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奉为“师生必读”的民国学人笔记,十万字提纲挈领,贯穿5000年中国通史;
极受欢迎的图表式结构,简明扼要、视觉直观、分析到位、便于记忆,意想不到的入门好书。
全书仅用十余万字,不到两百五十页的篇幅贯穿起5000年的中国通史,实为难得的中国史入门好书。全书共分为五编,述及内容上至上古时期之神话传说,下至清朝灭亡。全书内容可分为两大类:第二编至第四编重在叙事实,第一编及第五编意在贯通。全书以表解的形式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梳理,极有条理,眉目清晰,易读易记。非常适合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读者。
谢苇丰
著名出版人,曾编辑出版《国学表解》(即《简明国学大纲》)、《本国史表解》(即《简明中国史大纲》)、《文字指正》、《虚字使用通释》等著作,参与点校《曾文正公集》、《十八家诗钞》等著作。
《国学表解》于1934年由九州书局出版,以其条目清晰、详略得当、视觉直观、线索明确,备受读者喜爱和好评,被奉为“师生必读”。
第一编 绪说… …………………………………………………………………………………………………… 1
第二编 上古史…………………………………………………………………………………………………… 5
第一章 上古之神话和传说… ………………………………………………………………………………7
第二章 夏商之兴亡…………………………………………………………………………………………9
第三章 周之建国及政教……………………………………………………………………………………12
第四章 春秋与战国…………………………………………………………………………………………15
第三编 中古史………………………………………………………………………………………………19
第一章 秦之兴亡……………………………………………………………………………………………21
第二章 西汉之兴亡…………………………………………………………………………………………24
第三章 东汉之兴亡…………………………………………………………………………………………28
第四章 两汉对于域外之经营… ……………………………………………………………………………30
第五章 两汉之学术…………………………………………………………………………………………35
第六章 三国至南北朝的政局… ……………………………………………………………………………36
第七章 魏晋至南北朝的文化… ……………………………………………………………………………43
第八章 隋唐之政局…………………………………………………………………………………………46
第九章 隋唐的武功和交通… ………………………………………………………………………………52
第十章 隋唐之文化…………………………………………………………………………………………62
第十一章 五代十国…………………………………………………………………………………………66
第十二章 宋之政局…………………………………………………………………………………………69
第十三章 宋代之少数民族… ………………………………………………………………………………72
第十四章 宋代的文化………………………………………………………………………………………80
第十五章 元代之武功………………………………………………………………………………………83
第十六章 元之交通和文化西渐… …………………………………………………………………………88
第十七章 明代之政局………………………………………………………………………………………90
第十八章 明代之对外………………………………………………………………………………………95
第十九章 元明之文化……………………………………………………………………………………101
第四编 近世史………………………………………………………………………………………………… 107
第五编 总说… ………………………………………………………………………………………………… 165
第十二章 宋之政局
一、太祖
(一) 称帝——赵匡胤奉命出征,兵士即拥之为帝,带兵进京,废周主而自立,仍都汴京,国号宋。
(二) 统一—— 是时各割据国之存在的,东南有南唐、吴越,南有南平、南汉,西有后蜀,北有北汉,先后派兵平定(仅北汉到太宗时才平)。
(三) 收兵权
内
1. 用赵普之言,将宿将石守信等兵权解去。
2. 立更戍法,使禁卫军更番分守各州,调兵不调将,使兵士不至为将所有。
外
1. 节度使因辞职或死亡时,即派文官去治理。
2. 各路设转运使,财赋全行输送汴京,使节度使无财权。
二、王安石变法
(一) 原因—— 宋初虽统一中原,但辽、夏未平,终感困难;迨真宗又汰侈自奉,不能振
作,仁宗亦仅能保境安民,神宗以国家贫弱,遂用王安石,定变法的计划。
(二) 先河—— 范仲淹为相,改革内政,主张颇和平,人已多反对。
(三) 方案:
1.财政上
(1) 设置三司条理司—— 宋的财政,掌于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很多靡费,安石将全国度支,编为定式,冗费多省去。
(2) 农田水利法—— 意在增加生产,此法行后,添加的田很多。
(3) 青苗法—— 富户多重利盘剥,所以政府在夏、秋未熟前,将现钱给农民,作田本,收以后,加二分或三分的息还官。
(4) 募役法——宋制,人民都须服役,安石将人民家资之贫富,分为五等,接州县应用雇役之数,平均摊派征收。
(5) 方田均税法—— 清丈以后,照土地的肥瘠而定税则。
2. 军事上
(1) 汰士兵—— 宋制,天子卫兵叫禁军,最精锐;诸州之兵叫厢军,势较弱。安石将不能任禁军的,降为厢军;不能任厢军的,免复为民。
(2) 废番戍制—— 择地置将,各统兵卒,就地加以训练,使将与兵习,便于指挥。
(3) 保甲法—— 十家为一保,有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又有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有都保正和都保副。户有二丁的,选一丁为保丁,授以弓弩,使能保卫。
(4) 保马法—— 将牧马给民豢养,或给民以钱而令自买,一岁阅其肥瘦,死则赔补。
(5) 军器监—— 募良工以监造军器。
3. 学制上
(1) 兴学校—— 设律学、武学、医学等专门学科。
(2) 改科举—— 罢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策论试士。
(四) 失败的原因
1. 旧臣反对—— 老臣如富弼、韩琦、司马光等都不以为然,名士如程颢、苏轼等不愿帮助。
2. 推行无人—— 安石所用的如吕惠卿、章惇等,多系投机分子,奉行新政的人,遂从中作弊,反为民害。
3. 外交失败—— 安石对西夏用兵,既得不偿失,对辽划界,又失地甚多,反对派更有所借口。
(五) 结果—— 神宗一死,新法尽行推翻,结果遂引起党争。
这本历史读物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它并没有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堆砌繁复的史料和晦涩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非常流畅、甚至带点叙事性的笔法,将中华文明的脉络清晰地勾勒了出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宏大叙事时所展现出的细腻观察力。比如在描述先秦时期的思想流变时,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对诸子百家的罗列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如何催生了这些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之间微妙的互动和冲突。读起来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老者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他指着那些雕塑和壁画,用生动的故事将冰冷的年代和人物鲜活起来。对于初次系统接触中国历史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入门阶梯,它打下的基础扎实而可靠,让你在后续深入研究时不会迷失方向。它的叙述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既有波澜壮阔的王朝更迭,也有对具体社会风貌的侧写,让人在宏观和微观之间自由切换,体会历史的厚重与灵动。
评分我是一名对古代军事史颇有研究的爱好者,坦白说,很多通史类书籍在谈及战争时,往往只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但这本书在处理军事冲突和边疆问题时,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专业度。它不仅仅记录了哪些战役的胜负,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不同时期军队的组织结构、后勤补给体系的优劣,以及地理环境对战略决策的影响。比如,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军事力量的分析,细致入微,避免了脸谱化的描述。这让我这个“行家”也感到耳目一新,它成功地将军事史融入了整体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主线中,而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板块存在。这种全景式的叙事策略,使得历史的冲突感和逻辑性大大增强,让人更深刻地理解“兵者,国之大事”的真正含义,而非仅仅是刀光剑影的场面描写。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大纲”这类书籍抱持着谨慎的态度,总觉得它们难免流于表面,无法触及历史的精髓。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深度,绝非浪得虚名。作者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总能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见解,那些看似寻常的事件,在他的笔下被赋予了全新的解读角度。例如,书中对宋代商业革命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经济数据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市民阶层的崛起如何悄然改变了政治生态和文化取向,这种穿透力非常难得。阅读过程中,我频繁地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某些论断所震撼,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反思。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老练,句式复杂而富有韵律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洞察力,让人感觉像是在阅读一篇精心打磨的学术论文,却又毫无晦涩之感,简直是学术严谨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结合。
评分对于一个经常在各种碎片化信息中寻找历史脉络的现代读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久违的秩序感和结构感。它的编排逻辑清晰得令人赞叹,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仿佛是经过精密的齿轮咬合,将数千年的时间序列严丝合缝地衔接起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总结每个历史阶段时所使用的那种凝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寥寥数语便能概括出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主要矛盾。它不是那种读完后只留下模糊印象的流水账,而是会在你的脑海中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历史骨架”,后续任何新的历史知识点都可以被准确地挂在这个骨架上,不易脱落。这种强大的组织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历史著作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结构精良”的历史画卷。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一点,是它在处理文化史和思想史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大视野和兼收并蓄的态度。它没有将某一特定学派奉为圭臬,而是以一种近乎人类学家的冷静,去审视不同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与消亡。我注意到,作者非常注重不同文化区域间的交流与影响,比如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内核的渗透与重塑,以及佛教艺术在不同王朝的本土化过程。这些内容往往在传统的“正史”叙述中被一笔带过,但在这本书里,它们被赋予了足够的篇幅和分析力度。阅读体验极其舒适,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开阔的视角,让我意识到中国的历史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圆环,而是一个不断与外部世界进行对话、碰撞、融合的动态过程。这种全球史的意识,让历史的厚度瞬间增加。
评分还不错,能读下去,一天一点点
评分书收到了很好,京东买东西就是全,快,省
评分不错!值得一看,正在看,内容挺好,等全部看完了再评价一下。做活动一起购买的。
评分解:1元=100分
评分物流很给力,第二天就到了,很实惠,多读书,这么多书要看一年吧!加油?
评分京东购物,又快又好,下次还来。
评分=0.1元×0.1元
评分静,若行云流水
评分印刷清晰,同时还有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是帮助我们学习历史的好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