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2528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A Handbook of English Tense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8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英语学习中,语法很重要;而要打好语法基础,则需牢固掌握英语时态。假如把语法学习比作建造大楼,那么时态的学习就好比搭造大楼的骨架;有了坚固的框架结构,才能建成高楼大厦。因此,对于英语时态不能小觑。然而,时态种类繁多,区别细微,习惯性强,一向是难点。但困难并非不可以克服,薄冰先生给出的方法是:(一)抓住每个时态的基本概念和用法;(二)对各时态进行比较;(三)做大量练习。《薄冰英语时态》即按此种方法和顺序展开,讨论了传统的一般、完成、进行和完成进行等16个时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用法、特殊用法以及区别,并通过多个摘自英美书刊的鲜活例句加以详细解释与说明。
  像《薄冰英语时态》这样专门讲解英语时态的同类语法书并不多见,其剖析、讲解、举例相当透彻、详细,弥补了一般语法书对时态的讲解笼统概括的不足。此书自面世以来,曾连年再版,广受读者青睐,现薄冰先生80多岁高龄又对此书作了修订,更显弥足珍贵。我们希望《薄冰英语时态》能够帮助读者全面掌握好英语时态,打下坚实的语法基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英语语法学习变得更轻松容易。

作者简介

薄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1921年生,山西应县人。1947年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即担任英语教学工作,迄今已50年。1950年开始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任教。他长期从事英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对英汉翻译亦有较深的造诣。近年致力于英语咨询方面的工作。现主持《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等刊物的咨询专栏。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什么是时态
1.2 时态的“时”
1.3 时态的“态”
1.4 时态的种类
1.5 动词的体

第二章 例解
2.1 现在一般时(2.1.1-2.1.59)
1.表经常(2.1.1-2.1.13)
2.表现在(2.1.14-2.1.26)
3.表过去(包括先现在)(2.1.27-2.1.41)
4.表将来(2.1.42-2.1.59)
2.2 过去一般时(2.2.1-2.2.35)
1.表过去(2.2.1-2.2.17)
2.表现在(2.2.18-2.2.22)
3.表将来(2.2.23)
4.表过去的将来(2.2.24)
5.表过去的过去(2.2.25-2.2.32)
6.表“先先过去”(2.2.33)
7.与现在一般时连用(2.2.34)
8.表虚拟语气(2.2.35)
2.3 将来-般时(2.3.1-2.3.9)
附录一 情态动词shall和will的用法(2.3.10-2.3.28)
1.shall(2.3.10-2.3.17)
2.will(2.3.18-2.3.28)
附录二其他表示将来的手段(2.3.29-2.3.51)
1.be(am,are,is)going to(2.3.29-2.3.39)
2.be(am,are,is)to(2.3.40-2.3.48)
3.be(am,are,is)about to(2.3.49-2.3.51)
2.4 过去将来-般时(2.4.1-2.4.5)
附录三 情态动词should和would的用法(2.4.6-2.4.22)
1.should(2.4.6-2.4.13)
2.Would(2.4.14-2.4.22)
附录四 其他表示过去将来的手段(2.4.23~2.4.29)
2.5 现在完成时(2.5.1-2.5.46)
1.表结果和经验(2.5.1-2.5.11)
2.表持续(2.5.12-2.5.15)
3.表重复(2.5.16-2.5.18)
4.与宾语从句连用(2.5.19~2.5.20)
5.与状语连用(2.5.21 2.5.31)
6.have got及其他(2.5.32~2.5.33)
7.表将来(2.5.34-2.5.36)
8.与其他时态连用(2.5.37~2.5.45)
9.表经常(2.5.46)
2.6 过去完成时(2.6.1-2.6.20)
2.7 将来完成时(2.7.1-2.7.5)
……
第三章 比较
第四章 练习与答案(4.1-4.14)
《英伦风情画卷:跨越世纪的文学漫游》 内容提要 本书并非一本语言学习手册,而是一部带领读者沉浸于英国文学与文化漫长河流中的深度导览。我们摒弃枯燥的语法剖析,转而聚焦于文学作品如何映照、塑造并记录了英伦三岛的社会变迁、民族性格及审美取向。全书分为四大板块,由时间轴、地域坐标和主题深度三个维度交织而成,旨在为热爱英伦文化,渴望触及文学灵魂的读者提供一份详尽而富有洞察力的阅读地图。 第一部分:盎格鲁-撒克逊的黎明与中世纪的幽光 (The Dawn of Anglo-Saxon and the Medieval Glow) 本章追溯至古英语的源头,从《贝奥武夫》的英雄史诗中挖掘盎格鲁-撒克逊精神的坚韧与宿命感。我们细致剖析了这部作品所蕴含的异教信仰与基督教思想的冲突与融合,并探讨了其独特的“头韵”结构如何影响了后世的诗歌韵律。 继而,我们将目光投向中世纪的英国,重点研读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我们不满足于对其叙事技巧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挖掘其作为“英国文学之父”的奠基性意义。书中详述了乔叟如何运用生动的人物群像,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十二世纪英国社会阶层的全景图:从谦卑的农夫到腐败的教士,每一段旅程都承载着对当时社会道德的尖锐批判与温情关怀。我们特别开辟专栏,解析了中世纪晚期朝圣文学中蕴含的民间信仰与世俗情趣的交织。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的呐喊与伊丽莎白时代的辉煌 (The Cry of the Renaissance and the Splendor of the Elizabethan Era) 文艺复兴的浪潮席卷英格兰,带来了人本主义的光辉。本章的核心无疑是莎士比亚。我们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位巨匠:将他的悲剧(如《哈姆雷特》、《麦克白》)置于都铎王朝晚期的政治动荡和宗教改革余波之中,解析其对“人性”边界的探索达到了何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同时,我们详细梳理了伊丽莎白一世宫廷诗歌的精致与微妙,如斯宾塞的史诗与马洛的浮华戏剧,展现了那个时代在语言上如何追求极致的华丽与精准。 此外,本部分还探讨了文艺复兴在散文领域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弗朗西斯·培根的思想遗产,分析他如何通过其格言和随笔,为现代科学思维和实证精神在英国的扎根奠定了哲学基础。 第三部分:古典主义的秩序与浪漫主义的激情 (The Order of Classicism and the Passion of Romanticism) 十七世纪中叶的英国正经历内战的洗礼,随后是查理二世的复辟,这促成了古典主义(或称新古典主义)的兴起。我们关注弥尔顿的史诗《失乐园》,探讨其如何以宏大的叙事框架,重述《圣经》故事,并赋予撒旦这一形象以不朽的、反叛的英雄色彩。本书批判性地分析了复辟时期喜剧的尖锐讽刺,揭示其对社会虚伪性的揭露,以及对“自然人性”的回归倾向。 进入十八世纪末,对启蒙运动理性至上的反思催生了浪漫主义的爆发。本章深度剖析了“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如何通过对自然、童真和想象力的颂扬,试图重建人与世界的精神连接。我们细致比对了拜伦的“弃世者”形象与雪莱的激进政治理想,展示了浪漫主义内部的多样性与内在的矛盾张力。对济慈诗歌中“消极性”(Negative Capability)的探讨,更是本章的理论高光点,它揭示了英国诗人在面对美与痛苦时的独特哲学态度。 第四部分:维多利亚的幽暗与现代性的迷宫 (The Shadows of Victoria and the Labyrinth of Modernity)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矛盾的集中体现:帝国荣耀与工业贫富差距并存。小说成为记录这一时代的最佳载体。本章侧重分析狄更斯如何运用其标志性的“全景式”叙事,将伦敦的肮脏角落与上流社会的虚伪暴露无遗。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则被置于女性解放思潮的早期背景下,探讨其笔下女性角色对压抑性社会规范的无声反抗。 进入二十世纪,世界大战的阴影和科学(如弗洛伊德主义)的冲击,使得文学转向了对内心世界的挖掘。本部分聚焦于现代主义的先驱,如乔伊斯和伍尔夫。我们系统解析了“意识流”技法的运用,以及小说结构如何从线性叙事转向碎片化、多视角的“内在景观”。我们分析了他们如何通过对语言本身的解构和重塑,试图抓住瞬息万变、难以言喻的现代主体经验。 结语:永恒的对话 本书最后一部分,旨在提炼上述四个时代的文学精神,探讨它们如何共同构筑了我们今天对“英国性”的理解。它强调了英国文学的持久魅力不在于其固守的传统,而在于它不断地通过自我批判与创新,与时代进行着永恒的对话。本书鼓励读者带着历史的眼光和审美的敏感,重新阅读那些经典,发现它们在当代语境下的新意义。 本书特色: 1. 跨学科视野: 结合历史学、社会学和艺术史,为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文化背景支撑。 2. 主题聚焦而非年代罗列: 选取具有时代代表性的核心议题(如“英雄主义的演变”、“自然与城市的关系”、“女性发声的路径”)进行深入剖析。 3. 精选阅读清单: 在每章末尾,提供一份经过精心筛选的原著推荐和相关评论文献目录,便于深入研究。 4. 地图与插图: 包含大量与文本相关的历史地图、艺术家手稿与建筑插画,增强阅读的沉浸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过去尝试过好几本关于英语时态的书,它们大多在叙事上显得有些松散,或者过于碎片化,导致我学完后总有一种“东一块西一块”的感觉。然而,这本《薄冰英语时态》的结构组织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清晰、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框架,从基础的现在时态到复杂的分离时态群,每一步都衔接得天衣无缝。阅读时,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孤立的知识点,其实都在这个大框架下找到了自己的逻辑位置。这种宏观的组织能力,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连贯性和确定性,大大降低了学习焦虑。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零敲碎打地记规则,而是在搭建一个坚固而完整的时态认知大厦。

评分

我是一个典型的“实战派”学习者,最看重的是学了能立刻用得上。这本教材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的、高度仿真的语境练习。这些练习的设计极具巧思,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填空或选择,而是要求你在特定情境下判断最恰当的时态用法,甚至要求你进行短文写作来展现对时态转换的掌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有一组关于商务邮件写作中时态运用的案例,那简直就是一份现成的职场工具包。当我把书中的方法应用到我日常的工作沟通中时,立刻感受到了区别,表达更加精准、专业。对于那些希望将英语能力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人来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光是捧在手里把玩,都觉得心情愉悦。封面那种简约又不失格调的配色,配上精致的字体排版,一眼就能看出作者在细节上的用心。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出色,拿笔书写的时候,墨水不会洇开,触感细腻。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布局上的巧妙安排,每部分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不像有些教科书那样生硬突兀。阅读起来,会有一种被引导着深入探索的感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倾灌。书中的图例和示例句子选择得非常贴切,既贴合现代英语的实际使用场景,又兼顾了学术的严谨性,让人觉得学到的不仅仅是规则,更是如何“像母语者一样思考”英语时态的逻辑。这种整体设计上的高级感,无疑提升了学习的体验,让人更愿意沉浸其中。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于复杂时态的讲解方式,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语法书的刻板印象。它没有陷入那种枯燥乏味的术语堆砌,而是巧妙地运用了类比和场景构建的方法,将抽象的时态概念具象化。比如,对于过去完成进行时这种常常令人望而生畏的时态,作者竟然能用一个生动的“时间隧道”的比喻来解释其核心含义,一下子就抓住了精髓。阅读过程中,你会感觉到作者是一位真正理解学习者痛点的教育者,他知道哪里是认知上的“盲区”,并提前为你铺设好了清晰的思考路径。每一个知识点后面都有深入的“为什么”和“如何用”,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这种深度的剖析,让我对时态的理解从机械记忆提升到了思维理解的层面,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

对于一位资深的英语学习者而言,最难能可贵的不是学到新的知识点,而是对已知知识的“再审视”和“深度优化”。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成熟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时态用法。它会深入探讨一些边缘情况和微妙的语感差异,这些往往是普通教材会忽略的。比如,书中对“持续性动词”和“状态性动词”在进行时态中的细微差别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辨析,并提供了大量辨析错误的经典案例。这种对语言精微之处的打磨,对于想要达到精通水平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教会我的不仅是“用什么时态”,更是“为什么用这个时态,以及不用另一个时态会有什么细微的语气差别”,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驾驭能力。

评分

帮儿子买的,他说很好?

评分

薄冰英语时态薄冰英语时态 学习

评分

还没开始用,应该不错!感觉好复杂呀,还有就是字体太小了。

评分

没有塑封。很详细。满意。

评分

没有塑封。很详细。满意。

评分

不错

评分

给力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帮儿子买的,他说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