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贸易论(三种)》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时期对重商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反对,它发出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呼声。巴尔本是重商主义解体时期资产经济学家的著名代表。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贸易论(三种)》收录的三部《贸易论》,是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托马斯·孟、尼古拉、巴尔本和达德到·诺思的著作。这三部《贸易论》适应十七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反映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它们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对后来的经济学说有一定的影响,是了解和研究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及其发展的有参考价值的著作。
诺思、托马斯·孟、巴尔本都是十七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其中有的是晚期重商主义者,有的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初期代表。他们分别论述了贸易平衡原则、贸易自由、货币和利息等问题。
达德利·诺思(1641-1691年)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理论经济学家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691页),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初期的代表人物。他是英国的一个一流的商人,曾在土耳其君士坦丁堡经营商业,回国后在海关和财政部任职。他的主要著作是1691年出版的《贸易论》。
《沉思录》:自我对话与心灵修炼的指南 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作者给自己留下的最真挚、最深刻的心灵独白。它不是一部体系严谨的哲学著作,而是一本饱含智慧与人生体验的随笔集,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宁静而坚韧的力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与这位伟大的罗马皇帝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对话。他没有站在高高在上的讲坛上说教,而是用一种极其个人化、近乎自省的方式,记录着他在繁忙政务之余,对人生、对宇宙、对自身德行的思考。书中反复出现的对“当下”的强调,对“理性”的尊崇,以及对“死亡”的坦然,都深深触动了我。他教导我,要专注于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不要为那些我们无法掌控的外在事物而烦恼。这种“内向”的智慧,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可贵。奥勒留提醒我,我们所经历的苦难,往往源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内心的平静与坚毅,是应对人生挑战的关键。这本书没有提供宏大的理论,却给予了我最实用的心灵慰藉和行为指南,让我开始更加平和地审视自己,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
评分《论法的精神》:权力制衡与自由之源的探寻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犹如一本厚重的哲学史书,又似一本精密的政治学蓝图,带领我进入了对国家、法律与自由的宏大思辨之中。这部著作的博大精深,让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法律并非僵化的条文,而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形态的反映。作者对不同政体,如共和制、君主制、专制政体的细致区分和分析,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权力运行逻辑,让我对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而其中最为核心、也是对我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他对“三权分立”的阐述。他以历史的眼光,审视了英国的政治实践,认为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掌握,并相互制约,是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公民自由的根本途径。这种对权力分散与制衡的深刻洞察,至今仍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石。阅读此书,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历史舞台,看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政治制度在作者的笔下徐徐展开,分析其优劣得失。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法律和政治的理论著作,更是一曲对自由的赞歌,对暴政的警示。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自由,并非毫无约束的放纵,而是建立在合理法治框架下的有序状态,是每一个公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社会。
评分初识《道德情操论》:一场关于人性的深刻对话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在我翻开它的那一刻,便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注入我心中早已泛起波澜的心灵。它并非如《国富论》般直接探讨经济的宏观运行,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深邃的内在世界——人类的情感与道德。读这本书,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进行一场与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自身行为动机的审视。斯密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哲学家般的思辨,剖析了同情心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是如何形成、又如何影响我们判断他人与自身行为的。他提出的“设想中的旁观者”理论,更是精妙绝伦。我们常常在做出决定时,仿佛有一个内在的审判者在评判,这个“旁观者”便是社会情感的内化。这种内化过程,使得我们渴望获得他人的赞许,规避他人的责备,从而在社会交往中形成行为准则。这种对人类社会性、道德感的深刻洞察,远超了我对经济学家的刻板印象。他论证了即使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个体也需要考虑他人的感受,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许多平日里习以为常的道德观念,那些关于公正、慷慨、自制的美德,在他笔下被赋予了更为鲜活的生命力,也让我对人类社会结构中情感的基石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论自由》:个人权利与社会边界的界定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论自由》,是一部关于个体权利与社会责任的精彩论述,它为我理解“自由”这个概念注入了新的维度。密尔以其清晰的逻辑和充沛的论据,阐释了个人自由的重要性,特别是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不可侵犯性。他提出的“伤害原则”——即社会干预个人自由的唯一正当理由是防止对他人造成伤害——至今仍是衡量社会权力边界的重要标尺。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在一个自由的社会里,个人的行为边界在哪里,而集体的权力边界又在哪里。密尔认为,即使某个观点是错误的,也应该允许其存在,因为真理往往是在与谬误的碰撞中才得以显现,压制错误的声音,反而可能扼杀真理的萌芽。他对“多数人的暴政”的警惕,更是让我对民主制度的潜在风险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强调,自由不仅仅是免于压迫,更是能够充分发展个体潜能,实现自我价值。阅读此书,仿佛进行了一次关于现代社会核心价值的深度反思。它挑战了我对于“合群”、“从众”的固有认知,鼓励我去独立思考,去拥抱多样性,去捍卫那些虽然不被大众理解,但却至关重要的个人权利。这本书让我对“自由”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也促使我去思考如何在一个尊重个体自由的社会中,更好地履行我的社会责任。
评分《理想国》:哲思的殿堂与正义的追寻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穿越时空的思想史诗,它以对话的形式,将我引入一个充满智慧与激情的精神世界。书中,苏格拉底与其他人物的辩论,如同一场场的思想角力,将读者带入对“正义”的深层探究。我惊叹于柏拉图构建的那个“理想城邦”的蓝图,它不仅仅是政治的构想,更是对人类灵魂秩序的映射。他将城邦的三个阶层——统治者(哲学家王)、护卫者和生产者——与人类灵魂的三个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巧妙地联系起来。我认为,这种关于灵魂内部和谐的论述,是本书最闪耀的思想光芒之一。当一个人的理性主导其行为时,个体便获得了内心的秩序与平静,这与城邦由哲学家王统治,以理性指导政治,形成了呼应。全书围绕“正义”展开,从个人正义到城邦正义,再到教育、艺术、婚姻制度的探讨,都无不围绕着如何构建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柏拉图对哲学家王的推崇,虽然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但其背后的逻辑——由拥有最高智慧和德行的人来领导社会——却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这本书挑战了我固有的认知,让我开始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并开始思考“何为真正的幸福?”、“何为理想的社会?”。
评分相信京东的产品,京东平台,值得信赖的品牌!
评分是正版,看着不错!
评分凑单 看着不错。还没看。
评分为什么京东E卡不能买书?
评分为什么京东E卡不能买书?
评分书还是搓搓的。那个是只是的东西吗。可以可以的。
评分书还是搓搓的。那个是只是的东西吗。可以可以的。
评分还可以吧,包装精良,字迹清晰。
评分信任京东,方便快捷,京东加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