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会计系列 管理审计方法(第2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会计系列 管理审计方法(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管理审计
  • 审计方法
  • 会计学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内部控制
  • 风险管理
  • 审计实务
  • 财务审计
  • 第2版
  • 高等教育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427015
版次:2
商品编码:1220694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会计系列
开本:其他
出版时间:2017-02-01
页数:27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管理审计的萌芽可追溯到1875年的德国克虏伯公司,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审计孕育于20世纪30年代。从那个时代算起,迄今为止,管理审计已有8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的审计制度是从1983年恢复的,大多数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到了21世纪,政府审计机关提出内部审计行业要自律发展,政府审计则从经济效益审计走向了绩效审计之路,内部审计则走向了自律发展之路。至于民间审计,它在管理审计方面发挥的作用较少。本书的目的是以管理审计技术为重点,对与管理审计技术相关的理论、原理、操作及应用做全面且深入的阐述。

目录

第一篇理论篇

第一章管理审计概述?3

主要知识点/3

关键概念/3

第一节国外管理审计的产生和发展/3

第二节我国管理审计的产生和发展/14

第三节管理审计的本质/19

第四节管理审计的原因和目标/25

第五节管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28

复习思考题/34

第二章管理审计模式?35

主要知识点/35

关键概念/35

第一节管理审计模式概述/35

第二节结果导向审计模式、过程导向审计模式和问题导向审计模式/37

第三节业务导向审计模式、管理导向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41

第四节治理服务型审计模式和管理服务型审计模式/43

第五节独立型审计模式和结合型审计模式/44

第六节管理审计取证思路/45

复习思考题/47

第二篇技术篇

第三章管理审计步骤、技术方法概览和审计证据/51

主要知识点/51

关键概念/51

第一节管理审计步骤/51

第二节管理审计技术方法概览/54

第三节管理审计证据/58

复习思考题/62

第四章管理审计准则和管理审计标准/63

主要知识点/63

关键概念/63

第一节管理审计准则/63

第二节管理审计标准/71

复习思考题/74

第五章管理审计项目选择方法和审计计划方法/75

主要知识点/75

关键概念/75

第一节层次分析法/75

第二节决策分析法/79

第三节统计分析法/81

第四节经营预测法/81

第五节PERT网络分析法/84

第六节德尔菲法/89

第七节PDCAR 法则/92

复习思考题/93

第六章管理审计现场取证方法/94

主要知识点/94

关键概念/94

第一节管理审计基本方法/94

第二节经济活动分析方法/102

第三节科学管理方法/112

第四节项目管理方法/119

复习思考题/129

第七章管理审计分析和评价方法/130

主要知识点/130

关键概念/130

第一节管理审计常规分析方法/130

第二节管理审计独特分析方法/133

第三节管理审计评价方法/137

复习思考题/139

第八章管理审计报告方法、沟通方法和后续审计方法/140

主要知识点/140

关键概念/140

第一节审计报告设计方法/140

第二节审计报告编写步骤与方法/143

第三节管理审计业务沟通/145

第四节审计报告的复核和呈送/150

第五节管理审计后续审计方法/152

复习思考题/155

第九章信息技术在管理审计中的应用/156

主要知识点/156

关键概念/156

第一节人工智能/156

第二节工作流技术/160

第三节数据挖掘技术/161

第四节人工神经网络/169

复习思考题/174

第三篇应用篇

第十章战略管理审计/177

主要知识点/177

关键概念/177

第一节战略管理审计的起源与内容/177

第二节战略管理审计的程序、方法与指标体系/184

第三节战略管理审计案例分析方法与案例分析/190

业务题/201

第十一章市场营销审计/202

主要知识点/202

关键概念/202

第一节市场营销审计的认知/202

第二节市场营销审计的基本内容/205

第三节市场营销审计的程序/210

第四节GY 公司的市场营销审计案例/212

复习思考题/220

第十二章技术创新审计/221

主要知识点/221

关键概念/221

第一节技术创新审计的认知/221

第二节技术创新审计的基准及程序/227

第三节技术创新审计的框架/229

第四节技术创新审计的指标体系/232

复习思考题/238

第十三章人力资源管理审计/239

主要知识点/239

关键概念/239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审计理论与内容/239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效果/247

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审计案例分析/251

业务题/253

第十四章运营管理审计概论/254

主要知识点/254

关键概念/254

第一节企业运营管理的内涵/254

第二节运营战略及运营战略审计/255

第三节运营效率审计/258

复习思考题/259

第十五章产品系统审计/260

主要知识点/260

关键概念/260

第一节产品系统设计审计/260

第二节产品系统中的工艺过程审计/262

第三节产品系统的标准化审计/264

第四节产品系统开发的“串行缺陷”审计/265

复习思考题/266

第十六章运营流程审计/267

主要知识点/267

关键概念/267

第一节运营流程概述/267

第二节企业的运营流程审计/269

第三节业务外包运营审计/271

第四节运营流程审计的柔性机制/275

复习思考题/277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实务指南 作者: 资深注册会计师、资深企业内部控制专家团队 出版社: 某知名财经专业出版社 ISBN: 978-7-5091-XXXX-X 定价: 98.00 元 --- 内容简介: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书并非探讨传统会计核算或审计理论的深层解析,而是聚焦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运行、评价与持续改进的实务操作层面,旨在为企业管理者、内控执行人员以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极具操作性的指导手册。 本书紧密结合最新的监管要求(如COSO框架的更新理念、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现代企业如何设计和实施一套既能满足合规性要求,又能真正提升经营效率、保障资产安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第一部分:内部控制的战略定位与基础构建 第一章:新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战略意义 本章首先厘清了内部控制不仅仅是财务报告的保障机制,更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升风险抵御能力的核心管理工具。内容涵盖了内部控制从“合规性要求”向“价值创造要素”转型的视角转变。重点探讨了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传统控制点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第二章:COSO框架的实战应用解析 我们摒弃对COSO框架条文的机械罗列,转而聚焦于五大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活动)在不同类型企业(如制造业、服务业、高科技企业)中的具体落地场景。详细阐述了如何将抽象的原则转化为可执行的控制流程和操作手册。 第三章:全面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的搭建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起点。本章提供了一套分层级的风险识别方法论,包括宏观环境风险、运营风险、合规风险和舞弊风险。重点介绍了风险矩阵的构建、风险偏好与容忍度的确定,以及如何将风险评估结果有效地映射到控制点的设计上,确保资源投入到最关键的风险领域。 第二部分:核心业务流程的控制活动设计 本书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对企业关键业务流程的穿透式控制设计指导上。每一章节都提供了详细的流程图示、关键控制点(KCPs)的明确定义以及对应的测试方法。 第四章: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风险控制 深入探讨了从供应商选择、询价比价、合同签订到收货验收入库的全流程控制。重点分析了采购舞弊的常见手法(如串通舞弊、利益冲突),并提出了供应商绩效联动控制、电子化审批流的强制性设置等实务控制措施。 第五章:销售与应收账款的信用与回款控制 本章聚焦于收入确认的合规性与回款的及时性。详细阐述了信用额度审批、销售合同审查、发货授权的交叉验证机制。针对赊销风险,设计了动态的客户信用风险监控模型,以及催收流程的标准化与问责机制。 第六章:存货管理的实物流与信息流控制 存货的积压、损耗和盘点差异是企业管理的难点。本书提供了ABC分类法在控制中的应用、周期盘点与实物盘点的差异分析预警机制。对于高价值、易损耗物资,提出了特殊的物理隔离与权限控制方案。 第七章: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的管控 从资产的购置申请、验收、入账到后续的维护、报废全生命周期进行管控。强调了资产台账的定期勾稽与实物盘点结果的差异分析,并对大额资本性支出的预算控制与审批层级进行了规范。 第八章:人力资源与薪酬支付的内部控制 薪酬管理中常见的“僵尸员工”、虚报工时等问题是舞弊的高发区。本章侧重于人员入离职流程的严格控制、考勤数据的独立复核、薪酬计算的公式锁定与结果抽查,确保支付的合规性与准确性。 第三部分:信息系统环境下的控制与监控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系统环境已成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重点保护对象。 第九章:信息技术一般控制(ITGC)的设计与实施 本章详细解释了ITGC的四大支柱:程序开发与变更控制、访问权限管理、数据中心运营控制和系统备份与恢复机制。重点讲解了“职责分离”原则在系统权限设置中的具体体现,如操作员、管理员与数据所有者的分离。 第十章:关键业务应用系统的嵌入式控制 针对ERP、CRM等核心系统,指导读者如何在系统层面嵌入控制点,例如:设置业务单据的流转条件、限制超权限操作、对敏感数据修改的日志审计。强调了系统集成测试在控制有效性验证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内部控制的监控、评价与改进 内部控制的生命力在于持续的监控和定期的改进。 第十一章: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估与测试方法 指导企业如何建立“三道防线”的监控体系。详细介绍了控制活动的设计有效性测试(“是否合理”)与运行有效性测试(“是否持续有效”)。提供了设计问卷、观察、重新执行和抽样测试的实用工具和技巧。 第十二章:舞弊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本章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舞弊三角理论在企业中的体现。提供了针对性的预警指标(如异常的交易量、频繁的批次修改、审批人的长期缺席等),以及举报机制的建立与保护,强调预防胜于事后追责。 第十三章:内控体系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阐述了如何将内控测试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转化为具体的改进计划,并纳入年度管理层报告。指导企业如何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如新业务模式、新技术应用)动态调整控制策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前瞻性。 --- 本书特点: 1. 实务导向强: 拒绝空泛的理论说教,提供大量行业通用的流程图、控制清单和预警指标。 2. 操作性高: 内容结构清晰,可直接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手册的编写参考。 3. 紧跟监管: 融合了最新的内控规范要求,确保读者掌握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 4. 跨职能适用: 适合财务、审计、风险管理、合规部门及各业务线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是企业管理者和内控专业人员应对复杂运营环境、提升治理水平的必备参考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曾经接触过一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我深知管理审计的价值远不止于发现账目上的差错。它更关乎于企业运营的健康度、战略的执行力以及风险的抵御能力。这本《管理审计方法(第2版)》的出版,让我充满了好奇。我希望它能超越传统的财务审计范畴,更深入地探讨管理审计在企业治理、绩效评价、流程优化等方面的作用。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管理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例如如何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来辅助管理审计,如何将新兴的管理理念融入审计工作中,以及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带来的挑战。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构建一个更加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如何识别和管理潜在的经营风险,以及如何通过管理审计来驱动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创新,那将是我本次阅读的最大收获。

评分

最近偶然翻阅了这本《管理审计方法(第2版)》,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一直对企业运营和内部控制的方方面面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朴实无华,散发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翻开书页,我首先注意到的是排版清晰、字体适中,非常便于阅读。虽然我还没深入研究具体内容,但从目录和章节标题来看,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全面,从基础的概念阐述到深入的实务操作,似乎都囊括其中。特别是“管理审计”这个概念,之前我只在一些零散的报道中接触过,觉得它听起来就非常有深度,能够窥探到企业经营的“心脏地带”,了解其运作的效率和风险。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学习和理解这个领域的绝佳机会。我尤其期待能够了解到,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审计方法,发现潜在的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管理水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对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在基层财务部门工作的普通职员,每天接触到的都是日常的账务处理和报销审核。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越来越感觉到,仅仅掌握基础的财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时候,我们能看到问题的表面,但却难以触及问题的根源。这本书的标题《管理审计方法》,瞬间吸引了我。在我的认知里,“审计”更多的是财务报表的严谨性验证,而“管理审计”听起来则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它似乎不只是“查错”,更是“改进”。我设想,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或许能跳出日常琐碎的泥沼,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企业的运作。想象一下,如果我能学会如何评估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如何监测一个部门的效率,如何识别流程中的瓶颈,那将是多么宝贵的技能!这不仅能提升我个人的职业价值,也可能为我所在的企业带来切实的效益。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强的工具和方法,让我能够学以致用,真正成为一名能够为企业管理贡献力量的员工。

评分

作为一名对企业管理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提升我这方面知识的读物。市面上同类书籍不少,但往往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看到《管理审计方法(第2版)》这本书时,我眼前一亮。首先,“第2版”这个标签就意味着它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和内容的迭代,很可能更加成熟和完善。其次,“管理审计”这个主题本身就包含了“管理”和“审计”两个关键维度,这正是我希望能够深入理解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全面地审视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财务层面。我希望能够学到如何识别企业在战略执行、运营效率、风险控制、内部流程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找到有效的改进措施。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经典案例分析,或者一些可供借鉴的审计框架,那将是对我最大的帮助。

评分

我最近接触到一个新的项目,需要在短时间内对一家公司的管理效率进行初步评估。我并不是专业的审计师,但对如何科学地衡量和提升管理效率一直非常感兴趣。在搜寻相关资料时,我看到了这本《管理审计方法(第2版)》。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非常贴合我当前的需求。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套清晰、系统化的方法论,帮助我理解管理审计的核心要素,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这些方法。例如,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设计审计问卷,如何进行访谈,如何收集和分析证据,以及如何最终形成一份具有建设性的审计报告。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将审计发现转化为可执行的管理改进建议,从而真正帮助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虽然我不是专职审计人员,但掌握一定的管理审计知识,无疑能让我在这个项目中更加得心应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