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釀造曆史源遠流長。中國白酒的釀造技藝和蒸餾技術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對於微生物的利用世界上沒有一個酒種可比擬。為新一代釀酒工人、技術人員對白酒釀造傳統技藝有較係統的瞭解,使中國白酒這份特有的民族遺産得以傳承、發展、創新,使白酒釀造技藝與現代科技結閤,本書收集、整理瞭12種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並對近50多年白酒釀造技術的發展、創新進行較係統的整理,結閤自己半個多世紀釀酒行業的科研與實踐加以闡述,以供同行學習、藉鑒。
廣東中山人,大學學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著名釀酒專傢。曾任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釀酒研究所所長、中國輕工總會人纔培訓中心白酒行業中西部培訓基地主任等職。榮獲國傢輕工總會職工教育優秀教師稱號。1993年起終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從事釀酒科研與實踐50餘年,對民族特産白酒的研究有較深的造詣,主持參與瞭“提高濾型酒名優酒比率的研究”等10餘項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奬多項,編著齣版《大麯酒生産問答》《白酒釀造培訓教程》等專著10餘部,發錶論文100餘篇,深受同行的歡迎和重視。
緒論
第一節中國白酒與世界蒸餾酒的比較
一、世界蒸餾酒的分類
二、中國白酒傳統釀造技藝特色
第二節白酒香型的由來與發展
一、中國白酒香型的由來
二、中國白酒香型的確定
三、中國白酒香型的産生
四、確立白酒香型産生的作用
五、香型概念應淡化
第三節白酒生産技術進步的迴顧
一、廣闢原料,節約糧食
二、繼承傳統,科學總結
三、改進工藝,不斷探索
四、選育菌種,廣泛應用
五、大麯性能、質量鑒彆、貯存變化及麯蟲治理
六、百年老窖,奧秘初揭
七、提高質量,技術創新
八、成分剖析,貯存勾兌
九、倡導低度,利國利民
十、國標的製定和修訂
十一、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行業持續發展
十二、重視科研,培養人纔
第一章三大基本香型白酒傳統工藝
第一節濃香型白酒生産工藝
一、川酒技藝早期的研究
二、濃香型白酒製麯工藝
三、濃香型白酒三種典型的生産工藝
四、幾種濃香型名酒生産工藝
第二節醬香型白酒生産工藝
一、醬香型白酒製麯工藝
二、醬香型白酒釀造工藝
第三節清香型白酒生産工藝
一、清香型白酒製麯工藝
二、大麯清香型白酒釀造工藝
三、大麯清香型青稞酒釀造工藝
四、小麯清香型白酒釀造工藝
五、二鍋頭酒釀造工藝
第二章不同香型白酒釀造工藝
第一節十大香型白酒的相互關係
一、各種香型白酒釀造工藝特點
二、各種香型白酒的相互關係
第二節鳳型白酒釀造工藝
一、西鳳酒製麯工藝
二、西鳳酒生産工藝
第三節兼香型白酒釀造工藝
一、白雲邊酒製麯工藝
二、兼香型白酒生産工藝
第四節特型酒釀造工藝
一、四特酒製麯工藝
二、特型酒生産工藝
三、特型酒調味酒生産
第五節老白乾酒釀造工藝
一、衡水老白乾製麯工藝
二、衡水老白乾釀酒原輔料
三、衡水老白乾酒釀造工藝
四、衡水老白乾酒蒸煮、蒸餾
五、衡水老白乾酒貯存
第六節芝麻香型白酒釀造工藝
一、景芝白乾酒製麯工藝
二、景芝白乾酒釀造工藝
第七節藥香型酒釀造工藝
一、董酒的生産工藝及成品酒特點
二、董酒的釀造工藝
第八節馥鬱香酒釀造工藝
一、酒鬼酒的獨特地理優勢
二、酒鬼酒的生産工藝
三、酒鬼酒的操作規程要求
四、酒鬼酒的質量特色
第九節米香型酒釀造工藝
一、米香型酒的製麯工藝
二、三花酒的生産工藝
三、長樂燒的生産工藝
四、全州湘山酒
第十節豉香型酒釀造工藝
一、九江雙蒸酒製麯工藝
二、豉香型酒生産工藝
三、豉香型酒獨特風格的成因
第三章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第一節濃香型白酒傳統工藝淺釋
一、混蒸續糟發酵法
二、原輔料處理
三、開窖鑒定
四、配料
五、潤料、拌和
六、蒸餾操作
七、量質摘酒
八、緩火蒸酒、大火蒸糧
九、打量水
十、入窖發酵條件
十一、滴窖勤舀
十二、加醅減糠、迴酒發酵
十三、泥封發酵
第二節濃香型白酒工藝的創新
一、人工老窖的現狀與發展
二、“辨癥施治”在濃香型白酒生産中的應用
三、原窖分層釀製工藝
四、雙輪底發酵
五、夾泥發酵
六、翻沙工藝
七、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增己降乳
八、強化産酯
九、高溫堆積工藝在濃香型酒生産中的應用
十、應用化驗數據指導生産
第三節清香型白酒工藝的創新
一、製麯有關問題討論
二、嚴格傳統工藝、低溫發酵是提高清香型白酒質量的關鍵
三、多糧釀造清香型酒
四、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增乙降乳
五、清香型調味酒的生産
六、多糧小麯酒的生産
七、多糧釀造及高溫大麯在清香型白酒生産中的應用
第四節醬香型白酒工藝的重點與創新
一、形成醬香型白酒風格質量的關鍵工藝是“四高兩長,一大一多”
二、降低醬香型白酒大麯用量
三、紅花郎酒工藝技術改進創新
四、新型醬香型白酒的生産工藝
五、北方醬香型白酒的生産工藝
六、武陵酒生産工藝的創新
第五節香型融閤
一、鳳兼濃酒
二、濃、芝融閤
三、清、芝融閤
四、清、醬融閤
五、清、醬、濃融閤
第四章十二種香型白酒的風味物質及風格特點
第一節白酒中的各種風味物質
一、白酒的甜味物質
二、白酒的酸味物質
三、白酒的苦味物質
四、白酒的鹹味物質
五、白酒中的其他風味物質
第二節白酒的風味
一、醇類化閤物
二、酯類化閤物
三、酸類化閤物
四、羰基化閤物
五、酚類化閤物
第三節主要風味物質在不同香型白酒中的差異
一、總酸含量
二、總酯含量
三、醇類含量
四、醛酮類物質
五、酚類物質
第四節各類香型白酒的主要風味物質
一、濃香型白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二、清香型白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三、米香型白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四、醬香型白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五、西鳳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六、特型白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七、芝麻香型白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八、兼香型白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九、藥香型白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十、馥鬱香型白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十一、豉香型白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十二、老白乾香型白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十三、四川小麯酒的香味組分特點及風味特徵
附錄
附錄一全國五屆評酒會概況
附錄二白酒相關標準
中國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釀造曆史源遠流長。中國白酒的釀造技藝和蒸餾技術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對於微生物的利用世界上少有幾個酒種可與之比擬。可以說中國白酒生産技術是生物工程研究領域中最復雜的課題,諸如白酒中眾多風味物質的形成、微生物在釀造過程中的盛衰交替相互作用、甑桶蒸餾中物質的變化等,許多原理尚未破解。中國傳統白酒的釀造技藝被列為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珍貴遺産,也是中華民族的國粹。
白酒的傳統釀造技藝古籍記載甚少,有的也隻是隻言片語。20世紀30~40年代,原中央工業試驗所、樂山技專的方心芳、李祖銘、顧毓珍、高盤銘、溫天時、李大德、謝光蓮等對汾酒、濾州大麯酒及川法小麯酒做過一些研究,不甚詳盡。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國傢對民族遺産逐漸重視,先後組織專門力量對汾酒、茅颱、濾州大麯、西鳳及四川糯高粱小麯酒、煙颱釀酒操作法等進行瞭係統的查定和總結,推動瞭白酒工業的發展和質量的提高。60年代國傢科委十年規劃項目安排瞭濾州老窖、茅颱、汾酒、西鳳四個試點,分彆由四川省食品研究所的陳茂椿高工、原輕工業部的周恒剛高工、秦含章教授、李惠民高工帶隊在四個名白酒廠開展試驗研究,較係統科學地總結瞭四大名酒的傳統工藝,並進行瞭不少創新的探索,推動瞭三個香型白酒的發展和技術進步。70年代中後期,白酒行業在有關部門的組織領導下,全麵開展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舉辦培訓班(或到廠實地培訓)的活動,以提高全行業的技術水平,開展嚮名白酒廠學習的熱潮,白酒協作組有效地開展瞭活動。由於濾型(濃香型)酒的獨特風格、人工老窖的創造、釀造技藝的係統總結及濾州老窖、五糧液等名酒廠的無私傳授,使濃香型酒在全國迅速發展。自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起,中國白酒確定瞭五個香型,即清香型、醬香型、濃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逐步發展和確定的有12種香型,每種香型都對獨特的工藝進行瞭較係統的總結。
為使新一代釀酒工人、技術人員對白酒釀造傳統技藝有較係統的瞭解,使中國白酒這份特有的民族遺産得以傳承、發展、創新,使白酒釀造技藝與現代科技結閤,本書收集、整理瞭12種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並對近50年白酒釀造技術的發展、創新進行瞭較係統的整理,結閤筆者半個多世紀釀酒行業的科研與實踐加以闡述,以供同行學習、藉鑒。中國白酒風格韆姿百態,要廣開思路,在傳承的基礎上持續發展和創新。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瞭眾多專著、論文,在此對作者錶示真誠的謝意!李國紅高級工程師參加瞭本書的收資、整編工作。編寫還得到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成都市溫江區老科協領導的關心和鼓勵,在此一並緻謝!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色。雖然內容專業,但作者卻能用一種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來呈現。例如,在講解發酵過程時,作者會用擬人的手法來描述微生物的“工作”,讓讀者仿佛能夠看到它們在酒醅中忙碌的身影。而且,書中穿插瞭許多有趣的案例和故事,讓原本枯燥的技術知識變得引人入勝。我記得書中講到某個傳統酒坊如何剋服技術難題,最終釀齣名酒的經曆,讀起來就像在聽傳奇故事。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是,它傳遞瞭一種匠人精神。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和效率的時代,作者依然堅持著用最傳統、最嚴謹的態度去對待釀酒這件事。書中沒有絲毫的浮誇和炫技,隻有對每一個細節的認真打磨,對每一個環節的精益求精。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創新,是建立在深厚的傳統和紮實的技術基礎之上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白酒釀造的書,它更是在講述一種對品質的追求,一種對傳統的敬畏,以及一種對未來的探索。
評分對於一個希望深入瞭解白酒釀造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書。它不僅涵蓋瞭釀造的每一個關鍵環節,而且提供瞭大量的科學數據和實踐指導。書中對於不同香型白酒的工藝特點,如醬香、濃香、清香等的分析,簡直是入木三分。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陳釀”的部分,它詳細解釋瞭微生物在陳釀過程中的作用,以及橡木桶等儲存方式對酒體老熟的影響。這讓我明白,好的白酒,需要時間和耐心的沉澱。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專業”。作者的知識儲備非常深厚,對白酒釀造的每一個環節都瞭如指掌。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品鑒”的講解,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如何分辨香型,更是在教你如何去理解和欣賞白酒的復雜風味。例如,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觀察酒的掛杯、聞香、入口、迴味等步驟,來評估一款白酒的品質。這讓我覺得,品鑒白酒不僅僅是一種感官體驗,更是一種對釀造技藝的理解和尊重。
評分作為一名對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對白酒背後深厚的曆史底蘊感到好奇。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部濃縮瞭中國白酒發展史的畫捲。從古代的私傢釀酒作坊,到近代工業化生産的興起,再到如今的品牌化、國際化,書中都穿插瞭大量的曆史故事和文化軼事。讀到書中關於不同地域酒文化獨特性的描寫時,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眼見證瞭各種名酒的誕生與發展。特彆是對麹的應用演變,從最初的自然發酵,到人工製麯,再到現代的精細選種,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先人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也非常閤理。它循序漸進,從基礎知識講到高級技術,即使是沒有釀酒經驗的讀者,也能逐步理解。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風味物質”的章節。以前覺得白酒就是“酒味”,但書中詳細列舉瞭構成白酒風味的各種酯類、醇類、酸類等物質,並解釋瞭它們是如何在發酵和陳釀過程中産生的,以及它們如何相互作用,形成我們熟悉的復雜香氣和口感。讀完之後,再品嘗一杯白酒,感覺完全不一樣瞭,仿佛能夠嘗齣其中的奧秘。
評分我一直覺得,真正的好書,應該能夠激發讀者的思考,而不是僅僅傳遞知識。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成功。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是在引導你去思考“為什麼這麼做”,以及“還能怎麼做得更好”。在技術創新方麵,作者提齣的很多觀點都非常有前瞻性,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優化發酵過程中的溫度和濕度控製,或者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精準調控雜菌的生長。這些都讓我意識到,白酒釀造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充滿瞭無限的創新可能。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驚喜,在於它對細節的極緻追求。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環節,書中都進行瞭詳盡的闡述。比如,關於水的選擇,書中不僅強調瞭水的硬度、pH值等指標的重要性,還列舉瞭不同水源對酒體風味的影響。又比如,關於窖池的選擇和維護,書中細緻地講解瞭不同材質窖池的優缺點,以及如何通過微生物群落的培養來提升窖池的“老熟”程度。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對作者的專業性和敬業精神深感欽佩。
評分這本書簡直就是白酒世界的百科全書,從最基礎的糧食選擇,到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控製,再到最後蒸餾陳釀的每一個細節,都講解得無比透徹。我原本對白酒的瞭解僅限於“喝”,對它是怎麼釀齣來的,一無所知。拿到這本書後,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開,結果瞬間被吸引住瞭。作者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些看似復雜的化學反應和生物學原理,拆解得清晰明瞭。比如,關於黴菌在酒麯中的作用,我一直以為就是讓酒變香,但書中詳細解釋瞭不同黴菌的種類,它們如何分解澱粉,又如何産生糖分,進而為酵母發酵提供基礎。光是這一點,就讓我大開眼界。
評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創新”的部分。傳統白酒釀造有其曆史傳承和獨特之處,但一味守舊也難以跟上時代的發展。這本書恰恰捕捉到瞭這一點,不僅深入介紹瞭各種傳統工藝的精髓,還大膽地探討瞭如何將現代科技融入白酒釀造。例如,作者提到利用基因工程改良酵母菌株,以提高發酵效率和風味物質的産生,這聽起來就像是科幻小說裏的情節,但書中卻給齣瞭詳細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案例。還有關於智能化釀造的討論,如何通過大數據分析和自動化設備,實現對釀造過程的精準控製,減少人為誤差,這無疑為白酒産業的未來指明瞭方嚮。
評分正版我可以確定
評分正版我可以確定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正版我可以確定
評分正版我可以確定
評分正版我可以確定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正版我可以確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