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輕鬆進階(第2版)

LTE輕鬆進階(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振世 著
圖書標籤:
  • LTE
  • 移動通信
  • 無綫通信
  • 4G
  • 通信工程
  • 通信技術
  • 網絡技術
  • 協議分析
  • 技術入門
  • 進階教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321788
版次:2
商品編碼:1219959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6
字數:49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說故事講原理的方式介紹LTE技術原理。內容按照從總體到細節、從原理到實踐的順序提綱挈領地介紹LTE無綫側工程師入門時需要掌握的關鍵技術。通過與其他多種無綫製式的對比,便於已具備無綫基礎的人理解LTE與固有知識的異同,在不知不覺中掌握LTE的精髓及發展趨勢。隨著LTE的全麵深入,本書將是您麵對未來廣闊的職場空間、掌握無限商機的葵花寶典。

作者簡介

  王振世,曾在國內知名通信網絡公司工作十餘年,通信行業工程實踐經驗豐富,善於采用比喻和幽默的方式講述復雜的通信理論知識,對LTE 、5G技術發展有深入理解和見解。

目錄

第一篇 LTE總體
第1章 鳳凰颱上鳳凰遊――LTE的演進目標/2
1.1 LTE網絡在中國的發展現狀/4
1.2 移動寬帶化與寬帶無綫化/5
1.2.1 移動寬帶化/5
1.2.2 寬帶無綫化/6
1.2.3 LTE的産生動因/6
1.3 LTE標準化/7
1.3.1 LTE標準化進程/8
1.3.2 LTE的設計目標/10
1.3.3 EDGE+、HSPA+、
LTE/LTE-A標準的比較/12
1.4 LTE協議族/15
第2章 國王答疑――咀嚼幾個無綫術語/18
2.1 正交性、相關性/19
2.1.1 正交碼/20
2.1.2 正交子載波/21
2.2 復用、分集、多址/22
2.2.1 復用與分集/22
2.2.2 復用與多址/24
2.3 自適應/25
2.3.1 功率自適應/26
2.3.2 速率自適應/26
2.4 共享和專用/27
2.5 競爭方式、調度方式/29
2.5.1 基於競爭的資源分配方式/29
2.5.2 基於調度的資源分配方式/30
2.6 業務麵和控製麵/31
2.7 集中和分布/32
2.8 層級化、扁平化、網狀網/33
2.8.1 組織結構/33
2.8.2 無綫組網架構/34
第3章 機構變革、職能轉換――扁平化的組網架構/36
3.1 從四層到三層/37
3.1.1 少一層/38
3.1.2 多一口/39
3.2 “胖”基站/39
3.3 中央機構EPC/41
3.3.1 EPC的演進/42
3.3.2 職能劃分/43
3.4 VoLTE多一域/45
3.4.1 業務和路由的分離/46
3.4.2 IMS域的成員/47
第4章 溝通無障礙――接口協議/49
4.1 接口協議棧/50
4.1.1 三層/50
4.1.2 兩麵/51
4.2 空中接口Uu/51
4.2.1 層二功能模塊/52
4.2.2 層三功能模塊/53
4.3 地麵接口/55
4.3.1 同級接口――X2/55
4.3.2 上下級接口――S1/56
4.4 VoLTE接口/57
4.4.1 VoLTE的主要接口/58
4.4.2 VoLTE協議棧與LTE
協議棧的關係/59
4.5 LTE和UMTS接口協議棧的比較/60
第二篇 無綫關鍵技術
第5章 部門牆要不得――OFDM/64
5.1 OFDM技術原理/65
5.1.1 OFDM與CDMA/65
5.1.2 OFDM本質/66
5.2 OFDM係統實現/69
5.2.1 並行傳輸/69
5.2.2 FFT/71
5.2.3 加入CP/71
5.3 OFDM參數/73
5.4 OFDM多址接入/75
5.4.1 OFDMA/75
5.4.2 SC-FDMA/77
5.4.3 虛擬資源塊VRB/79
5.5 OFDM特點/80
5.5.1 OFDM優點/80
5.5.2 OFDM缺點/82
第6章 進齣口物流模式――兩種幀結構/84
6.1 兩種雙工模式/85
6.1.1 FDD與TDD/86
6.1.2 頻段分配/87
6.1.3 我國的4G頻段分配/89
6.2 LTE幀結構/89
6.2.1 FDD幀結構/90
6.2.2 TDD幀結構/92
6.3 LTE與UMTS幀結構對比/95
第7章 貨物的多點裝卸――MIMO多天綫
技術/97
7.1 MIMO基本原理/99
7.1.1 數學模型/100
7.1.2 極限容量/103
7.1.3 多天綫技術增益/106
7.2 MIMO的工作模式/107
7.2.1 空分復用模式/108
7.2.2 空間分集模式/109
7.2.3 多天綫工作模式對比/112
7.2.4 MIMO工作模式小結/114
7.3 MIMO係統的實現/115
7.3.1 信息處理過程/116
7.3.2 多碼字/119
7.3.3 層映射/120
7.3.4 預編碼/124
7.4 自適應MIMO/126
7.4.1 實現難點/127
7.4.2 用戶反饋/128
7.5 多用戶MIMO/129
7.5.1 下行MU-MIMO/129
7.5.2 上行MU-MUMO/131
7.6 Massive/3D MIMO/133
7.6.1 MIMO技術的演進/133
7.6.2 Massive MIMO技術/134
7.6.3 Massive/3D MIMO在LTE上的
應用/135
第8章 渠道為王――LTE的信道/136
8.1 信道結構/137
8.1.1 信道的含義/137
8.1.2 三類信道/138
8.1.3 LTE與UMTS信道總體比較/139
8.2 邏輯信道/139
8.2.1 五個控製信道/139
8.2.2 兩個業務信道/140
8.2.3 LTE與UMTS邏輯信道的比較/140
8.3 傳輸信道/141
8.3.1 四個下行信道/141
8.3.2 兩個上行信道/142
8.3.3 LTE與UMTS傳輸信道的比較/143
8.4 物理信道/144
8.4.1 兩大處理過程/144
8.4.2 六個下行物理信道/145
8.4.3 三個上行物理信道/147
8.4.4 LTE與UMTS物理信道的比較/148
8.5 物理信號/149
8.5.1 下行參考信號/149
8.5.2 下行同步信號/150
8.5.3 上行參考信號/152
8.6 信道映射/154
第9章 辦事的關鍵流程――物理層過程/156
9.1 物理層過程/158
9.2 小區搜索過程/159
9.2.1 三個信道、四個步驟/159
9.2.2 在閤適的位置尋找閤適的信息/161
9.3 隨機接入過程/162
9.3.1 Preamble結構/163
9.3.2 LTE與UMTS隨機接入過程對比/164
9.4 功率控製過程/166
9.4.1 LTE與CDMA功率控製對比/166
9.4.2 LTE功率控製/167
9.4.3 小區間功率控製/168
9.5 尋呼過程/169
9.5.1 不連續接收/170
9.5.2 LTE和WCDMA尋呼過程對比/170
9.6 測量過程/171
9.6.1 手機側測量/171
9.6.2 基站側測量/173
9.6.3 測量小結/175
9.7 共享信道物理過程/176
9.7.1 數據傳輸過程/176
9.7.2 盲檢測過程/178
9.7.3 HARQ重傳閤並機製/181
9.7.4 LTE HARQ過程/184
9.7.5 鏈路自適應過程/188
第10章 聽得見炮聲的指揮所――無綫
資源管理RRM/192
10.1 LTE的無綫資源管理RRM/194
10.1.1 分布式RRM/195
10.1.2 RRM的影響要素/197
10.2 RRM模塊之間的關係/199
10.2.1 部門職能分工/199
10.2.2 工作配閤關係/200
10.3 無綫準入控製(RAC)/202
10.3.1 RAC工作配閤關係/203
10.3.2 QoS保證/203
10.3.3 VoLTE 承載/207
10.3.4 準入控製法則/208
10.4 無綫承載控製(RBC)/209
10.4.1 RBC功能/209
10.4.2 RBC工作配閤關係/211
10.5 動態資源分配(DRA)/212
10.5.1 DRA及其關係網/213
10.5.2 動態調度三要素/214
10.5.3 下行資源調度/216
10.5.4 上行資源調度/218
10.5.5 載波聚閤(CA)/219
10.6 小區間乾擾協調(ICIC)/221
10.6.1 小區間乾擾控製技術/223
10.6.2 ICIC模塊的關係網/224
10.6.3 ICIC的事前事後/224
10.6.4 頻率軟復用(SFR)/225
10.6.5 乾擾協調員――HII、RNTP、OI/228
10.6.6 協作多點傳輸(CoMP)/229
10.7 負載均衡(LB)/231
10.7.1 LB工作配閤關係/232
10.7.2 負載均衡算法/233
10.8 連接移動性控製(CMC)/233
10.8.1 CMC工作配閤關係/233
10.8.2 CMC功能模塊的組成/234
10.8.3 切換三步走/236
10.8.4 事件及觸發條件/237
10.8.5 切換流程/244
10.9 中繼(Relay)/249
10.10 小區間及係統間RRM(ICR &
inter-RAT RRM)/250
第11章 代理要不得――VoLTE無綫側關鍵
技術/252
11.1 VoLTE語音編碼方式/253
11.1.1 AMR業務模型/253
11.1.2 VoLTE編碼方式/254
11.2 VoLTE的無綫技術/254
11.2.1 半持續調度/254
11.2.2 TTI綁定/255
11.2.3 RoHC/256
11.2.4 SRVCC/257
11.2.5 DRX/259
11.3 VoLTE的語音質量/259
11.3.1 MOS值/259
11.3.2 影響VoLTE MOS值的主要
因素/260
第三篇 LTE規劃與優化
第12章 傢園的宏偉規劃――LTE網絡規劃/264
12.1 LTE規劃的特殊性/265
12.2 LTE覆蓋估算/268
12.2.1 LTE覆蓋能力的影響因素/269
12.2.2 鏈路預算/271
12.3 LTE容量估算/275
12.3.1 LTE容量能力的影響因素/276
12.3.2 LTE容量估算/278
12.4 LTE規劃仿真/279
12.4.1 LTE規劃仿真的指標要求/281
12.4.2 LTE規劃仿真的主要輸入參數/282
12.4.3 LTE仿真分析/284
12.5 小區參數規劃/286
12.5.1 小區CGI規劃/286
12.5.2 鄰區規劃/287
12.5.3 PCI規劃/290
12.5.4 頻率規劃/294
12.5.5 TA規劃/296
12.5.6 ZC根序列規劃/298
12.6 S1、X2接口規劃/299
12.7 五高一地場景規劃/302
12.7.1 高鐵場景/304
12.7.2 高速場景/306
12.7.3 高層場景/307
12.7.4 高架場景/307
12.7.5 高校場景/308
12.7.6 地鐵場景/309
第13章 共存與隔離――LTE共站址建設/311
13.1 係統間乾擾/312
13.1.1 乾擾三要素/313
13.1.2 共站乾擾模型/315
13.1.3 LTE共站乾擾/316
13.2 共站乾擾規避/318
13.2.1 乾擾規避手段/318
13.2.2 空間隔離需求/319
13.2.3 TD-LTE共站址建設/321
第14章 防腐與養生――LTE網絡優化維護/324
14.1 LTE網絡優化的總體思路/325
14.1.1 三個步驟/325
14.1.2 三個視角/326
14.1.3 四個層次/328
14.2 SON/329
14.2.1 自配置/330
14.2.2 自優化/332
14.3 業務質量提升/336
14.3.1 業務質量基礎――信噪比/338
14.3.2 業務級優化的三多一少問題/339
14.4 VoLTE優化/343
14.4.1 衡量VoLTE體驗的重要指標/343
14.4.2 VoLTE端到端優化/345
14.4.3 VoLTE MOS值提升/347
14.5 多網互操作問題/349
14.5.1 多網覆蓋協同優化/350
14.5.2 多網話務分流/351
第15章 LTE入場樣題解析/354
附錄 LTE常用術語/367
後記/378
參考文獻/379

前言/序言

前 言






寫作背景

移動通信的永恒追求是高速、可靠、便捷。為瞭這一追求,無綫製式已經經曆瞭三代的發展。第一代移動網絡已經進入瞭博物館,第二代移動網絡正在服務著地球上為數最多的用戶,而第三代移動網絡正在以新穎豐富的業務應用吸引著日益壯大的用戶群。

對未來的展望和探索,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為瞭提供更高的業務速率、更高的頻譜利用效率、更低的建設運營成本,3GPP推齣瞭移動網絡的長期演進項目——LTE,計劃使之成為在未來10年內持續領先的無綫製式。3GPP LTE(簡稱LTE)在全球已經有瞭數十個實驗網,中國也啓動瞭多個城市的TD-LTE規模試驗。

隨著LTE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急促,LTE的知識,你儲備好瞭嗎?麵對未來廣闊的職場空間、無限的商機,LTE的知識,你掌握好瞭嗎?

寫作特點

有誌於瞭解和掌握LTE知識的人,一定是對當今移動通信的發展有初步認識的人。已有的移動通信知識可能是你進一步掌握LTE知識的墊腳石,也有可能成為你理解LTE知識的攔路虎。

首先,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大量使用對比的手法。有很多人想知道“和其他無綫製式相比,LTE到底有哪些不同?”通過對比LTE與其他多種無綫製式的技術特點,可以找到它們的共同點和差異點。有一個成語是“相形見絀”,通過對比,可以區彆其高低;還有一個成語是“相得益彰”,通過對比,可以發揮各自的優勢。有一定移動知識的讀者在比較中學習,使已有的無綫知識成為掌握LTE知識的橋梁,而不是學習LTE的鴻溝。

其次,本書通過故事連載、擬人比喻的方式闡述LTE的技術原理和技術特點。生活中的故事和技術原理在哲理層麵上是相通的,隻不過技術原理“披”上瞭數學符號、物理定律的外衣,使得它神秘莫測、難以接近。幽默的故事、通俗化的語言,使讀者閱讀起來輕鬆愉快、毫不費力。在不知不覺中,你已掌握瞭LTE的精髓。

在LTE知識點的選擇上,摒棄瞭晦澀難懂的LTE技術,選擇瞭在多數工作崗位上能夠用到的LTE知識進行闡述。初學LTE的人,最忌諱的就是一開始碰到大量的專業術語、復雜的數學公式,就好比一進門,被掄瞭一悶棍,頓時喪失瞭走進去的信心。

本書采用從總體到細節、從原理到實踐的順序提綱挈領地介紹瞭LTE無綫側工程師需要掌握的關鍵技術,主要的目的是把復雜的東西講清楚、講明白,而不是麵麵俱到、事無巨細地介紹一切LTE知識。LTE的知識點之間相互滲透、錯綜復雜。本書的內容安排如同軟件程序設計一樣,做到模塊化,對知識點間的相互依賴進行充分解耦,讓讀者步步為營地攻剋LTE的堡壘。

本書如同一本縱貫全國的交通地理手冊,靠著這個手冊,能夠方便地找到某個鄉鎮,但這個鄉鎮裏的小路就得自己熟悉瞭。也就是說,本書是從應用的角度來講LTE的,是給初學開車(LTE這輛時代列車)的人使用的,而不是給設計車的人使用的。

故事梗概

本書各章通過介紹三吉皮皮國無形貨物貿易過程中涉及的一係列問題,來牽引齣每章LTE相應的技術原理。讀者可以逐章閱讀,也可以將各章三吉皮皮國的故事作為一個整體,先統一閱讀,對全書介紹的內容大緻做一瞭解。

三吉皮皮國是3GPP組織的化身;三吉皮皮國的核心主導者有兩個:國王塞地安莫爾(正文中稱為國王)和接班人奧夫地安莫爾(正文中稱為接班人奧先生)。這兩個主導者分彆代錶無綫通信技術中兩個重要的多址技術:CDMA和OFDMA。

國王塞地安莫爾發現本國的貿易體係的效率已經不再領先的時候,就確定瞭以接班人奧先生為首的新貿易體係構建與推行小組。

國王和接班人奧先生就無形貨物貿易體係的關鍵問題交換瞭意見。之後,接班人奧先生在組織架構變革、標準文書傳遞、消除地方貿易保護、規範進齣口貿易模式、提高貿易效率、建立標準化物流渠道、改善百姓服務流程、提高資源配給效率等方麵做瞭詳細的討論。這一部分對應著LTE無綫側的關鍵技術。

最後,接班人奧先生的視角從微觀轉嚮宏觀,從提高團隊成員素質轉移到瞭打造高素質團隊。打造高素質團隊包括需要多少個團隊成員、各安排什麼位置、新團隊成員如何與老體係成員共存、新組織如何防腐的問題。這一部分對應著LTE規劃與優化的技術問題。

本書結構

本書分為三篇。

第一篇,站在一定的高度,拉開一定的距離,看LTE的技術。正像我們觀察一個人從遠處走來一樣,你先看到的是他的輪廓、衣著。LTE知識的輪廓包括LTE的演進目標、LTE用到的部分無綫原理、LTE的一個組網架構和三個無綫側接口。

第二篇,LTE已經走到瞭我們的麵前,給我們呈現齣瞭豐富多彩的個性。這裏介紹的LTE無綫側關鍵技術,包括兩個基本的物理層技術OFDM和MIMO,兩個幀結構FDD和TDD,三個上行物理信道,六個下行物理信道,六個物理層過程,七個無綫資源管理模塊等內容。

第三篇,我們已經決定與LTE共舞。如何充分發揮LTE的作用,是需要我們考慮的內容,包括如何規劃、如何建設、如何優化等內容。

適閤讀者

本書適閤具有一定無綫基礎知識的LTE入門者使用,如LTE項目管理者、LTE營銷人員、售前支持人員、工程服務人員、管理人員、在校大學生。如果是LTE的某一方麵的研發人員,本書隻適閤他瞭解LTE的關鍵技術,具體的實現細節還需參考協議類書籍。

緻謝

本書的寫作前後持續一年半的時間。我在這個漫長的寫作過程中,得到很多親人和朋友的關心和幫助。

首先感謝我的父親和母親,是他們的持續鼓勵和默默支撐,使我能夠長時間專注於無綫通信的通俗寫作。其次,要感謝我的妻子和孩子,溫暖的傢庭生活是我持續奮鬥的原動力。尤其要感謝的是趙文超先生,他的漫畫構思不僅摺射齣他對無綫通信行業的深刻理解,而且體現瞭他在生活中樂觀和幽默的特質,我非常享受和趙文超先生默契閤作的過程。兩年半前,我就收到本書編輯的約稿邀請,直到今天纔完成寫作,感謝本書編輯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感謝她充分為讀者考慮的持續付齣。最後,感謝所有的讀者朋友,你們的持續關注是原創作者最大的欣慰。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疏漏和錯誤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王振世

2017年8月



《LTE輕鬆進階(第2版)》圖書簡介 深度解析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助您邁嚮精通之路 在信息爆炸、萬物互聯的時代,移動通信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更新。LTE(Long Term Evolution),作為4G通信的核心技術,不僅大幅提升瞭數據傳輸速率,更奠定瞭未來5G乃至更先進通信網絡的基礎。對於渴望深入理解這一關鍵技術,並在移動通信領域尋求職業突破的專業人士、技術愛好者以及在校學生而言,擁有一本權威、深入且易於理解的參考書籍至關重要。《LTE輕鬆進階(第2版)》正是這樣一本集理論深度、實踐指導和前沿視野於一體的著作,它將帶領您係統性地掌握LTE技術的精髓,從入門到精通,輕鬆應對技術挑戰。 為何選擇《LTE輕鬆進階(第2版)》? 在移動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僅僅停留在基礎理論層麵已不足以應對日益復雜的技術挑戰。您需要一本能夠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並為您揭示背後深層原理的書籍。《LTE輕鬆進階(第2版)》正是為此而生。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結閤瞭LTE技術最新的發展趨勢和實際應用中的常見問題,進行瞭全麵的更新和深化。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技術規範,而是通過清晰的邏輯、精闢的闡述和大量的實例,讓您在理解核心概念的同時,也能洞察其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權衡考量。 本書內容亮點與結構解析: 本書的編寫目標是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係統且深入的LTE技術學習路徑。整體而言,本書的結構設計緊湊而邏輯清晰,從宏觀的係統架構到微觀的信道編碼,再到具體的協議流程和關鍵性能指標,層層遞進,確保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LTE的核心要素。 第一篇:LTE係統架構與核心網絡 本篇是整個LTE技術理解的基石。我們將從最宏觀的層麵齣發,為您全麵解析LTE係統的整體架構。您將瞭解到LTE係統是如何由不同的功能實體組成,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核心網絡(EPC - Evolved Packet Core)的深度剖析: 這是LTE係統的“大腦”,負責數據管理、會話控製、接入控製等關鍵功能。我們將逐一深入探討EPC中的各個關鍵節點,包括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Serving Gateway)、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以及PCRF(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等。您將理解每個節點的確切職能,它們如何處理用戶注冊、位置更新、業務承載以及計費策略等問題。例如,MME在用戶接入和切換過程中扮演的角色,S-GW如何為用戶提供數據傳輸通道,P-GW如何連接到外部數據網絡,HSS如何存儲用戶和簽約信息,以及PCRF如何實現精細化的策略控製。 接入網(E-UTRAN -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的組成: 這是LTE係統與終端設備直接交互的“前沿陣地”。我們將詳細介紹E-UTRAN的關鍵組成部分,尤其是eNodeB(evolved NodeB)。您將學習到eNodeB的功能,包括無綫資源管理、調度、用戶數據處理、切換決策等。此外,我們還將探討eNodeB之間的協作,例如X2接口的作用,以及它們如何在宏基站和微基站等不同部署場景下協同工作。 終端設備(UE - User Equipment)與網絡側的交互: 理解UE是如何與LTE網絡建立連接、發送和接收數據,以及在移動過程中如何保持通信的穩定性,是掌握LTE技術的關鍵。我們將闡述UE在接入過程中的各個步驟,以及它在不同場景下(如空閑模式、連接模式)如何與網絡交互,以實現高效的資源利用和低功耗。 第二篇:LTE物理層技術詳解 物理層是移動通信係統的基礎,承載著數據傳輸的“血肉”。本篇將帶您深入瞭解LTE物理層所采用的一係列先進技術,這些技術是LTE實現高帶寬、低延遲和高可靠性的關鍵。 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與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奧秘: LTE在下行鏈路采用瞭OFDMA,在上行鏈路采用瞭SC-FDMA。我們將詳細解釋這兩種多址技術的原理,它們如何通過將數據分割到多個正交子載波上來剋服多徑衰落,提高頻譜利用率。您將理解OFDMA和SC-FDMA的優勢,以及它們在LTE係統中的具體實現方式。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術: MIMO是LTE實現高速數據傳輸的核心技術之一。我們將深入探討MIMO的基本原理,包括分集(diversity)和復用(multiplexing)的概念。您將學習到不同MIMO配置(如2x2 MIMO, 4x4 MIMO, CoMP -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reception)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們如何通過利用多根天綫來提升鏈路容量和覆蓋範圍。 信道編碼與調製解調: 優質的傳輸離不開高效的編碼和可靠的調製。我們將詳細介紹LTE中使用的Turbo碼和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碼,以及QPSK、16QAM、64QAM和256QAM等調製方式。您將理解這些編碼和調製技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以在保證數據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升數據傳輸速率。 調度與資源分配: 在有限的無綫資源下,如何高效地分配給不同的用戶,是LTE係統性能的關鍵。我們將深入講解LTE中的調度策略,包括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的調度機製,以及各種調度算法(如Proportional Fair, Max Throughput)的工作原理。您將理解調度器是如何根據用戶需求、信道狀況和業務類型來動態分配時頻資源的。 第三篇:LTE協議棧與關鍵流程 協議棧是LTE係統實現各種功能和服務的基礎。本篇將帶領您剖析LTE協議棧的各個層次,並詳細解析關鍵的協議流程,讓您理解終端設備與網絡之間是如何進行通信和交互的。 NAS(Non-Access Stratum)與AS(Access Stratum)協議: 我們將區分並解析NAS和AS協議層的功能。NAS協議負責用戶鑒權、安全信令、附著與分離等與核心網相關的業務。AS協議則專注於接入網內的信令處理、無綫資源管理和移動性管理。 關鍵流程詳解: UE附著流程(UE Attachment Procedure): 這是UE接入LTE網絡的首要步驟。您將詳細瞭解UE如何與MME建立連接,進行鑒權和安全協商,最終成功接入到網絡。 業務建立流程(Service Request Procedure): 在UE附著成功後,如何為用戶建立數據業務連接,也是一個核心流程。我們將解析UE如何嚮網絡發送業務請求,以及網絡如何為其分配S1-U承載。 切換流程(Handover Procedure): 在UE移動過程中,為瞭保持通信的連續性,需要進行切換。我們將深入解析LTE中的軟切換和硬切換,以及eNodeB之間的X2接口和eNodeB與S-GW之間的S1接口在切換過程中的作用。 小區重選與尋呼流程(Cell Reselection and Paging Procedure): 當UE處於空閑模式時,如何根據信號強度等因素選擇最適閤的小區,以及網絡如何喚醒處於空閑模式的UE,都將得到詳細闡述。 第四篇:LTE性能優化與進階主題 掌握瞭LTE係統的基礎架構、核心技術和協議流程後,本篇將進一步探討LTE的性能優化策略以及一些更進階的主題,幫助您提升對LTE係統的理解深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LTE性能指標與度量: 我們將介紹LTE係統中關鍵的性能指標,如吞吐量、延遲、掉話率、用戶接入成功率等,並探討如何對這些指標進行度量和分析,以便進行係統優化。 LTE容量與覆蓋優化: 針對實際網絡部署中常見的容量瓶頸和覆蓋盲點問題,我們將介紹相關的優化技術,如負載均衡、小區邊界優化、覆蓋增強等。 LTE中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保障: 在為不同業務提供差異化服務時,QoS保障至關重要。我們將深入講解LTE中的QoS模型,包括QCI(QoS Class Identifier)、ARP(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等參數的作用,以及如何實現端到端的QoS保障。 LTE-Advanced(LTE-A)與5G演進: 作為LTE的演進版本,LTE-Advanced引入瞭載波聚閤、更高階的MIMO、C-RAN(Cloud-RAN)等技術,進一步提升瞭性能。我們將簡要介紹LTE-Advanced的核心技術,並展望其與5G技術的演進關係,為您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視野。 本書的特色與價值: 係統性與全麵性: 本書覆蓋瞭LTE技術的方方麵麵,從宏觀架構到微觀細節,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完整、嚴謹的技術體係。 深入淺齣: 盡管內容涉及大量專業技術,但作者以清晰的語言和易於理解的邏輯進行闡述,輔以圖示和實例,將復雜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 理論與實踐結閤: 本書不僅講解理論,更關注實際應用和技術原理背後的設計思路,幫助讀者理解“為何如此”,而不僅僅是“如何工作”。 更新與前瞻: 第2版結閤瞭最新的技術發展和業界動態,為讀者提供更具時效性的知識,並對未來技術趨勢進行展望。 適用讀者群體: 移動通信工程師: 無論是從事基站開發、網絡規劃、終端設計還是維護優化,本書都能為您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 研發人員: 正在進行下一代通信技術研發的您,本書將為您提供深入的背景知識和關鍵技術參考。 通信專業學生: 為應對畢業設計、考研深造或未來職業發展,本書是您係統學習LTE技術的理想讀物。 技術愛好者: 對移動通信技術充滿好奇,渴望深入瞭解LTE工作原理的您,本書將滿足您的求知欲。 《LTE輕鬆進階(第2版)》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是您在LTE技術領域的良師益友。通過係統地學習本書內容,您將不僅能夠輕鬆理解LTE技術的各項細節,更能深刻領悟其設計理念和發展脈絡,從而在飛速發展的移動通信領域脫穎而齣,成為一名真正的技術專傢。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紙質和印刷質量也讓我印象深刻。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這讓我覺得內容一定非常充實。翻開書頁,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眼睛疲勞。我特彆喜歡那種帶有一定厚度和韌性的紙張,翻頁的時候感覺很順暢,而且不容易留下摺痕,這對我這種有輕微“書籍強迫癥”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腦海中勾勒齣,書中使用的插圖和圖錶,也一定是色彩鮮明、綫條流暢,能夠準確地傳達信息。也許會有大量的網絡拓撲圖、協議棧流程圖、時序圖等等,這些圖錶對於理解LTE這樣涉及多方交互的技術至關重要。我甚至在想,書中會不會還設計瞭一些二維碼,掃描之後可以跳轉到相關的在綫資源,比如視頻講解、仿真工具或者更深入的技術文檔,這樣就能將書本的靜態知識與動態的學習資源結閤起來,極大地提升學習效率。一本好的技術書籍,不僅僅是內容的深度,更在於它呈現知識的方式,而這本書從封麵到紙張,都傳遞齣一種“用心”的感覺,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信心。

評分

選擇《LTE輕鬆進階(第2版)》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希望它能幫助我構建一個係統性的LTE知識體係。我一直認為,對於任何復雜的技術,要想真正掌握它,就必須從整體上理解它的架構和原理,而不是零散地記憶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我設想,這本書的結構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它會像搭建一座宏偉的建築一樣,從地基開始,一層一層地嚮上構建。也許第一部分會介紹LTE的曆史背景和發展曆程,讓我瞭解它為何齣現;接著會深入到LTE的關鍵技術,比如空中接口、核心網架構等等,讓我理解它的“骨架”;然後可能會講解各個層麵的協議,讓我明白它的“血肉”;最後,也許會探討LTE的性能優化、安全保障以及未來發展趨勢,讓我看到它的“未來”。這種由宏觀到微觀,再迴到宏觀的敘事方式,是我非常喜歡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打下堅實的基礎,並且能夠為我後續深入研究LTE的其他方麵提供清晰的方嚮,讓我不再感到迷茫,能夠更有條理地去學習和掌握這項重要的通信技術。

評分

我對於《LTE輕鬆進階(第2版)》的期待,主要集中在它的學習體驗上。我通常會選擇一些能夠激發我思考的書籍,而不是簡單堆砌知識點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主動去探索,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我猜想,書中可能會設置一些“思考題”或者“討論區”,在講解完某個重要概念之後,提齣一些啓發性的問題,促使我去思考其中的原理和應用。甚至,我還在想,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配套的練習題,幫助我鞏固所學知識,檢驗我的理解程度。對我而言,學習技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通過實踐,所以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簡單的實驗步驟或者模擬環境的指導,那就太棒瞭。當然,我知道這可能對一本書來說要求過高,但即使是一些理論性的場景模擬,也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LTE網絡的動態變化。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學習LTE道路上的一個良師益友,它不僅能教會我知識,更能培養我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評分

哇,這本《LTE輕鬆進階(第2版)》的封麵設計真的太吸引人瞭!我拿到手的第一感覺就是它非常有科技感,深邃的藍色背景搭配著簡潔明亮的橙色字體,瞬間就點燃瞭我對學習LTE的熱情。我一直覺得,學習技術類的書籍,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畢竟這關係到我是否有耐心和動力去翻閱每一頁。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無疑是成功的,它傳遞齣一種專業、前沿且易於接近的感覺,這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瞭期待。我設想,翻開書頁後,會是同樣清晰、邏輯嚴謹的排版,圖文並茂地展現LTE的核心技術。也許章節的劃分會非常閤理,從基礎概念的鋪墊,到核心協議棧的深入解析,再到實際網絡架構的演進,都能循序漸進地引導我理解這個復雜的技術領域。我甚至在想,書中會不會包含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或者類比,來幫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技術原理。畢竟,對於我這樣一個初學者來說,枯燥的技術術語很容易讓人望而卻步,而好的比喻則能讓知識變得鮮活起來,更容易被吸收和記憶。這本書的封麵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做到瞭這一點,讓我覺得學習LTE不再是一件遙不可及的難事,而是可以一步步攻剋的有趣挑戰。

評分

我在朋友的推薦下瞭解到《LTE輕鬆進階(第2版)》這本書,雖然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僅從包裝和一些初步的瀏覽來看,就覺得它是一本非常有潛力的參考書。書的整體設計風格偏嚮於實用主義,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而是專注於內容的呈現。我猜測,這本書的編寫者一定是在LTE領域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纔能提煉齣這樣一套既有深度又不失廣度的學習路徑。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涵蓋從LTE的基本原理,比如OFDMA、MIMO這些核心技術,到更高級的特性,比如載波聚閤、eICIC等,都有詳盡的介紹。而且,我特彆看重的是它“進階”這兩個字,這意味著它不僅僅滿足於基礎知識的講解,更會深入到LTE網絡的優化、性能分析以及未來演進方嚮等更具挑戰性的內容。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通過這本書,不僅能理解LTE是什麼,更能理解LTE為什麼是這樣設計的,以及它在實際網絡中是如何工作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實際案例分析,或者是一些與運營商網絡相關的討論,這樣就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係起來,讓我對LTE有更全麵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