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外中国铜器图录》共三集,1946年曾刊印第一集,其他两集下落不明。今在国家图书馆发现陈梦家第二集手稿,此次与第一集合编,影印出版。
2. 所有图版均据原照片扫描影印。此次在国家图书馆与第二集手稿一同发现的,还有第一集和第二集全部的图版照片原件,一并影印。
3. 《海外中国铜器图录》对310件流散在欧美的青铜器作了详细的分类、著录和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4. 本书是中国学者所著、总结流散在欧美国家中国青铜器收藏状况的第一部图录。
《海外中国铜器图录》对310件流散在欧美的中国青铜器作了详细的著录与说明,将铜器分为47小类,说明内容包括尺寸、收藏地、出土情况、形制、用途、分期等。每件铜器均有照片。第一集150件,第二集160件,其中第二集收录有铭铜器34件,陈梦家在说明中也对铭文作了释读与考证。卷首有《中国铜器概述》一文,分时期、地域、国族、分类、形制、文饰、文字、铸造、鉴定十部分,对青铜器的器形分类、研究方法等作了概述。卷末附中西译名对照表和英文提要。
本书是陈梦家本人研究青铜器的开始,为其后来的铜器研究奠定了基础。本书反映了上世纪40年代青铜器流散在欧美的真实情况,是中国学者所著、总结流散在欧美国家中国青铜器收藏状况的第一部图录,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海外中国铜器图录》共有三集,送香港印刷出版,因日军占领香港,仅于1946年出版了第一集。长期以来,学界皆知《海外中国铜器图录》有续卷,却从未见其物。今在国家图书馆发现了《海外中国铜器图录》第二集的手稿,以及第一集和第二集的所有铜器照片,与第一集合编,付诸影印,奉献学林。
本书有容庚、商承祚二位先生金文题签。
陈梦家先生(1911—1966)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古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浙江上虞人。1932年于中央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青岛大学、燕京大学、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4—194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并搜集流散在欧 美的商周青铜器资料。归国后,担任清华大学教授,1952年调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撰著有《殷虚卜辞综述》、《西周铜器断代》、《中国铜器综述》、《汉简缀述》、《尚书通论》、《中国文字学》、《梦家诗集》、《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等。
曹菁菁(国家图书馆副研究员):
《海外中国铜器图录》共三集,送香港印刷出版,因日军占领香港,仅于1946年出版了第一集。长期以来,学界皆知《海外中国铜器图录》有续卷,却从未见其物。今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藏品中发现了《海外中国铜器图录》第二集的原稿,以及第一集和第二集的所有铜器照片。《海外中国铜器图录》为中国学者所著、总结欧美国家收藏中国青铜器收藏状况的第一部图录。(《国家图书馆藏陈梦家<海外中国铜器图录>未刊稿》)
序(袁同礼)
海外中国铜器图录第一集
中国铜器概述
一 时期
二 地域
三 国族
四 分类
五 形制
六 文饰
七 铭辞
八 文字
九 铸造
十 鉴定
目录并说明
烹饪器(一) 鼎
烹饪器(二) 鬲
烹饪器(三) 鐪
烹饪器(四) 炉及鍪
盛食器(一)
盛食器(二) 盨
盛食器(三) 簠
盛食器(四) 彝
温酒器(一) 盉
温酒器(二) 斝
温酒器(三) 爵
温酒器(四) 鐎尊
盛酒器(一) 尊
盛酒器(二) 觚
盛酒器(三) 鸟兽尊
盛酒器(四) 壶
盛酒器(五) 卣
盛酒器(六) 罍
酒器调挹器(一) 勺
承器(一)
盥器(一) 盘
盥器(二) 鉴
盥器(三) 洗
兵器(一) 戈
兵器(二) 戉
兵器(三) 斧
车马器(一) 軎辖锏等
车马器(二) 车马零件
车马器(三) 钖饰
车马器(四) 銮和铃
服御器(一) 镜
服御器(二) 带钩
服御器(三) 奁
服御器(四) 旋
服御器(五) 镫
服御器(六) 削
杂器(一) 动物象及动物零件
附录
参考用书
校后附记
藏家中西名对照及藏品引得
图版 一—一五〇
英文提要
海外中国铜器图录第二集
目录并说明
烹饪器(一) 鼎
烹饪器(二) 鬲
烹饪器(五) 甗
盛食器(一)
盛食器(二) 盨
盛食器(四) 彝
盛食器(五) 盂
盛食器(六) 豆
盛食器(七) 敦
附容器
温酒器(一) 盉
温酒器(二) 斝
温酒器(三) 爵
盛酒器(一) 尊
盛酒器(二) 觚
盛酒器(三) 鸟兽尊
盛酒器(四) 壶
盛酒器(五) 卣
盛酒器(六) 罍
盛酒器(七) 觥
承器(一)
承器(二) 禁
盥器(一) 盘
盥器(二) 鉴
盥器(四) 匜
乐器(一) 钟
乐器(二) 淳于
兵器(一) 戈
兵器(四) 斤
车马器(二) 车马零件
服御器(一) 镜
服御器(三) 奁
服御器(五) 镫
杂器
编后附言
藏家中西译名对照表
图版 一五一—三一〇
英文提要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厚重而典雅的封面,透着一股历史的沉淀感。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的清晰度极高,对于这种需要细致观察器物细节的图录来说,这点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图片,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器物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和对比,使得初学者也能很快地把握住其脉络。每一件器物的拓片和照片都配有详尽的文字说明,这些描述不仅仅停留在对器物形制的基本描述,更深入探讨了其纹饰的寓意、铸造工艺的特点,甚至试图还原其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功能。阅读过程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匠心独运,那些冰冷的金属之上,承载了太多关于礼仪、权力与信仰的故事。装帧上的用心,无疑提升了整体的阅读体验,让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说实话,初次接触这类专业性极强的图录,难免会感到有些压力,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却让人感到意外的舒适。虽然内容密度很大,但页面的留白处理得当,字体选择也兼顾了学术的严肃性和阅读的友好性,没有出现那种为了塞满信息而导致的拥挤感。尤其是关键图样的标注和索引系统做得非常人性化,当你对某一类器物产生兴趣时,可以非常迅速地在全书中定位到相关联的例子。这种对读者体验的细致考量,使得即便是长时间的深入研究,眼睛也不会感到过分疲劳。它成功地在保持学术权威性的同时,做到了对普通爱好者保持足够的亲和力,这在同类出版物中是相当难得的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绝非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文物普及读物所能比拟。作者在考证器物的年代和出土地点时,展现了极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引用的文献资料之广博,令人叹服。我注意到,对于一些存有争议的器物断代问题,作者并未简单地下结论,而是引述了不同的研究观点,并阐明了自己倾向于支持的理由,这种开放而审慎的态度,是真正学术著作的标志。特别是对那些罕见器形的解读,作者结合了古代文献中的记载进行旁证,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符号和纹饰,变得鲜活起来。这使得读者在查阅时,不单单是获取一个“这是什么”的答案,而是能深挖其背后的“为什么是这样”的逻辑链条。对于希望深入研究古代青铜冶铸技术和礼制演变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资料详实且可靠,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坚实基石。
评分作为一位对古代礼器形制演变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图版质量上的处理非常到位。许多珍贵的器物照片,清晰度极高,即便是极其细微的锈蚀痕迹、范线遗留,乃至纹饰的笔触变化,都能被清晰捕捉。不同于一些老旧的图录,这里的图片光影处理得当,既保证了真实性,又凸显了器物的立体感和质感。此外,书中对于器物纹饰的局部放大图处理得非常巧妙,能够让人清晰地辨识出那些复杂的、层叠的图案结构,比如饕餮纹、乳钉纹的细节变化,这对于分析不同阶段的审美取向和技术成熟度,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视觉材料。每一次翻阅,都像进行一次高分辨率的虚拟“上手”观察,极大地丰富了对古代工艺细节的直观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不仅在于它汇集了大量珍贵图像,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研究框架。作者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似乎是带着读者,从早期的原始器型,一步步迈入周代礼乐制度鼎盛时期的辉煌。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知到不同历史时期,铜器所承载的政治意图是如何影响其造型和纹饰的。比如,如何从商代晚期那种强调威严和神秘感的风格,过渡到西周早期那种更注重秩序与伦理的表达,书中通过对比不同器类(如鼎、簋、尊、彝)的形制变化,将抽象的礼制概念具象化了。对于希望理解中国古代权力结构是如何通过物质载体来维系和展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份极具洞察力的解读路径。
评分书很好,包装很好,送货及时。
评分印刷很清晰,非常棒。
评分陈梦家的著作必买、必看。这次买一批书凑单,赶紧把这书买了。
评分这两本够贵啊,还是之前出的性价比高点。内容真不错。
评分书很好,包装很好,送货及时。
评分书很好,包装很好,送货及时。
评分这两本够贵啊,还是之前出的性价比高点。内容真不错。
评分给朋友买的,朋友很满意,纸张印刷都不错,感谢京东
评分陈梦家先生这个系列的书到目前基本都收了,这部铜器图录是在有新发现文稿后出来的,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