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河西胜仁,27岁,白天在书店当签约职员,晚上在居酒屋打工。
一天,胜仁打开了店里一本与费马最终定理有关的书,便对数学史上这一传奇定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在梦中,他都会回到遥远的过去,和当时的大数学家们一同为论证定理绞尽脑汁……
胜仁开始认真思考进大学研究数学。然而他的想法遭到了居酒屋常客香织的反对,为了让香织也能明白数学的无穷魅力,胜仁每晚都会向香织阐述定理。
随着时间推移,香织也逐渐被胜仁的热情所感染,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然而,如同论证出费马最终定理不会是数学研究的终点一样,香织和胜仁之间若有似无的情愫也并没有就此结束……
作者简介
日冲樱皮,1965年生于日本北海道。京都大学理学部毕业后,先后就职于书店和出版社。有过自由作家的经验后,于1997年成立樱风舍。著有《数学的起源》,目前在每日新闻京都版地方版连载《有趣的数学》。
金明兰,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东京学芸大学日本近代文学专业,日语讲师。在日留学期间曾获得过国际ROTARY米山奖学金。现任安徽外国语学院专职教师。常年从事翻译口译工作,翻译作品十余万字。
精彩书评
1.从未想到数学的世界离我如此之近且是如此美妙。
——知乎读者
2.定理本身的伟大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数学家在对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得出的新的定理,甚至于开创了新的领域。跟随河西,跨越时空与梦境,书中的理想与信念鼓舞人心。
——Oricon公信榜书评
3.费马ZUI终定理证明的论证过程,牵动了这个星球上ZUI有才智的人,充满绝望的反抗、意外的转机、以及隐忍的耐心。当我们把知识变成了获得分数的工具,失去的是追求真理和探索未知的乐趣。这一点,我们在主人公胜仁的身上找到共鸣。
——纪伊国屋书店书评
4.以小说的形式介绍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用诙谐幽默的语调叙述着那段历史背后的孤独与坚持,幸福的不是论证后的加冕而是探索与解密的过程。
——三省堂书店书评
5.很难想象还能有比这段跨越三个半世纪的论证过程更具有戏剧性传奇——这些天才的失败,粉碎的希望,毁灭性的竞争甚至难以挽回的生命。他们离我们如此遥远又如此之近,它叩问我们的内心,我们是否还有“实现少年时期的梦想”的勇气。
——豆瓣读者
目录
2009年春,东京---------------001
古希腊----------------------007
2009年春,东京(二)---------015
近代俄罗斯-------------------023
2009年初夏,东京-------------029
近代俄罗斯(二)-------------035
2009年初夏,东京(二)-------041
19世纪,法国-----------------049
2009年初夏,东京(三)-------057
19世纪中叶,法国-------------067
2009年盛夏,东京-------------073
20世纪中期,日本-------------087
2009盛夏,东京(二)---------093
1955年,枥木县日光市---------099
2009年晚夏,东京-------------107
1984年,德国-----------------115
2009年初秋,东京-------------123
1986年,普林斯顿-------------133
2009年初秋,东京(二)-------141
1993年,剑桥-----------------147
2009年锦秋,东京-------------153
1994年,普林斯顿-------------161
2009年初冬,东京-------------167
2009年平安夜,东京-----------177
补充解集---------------------187
精彩书摘
“原来是这样啊。那么,他真正开始致力于研究费马最终定理是什么时候啊?”
“从里贝特先生将‘谷山—志村猜想’等同于费马最终定理那一瞬间开始。”
“怀尔斯是受到了命运的驱使吧。”香织闭上了闪烁发亮的双眸说道。
“听说,他和同事聊天的时候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据他本人描述,仿佛受到了‘触电般’的冲击,回家后立即做了一个研究专用的阁楼。”怀尔斯受到巨大的冲击也是不无道理的。
10岁的时候与费马最终定理的邂逅促使他走上了数学家的道路。但是,他没能如愿以偿地直接研究费马最终定理,而是一直在研究想不到竟然与费马最终定理有关联的“椭圆曲线”。证明出与“椭圆曲线”相关的“谷山—志村猜想”这一命题就等同于证明出费马最终定理。这一冲击性的事实传到了怀尔斯的耳朵里,像香织说的那样,他是受到了命运的驱使。此时的怀尔斯想起了20多年前的自己,临近梦想实现的“喜悦”和距离目标实现尚需征途的“哀愁”,交织充斥在他的脑海里。
但是,只能放手一搏。他下定决心,断绝与一切事情的联系,耗费一生,一心投入到“谷山—志村猜想”的证明中。换句话说,也就是证明费马最终定理。
“到底是为了什么而选择走上数学家这条路呢?不,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来到世界上呢?对!就是为了解开人类奋战了三个半世纪的‘超级难题’而来的。”渐渐地、渐渐地,直到此刻,他才终于
容许自己这么想。
不难想象,接下来将会有多么难以忍受的艰难和困苦在等着他,但怀尔斯没有丝毫犹豫和迷茫。
“前进!怀尔斯!”
“听说他的妻子也知道挑战费马最终定理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但两人好像下了相当大的决心。”
“追求梦想的人和支持他的人生伴侣,真是一段佳话啊!”
其实,下定决心挑战费马最终定理这件事情他对同僚只字未提,知情者只有他的妻子。
说起原因,一方面是他单纯地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通俗地说是想让它成为自己的成果,这种想法十分强烈。另一方面,他想,如果被他人所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传言和揣测,也会被问到进展状况,周围就会变得纷杂不堪以至于无法集中精力去做研究。
“毕竟是‘从10岁开始的梦’,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啊!”
“梦想啊……真好啊!”
“但是,凯茨当时不是赞同了吗?”
“话虽如此,可是,好像据凯茨本人说,他当时认为不能妨碍
怀尔斯的工作,如果提问过多可能就会给整个体系的说明造成麻烦,因此抑制了自己。”
“有点像借口,哎,只是单纯地看漏了吗?”
“也许是吧,不过,我好像能理解当时的情况。”
果然,在怀尔斯一直担心的“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的应用部分上出现了重大的缺陷。
“这不是能简单修复的问题。”
怀尔斯和凯茨一致认为。
6月的发表已经过去快4个月了。因为这是一篇庞大的论文,不仅是数学家们,所有人都预料到审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
“再怎么说4个月也太久了吧”!开始有人对怀尔斯的证明产生怀疑。当然,对于“重大缺陷”,已向6位审查员做了报告,只是在做出正确与否的判断前,暂缓对外公布。“怀尔斯先生,无论如何请尽早解决。
”但是,尽管做了很多努力,还是没能将缺陷修复。数学家们的揣测肆意蔓延。“费马最终定理的论证又是一场空!”流言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
几个月前刚成为英雄的怀尔斯,转眼间,又被推下地狱,离地狱底端仅一步之遥。
“如果你是怀尔斯,你会怎么做?”
离我们不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嬉闹声。有两个男孩儿好像在玩投接球的游戏,我们的目光很自然地追随着球。于是,我琢磨起了怀尔斯当时的心情。
“怎么说呢?我实在无法想象我会处于那种情况,也没想过该怎么办。但是,我想,我一定会被吓得面如土色、手足无措吧。”
“的确,世界的英雄一下子沦落为骗子了呢。”
“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想,既然已经公布了,就不能像之前那样继续秘密地进行研究。说不定,能通过其他人的想法唰唰地就把问题解决了呢。”
“你的意思是,如果有谁能来帮忙,哪怕只有一半的荣誉也但是,尽管这样,怀尔斯还是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倒不是因为怕被别人抢走自己的成果,而是他认为,除了花费7年心血,
一心钻研费马最终定理的自己,应该没有人能修复这个缺陷。的确,这是事实。
1993年12月初,秋天已过。怀尔斯在聚集了数学家的告示板上,通过电子邮件亲笔写道:“之前我的证明中存在一个缺陷,现在正在修复中,虽然这个缺陷相当棘手,但我会在2月召开的普林斯顿大学的会议上发表完整的证明。”
善意的理解和恶意的揣测都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和传言闹得满城风雨。
但是,目前唯一能平息这场混乱的办法是:修复完这个缺陷并发表。审查员们在这期间也一直紧张地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不过这次,有些数学家开始说:“暂且公开怀尔斯的论文吧,让大家一起修复这个缺陷。”的确,在这6个月期间除了审查员以外没有人接触过这篇论文,有人提出这种意见也是理所当然的。因此,如果能够顺利完成这项证明的话,对于数学界来说是最好不过了。
但是,怀尔斯固执地拒绝了这个提议。他并不是想独享荣誉,而是坚信,连作为专家的自己都如此难解的缺陷,外人更是不可能轻而易举就解出来的。恐怕只有让这场混乱继续蔓延下去了。
这个判断看来是正确的。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
仅仅因为一处存在缺陷,其他部分不论再怎么完美它的价值都不会被认同。
……
费马的邀请:一场穿越时空的数学冒险 数百年以来,一个简洁而神秘的方程,如同一位沉默的智者,在数学史的殿堂里静静伫立,等待着它的破解者。它就是那个令无数天才着迷、耗费无数心血、最终如一颗璀璨明珠般闪耀在人类智慧巅峰的——费马大定理。 想象一下,在十七世纪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一位名叫皮埃尔·德·费马的法国贵族,在阅读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算术》时,随手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了一段话。他声称,对于大于二的整数 $n$,方程 $x^n + y^n = z^n$ 没有正整数解。而更令人垂涎欲滴的是,他紧接着补充了一句,他发现了一个“绝妙的证明,但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 这句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滔天巨浪。一个简单的声明,却引发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数学探索,吸引了历史上最杰出的头脑。从欧拉那充满智慧的笔触,到高斯那深邃的洞察,再到柯西、勒让德、库默尔等等一代又一代数学巨匠的努力,他们如同接力的跑者,在探索这条漫漫长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费马的邀请》并非一本枯燥的定理证明的汇编,它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数学冒险。它将带领读者走进那个充满求知欲与探索精神的时代,去感受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们是如何面对一个看似简单却无比棘手的难题。我们会看到他们如何运用已有的数学工具,如何创造新的数学分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逼近真相,又一次次地在新的难题面前陷入沉思。 本书将深入浅出地剖析费马大定理的诞生背景。我们将了解丢番图的《算术》如何激发了古希腊数学的余晖,以及费马如何在这片沃土上播下了创新的种子。我们还会探讨勾股定理(即 $n=2$ 时)的特殊性,以及为何 $n > 2$ 的情况会变得如此复杂。 故事的核心,在于那些前赴后继的数学家们所经历的探索历程。我们将逐一拜访这些数学史上的巨人,了解他们的贡献,以及他们在攻克费马大定理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例如,欧拉,这位数学界的“百科全书”,在处理 $n=3$ 的情况时,展现了非凡的创造力。他引入了虚数单位,并发展了“欧拉证明”的基础,虽然其中存在一些细微的瑕疵,但其思想的光芒至今仍被传颂。 再如,库默尔,这位在数论领域贡献卓著的数学家,他为了攻克费马大定理,创造了“理想数”的概念,从而发展了代数数论。他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费马大定理为何如此难以证明,并成功解决了许多“正则素数”的情况。然而,非正则素数的存在,再次让这个定理的证明陷入僵局。 《费马的邀请》将不仅仅停留于对证明过程的梳理,它还会揭示数学家们是如何在探索中相互启发、相互竞争,以及数学思想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演进的。我们会看到,每一次对费马大定理的尝试,都极大地推动了相关数学领域的发展,催生了群论、抽象代数、代数几何等诸多重要分支。 直到二十世纪末,一位名叫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的英国数学家,怀揣着童年时对费马大定理的梦想,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秘密研究。本书将详细描绘怀尔斯是如何在现代数学的宏伟框架下,将看似毫不相关的数学领域——椭圆曲线和模形式——巧妙地联系起来,并最终找到了那个传说中的“绝妙证明”。 我们将跟随怀尔斯的视角,去理解他所面对的巨大压力,去感受他独自一人面对未知时的孤独与坚持,以及他在证明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性突破和险些功亏一篑的瞬间。书中将详细介绍他如何运用“谷山-志村猜想”作为桥梁,将费马大定理与椭圆曲线的性质联系起来,最终完成这一旷世之举。 《费马的邀请》的魅力还在于,它能够让非数学专业的读者也能领略到数学之美。本书将避免过于晦涩的数学术语,力求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们会通过生动的比喻、巧妙的类比,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数学的逻辑之美、结构之美,以及探索未知的乐趣。 读者将有机会了解: 何为“费马素数”? 它们与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有何关联? “不可分性”在数学证明中的重要性。 欧拉是如何试图利用这一概念来证明费马大定理的? “复数”的引入如何改变了数学家的思维方式? “理想数”的概念是如何帮助库默尔解决一些特殊情况的? “椭圆曲线”和“模形式”究竟是什么? 它们又如何能与一个简单的代数方程扯上关系? 数学家们在证明过程中是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的? 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数学定理的证明故事,它更是关于人类探索精神的赞歌。它展现了数学家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不挠,以及他们通过智慧和毅力,不断拓展人类认知边界的伟大历程。 《费马的邀请》将是一次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它将点燃你对数学的好奇心,让你重新认识数学的魅力,并体会到人类智慧所能达到的高度。它会让你明白,一个看似渺小的空白处,可以承载起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智慧结晶,以及一段永不磨灭的传奇。 准备好踏上这场跨越时空的数学之旅了吗?费马的邀请函已经送达,等待着你来揭开那个古老而神秘的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