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汶川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政府高度重视地震后家庭恢复,四川省因地制宜,适时出台人口再生育关怀政策。然而,在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也衍生出新的问题:由于人口再生育关怀是在灾后建立的临时性救助措施,所以未能充分考虑再生育家庭和小孩发展的长远规划。
《汶川地震灾后再生育家庭人口问题研究》针对人口再生育关怀政策的后续问题,对再生育家庭和小孩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跟踪研究。《汶川地震灾后再生育家庭人口问题研究》分为9章,内容主要围绕灾后人口再生育关怀时期面临的新问题展开,尤其是再生育家庭发展和再生育子女的教育问题。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汶川地震背景 1
1.1.2 汶川地震对人口及家庭发展的冲击 5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7
1.2.1 研究目的 7
1.2.2 研究意义 9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1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2
1.3.3 研究评述 13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
1.4.1 基本人口学相关理论 14
1.4.2 非常态人口学相关理论 21
1.4.3 干预性人口学相关理论 27
第2章 汶川地震人口损失统计及人口再生育关怀政策的产生 33
2.1 汶川地震人口损失数据 33
2.1.1 全国区域基础人口损失数据 33
2.1.2 调查区域基础人口损失数据清单 33
2.2 调查区域地震后人口再生育诉求 34
2.3 灾后人口损失分析 34
2.3.1 人口损失与失独家庭的定义 34
2.3.2 震区失独家庭概况 34
2.4 人口再生育关怀政策产生背景 35
2.5 人口再生育关怀应急管理阶段总结 36
2.5.1 应急处置阶段(2008年5~9月) 36
2.5.2 恢复重建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9月) 37
2.5.3 巩固提升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12月) 38
2.5.4 人口再生育关怀阶段(2009~2027年) 38
2.6 人口再生育关怀政策总结与模式化推广 39
第3章 再生育家庭现状实证调查分析 41
3.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41
3.1.1 调查背景 41
3.1.2 调查区域和调研方法 41
3.1.3 调查成果 42
3.2 调查区域人口损失概况介绍 43
3.2.1 德阳市、绵阳市、阿坝州人口损失情况分析 43
3.2.2 汶川县、青川县、北川县人口损失分析 43
3.3 再生育小孩健康发展分析 44
3.3.1 再生育小孩出生时的健康状况分析 44
3.3.2 再生育小孩父母健康状况分析 49
3.4 再生育小孩教育发展分析 50
3.4.1 再生育小孩父母教育结构分析 50
3.4.2 再生育小孩父母对小孩的教育理念分析 52
3.4.3 再生育小孩对家庭的重要程度分析 59
3.4.4 再生育家庭未来发展保障性分析 61
3.5 再生育家庭生存与发展现状典型案例 64
3.5.1 再生育小孩健康成长案例 64
3.5.2 再生育小孩家庭发展案例 67
3.5.3 再生育小孩政府关怀案例 71
第4章 再生育家庭可持续发展影响机制研究 76
4.1 再生育家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76
4.2 研究的方法与模型 77
4.3 研究变量定义、数据分析 79
4.3.1 变量选择与定义 79
4.3.2 数据统计与描述 81
4.4 实证结果和机理分析 83
4.4.1 再生育小孩健康发展影响因素及机制 83
4.4.2 再生育小孩教育发展影响因素及机制 84
4.4.3 再生育家庭发展影响因素及机制 86
4.5 再生育家庭发展影响机制总结分析 88
第5章 基于实证调查及模式机制研究的再生育家庭发展核心问题 90
5.1 再生育家庭发展基本问题梳理 90
5.1.1 再生育家庭小孩健康问题 90
5.1.2 再生育家庭小孩教育问题 90
5.1.3 再生育家庭发展问题 91
5.2 个体与家庭发展的问题 91
5.3 国家、政府与再生育家庭发展问题 92
5.3.1 医疗保障问题 92
5.3.2 再生育小孩的长期教育问题 93
5.3.3 社会保障问题 93
5.4 社会(非)公益组织与再生育家庭发展的问题 94
第6章 再生育小孩可持续发展模式 95
6.1 成长发育阶段理论划分 95
6.1.1 医学上的成长发育阶段 95
6.1.2 社会学发展阶段的划分(0~18岁) 97
6.2 基于成长阶段论的再生育小孩可持续发展 97
6.2.1 孕前优生优育准备阶段 97
6.2.2 孕期保健阶段 100
6.2.3 幼儿阶段健康快乐教育模式 103
6.2.4 青少年阶段“人格、价值、发展”综合素质教育模式 107
6.2.5 再生育小孩在成年阶段的自我选择与发展模式 110
6.2.6 再生育小孩可持续发展培养模式 110
第7章 再生育家庭可持续发展——“类隔代家庭”发展模式 115
7.1 “类隔代家庭”发展理论提出 115
7.1.1 “类隔代家庭”首次提出 115
7.1.2 灾后“类隔代家庭”特征及发展模式 116
7.2 “类隔代家庭”可持续发展模式 118
7.2.1 “类隔代家庭”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118
7.2.2 家庭主体——“自我重建”发展 119
7.2.3 国家政策——“核心支撑”发展 122
7.2.4 社会力量——“监督参与”发展 126
第8章 映秀镇再生育家庭“类隔代教育”的实证研究 130
8.1 重灾区“类隔代家庭”教育的现状 130
8.1.1 “类隔代家庭”的基本情况 130
8.1.2 “类隔代教育”施教主体的基本情况 132
8.1.3 “类隔代家庭”教育观念的调查 133
8.1.4 “类隔代家庭”教育内容的调查 134
8.1.5 “类隔代家庭”教育行为的调查 137
8.2 汶川地震重灾区“类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139
8.2.1 巨大的年龄差导致心理代沟 140
8.2.2 经济缺口产生抚养“青黄不接”局面 141
8.2.3 家庭教育内容片面,教育方法(观念)陈旧 142
8.2.4 缺乏情感沟通与引导 142
8.2.5 对孩子寄予高期望值 143
8.3 汶川地震重灾区“类隔代教育”影响的原因分析 144
8.3.1 家庭客观因素对“类隔代家庭”教育的影响 144
8.3.2 家庭主观因素对“类隔代家庭”教育的影响 146
8.3.3 家庭外部因素对“类隔代家庭”教育的影响 147
8.4 汶川地震重灾区“类隔代家庭”教育的对策性建议 147
8.4.1 政府推行人口再生育延续政策,减轻再生育家庭后续成本 148
8.4.2 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办学设施,开展家庭教育培训 149
8.4.3 促进家校联系,提升家长监护素养 149
8.4.4 加强管理,弥补“类隔代孩子”家庭教育空白 151
8.4.5 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自我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152
第9章 试探重大灾害后“人口补偿”机制体系 154
9.1 “人口补偿”理念的提出和实践 154
9.1.1 “人口补偿”的内涵和意义 154
9.1.2 “人口补偿”机制体系的实践条件 155
9.2 基于成长阶段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56
9.2.1 孕前阶段“绿色通道” 156
9.2.2 幼儿阶段保育模式 156
9.2.3 青少年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157
9.3 基于社会学基础的教育可持续发展 157
9.3.1 学龄前的早教阶段 157
9.3.2 常规教育阶段 157
9.4 基于“类隔代家庭”模式的“三位一体”家庭可持续发展 158
附录 161
参考文献 165
索引 171
精彩书摘
《汶川地震灾后再生育家庭人口问题研究》: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汶川地震背景
1.1.1.1 地震灾区概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8级强震猝然来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千米的区域,震中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震源深度为10~20km,距地表近,属浅源地震,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了这次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造成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
汶川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两个中心呈长条状分布,面积约2419km2(图1-1)。其中,映秀11度区沿汶川—都江堰—彭州方向分布,北川11度区沿安县—北川—平武方向分布。
汶川地震的10度区面积约3144km2,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达四川省青川县,西南端达四川省汶川县。9度区的面积约7738km2,同样呈北东向狭长展布,东北端至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和陕西省宁强县的交界地带,西南端至四川省汶川县。9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呈长条状。其中,10度和9度区的边界受龙门山前山断裂错动的影响,在绵竹市和什邡市山区向盆地方向突出,在都江堰市区也略有突出。
汶川地震的8度区面积约27787km2,西南端至四川省宝兴县与芦山县,东北端至陕西省略阳县和宁强县。7度区面积约84449km2,西南端至四川省天全县,东北端至甘肃省两当县和陕西省凤县,最东为陕西省南郑县,最西为四川省小金县,最北为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最南为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在龙门山前盆地边缘的过渡带,汶川地震的烈度向东衰减很快,西侧则衰减相对较缓。同时,汶川地震的烈度分布南北也不对称,8度区和7度区范围向四周扩大。呈现为北东向的不规则椭圆形,且相同烈度的区域在北部比南部大,进入甘肃省和陕西省境内,显示出断层破裂向北东方向传播,最大余震发生在断层北部[1]。
……
汶川地震灾后再生育家庭人口问题研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