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75──568年,被稱為歐洲曆史上的民族大遷徙時代。在此期間,眾多以日耳曼人(German)為主的蠻族部落入侵羅馬帝國(Roman Empire),並將其摧毀。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先後建立起瞭數十個日耳曼人的“民族國傢”,給歐洲未來的政治版圖打下瞭基礎。這段曆史上承羅馬帝國,下啓中世紀,因而具有極其獨特的重要性。但由於文化落後,各日耳曼民族很少寫作曆史文獻。更令人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民族、宗教、社會矛盾尖銳,政局混亂,戰爭頻仍,又導緻瞭羅馬方麵大量珍貴史料的流失。在幸存下來的原始史料中,也多數存在章節嚴重殘缺不全的問題。而少數相對完整地保留下來的史料,或是時間跨度不足,或是記載內容過於簡單片麵,都無法讓對這段曆史感興趣的後人滿意。在這種情況下,拜占廷帝國(Byzantine Empire,即東羅馬帝國)神職人員約達尼斯(Jordanes)編寫的這本《哥特史》(拉丁文原名:《 De origine actibusque Getarum 》,英文名:《 The Origin and Deeds of the Goths 》,德文名:《 Gotengeschichte 》),就以其保存完整、內容豐富、敘事詳細等眾多優點,備受後世學者的青睞,成為日耳曼人史、羅馬帝國史、以及民族大遷徙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必備參考書。
德文版引言
哥特史
前言
1 世界地理概況
2 不列顛島
3 斯堪德紮島
4 哥特人的遷移
5 斯奇提亞
6 中東
7 高加索山區
8 亞馬孫人
9 特勒福斯國王
10 哥特與波斯、馬其頓
11 迪西紐斯的教學
12 多瑙河
13 圖密善皇帝
14 阿馬爾傢族世係
15 馬剋西明皇帝
16 奧斯特羅哥塔國王
17 格皮德戰爭
18 德基烏斯皇帝
19 大瘟疫
20 南徵亞細亞
2l 君士坦丁皇帝
22 汪達爾戰爭
23 埃爾馬納裏剋國王
24 匈人的入侵
25 西哥特人的逃亡
26 阿德裏亞堡戰役
27 提奧多西皇帝
28 西哥特一羅馬同盟
29 同盟的終結
30 阿拉裏剋國王
3l 阿塔烏爾夫與普拉希迪婭
32 瓦裏亞國王
33 蓋瑟裏剋國王
34 阿提拉的崛起
35 阿提拉的身世
36 抗匈聯軍的組建
37 阿提拉的備戰
38 兩軍的布陣
39 阿提拉的戰前演講
40 沙隆會戰
41 戰鬥的結局
42 阿提拉人侵意大利
43 阿提拉入侵高盧
44 提奧多裏剋國王
45 歐裏剋國王
46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47 歐裏剋之死
48 東哥特人與匈人
49 阿提拉之死
50 匈人帝國的崩潰
51 小種哥特人
52 匈人帝國的遺産
53 潘諾尼亞的東哥特王國
54 提烏迪米爾國王
55 提烏迪米爾的徵服戰爭
56 提烏迪米爾與羅馬帝國
57 提奧多裏剋的即位
58 提奧多裏剋的政權
59 阿塔拉裏剋國王
60 東哥特王國晚期諸王
結束語
《羅馬史》節選(367-386節)
附錄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審視,這本書雖然是嚴肅的學術著作,卻展現齣一種近乎史詩般的宏大敘事氣質。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語言精準而富有張力,即便是在闡述枯燥的製度變遷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內在的節奏感和曆史的磅礴氣勢。它沒有采用那種冷冰冰的客觀陳述,而是充滿瞭對曆史人物命運的深切同情與理解,這使得冰冷的史實也因此鍍上瞭一層人性溫暖的光輝。閱讀它時,我時常會聯想到那些偉大的古典文學作品,那種對人類處境的深刻反思和對時代精神的精準捕捉,都是相通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由於篇幅巨大和主題的宏大,對於初次接觸該領域的新手來說,可能會感到有些無從下手,建議讀者最好事先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作為支撐。但對於有準備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場值得全身心投入的思想盛宴,它以其磅礴的氣勢和深邃的內涵,在學術著作中占據瞭無可替代的位置。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深度毋庸置疑,它完全符閤我對“深度研究”的全部想象。尤其是在引用和注釋體係方麵,我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每一處關鍵論斷後都有詳實的文獻支撐,這些引文的選取極具代錶性和權威性,看得齣作者在資料搜集上投入瞭驚人的心血。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沒有陷入純粹的文獻堆砌,而是在龐大的資料基礎上,構建起一套極具個人洞察力的分析框架。比如,它在論述某一特定藝術思潮的興起時,不僅僅停留在風格的描述,而是深入到其背後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心理動搖層麵,這種跨學科的視野非常開闊。雖然篇幅浩大,但作者始終保持著對核心問題的專注,沒有被旁枝末節所睏擾。對於任何希望深入理解某一曆史斷層的研究者而言,這本書幾乎可以作為一本工具書來使用,它的參考價值遠超一般的學術專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略帶陳舊感的紋理,仿佛真的能觸摸到曆史的塵埃。內頁的紙張質地也選得很有品位,墨色的印刷清晰銳利,閱讀體驗極佳。我特彆喜歡它字體排版的間距和行高,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一本涉及深厚曆史背景的著作來說至關重要。初翻閱時,那種沉甸甸的厚重感,就預示著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它要求讀者投入時間去細細品味每一個論斷和史料的堆砌。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在章節之間的過渡處理得非常流暢自然,雖然內容本身可能涉及復雜的思想演變和文化脈絡,但編排者似乎深諳如何引導讀者的思維,讓那些看似龐雜的史料最終匯集成一條清晰的河流。從圖書的物理實體來看,它無疑是齣版界對學術經典尊重與現代工藝完美結閤的典範之作,讓人從捧起它的那一刻起,就對即將展開的知識旅程充滿瞭敬畏與期待。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一次漫長而孤寂的考古發掘。它對細節的描摹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很多在其他史書中一筆帶過的事件或人物,在這裏卻被賦予瞭極為詳盡的背景和動機分析。這使得閱讀過程顯得緩慢而厚重,你需要不斷地停下來,消化那些新鮮的、甚至有些顛覆性的曆史圖景。我特彆關注到書中對那些邊緣化聲音的重新挖掘與發掘,作者似乎有一種天然的傾嚮,去關注那些被主流敘事所遮蔽的個體命運和非主流文化實踐。這種“自下而上”的曆史觀帶來瞭極強的衝擊力,它挑戰瞭我們對既定曆史進程的簡單化理解。當然,這種對復雜性的執著,也意味著閱讀的門檻相對較高,它要求讀者必須放下預設立場,準備好接受一些不那麼“舒適”的真相。但最終的迴報是豐厚的,它極大地拓展瞭我們對曆史復雜性的容忍度和理解力。
評分我花瞭幾乎整個夏天纔勉強啃完這本巨著的初稿,坦率地說,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像是一場與曆史深層精神結構的對話。作者的敘事視角極為獨特,他似乎能夠穿透時間迷霧,捕捉到那些決定時代走嚮的微妙心理動因。書中對早期思想形態的剖析尤其精妙,那些在現代看來或許有些晦澀難懂的哲學思辨,被他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法重新喚醒瞭生命力。我特彆欣賞他對社會結構變遷中文化符號意義轉變的捕捉,那種細緻入微的觀察,讓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習以為常的某些概念。然而,我也必須承認,某些章節的論證鏈條過於冗長和復雜,需要反復迴溯纔能跟上作者的邏輯跳躍,這對於非專業讀者構成瞭不小的挑戰,但這種挑戰性也正是其價值所在——它拒絕提供廉價的結論,而是強迫你參與到思考的過程中去。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過去幾個世紀的文化思潮有瞭一種全新的、更具層次感的理解。
評分還沒看但經門書小二問定石錯京東由服務真是越來越好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活動價格優惠,不錯,值得買
評分很好,快遞速度很快!
評分書很好,物流也很快。包裝很好
評分眾裏尋他韆百度,得來毫不費功夫。
評分還沒看但經門書小二問定石錯京東由服務真是越來越好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活動價格優惠,不錯,值得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