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 [Vanity Fair]

名利场 [Vanity Fair]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威廉.萨克雷 著,贾文浩,贾文渊 译
图书标签:
  • 英国文学
  • 维多利亚时期
  • 社会讽刺
  • 人物群像
  • 爱情
  • 道德
  • 阶级
  • 虚荣
  • 小说
  • 经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ISBN:978750573980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5055
品牌:创美工厂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Vanity Fair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08
字数:6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萨克雷享誉世界之作,与狄更斯齐名,著名翻译家贾文浩经典全译本!
  文学史上典型的女冒险家——起点比于连低,爬得比于连高;智商比于连低,情商比于连高;颜值、野心难分伯仲;脸皮比于连厚,心计比于连多,所以,结局也比于连好。
  以美貌为资本,以婚姻为阶梯,以男人为工具,以暧昧为手段,牢牢抓住身边的每一个机会,削尖了脑袋钻进上流社会,成为名利场上一颗光芒四射的交际明星。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1811—1863),英国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代表作家,与狄更斯齐名,英国批评现实主义小说的开拓者,幽默讽刺大师。

内容简介

  《名利场》主要描写女主人公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于是利用种种计谋甚至以色相引诱、巴结权贵豪门,不择手段往上爬。这个人物并不邪恶,也不善良,但非常富有人情味,完全是时代的产物。作品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而且善于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作者简介

  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1811—1863),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是《名利场》。萨克雷与狄更斯齐名,擅长用讽刺笔法勾勒英国社会面貌。1848年完成长篇小说《名利场》,50年代先后写出长篇小说《潘登尼斯》《纽可谟一家》,历史小说《亨利.爱斯芒德的历史》及其续篇《弗吉尼亚人》,描写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生活。

目录

01 译本序
05 幕启之前
003 第一章 奇斯威克林荫道
011 第二章 夏普小姐与塞德利小姐酝酿一场战役
021 第三章 丽贝卡面对敌手
030 第四章 绿色丝荷包
045 第五章 我们的多宾
057 第六章 沃克斯游乐场
071 第七章 女王的克劳利镇上的克劳利一家
080 第八章 私人密信
092 第九章 家庭人物肖像
100 第十章 夏普小姐开始交朋友
107 第十一章 淳朴的田园生活
125 第十二章 充满柔情的一章
134 第十三章 痴情姑娘负心郎
147 第十四章 克劳利小姐回家
168 第十五章 丽贝卡的丈夫短暂露面
178 第十六章 插针垫上的信
188 第十七章 多宾上尉买了一架钢琴
197 第十八章 多宾上尉买的钢琴由谁弹奏?
211 第十九章 克劳利小姐卧病
223 第二十章 多宾上尉扮红娘
233 第二十一章 女继承人引起的争吵
243 第二十二章 结婚与蜜月片段
253 第二十三章 多宾上尉继续斡旋
260 第二十四章 奥斯本先生搬出《圣经》
274 第二十五章 主要人物们认为该离开布赖顿
294 第二十六章 从伦敦去查塔姆之前
303 第二十七章 阿米莉亚加入军营
310 第二十八章 阿米莉亚来到北欧低地
320 第二十九章 布鲁塞尔
334 第三十章 《我撇下的姑娘》
344 第三十一章 约斯·塞德利照顾妹妹
357 第三十二章 约斯在战争结束前逃走
374 第三十三章 克劳利小姐的亲戚深深为她担忧
385 第三十四章 詹姆士·克劳利的烟斗被熄灭
403 第三十五章 做寡妇当母亲
414 第三十六章 毫无收入却过得安逸舒适
422 第三十七章 继续上一章的话题
437 第三十八章 孤儿寡母的小家庭
452 第三十九章 愤世嫉俗的一章
462 第四十章 贝基得到家人承认
472 第四十一章 贝基重访故居
484 第四十二章 奥斯本一家
492 第四十三章 读者必须快步绕过好望角
502 第四十四章 在伦敦与汉普郡之间的曲折情节
513 第四十五章 汉普郡与伦敦之间发生的事情
522 第四十六章 挣扎与折磨
531 第四十七章 冈特大街上的公馆
541 第四十八章 觐见国王
553 第四十九章 三道菜一道甜点
561 第五十章 凡人琐事
570 第五十一章 字谜表演
589 第五十二章 斯泰恩勋爵体贴入微
600 第五十三章 营救引起的灾难
610 第五十四章 灾难后的那个星期日
619 第五十五章 继续上一章的话题
636 第五十六章 乔治变成上流绅士
649 第五十七章 黎明时分
658 第五十八章 我们的朋友多宾少校
670 第五十九章 那架旧钢琴
682 第六十章 回到上流社交圈
689 第六十一章 两盏灯熄灭了
704 第六十二章 莱茵河上
715 第六十三章 我们与一位老朋友重逢
727 第六十四章 漂泊
744 第六十五章 公务与消遣
753 第六十六章 爱人的愤怒
769 第六十七章 出生、婚姻与死亡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奇斯威克林荫道
  本世纪十几年六月份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辆大型家用轿车以每小时四英里的速度,朝奇斯威克林荫道上平克顿女子学校的大铁门驶来,轿车套着两匹膘肥体壮的马,马具锃明瓦亮,肥胖的车夫头上戴着假发和三角帽。马车在平克顿小姐闪闪发亮的铜校牌前停下,坐在胖车夫驭座旁的一个黑仆人伸开罗圈腿站起身,拉响了门铃。这所堂皇的老式建筑上,狭窄的窗户里立刻露出至少二十多颗年轻的脑袋。啊,如果目光敏锐,望着平克顿小姐的客厅窗户,或许能从窗台上的天竺葵花盆之间,分辨出脾气善良的杰迈玛·平克顿小姐那只小红鼻子。
  “姐姐,是塞德利太太的马车,”杰迈玛小姐说。“拉铃的是那黑仆人萨姆波,车夫穿了件红色的新马甲。”
  “杰迈玛小姐,塞德利小姐上路的必要准备你都做好了吗?”说话的是仪态庄重的平克顿小姐本人。她就是哈默史密斯笔下的塞米拉米斯,还是约翰逊博士的朋友,与查波恩太太通信的那个人就是她。
  “姑娘们早上四点就起床为她收拾箱子,姐姐,”杰迈玛小姐回答,“我们为她弄了一捆花。”
  “要说一束花,杰迈玛妹妹,这样说才比较文雅。”
  “是啊,那‘书’花大得活像一捆麦秸。我为塞德利太太装了两瓶紫罗兰露,制作那种花露水的配方装进阿米莉亚的箱子里了。”
  “杰迈玛小姐,我相信你已经抄了一份塞德利的账单。是这个,对吗?很好……九十三镑四先令。请交给约翰·塞德利先生,把我写给他太太的短简封起来。”
  在杰迈玛小姐的眼中,她姐姐平克顿小姐的亲笔信简直像国王的喻旨一样神圣。只有她的学生毕业离校时,或者她们即将结婚的时候,平克顿小姐才会亲笔给她们父母写信。有一次写信是在可怜的伯奇小姐罹患猩红热去世之后。杰迈玛认为,除了平克顿小姐宣布这个事件用的虔敬而雄辩的措辞之外,什么也不能让失去女儿的伯奇太太得到安慰。这一次,平克顿小姐的“短简”内容如下:
  夫人:
  阿米莉亚·塞德利小姐在敝校住读修业六年,已具备英国淑女风范,可以胜任立足上流文雅社会。现在我荣幸而愉快地将她呈还给她的父母。塞德利小姐品行性格均不乏英国淑女规范,才学教养皆符合其家庭出身及地位之等级。塞德利小姐因勤勉恭顺而深受导师们钟爱,因天性淳美而令长幼同伴喜欢。
  在音乐、舞蹈、拼写、各种刺绣和女工等方面,均能实现亲朋最美好的愿望。在地理知识方面尚需做出更大努力。为取得时髦女士的每一种高贵举止风度,建议在今后三年中,每日谨慎而不懈地缚用矫姿背板四小时。
  在恪守宗教和道德准则方面,塞德利小姐值得受到本校的嘉誉,本校以受过伟大的辞典编纂家惠顾并受到查波恩太太的赞赏而深感荣幸。阿米莉亚小姐毕业离开本校,她同伴们的爱心和校长挚爱的祝福将伴她同行。
  校长本人荣幸地亲笔致函如是。
  夫人,您最谦恭的仆人
  巴巴拉·平克顿
  18××年6月15日于奇斯威克林荫道
  附言:塞德利小姐由夏普小姐陪伴。夏普小姐在拉塞尔广场居住的时间不可超逾十日,特此要求。她预定供职的那个名门之家请求尽快得到她的服务。
  短简写毕,平克顿小姐便准备着手在一本约翰逊所编的字典扉页上填上她自己和塞德利小姐的名字,这是一项让她感兴趣的工作,凡是从本校毕业的学生,在离校时均能得到这样一本纪念品。封面加有如下字样:“奇斯威克林荫道平克顿女子学校毕业留念——已故塞缪尔·约翰逊博士。”其实,这位字典编纂家的名字随时都挂在这位庄重的女人嘴边。他生前对她的拜访便是她荣誉和财富的源泉。杰迈玛小姐听到姐姐要她从柜子里取《辞典》的命令,便从指定的位置取出两本。平克顿小姐在第一本上题写完毕后,杰迈玛胆怯而迟疑地将第二本奉上。
  “这是要给谁啊,杰迈玛小姐?”平克顿小姐的口吻冷淡得吓人。
  “给贝基·夏普,”杰迈玛回答时浑身剧烈颤抖,枯瘦的面颊和脖子整个涨得通红。她转过身去背对着姐姐说:“给贝基·夏普,她也要离开。”
  “杰迈玛小姐!”平克顿小姐一字一顿厉声喝道。“你疯啦?把这本字典放回柜子里,以后再也不准这么冒昧。”
  “唉,姐姐,那不过是两先令九便士的价钱,要是可怜的贝基得不到这么一本,她会觉得极为难过的。”
  “立刻去把塞德利小姐带到我这儿来,”平克顿小姐说。可怜的杰迈玛没敢再冒险说一句话,心慌意乱,匆匆走开了。
  塞德利小姐的父亲是伦敦的一位商人,颇有些财富。可是教夏普小姐不过是按契约尽义务,平克顿小姐认为,就是离别时不颁赠代表高尚荣誉的字典,自己对她也已尽了足够的职责。
  尽管女校长的信函与教堂墓地的墓志铭一样不值得信赖,然而,偶尔也有一个人离开人世后确实配得上石匠刻在他墓碑上的所有赞誉之辞,这个人或许是个虔诚的教徒、慈父、孝子、贤妻或良夫,真能让一个忧伤的家庭为失去他而深感悲痛;在一所男校或女校里也不时会发生类似的情形,一位学生可能完全配得上教师对该生的公平盛赞之辞。阿米莉亚·塞德利小姐正是这样一个罕有的典型,她不仅配得上平克顿小姐对她的赞誉,而且还具有许多其他迷人的品质,只是那位傲慢自负的老米涅瓦由于年龄差异以及与学生之间的等级区别,并不能看出这些品质。
  她的歌唱得像云雀一样动听,几乎能与林顿太太的悦耳歌喉媲美,舞跳得像希利斯伯格或帕里索特那么优美,刺绣十分漂亮,拼写如字典一样精确,而且她的心地非常慈善和蔼,温柔慷慨,因而自然赢得了每一个接近她的人的爱戴,上自米涅瓦本人,下至厨房中的可怜女佣,还有得到允许每周来学校向姑娘们兜售用品的那个姑娘——那个独眼女人的女儿——大家全都喜爱她。在二十四位年轻姑娘中,她有十二位亲密无间的知心朋友。就连专好嫉妒的布里格斯小姐也从不说她的坏话。德克斯特老爷那尊贵非凡的外孙女萨尔苔小姐也承认她的身段符合上流社会的品位。至于那位来自圣基茨岛富有的卷发混血儿,在阿米莉亚离校那天,她哭得死去活来,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弗洛斯大夫,用溴盐对她进行麻醉。可以想象,平克顿小姐对她的喜爱发自居高临下的地位和她尊贵平和的德行。但是杰迈玛小姐一想到阿米莉亚小姐要离开本校,早已悄然啜泣过多次,但是由于对她姐姐的畏惧,并不敢放纵自己像付双倍学费的圣基茨岛财富继承人那样歇斯底里。如此奢侈的悲伤,只允许出高价的特别寄宿生享受。诚实的杰迈玛必须监管全部账目,还得监督洗涤、缝补、做布丁、收拾盘子炊具之类杂务。但是为什么要谈起她呢?也许我们从此刻起永远也不会再听到她的消息,等到那两扇花式铁栅门一关上,她和她那位可怕的姐姐将再也不会出现在这个故事中。
  不过,由于我们要经常见到阿米莉亚,所以我们在刚刚认识她的时候,把她说成个可爱的小人儿,一点儿也不会有害处。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小说里,如果我们能常常与一个坦诚善良的人为伴,实在是件幸事,然而,在生活中,尤其是在小说里,却充满了最阴险的恶棍。由于她并不是个女主角,因而也就没有必要描写她的外貌,其实,我感到难过的是,她的鼻子不但不高挺,反而比较扁平,再说,她的脸蛋也太圆太红,配不上主角的形象。不过她的脸颊常泛出健康的红晕,她的嘴唇挂着生动的微笑,她的一对眼睛闪烁出最明亮诚实的光芒,只有涌出泪水时才会走样,只是她哭泣的时候太多了。猫儿侥幸捕捉住一只金丝雀或者小老鼠,这个傻孩子都会为它们的死而号啕,还竟然会傻到为一部小说的结局而伤心落泪。假如任何人能硬着心肠说点儿对她冷酷的话,那可就糟了。就连那位神一般严厉的女人平克顿小姐,尽管她像不懂代数一样体会不到姑娘的感情,但是在第一次责骂她之后,对所有主任和教师下了特别命令,要求他们对待塞德利小姐时要特别温和,因为粗暴态度对她有害。
  塞德利小姐离校的这一天到来时,她不知道该在习惯的哭和笑两种感情之间选择哪种才好。她很高兴回家去,可是对于要离开学校却感到极为悲伤。在这之前的三天中间,孤儿小劳拉·马丁像只狗儿一样一直跟在她身边到处跑。她至少要接受十四份礼物,也如数回赠,还要一本正经做出十四个保证,说每周要给她们写信:“寄给我的信附在给我外公德克斯特伯爵的信里,”萨尔苔小姐说。顺便提一句,萨尔苔小姐比较吝啬。“别在乎邮资,一定要天天给我写信,你这个亲爱的人儿,”那个脾气激越,一头卷发,但是慷慨热情的斯沃茨小姐这么说。那个孤儿小劳拉·马丁正好在她身边,拉着朋友的手,满面愁容地仰望着她的面孔说:“阿米莉亚,我给你写信的时候,要称你妈妈。”我毫不怀疑,琼斯在他的俱乐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宣称所有这些细节愚蠢透顶,会把这些叫作琐细无聊的废话,会认为这是感情用事。不错,我此刻能看得见琼斯啃着他的羊腿骨,喝着那半品脱啤酒,脸上浮出些许红晕,掏出铅笔在这些话下面批上:“愚蠢、无聊的废话,”等等,嘴里对自己的批语评论道:“对极了。”是啊,他是个天才的伟人,崇拜的是生活中和小说里的英雄和光辉业绩。所以最好接受告诫,到别的地方去。
  话说回来。萨姆波将塞德利小姐的鲜花、礼物、衣箱和几只帽盒装上车,还把钉有夏普小姐铭牌的一个非常小的旧牛皮箱装进车里,萨姆波搬这只箱子的时候不屑地咧开嘴笑了笑,车夫相应轻蔑地哼了一声——离别的时间到了。此刻的悲伤气氛被平克顿小姐对她这位学生令人崇拜的演说大大冲淡了。这番离别讲演并没有让阿米莉亚产生深刻的思索,其论点也没有使她的感情变得坚强而平静,它只是太空洞堂皇,乏味无聊得让人无法忍受,由于对她的校长心存极度的恐惧,塞德利小姐不敢当着她的面任凭自己的感情自由迸发。客厅里摆上了芝麻蛋糕和一瓶葡萄酒,为的是在这个庄严的场合请来访的父母,这些食物被享用后,塞德利小姐便获得离开的自由。
  “贝基,你该进去跟平克顿小姐道别啦!”杰迈玛小姐对一位年轻女子说道。谁也不注意这位姑娘,她独自提着自己的手提箱下楼。
  “我看这是免不了的,”夏普小姐口气平静地说,杰迈玛小姐对她的态度感到很吃惊。杰迈玛敲门,得到允许后,夏普小姐带着无所谓的态度走进去,用纯正的法语说:“小姐,我来向你道别。”
  平克顿小姐不懂法语,她只能向会讲法语的人发号施令。她咬着嘴唇扬起那颗年高德劭的脑袋,抖动头上戴的缠头式大号女帽,翘起笔直的罗马式鼻子说道:“夏普小姐,我祝你晨安。”哈默史密斯笔下这位塞米拉米斯一边说,一边挥开一只手,那是告别的手势,故意留了一根手指头在拳握的手外面,好让夏普小姐有机会握住它。
  夏普小姐只是双手交叠露出个勉强的微笑,鞠了一躬,决意拒绝那片奉送的殊荣。塞米拉米斯于是将缠头帽扬得比什么时候都更愤慨。这实际上是这位年轻女子与这个老女人之间的一场交锋,后者显然被击败了。“老天保佑你,我的孩子,”她说着拥抱了阿米莉亚,一双眼睛越过阿米莉亚的肩膀对夏普小姐怒目相向。“走吧,贝基,”杰迈玛小姐惊恐地把那位年轻女子拉开,客厅的门在她们身后永远关上了。
  接下来是纷乱的活动和离别。词语难以形容那种景象。挤在门厅里的是所有的用人,所有亲密的朋友们,所有的年轻女子,还有刚来的舞蹈教师。到处是混乱的身体接触、拥抱、接吻、哭泣,从斯沃茨小姐的屋子里传来这位特别寄宿生歇斯底里的猛烈号哭声。这一切足能让软心肠的人晕倒,实在是笔墨所无法描绘的。拥抱过后,她们离去了——也就是说,塞德利小姐离开了她的朋友们。夏普小姐几分钟前已经娴静地上了车。没有人为离开她而落泪。
  罗圈腿萨姆波砰的一声关上车门,将泪流满面的女主人挡在车轿内。他跳上马车后辕。“停一停!”杰迈玛小姐喊道,她手提一个小包冲向铁栅门。
  “这是几块三明治,我亲爱的,”她对阿米莉亚说。“你路上饿了吃。贝基,贝基·夏普,这是给你的一本书,我姐姐……我是说我……是约翰逊的字典,你知道的,你离开我们不能没有这个。再会。赶车吧,车夫。上帝保佑你们!”
  这个好心人退回园子里,放纵自己屈服于汹涌的感情。
  可是,天哪!就在车开始移动的时候,车窗里探出夏普小姐苍白的面庞,那本书又给扔回到园子里。
  杰迈玛几乎被这个突变吓晕了。“哎呀,我从来,”她说道,“多么傲慢无礼……”激越的感情不容她讲完那个句子。马车向前驶去。大铁门关上了。舞蹈课的铃声响起。展现在两位年轻女子面前的是整个世界。她们就这样告别了奇斯威克林荫道。
  ……

前言/序言

  译本序
  本书作者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于1811年7月18日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四岁丧父,六岁回到英国,先后在著名的卡尔特豪斯公立学校、三一学院、剑桥大学读书。上大学时开始对文学和美术发生浓厚兴趣,尚未获得学位就离开剑桥大学,先在一家杂志社任编辑,后于1834年前往巴黎学习绘画,1837年返回英国。
  萨克雷从上大学时就开始在各种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并编辑多种杂志。1846年开始在杂志上连载自绘插图的小说《名利场》。最初几期没有引起读者过多注意,不久,读者便迫不及待地盼望下一期的到来。作品引起极大的轰动,奠定了他作为英国伟大现实主义作家和幽默大师的基础,使他成为当时与狄更斯齐名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一般是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编辑成册。其他著作有:融史实与虚构为一体的《亨利·埃斯蒙德》,讽刺幽默作品《凯瑟琳》《巴利·莱顿》《势利者》《霍格蒂大钻石》《彭登尼斯》《丽贝卡与罗维娜》《莱茵河畔的基克尔伯利一家》《英国幽默家》《后来者》《四个乔治》《玫瑰与戒指》《菲利普历险记》《四面八方的报纸》等。
  1863年冬天,他开始为杂志写他的最后一部连载小说《丹尼斯·杜瓦尔》,小说尚未完成便不幸于当年圣诞节前夜突然去世。萨克雷早年在印度和欧洲大陆生活学习,命运坎坷,经历非常丰富。在他的众多作品中,他无情地揭露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特别善于揭去贵族和上流人物的假面具,因而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匡正时弊的积极作用,也因勾画出当时从宫廷到贫穷百姓的广阔生活画卷而超越时代,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
  在《名利场》场中,他主要塑造了19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女冒险者的典型。这个人物并不邪恶,也不善良,但非常富有人情味,完全是时代的产物。小说中,作者频频与读者交流,叙述中夹杂着议论,时而冷嘲热讽,时而严肃说理,时而歪理歪推,喜剧效果强烈。读者在参与思索的过程中,不但能理解作者的用心,也颇受教益。
  《名利场》的故事以两条线索展开,从同一个起点出发,相互交织,最后到达同一个终点。其中一条线索讲述善良、笨拙、生活在富有家庭中的女子阿米莉亚·塞德利;另一条线索讲述的是一个机灵、自私、放荡不羁、贫穷的孤女丽贝卡·夏普。两人于1813年乘坐同一辆马车离开平克顿女子学校。两人都在遭到家庭反对的情况下,于1815年结婚,分别嫁给即将参加滑铁卢战役的两名英国军官。新婚不久,那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打响了。阿米莉亚的丈夫战死沙场;丽贝卡的丈夫战后生还。接下来的十年中,丽贝卡生活一帆风顺,在社会的阶梯上不断攀升,直至有幸觐见国王,而阿米莉亚却因父亲破产承受着极大的不幸。到了1827年,命运发生了逆转,丽贝卡的生活落入毁灭的深渊,这其实是罪有应得;阿米莉亚却转而变得富裕幸福,可归因于善有善报。但是,作者以灵活的讽刺手法,使两位女主角最后的命运归于平衡,仿佛在一个大的轮回之后,回到故事开始时两人命运的起点。
  故事中,滑铁卢战役是两人命运的重要分水岭。战役之前,故事的焦点是两位女主角的婚事。两人的婚事分别受到男方家庭的反对,也都因此得不到家庭的支持,两位丈夫的遗产继承权均被取消。
  滑铁卢战役之后,故事的焦点是两个女主角的贞节问题。两个三角关系分别展开。丽贝卡对丈夫不忠,与放荡好色的贵族富豪斯泰恩侯爵勾搭;阿米莉亚对自己去世的丈夫恪守贞节,拒绝与十几年如一日忠实爱慕她的多宾结婚。
  作者营造了这样一个充满各种悬念的框架,便游刃有余地在其中穿插当时社会的林林总总——从英国伦敦到比利时布鲁塞尔,从法国巴黎到虚拟的德国庞波尼克大公国;从宫廷贵族到追求上流生活的中产阶级,从商人平民到管家女仆;有追求奢侈的欲望,有尔虞我诈的争斗;为了金钱地位宁肯抛弃人格,为了享受空虚的浮华生活耍尽种种欺骗手段;诚实忠贞的人忍受贫穷灾难,不顾廉耻的人在上流社会尽享富贵荣华。作者在讲述两个女主角的命运时,以真实的笔墨描绘出当时英国乃至欧洲的社会风貌,用犀利的雕刃剥去蒙蔽其表的华丽外壳,刻画出畸形社会中一个个活脱脱的丑恶人物。在阿米莉亚和多宾这样善良、诚实、富有普遍道德观念的人物对比下,那些上流人物的形象就愈发显得丑陋。
  作者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创造了丽贝卡这个一心顺着社会的阶梯向上爬的女冒险家形象。作者的过人之处是对这个人物的塑造既不理想化,也不简单化,而是把她描绘成一个心理复杂、充满欲望,但却十分真实可信的普通女人。作者在对这个人物的描述中,灌注了对病态社会的诅咒;强烈对比之下,对阿米莉亚这个信守道德价值观念的善良女子的描写,又抒发了他对真、善、美的渴望。
  萨克雷的写作手法幽默中含着严肃,评论中充满对世人的劝诫,睿智的比喻包含了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故事始终紧紧扣着名利场这个主题,作者在故事结尾时说:“啊,名利虚荣,虚荣名利!人生在世哪个能幸福?哪个能如愿?即使如愿,哪个又能满足?”作者以这样一句问话高度概括了追逐名利的金钱社会,同时提出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萨克雷作为现实主义小说家,不但希望花钱买他作品的读者从中获得娱乐受到教益,也希望给小说的发展指出一条相对进步的道路。我们可以从他的小说中看出,他希望提高19世纪中期的小说作品格调。在他和狄更斯之后,英国小说逐渐脱离了缠绵的爱情故事框架,走上坚实的现实主义道路,赢得了更多的读者。
  五十多年前,著名翻译家杨必曾翻译出版过这部著作的一个译本,公认是一代名译。我们的译本不敢望其项背,只能说在语言上更靠近这个时代。这是译者充分考虑了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后做出的选择,如果能得到读者的认可,那便是译者最大的满足。
  译者
  2016年8月


《名利场》:一场欲望的盛宴,一次人性的洞察 《名利场》是一部宏大而深刻的现实主义杰作,它以近乎显微镜般的细致,剖析了十九世纪初英国上流社会的光怪陆离。这部小说并非仅仅描绘一幅浮华的画卷,它更像是一面锐利的镜子,将人性深处的种种欲望、野心、虚荣以及其背后隐藏的脆弱与挣扎,毫不留情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故事的核心围绕着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展开,她们的命运在那个时代的大熔炉中交织、碰撞,也折射出那个时代女性在婚姻、财富和社会地位面前的种种无奈与抉择。 一位是热情洋溢、野心勃勃的贝姬·夏普。她出身贫寒,却拥有一副绝顶的聪明才智和一张能言善辩的嘴。贝姬的人生,就是一场不懈的向上攀爬。她如同一个灵活的舞者,在名利场上游刃有余,用她的魅力、机智以及不择手段,试图敲开上流社会的大门。她懂得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无论是真诚的友谊,还是虚伪的奉承,她都信手拈来。她的目标明确而坚定——摆脱贫困,获得财富和地位,赢得尊重(或者至少是表面上的尊重)。她渴望成为那个时代所有女性梦寐以求的“体面人”,能够出入于富丽堂皇的舞会,被有权有势的人物环绕,最终嫁入豪门,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然而,贝姬的崛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必须在道德与欲望之间进行艰苦的博弈,她的聪明才智也常常伴随着狡黠与算计,她对名利的极度渴望,也让她在人性的边界线上小心翼翼地行走。 另一位则是温顺善良、出身优渥的艾米莉亚·塞德利。她与贝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艾米莉亚代表了那个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淑女”,她纯真、善良,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并真心希望拥有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她拥有着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背景,但她的父亲却因投资失利而家道中落,这使得原本光明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艾米莉亚的命运,更多地取决于她的情感选择和外界环境的冲击。她对乔治·奥斯本的爱恋,是她生命中最纯粹的感情寄托。然而,这段感情也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包括乔治的父亲对其出身的轻蔑,以及战争的残酷。艾米莉亚的善良和忠诚,在名利场这个冷酷的世界里,显得有些脆弱,她常常被卷入他人精心设计的漩涡,需要面对背叛、失望和失去。她的故事,更多地展现了一个纯洁心灵在现实的挤压下,如何努力维系自己的价值与尊严。 《名利场》的精彩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描绘这两个女人的命运,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极其生动而复杂的社会群像。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 奥斯本家族:包括对财富和地位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乔治·奥斯本的父亲,他精明算计,冷酷无情,代表了那个时代金融巨头的缩影。他的儿子乔治,则是一个在家族期望与个人情感之间摇摆的典型,他既有贵族公子的傲慢,也有年轻人的冲动与迷茫。 克劳利家族:以抠门又充满心计的雷贝卡·克劳利(贝姬的姑妈)为代表,她代表了旧贵族阶层中那种既想保持体面又极其吝啬的矛盾心态。她的儿子,那位被家族寄予厚望却最终碌碌无为的皮特·克劳利,以及那位善良却又容易被他人影响的詹姆斯·克劳利,都展现了贵族后代的不同命运。 温特希尔少校:一位风度翩翩但内心却充满了算计的军官,他看到了贝姬的聪明才智,也看到了她可以利用的价值,他与贝姬之间充满着试探与博弈,是名利场上危险的猎手。 波莉·格林:一位看似朴实无华的乡下姑娘,却意外地卷入了家族的遗产纠纷,她的遭遇也折射出普通人在巨大家族利益面前的无力。 小说通过对这些人物关系的细致刻画,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结构的僵化与等级森严。婚姻不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财富、地位和社会声望的联姻。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尺,而真挚的情感和纯粹的品格,却常常被排挤在门外。 《名利场》对社会的批判是隐晦而深刻的。作者并没有直接站出来宣判,而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通过情节的发展,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那个时代的冷酷与虚伪。他没有直接谴责贝姬的野心,也没有过多歌颂艾米莉亚的善良,他只是将这一切呈现出来,让读者去思考: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一个人该如何生存?又该如何保持内心的纯粹? 这部小说最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其对人性的复杂性做出的深刻洞察。贝姬并非一个简单的恶人,她的狡猾背后,是对生存的渴望和对社会不公的反抗。艾米莉亚的善良,也并非全然无害,她的天真有时也让她变得懦弱和被动。小说中的人物,很少是脸谱化的,他们都是多层次、充满矛盾的个体,他们的选择,既有个人性格的使然,也有社会环境的塑造。 《名利场》的叙事风格也极具特色。作者仿佛是一位全知的观察者,他既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又能以一种略带嘲讽的口吻,对周围的世界进行评论。他的语言生动而幽默,常常能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感受到一丝淡淡的忧伤。他对于细节的描绘,例如服饰、宴会、舞厅的布置,都极具时代感,将读者置身于那个繁华而又虚幻的世界之中。 这部作品的意义,超越了时代。它所探讨的关于财富、地位、野心、爱情、婚姻以及人性中的虚荣与真实,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今天这个依然充满竞争和物质诱惑的世界里,《名利场》依然是一面值得我们反复审视的镜子,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外在荣耀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内心的丰盈与真正的价值。它让我们反思,在名利场这个巨大的舞台上,我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去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份真实。 《名利场》是一部不朽的经典,它以其深刻的思想、生动的人物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一场关于欲望的盛宴,一次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传世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并非全程愉悦,它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冷峻的清醒。作者的叙事腔调冷静得近乎残酷,像一个旁观的哲学家,记录着众生的愚蠢与伟大,却从不轻易介入评判。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疏离感,因为我习惯了小说中那种更强烈的情感共鸣。但正是这种距离感,反而让书中的场景更加真实可信。我仿佛不是在读一个故事,而是在翻阅一份被尘封已久、记录着人性幽暗角落的档案。那些关于婚姻的交易、友谊的背叛、以及权力更迭带来的个体命运的翻转,都以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呈现出来。每次翻页,都像是在揭开一个华丽包装下的腐烂果实。我尤其对其中对“成功”的定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书中那些看似成功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空虚和脆弱,一旦外在的支撑(比如金钱或名声)摇晃,他们就会立刻崩塌。这种对“成功学”的反思,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

评分

这本厚厚的砖头书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翻开扉页的那种仪式感就让人觉得这是一部不简单的作品。我花了整整一个夏天才啃完,读完之后的感觉非常复杂,就像刚经历了一场盛大而又略显疲惫的宴会。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简直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剖开了那个特定时代上流社会的虚伪与浮华。它描绘的那些人物,衣着光鲜,谈笑风生,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算计、嫉妒和对地位的病态追逐。我尤其喜欢看作者如何不动声色地揭示那些光鲜外表下的腐朽,比如某位贵妇看似不经意的赞美背后,实则藏着对另一个家族财产的觊觎。那种文字的张力,不是那种直白的批判,而是通过场景、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层层铺垫,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令人窒息的社会压力。读到后来,我甚至觉得呼吸都跟着书里的角色一起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自己在哪句话、哪个举动上就露出了马脚,被那个看不见的“场”拒之门外。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让你看透了“体面”的代价,也让人忍不住思考,我们今天的生活,是不是也披着一层相似的“名利场”外衣,只是换了一副新的面具而已。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简直就是一场文字的盛宴。我不是指那种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其精准的选词和近乎完美的节奏掌控。举个例子,描写一个场景的转换,上一秒还在奢华的舞会上觥筹交错,下一秒笔锋一转,就聚焦到一个角落里那个独自啜泣的、被遗忘的角色身上,这种光影的对比处理得极其高明。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似乎对人类心理的细微之处有着近乎读心术般的洞察力。书中对人物“不适感”的捕捉尤为精妙——那种微妙的脸红、僵硬的笑容、下意识的眼神躲闪,这些细节构建出了一个无比立体的社会压力场。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某一句对话,因为它看似平淡,实则暗藏了巨大的信息量和情绪张力。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讲故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社会学田野调查,只是工具变成了铅字和墨水。

评分

要我说,这是一本需要耐心去征服的巨著,但一旦你被它拉进那个世界,就很难再抽身而出。它带来的阅读体验是多维度的,既有对社会风貌的宏观把握,又有对个体情感的微观扫描。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没有提供任何廉价的道德审判。作者没有明确告诉我“谁是好人,谁是坏蛋”,而是将所有的判断权交给了读者。你看着那些周旋于财富与欲望之间的人们,看着他们为了生存和晋升而做出的种种选择,时而感到痛心,时而又不得不承认,在那种环境下,他们的行为在某种逻辑上是自洽的。这种“理解而非认同”的状态,才是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它迫使你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面对人性中那些复杂、模糊、且难以定义的灰色地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人际交往中的那些潜台词和隐藏动机,似乎有了一种全新的、更具警惕性的理解。

评分

初读此书,我被那种史诗般的全景式叙事深深吸引住了。它不像很多小说那样聚焦于一两个主角的爱恨情仇,而是像一个高空盘旋的摄影机,俯瞰着整个社会生态圈的运作。我得承认,一开始我有点跟不上节奏,书中出现的人物太多,关系网错综复杂,仿佛每一个名字背后都牵着一条看不见的利益线。但一旦我沉下心来,开始关注他们如何在这个残酷的社会机器中寻求立足之地时,那种震撼感就油然而生了。它展现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更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必然性——在这个体系里,财富和出身才是真正的通行证,而个人的德行和才华往往只能作为点缀。我特别留意了那些试图“向上爬”的角色,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既让人同情他们的挣扎,又不得不佩服他们为了目标所展现出的超凡的韧性和策略性。读完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去查阅当时的历史背景资料,去理解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人们会把物质和表象看得比灵魂更重。这绝对是一部需要反复品味、且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的文本。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

评分

看评价,应该是一本挺不错的书籍,还没开始看的

评分

印刷很精美,字迹清楚,应该是正品

评分

欢的东西就把它买下来钱并不是真的花掉了只是换

评分

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有很多的评语要写! 但是,总是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回头想想,我花了钱了,还要我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写评语是不是很不划算?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 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 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 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 其次,在与卖家的沟通中,无论是前期咨询还是后期询问;卖家都能好好解答。 另外,物流的速度也是可以接受的,偶尔有比较慢的物流,也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等待,毕竟卖家也不能控制物流的速度啊。 相反,卖家比我们更希望能早日到货,我们能早点付款啊! 希望卖家能再接再厉。把店铺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

评分

不论是喜悦还是忧伤

评分

买了好几本 就不一一评价了 挺好的

评分

这本书是个经典书籍,我已经买过一册,这次是准备送给别人!!

评分

买了好几本 就不一一评价了 挺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