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9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汉书(套装共2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本书为《国学基本典籍丛刊》之一种,为了更好体现原本的效果,兼顾读者阅读体验,本书正文用70克黄胶、保留真灰印刷。数百年来底本流传的沧桑痕迹,藏书家印章、题跋等,均真实可见,层次分明。
本书装帧风格保持丛书的一致性,简单大方。定价低廉,使更多读者能够一睹善本风采。版心设计在遵照丛书编辑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调整,更加美观。页码用汉字置于书口下方,与底色对齐,这都是细节用心之处。在书前加入底本原书的收藏单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读者了解和著录相关信息。虽然是平装书,但仍然采用锁线胶钉,利于长时间的保存,满足部分读者的长期收藏愿望。
《汉书》,由中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由唐朝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yi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第一册
宋乾兴元年中书门下牒国子监文
汉书一高纪第一上
汉书一高纪第一下
汉书二惠纪第二
汉书三高后纪第三
汉书四文纪第四
汉书五景纪第五
第二册
汉书六武纪第六
汉书七昭纪第七
汉书八宣纪第八
汉书九元纪第九
汉书十成纪第十
第三册
汉书十一哀纪第十一
汉书十二平纪第十二
汉书十三异姓诸侯王表第一
汉书十四诸侯王表第二
汉书十五王子侯表第三上
汉书十五王子侯表第三下
汉书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汉书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汉书十八外戚恩泽侯表第六
第四册
汉书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汉书十九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汉书二十古今人表第八七
汉书二十一律历志第一上
第五册
汉书二十一律历志第一下
汉书二十二礼乐志第二
汉书二十三刑法志第三
汉书二十四食货志第四上
第六册
汉书二十四食货志第四下
汉书二十五郊祀志第五上
汉书二十五郊祀志第五下
汉书二十六天文志第六
第七册
汉书二十七五行志第七上
汉书二十七五行志第七中之上
汉书二十七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汉书二十七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第八册
汉书二十七五行志第七下之下
汉书二十八地理志第八上
汉书二十八地理志第八下
第九册
汉书二十九沟洫志第九
汉书三十艺文志第十五
汉书三十一陈胜项籍列传第一
第一〇册
汉书三十二张耳陈余列传第二
汉书三十三魏豹田儋韩信列传第三
汉书三十四韩彭英卢吴列传第四
汉书三十五荆燕吴列传第五
汉书三十六楚元王列传第六
第一一册
汉书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列传第七
汉书三十八高五王列传第八
汉书三十九萧何曹参列传第九
汉书四十张陈王周列传第十
汉书四十一樊郦滕灌傅靳周列传第十一
汉书四十二张周赵任申屠列传第十二
汉书四十三郦陆朱刘叔孙列传第十三
第一二册
汉书四十四淮南衡山济北列传第十四
汉书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传第十五
汉书四十六万石卫直周张列传第十六
汉书四十七文三王传第十七
汉书四十八贾谊列传第十八
汉书四十九爰盎晁错列传第十九
第一三册
汉书五十张冯汲郑列传第二十
汉书五十一贾邹枚路列传第二十一
汉书五十二窦田灌韩列传第二十二
汉书五十三景十三王列传第二十三
汉书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第二十四
第一四册
汉书五十五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
汉书五十六董仲舒列传第二十六
汉书五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二十七上
汉书五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二十七下
汉书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儿宽列传第二十八
汉书五十九张汤列传第二十九
第一五册
汉书六十杜周列传第三十
汉书六十一张骞李广利列传第三十一
汉书六十二司马迁列传第三十二
汉书六十三武五子列传第三十三
汉书六十四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第三十四上
汉书六十四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第三十四下
第一六册
汉书六十五东方朔列传第三十五
汉书六十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列传第三十六
汉书六十七杨胡朱梅云列传第三十七
汉书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列传第三十八
汉书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列传第三十九
第一七册
汉书七十傅常郑甘陈段列传第四十
汉书七十一隽疏于薛平彭列传第四十一
汉书七十二王贡两龚鲍列传第四十二
汉书七十三韦贤列传第四十三
汉书七十四魏相丙吉列传第四十四
第一八册
汉书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列传第四十五
汉书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第四十六
汉书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列传第四十七
汉书七十八萧望之列传第四十八
汉书七十九冯奉世列传第四十九
第一九册
汉书八十宣元六王列传第五十
汉书八十一匡张孔马列传第五十一
汉书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列传第五十二
汉书八十三薛宣朱博列传第五十三
汉书八十四翟方进列传第五十四
汉书八十五谷永杜邺列传第五十五
第二〇册
汉书八十六何武王嘉师丹列传第五十六
汉书八十七扬雄列传第五十七上
汉书八十七扬雄列传第五十七下
汉书八十八儒林列传第五十八
汉书八十九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第二一册
汉书九十酷吏列传第六十
汉书九十一货殖列传第六十一
汉书九十二游侠列传第六十二
汉书九十三佞幸列传第六十三
汉书九十四匈奴列传第六十四上
第二二册
汉书九十四匈奴列传第六十四下
汉书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列传第六十五
汉书九十六西域列传第六十六上
汉书九十六西域列传第六十六下
第二三册
汉书九十七外戚列传第六十七上
汉书九十七外戚列传第六十七下
汉书九十八元后列传第六十八
汉书九十九王莽列传第六十九上
第二四册
汉书九十九王莽列传第六十九中
汉书九十九王莽列传第六十九下
汉书一百叙传第七十上
汉书一百叙传第七十下
汉书校语
黄丕烈跋
顾广圻跋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一代二百余年史事,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及传七十篇,共一百篇,经后人整理,厘为一百二十卷。
《汉书》作者班固(三二—九二),字孟坚,汉扶风安陵(今属陕西咸阳)人,《后汉书》卷四十与其父班彪有合传。班彪字叔皮,好读书、喜著述,有感《史记》之后各种史书“不足以踵继其书”,乃亲自搜采遗闻,编撰“后传”六十五篇。班彪去世后,班固对“后传”进行删冗补缺,历时约三十年,撰写出《汉书》的绝大部分内容。及班固去世,汉和帝诏令其妹班昭续写“八表”、又令马续协助班昭补写“天文志”,最终成书。
《汉书》成书后即受到朝野推崇,学者争相抄阅,颇有“洛阳纸贵”之势。六朝以降,汉人文句之古音古训与当时已颇有不同,于是先后出现二十余种《汉书》的训诂释读作品。唐初,颜师古(五八一—六四五)汇集诸家注本,考订同异、纠谬补缺,完成集前代研究之大成的新注本。颜注取材广博、抉择审慎、解释详明、论证严谨,自问世以来,便与《汉书》合为一体,密不可分。
《汉书》最早的刻本,应为北宋太宗淳化年间(九九〇—九九四)由国子监所刊刻。其后,真宗、仁宗两朝,又对淳化国子监本进行了多次校勘。景祐元年(一〇三四),秘书丞余靖上书,坦陈淳化国子监本存在文字舛讹等问题,仁宗因诏余靖、王洙等负责校勘,至次年事毕,“增七百四十一字,损二百一十二字,改正一千三百三字”,是为景祐国子监本。可惜,无论是淳化本或景祐本,均未保存到今天。
现存《汉书》的早期刻本,主要有北宋刻递修本、宋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刘元起刻本、宋蔡琪家塾刻本及宋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白鹭洲书院刻本等。本书择以影印的,便是其中的北宋刻递修本,亦即《汉书》现存最早的刻本,今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此本自明清以来,因书末载有余靖的奏疏,曾被一些藏书大家、版本学者误判为景祐国子监本。至二十世纪赵万里在《中国版刻图录》中,对此本中的刻工、讳字、衔名等内容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此本当为景祐国子监本的覆刻本,约刊刻于北宋末南宋初,而非旧说所谓的景祐国子监本。此说一出,逐渐得到了学者的普遍认可,现已成为主流观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本卷前有宋乾兴元年(一〇二二)中书门下牒国子监文一篇,反映出宋真、仁两朝时,孙奭建言将司马彪“八志”补入范晔《后汉书》,并得到准许。这篇牒文虽与《汉书》并无关系,但原书装订如此,为保存原貌,本次影印不做任何调整,仍将之置于书前。
此本行格疏朗,字体朴茂,楮墨精良,刻印俱佳。虽有缺卷,但用以配补的宋刘元起本(卷三十)、宋蔡琪本(卷三十九),亦是相当著名的精善之本。二十世纪初期,张元济主持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时,即以此本作为底本。
此本钤“汲古阁”“沧苇”“徐健庵”“士礼居”“阆源真赏”“菰里瞿镛”“郇斋”等印,知其明清以来先后由毛晋父子、季振宜、徐乾学、黄丕烈、汪士钟、瞿镛、陈澄中等名家收藏,又有倪瓒、黄丕烈、顾广圻三跋,弥足珍贵。
国学基本典籍丛刊:宋本汉书(套装共2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