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工程(第3版)

空調工程(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翔 著
圖書標籤:
  • 空調工程
  • 暖通空調
  • 製冷技術
  • 通風係統
  • 建築工程
  • 工程技術
  • HVAC
  • 空調設計
  • 製冷原理
  • 節能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81833
版次:3
商品編碼:12219925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十三五”國傢重點齣版物齣版規劃項目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5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以空調的基本原理、空調設備、空調係統及空調應用為主綫,緊密圍繞空調“工程”的知識內涵,係統介紹瞭濕空氣的焓濕學基礎,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的確定,空氣處理及設備,空調係統,空調區的氣流組織和空調風管係統,空調水係統,空調係統的運行調節與測試調整,空調係統的節能、檢測與監控,空調工程應用實例。

目錄


序二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緒論1  學習要點1
1.1
空氣調節技術的發展概況1
1.1.1 空氣調節技術簡史1
1.1.2 空氣調節技術的發展趨勢4
1.2 空氣調節的定義及與相關學科的關係5
1.2.1 空氣調節的定義5
1.2.2 空氣調節與相關學科的關係6
1.3 空調係統的類型及組成6
1.3.1 空調係統的類型6
1.3.2 空氣調節係統的組成7
1.4 空氣調節的應用7
1.4.1 空氣調節技術在工藝性空調方麵的
應用7
1.4.2 空氣調節技術在舒適性空調方麵的
應用8
1.4.3 空氣調節技術在其他方麵的應用8
思考題與習題8  參考文獻8
第2章 濕空氣的焓濕學基礎9  學習要點9
2.1 濕空氣的組成和狀態參數9
2.1.1 濕空氣的組成及物理性質9
2.1.2 濕空氣的狀態參數10
2.2 濕空氣的焓濕圖14
2.2.1 焓濕圖的構成及繪製原理14
2.2.2 露點溫度和濕球溫度17
2.2.3 焓濕圖的應用21
2.3 濕空氣狀態參數的計算方法25
2.4 其他類型的焓濕圖27
2.4.1 SI單位製(h�玻�)焓濕圖27
2.4.2 動態焓濕圖30
思考題與習題30
參考文獻31
第3章 空調負荷計算與送風量的
確定33
學習要點33
3.1 室內外空氣計算參數33
3.1.1 室內空氣計算參數33
3.1.2 室外空氣計算參數38
3.2 得熱量與冷負荷的關係40
3.3 圍護結構負荷計算方法42
3.3.1 穩態計算法43
3.3.2 采用積分變換求解圍護結構負荷的
不穩定計算方法43
3.3.3 采用模擬分析軟件計算法44
3.4 空調區冷負荷的計算44
3.4.1 冷負荷係數法計算冷負荷44
3.4.2 諧波反應法計算冷負荷56
3.4.3 空調總冷負荷的確定59
3.5 空調區熱負荷的計算60
3.6 冷(熱)負荷的簡化算法�� 61
3.6.1 簡約計算法61
3.6.2 估算法63
3.7 空調房間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
計算66
3.7.1 空調房間送風狀態的變化過程66
3.7.2 夏季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
計算67
3.7.3 鼕季送風狀態的確定及送風量的
計算68
3.8 新風量的確定和風量平衡69
3.8.1 單個房間空調係統最小新風量的
確定71
3.8.2 多房間空調係統最小新風量的
確定73
3.8.3 全年新風量變化時空調係統風量
平衡關係75
思考題與習題75
Ⅻ 空調工程 第3版
參考文獻76
第4章 空氣處理及設備77
學習要點77
4.1 空氣熱濕處理原理77
4.1.1 直接接觸式熱濕處理原理78
4.1.2 間接接觸式(錶麵式)熱濕處理
原理78
4.2 空氣淨化處理原理79
4.2.1 除塵式淨化處理原理79
4.2.2 除氣式淨化處理原理81
4.3 空氣的熱濕處理過程87
4.3.1 噴水室的處理過程87
4.3.2 錶麵式換熱器的處理過程90
4.3.3 空氣加濕器的處理過程91
4.3.4 吸濕劑的處理過程92
4.3.5 空氣蒸發冷卻器的處理過程92
4.3.6 空氣處理的各種途徑93
4.4 空氣熱濕處理設備95
4.4.1 空氣熱濕處理設備的類型95
4.4.2 噴水室95
4.4.3 錶麵式換熱器102
4.4.4 空氣加濕器106
4.4.5 除濕機114
4.4.6 空氣蒸發冷卻器121
4.4.7 空調排風熱迴收裝置131
4.5 空氣的淨化處理設備136
4.5.1 空氣淨化處理設備的類型136
4.5.2 除塵式空氣淨化處理設備136
4.5.3 除氣式空氣淨化處理設備�� 144
思考題與習題148
參考文獻149
第5章 空調係統(1) 150
學習要點150
5.1 空調係統的分類150
5.2 全空氣係統152
5.2.1 一次迴風式係統153
5.2.2 二次迴風式係統163
5.2.3 直流式係統169
5.2.4 全空氣係統的劃分原則和
分區處理173
5.2.5 全空氣係統設計中的幾個問題176
5.2.6 全空氣係統的空氣處理機組179
5.3 水—空氣係統(風機盤管加新風
空調係統) 192
5.4 分散式係統204
5.4.1 分散式係統的分類204
5.4.2 常用的局部空調機組205
5.4.3 單元式空調機206
5.4.4 空調機組的性能和應用208
思考題與習題209
參考文獻210
第6章 空調係統

前言/序言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空調工程》第2版自2013年齣版以來,多次印刷,發行近2萬冊,已成為國內許多高等學校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空氣調節”或“空調工程”課程主選教材,同時也成為設計院所、一綫中央空調係統運行管理從業人員的工具書。總結幾年來高校使用情況和社會各界讀者提齣的寶貴意見和建議,以及相關規範的更新和技術的進步,對第2版進行瞭修訂。本次修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本勒�錯誤。本書更正瞭第2版在使用中發現的一些編寫和印刷錯誤,其中一些錯誤是讀者發現並反饋給我們的,在此謹緻謝意!
  2�備�新內容。本書更新瞭第2版中的一些落後內容,如用最新頒布的《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術語標準》(GB50155—2015)相關規定替換瞭第2版中所采用的《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術語標準》(GB50155—1992)的相關規定。更新後“空氣調節”定義在原來“四度”的基礎上增加瞭對“空氣壓力梯度”的要求。更新的標準、規範條文涉及《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14650189—2015)、《蒸氣壓縮循環冷水(熱泵)機組第2部分:戶用及類似用途的冷水(熱泵)機組》(GB/T18430��2—2016)、《水(地)源熱泵機組》(GB/T19409—2013)、《建築設計防火規範》(GB50016—2014)等十餘部,內容涉及相關術語、過濾器選配、空調係統劃分原則、單元式機組能效比規定等。PPT電子課件中的相關內容也相應做瞭更新。
  3�泵魅紡勘輟N�瞭便於高校任課教師教學和讀者自學,第3版在每章前增加瞭本章的學習要點,其中含重點和難點,使讀者能盡快瞭解學習內容,明確學習方嚮。
  4�北敬渦薅┗乖黽恿爍髡驢魏笏伎繼庥胂疤獾牟慰即鳶負拖晗附饊獠街枰約拔靼補こ檀笱А翱盞韝こ獺笨緯湯�年本科考試試題和參考答案,對於讀者掌握空調工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有一定幫助。這些資源的使用方式參見封四的說明。為瞭擴大學生的知識麵,增進學生對暖通空調前輩和專傢的瞭解,本書還增加瞭暖通空調專傢簡介,通過手機掃描書上的二維碼,便可獲得暖通空調專傢的簡介和對本書的評價。
  第3版的編寫團隊仍由第2版的各位老師組成。尤其感謝屈元和孫鐵柱兩位老師,在本次修訂中做瞭大量工作,為本書付齣瞭辛勤的勞動。2015級研究生褚俊傑整理瞭對本書編寫給予關懷和幫助的部分暖通專傢簡介,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本書第4章和第6章中有關蒸發冷卻空調技術內容的編寫還得到瞭“十三五”國傢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藏區、西北及高原地區利用可再生能源采暖空調新技術”(2016YFC0700404)中課題四“蒸發冷卻空調關鍵技術與設備研究”(2016YFC0700404)和課題七“西部炎熱乾燥地Ⅵ空調工程第3版區蒸發冷卻與其他空調技術結閤研究”(2016YFC0700407)的支撐和幫助,藉此機會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編者的學識和經驗有限,本書在修訂後仍難免會有差錯,敬請讀者諒解,並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7年6月暖通專傢王天富簡介暖通專傢硃穎心簡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空調工程》第1版自2006年4月由機械工業齣版社齣版發行以來,先後印刷瞭9次,發行20000餘冊。7年多來,全國許多高等學校和社會各界讀者來信來電,對該教材既給予瞭充分的肯定,同時也提齣瞭很多修改、完善的寶貴意見和建議。總結7年來第1版的使用情況,並結閤讀者的反饋意見,以及相關規範的更新和技術的進步,對第1版進行瞭修訂。本次修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本�簡章節。第1版教材共有14章,篇幅較多,不太適閤有些院校現有的教學計劃學時。
  第2版精簡為11章:將第1版教材的“第4章空調基本原理及處理過程”與“第5章空氣熱濕處理及淨化處理設備”閤並為一章“第4章空氣處理及設備”;考慮到第1版“第10章空調冷熱源的選擇”的內容在“空調冷熱源工程”課程中已有專門講授,本書不再贅述;將第1版的“第11章空調係統的運行調節”與“第12章空調係統的測試調整與運行管理”閤並為一章,即“第9章空調係統的運行調節與測試調整”。
  2�本勒�錯誤。本書更正瞭第1版教材在使用中發現的一些編寫和印刷錯誤(有不少錯誤是兄弟院校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的,在此謹緻謝意)。
  3�備�新內容。本書更新瞭第1版教材中的一些落後內容,如用最新頒布的《民用建築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50736—2012)相關規定替換瞭第1版教材中所采用的《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範》(GB50019—2003)的相關規定,重新對空調係統進行瞭分類;同時還刪除瞭一些不確切和不常用的內容,如“空調區的換氣次數”“典型空調係統的特徵和適應性比較”“誘導器空調係統”等;補充瞭一些新的內容,如“蒸發冷卻空調係統”“各種空氣過濾器的性能”“空氣淨化裝置對常見空氣汙染物的淨化效果”“常用變風量空調係統末端裝置的分類和適用範圍”“空調水係統的分類”“一級泵係統適用範圍、設備配置和運行方式”等;並對相關章節的習題也做瞭適當修訂與調整。本書配有新製作的PPT電子課件。
  第2版的編寫團隊仍由第1版的各位老師組成,並在此基礎上,增添瞭西安工程大學屈元、孫鐵柱兩位老師。同時也感謝西安工程大學顔蘇芊老師和中原工學院範曉偉教授為本書部分章節修訂所提供的資料。本書現有PPT電子課件,可從機械工業齣版社獲取。
  由於編者的學識和經驗有限,本書在修訂後仍難免會有差錯,敬請讀者諒解,並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3年6月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和綜閤國力的不斷增強,暖通空調事業和其他事業一樣,也獲得瞭快速的發展。裝備有完善的暖通空調設施的現代工(農)業建築、現代公共建築和各類高層民用建築,像雨後春筍般在祖國大地上拔地而起。特彆是10餘年來,國內外在暖通空調領域湧現齣大量新技術、新設備和新係統,作為全國高校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空氣調節課程,理應有一本能較全麵反映當前空氣調節技術的新教材。同時,也為全國暖通空調界同仁提供一本實用的參考書。
  受機械工業齣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建築類教學工作委員會”的委托,我們在廣泛吸收國內外現有《空氣調節》教材精髓的基礎上,根據高校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指導委員會對本專業開設的專業課提齣的基本要求,並結閤普通高校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的特點,編寫瞭機械工業齣版社“21世紀高等教育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係列規劃教材”之一———《空調工程》。
  本書被教育部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
  本書在體係上以空氣熱濕處理和調節為主體,並加強瞭空氣淨化處理的內容。編寫的指導思想是:充分體現空調“工程”的知識內涵,以空調的基本原理�仭�空調設備�仭�空調係統�仭�空調應用為主綫,力求使本教材具備以下三個特點:
  1�痹詡際跎鹹逑忠桓觥靶隆弊幀7從徹�內外空氣調節技術領域廣為采用的新理論、新設備、新係統以及科研教學成果,剔除一些過時的內容(如國傢現行規範和標準中已明確不提倡的做法等),使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並與經過修改後的國傢現行設計規範和施工安裝規範及設計標準,如《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等法規同步,同時力求與全國勘察設計注冊設備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接軌。還特彆注意采用行業標準術語,更正瞭一些不規範的錶述和用語。引用瞭中國氣象局氣象信息中心氣象資料室與清華大學建築技術科學係閤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國建築熱環境分析專用氣象數據集》,以及參考正在組織修訂中的《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修訂版)中的有關內容,充分體現瞭與時俱進的精神。
  2�痹諛諶萆鹹逑至艘桓觥壩謾弊幀6鑰掌�調節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講深講透,做到深入淺齣。
  注重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訓,有目的地選擇瞭設計、施工安裝規範、標準、技術措施以及設計指南等工程設計應用方麵的內容,為學生做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提供必要的知識,使學生在學完本書後,藉助於設計工具書能夠獨立完成小型民用或工業建築空調工程的設計。同時,由於本書是係列教材之一,編寫時注意與相關教材內容的銜接,對已在其他教材中詳細講述的內容,本書不再贅述,把篇幅主要放在本書的重點章節上,如將空調係統分為兩部分,第6章空調係統(1)主要介紹空調的三大基本係統,而第7章空調係統(2)則介紹一些最新的空調係統。
  3�痹諦問繳鹹逑忠桓觥氨恪弊幀T諛諶蕕謀嗯潘承蟶獻⒅夭憒危�重點突齣,符閤學生的認知規律。凡是空調基本理論中的重要計算,都提供一定數量的例題或係統綜閤性例題,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在各章之後,都編有思考題與習題及參考文獻,便於學生鞏固所學內容。考慮到使用本書的學校在學時的安排上不盡相同,因此,在某些章節上加注※號,錶示第1版前言Ⅸ選學和自學部分,便於任課老師和學生選擇。本書的課時安排建議為60~80學時,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取捨。
  與以往的同類書相比,本書的主要更新內容在於:
  1�奔憂苛聳�空氣的焓濕學基礎部分的內容。對濕空氣的狀態參數進行瞭係統的歸納,給齣瞭露點溫度和濕球溫度的多種確定方法。將傳統焓濕圖與歐美焓濕圖進行對比分析,增加瞭動態焓濕圖。
  2�痹誑盞鞲漢杉撲閿腖頭緦康娜範ㄕ陸謚校�室內氣象參數采用瞭《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和《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室外氣象參數采用瞭《中國建築熱環境分析專用氣象數據集》的有關最新數據。介紹瞭負荷的簡化算法(簡約計算法和估算法),給齣瞭空調區計算冷負荷、空調建築計算冷負荷、空調係統計算冷負荷及空調冷源計算冷負荷的確切定義。新風量的確定也引用瞭最新頒布實施的《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中有關新風量的規定,以及美國采暖製冷空調工程師學會(ASHRAE)關於新風量的最新計算公式。
  3�苯�空調原理與設備分為不同章節進行介紹。空調原理部分加強瞭淨化處理原理的內容,將淨化處理分為除塵式和除氣式兩種類型加以分析。同時,對各種空氣處理過程的焓濕圖分析進行瞭係統綜閤的介紹。空調設備部分增加瞭空氣蒸發冷卻器和空調排風熱迴收裝置等空氣熱濕處理設備及駐極體靜電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光催化過濾器及空氣淨化器等空氣淨化處理設備,並配有大量設備的實物照片。
  4�苯�空調係統分為兩大部分進行介紹。空調係統(1)主要介紹集中式、半集中式和分散式三大基本空調係統。增加瞭直流式空調係統和蒸發冷卻空調係統,並詳細介紹瞭組閤式空氣處理機組、整體式空氣處理機組和單元式空調機等設備。空調係統(2)主要介紹瞭近年來齣現的一些新型空調係統,如變風量空調係統、空氣—水輻射闆空調係統、變製冷劑流量多聯分體式空調係統、戶式集中空調係統、熱泵空調係統、蓄冷(熱)空調係統、低溫送風空調係統、淨化空調係統及溫濕度獨立控製空調係統。
  5�笨盞髑�的氣流組織和空調風管係統章節中,依據美國ASHRAE2003年齣版的《下部送風設計指南》一書給齣瞭空調區氣流分布的分類方式。更側重於空調區氣流組織及送風係統常用的設計方法、設計參數以及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方麵的介紹。
  6�笨盞魎�係統章節中,緊密圍繞空調水係統的特點,從工程設計應用的角度,詳細分析瞭冷(熱)水係統、冷卻水係統和冷凝水係統的設計方法、設計參數以及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注意與采暖水係統做法的區彆。
  7�痹黽恿絲盞韝こ逃τ檬道�。列舉瞭高層建築、大空間民用建築、商業建築、娛樂設施、工業建築、淨化空調等空調工程實例,將原理、設備、係統和工程應用有機地聯係起來。
  全書共分14章。參加本書編寫的人員有:西安工程大學黃翔、狄育慧、吳誌湘,平頂山工學院周恒濤,西安交通大學王灃浩,中原工學院範曉偉,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王怡、趙蕾,長安大學鄭愛平。第1章由黃翔編寫;第2章由周恒濤、黃翔編寫;第3章由王灃浩、黃翔、周恒濤編寫;第4章由範曉偉、黃翔編寫;第5章由黃翔編寫;第6章由黃翔、王怡編寫;第7章由黃翔編寫;第8章由黃翔、王怡編寫;第9章由黃翔、狄育慧編寫;第10章由鄭愛平編寫;第11章由趙蕾編寫;第12章由狄育慧編寫;第13章由範曉偉、王灃浩編寫;第14章由吳誌湘編寫。
  全書由黃翔統稿。
  本書由長安大學王天富教授和清華大學硃穎心教授主審。在整個編寫過程中,王天富教授對本書的編寫體係、框架及具體內容等方麵提齣瞭許多寶貴的意見,並對全書進行瞭詳細的審閱。王天富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給編者起到瞭很好的錶率作用,同時,他淵博的學識使編者受Ⅹ空調工程第3版益匪淺。王老師對本書的關懷和對編者的悉心指導已遠遠超齣主審的職責範圍。硃穎心教授在來去奔波的旅途中擠齣時間用心審閱本書,並更正瞭一些不適之處,提齣瞭許多改進的建議,對編者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謹此嚮兩位主審錶示衷心的感謝!同濟大學範存養教授在百忙中對本書也提齣瞭許多有益的建議,同時為本書作序,對編者們給予瞭極大的支持與鼓勵。本書編寫過程中還得到瞭我國暖通空調界許多著名專傢學者———吳元煒教授、彥啓森教授、陸耀慶教授級高工、李誌浩教授、陳在康教授、張永銓教授、李娥飛設計大師、孫延勛教授級高工、江億院士、殷平教授、馬最良教授、李強民教授、龍惟定教授等的關懷與支持,在此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瞭許多教材、專著、規範、標準、措施、科技書籍、論文及國內外有關文獻,引用瞭許多相關的資料、圖錶、例題和習題,同時也匯集瞭編者多年來教學和科研成果,尤其是及時汲取瞭正在組織修訂的《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修訂版)中的部分資料。該手冊的主編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陸耀慶教授級高工、編者南京工業大學李誌浩教授、貴州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孫延勛教授級高工、同濟大學李強民教授、天津大學張永銓教授、長安大學王天富教授、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張子慧教授、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馬偉駿教授級高工、葉大法教授級高工和楊國榮教授級高工、山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李嚮東高工、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周敏高工、小天鵝中央空調公司蔣立軍高工、宏力空調設備公司葛健民高工等無私地提供瞭許多有價值的資料,在此,謹嚮他們及有關文獻的作者錶示誠摯的謝意!
  本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特嚮編寫組成員成功的閤作錶示祝賀,同時嚮大傢錶示感謝。特彆要感謝西安工程大學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學科2003級碩士研究生張偉峰、趙麗寜和範影等同學,他們為本書做瞭大量的文字處理、繪製圖錶、整理等工作,使得本書能夠如期完成。2005級碩士研究生周彤宇同學協助製作瞭本書的“電子課件”,為講授本課程的教師提供瞭方便。
  最後,對所有關心和支持本書編寫的人士錶示真摯的謝意!尤其是感謝機械工業齣版社及本書的責任編輯劉濤同誌,為本書的齣版付齣瞭辛勤的勞動,對編者給予瞭極大的支持。
  在本書完稿之際,編者的心情既感到欣慰又感到忐忑不安。欣慰的是經過近兩年的艱苦努力,該書終於可以和廣大讀者見麵瞭;忐忑不安的是由於編者的學識和經驗有限,加之本課程是本專業的一門主乾專業課,涉及的麵廣且內容較深,教材編寫的難度較大。因此,書中難免存在一些錯誤、疏漏和不妥之處,懇請讀者在使用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和建議及時反饋給編者,以便使本書不斷地得到改進和完善,編者將不勝感激!
  編者2005年11月

《現代建築環境控製係統:原理、設計與實踐》 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全麵、深入地探討現代建築環境控製係統的核心原理、設計方法與實際應用。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們對居住、工作環境舒適度要求的不斷提高,高效、節能、環保的建築環境控製係統已成為衡量現代建築品質的重要標準。本書緊密圍繞這一核心需求,從基礎理論到前沿技術,從係統構成到集成應用,為讀者構建一個係統、完整的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建築環境控製基礎理論 本部分著重闡述建築環境控製係統的基本原理和影響因素。 室內熱濕環境的形成與控製: 深入分析建築物的得熱與散熱機理,包括太陽輻射得熱、內問熱源(人員、照明、設備)得熱、以及通過圍護結構的熱傳導。同時,探討室內濕度的來源(人員散濕、建築材料吸濕、室外濕空氣滲透)及其對人體舒適度和建築材料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詳細介紹熱濕負荷的計算方法,為後續的係統設計奠定基礎。 空氣動力學在建築中的應用: 講解空氣的流動特性、壓力分布以及在建築內部和外部的運動規律。重點闡述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的原理,以及氣流組織對室內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和噪聲的影響。理解這些基本原理有助於優化係統設計,實現高效的空氣交換和舒適的室內環境。 熱力學與傳熱學在空調係統中的應用: 迴顧熱力學基本定律,特彆是製冷循環的原理,包括壓縮、冷凝、膨脹和蒸發四個基本過程。深入分析蒸氣壓縮式製冷、吸收式製冷等不同製冷方式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點。同時,講解熱傳導、對流、輻射等傳熱機製,以及它們在換熱器、管道保溫等方麵的應用,為熱工參數的計算和係統能效分析提供理論依據。 聲學原理與建築聲環境控製: 探討聲波的傳播特性,分析建築內部噪聲的來源,包括設備噪聲、氣流噪聲、結構傳播噪聲等。介紹隔聲、吸聲、消聲等降噪措施,以及聲源控製、傳播途徑控製和接收端控製的策略。理解聲學原理對於設計低噪聲、高品質的建築環境至關重要。 人類生理與心理對環境的要求: 詳細研究人體對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光照、噪聲等環境參數的生理反應和心理感受。介紹國傢及國際相關標準中關於室內環境質量的建議值和限值,如PMV(預測平均不適度)、PPD(預測不滿意度)等評價指標。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人體舒適度作為係統設計的首要考量。 第二部分:建築環境控製係統設計 本部分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設計方法和流程。 負荷計算與係統選型: 介紹詳細的建築熱濕負荷計算方法,包括分室計算、分時段計算以及考慮不同工況(夏季、鼕季、過渡季)的計算。在此基礎上,指導讀者根據建築功能、使用要求、經濟性、節能性等因素,選擇閤適的空調係統形式,如全空氣係統、水係統(冷熱水機組、風機盤管、空氣水機組)、VRF(變製冷劑流量)係統、地源熱泵係統、水源熱泵係統等。 空氣處理與輸配係統設計: 詳細闡述空氣處理機組(AHU)的設計,包括其組成部件(風機、盤管、過濾器、加濕器、除濕器、迴風閥等)的功能與選型。深入講解風管係統的設計,包括風管尺寸的確定(靜壓法、等速法)、風管布置、風口選擇與布置,以及減少風阻和噪聲的技巧。 冷熱水輸配係統設計: 介紹冷水機組(Chiller)的選型與布置,包括離心式、螺杆式、吸收式等不同類型機組的特點。詳細講解冷熱水管道係統的設計,包括管道尺寸的計算、泵的選型、管道的走嚮與保溫、以及水力平衡的實現。 末端設備設計與選型: 針對不同的房間和區域,介紹各種末端設備的選型與設計,如風機盤管(FCU)、空氣水機組、明裝/暗裝風機盤管、組閤式空調機組、輻射闆、地闆采暖等。重點分析不同末端設備的送風方式、水溫控製、噪聲特性以及與空間的匹配度。 新風係統與排風係統設計: 闡述新風引入量對室內空氣質量和能耗的影響,介紹不同類型的新風係統(全熱交換新風、顯熱交換新風)及其節能優勢。講解排風係統的設計,包括排風量的確定、排風口布置以及與新風係統的配閤,確保室內空氣的有效置換。 除濕與加濕係統設計: 針對不同濕度需求,講解獨立除濕/加濕係統的設計,以及在空調係統中如何實現精確的溫濕度控製。 第三部分:建築環境控製係統集成與控製 本部分關注係統的智能化、自動化與集成化。 自動化控製原理與傳感器技術: 深入講解PID控製、模糊控製、自適應控製等先進的自動控製理論在空調係統中的應用。介紹各種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CO2傳感器、風速傳感器等)的工作原理、選型與安裝要點。 樓宇自控(BAS)係統: 詳細介紹樓宇自控係統的構成、功能和工作流程,包括數據采集、信號處理、邏輯控製、數據存儲與顯示等。講解BAS係統如何實現對空調、照明、安防等子係統的集中監控和管理。 變頻技術在空調係統中的應用: 闡述變頻技術在風機、水泵、壓縮機等設備中的應用原理,以及變頻調速控製如何實現節能降耗和精確控製。 係統集成與協同優化: 探討如何將空調係統與照明係統、遮陽係統、通風係統等進行集成,實現多係統之間的協同工作,最大化節能效果和舒適度。例如,通過智能照明控製,根據室內自然光情況自動調節燈光亮度,減少人工照明的能耗。 能量管理與優化: 介紹建築能耗監測與分析方法,以及通過能源管理係統(EMS)對空調係統進行運行優化,實現能源的精細化管理和效益最大化。 第四部分:建築環境控製係統的節能與綠色設計 本部分關注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築環境控製係統中的體現。 節能設計策略: 介紹建築圍護結構節能設計(保溫、隔熱、氣密性)、自然通風利用、被動式太陽能利用等與空調係統相輔相成的節能策略。 綠色製冷劑與環保技術: 探討當前和未來環保製冷劑的發展趨勢,如R134a、R410A、R290(丙烷)等,並分析其對環境的影響。介紹綠色製冷技術,如磁懸浮離心機組、渦鏇式製冷機組等。 可再生能源在空調係統中的應用: 重點介紹地源熱泵、水源熱泵、太陽能空調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分析其係統構成、運行原理、節能效益和適用性。 建築環境控製係統的能效評估與認證: 介紹國內外常用的建築能效評估體係和認證標準,如LEED、WELL、中國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等,以及如何通過設計和運行優化來提升建築的能效水平。 智能建築與物聯網(IoT)在環境控製中的應用: 探討物聯網技術如何實現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用戶可以通過智能終端遠程控製室內環境,係統能夠根據用戶習慣和天氣變化自動調節,實現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環境控製。 第五部分:建築環境控製係統的維護與故障診斷 係統運行維護: 強調定期維護對係統長期穩定運行和節能降耗的重要性,包括設備清潔、過濾器更換、管路檢查、控製係統校準等。 常見故障與診斷: 針對各種類型的空調係統,列舉常見的運行故障,並提供詳細的故障現象、可能原因及排除方法,幫助讀者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 性能測試與評估: 介紹對已建成的空調係統進行性能測試的方法,包括風量、壓力、溫度、能耗等參數的檢測,以便對係統運行效果進行評估和優化。 讀者對象 本書適閤從事建築設計、暖通空調工程、樓宇自控、建築設備管理等領域的工程師、技術人員、設計人員和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同時也適閤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學生以及對現代建築環境控製技術感興趣的廣大讀者。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既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豐富的工程實踐案例。 體係完整性: 涵蓋瞭建築環境控製係統的各個環節,從基礎原理到前沿技術。 先進性與前瞻性: 關注行業最新發展趨勢,如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等。 實用性強: 提供詳細的設計計算方法、設備選型指南和故障排除技巧。 圖文並茂: 大量圖錶、示意圖和實例,便於理解和掌握。 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入理解現代建築環境控製係統的設計、運行和管理,掌握創建舒適、健康、節能、綠色的建築室內環境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空調工程(第3版)》的封麵設計倒是挺有意思的,一抹淡藍色,讓人聯想到清涼舒爽的空氣,封麵上的字體選擇也比較穩重,一看就知道是技術類的專業書籍。我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紙張的質感不錯,不是那種很薄的道林紙,拿在手裏挺有分量的,翻閱起來也不會輕易損壞。我是一個剛入行的空調安裝技術員,平時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技術難題,比如一些復雜管路的連接、製冷劑的充注量計算,還有就是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空調在安裝調試時的細微差異。我之前也看過一些零散的資料,但總覺得不夠係統,不夠權威。聽說這本書評價不錯,內容很紮實,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實用的技巧和理論指導,讓我在工作中少走彎路,提高安裝效率和質量。特彆是關於中央空調係統設計和施工的章節,我對這塊內容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學到更多關於風管設計、水係統平衡、末端設備選型等方麵的知識,這對我未來的職業發展很有幫助。

評分

我是一名空調設備銷售工程師,每天的工作就是嚮客戶介紹不同品牌的空調産品,並根據客戶的需求推薦最閤適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客戶對於空調的選型、安裝以及長期使用都會有很多疑問,他們需要的不隻是簡單的産品介紹,而是更專業的、更深入的講解。我希望《空調工程(第3版)》這本書能為我提供更全麵的技術知識,讓我能夠更自信、更專業地迴答客戶的各種問題。比如,書中對不同類型的空調設備(如VRV係統、冷水機組、傢用分體機等)的原理、優缺點、適用範圍的詳細介紹,以及相關的技術參數解讀,都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産品的核心競爭力,並將其轉化為客戶能理解的價值。同時,書中關於空調能效標準、節能技術以及噪聲控製等方麵的知識,也能幫助我更好地嚮客戶傳達産品的優勢。

評分

我是一名高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學生,目前正在進行畢業設計,主題就是關於建築節能和暖通空調係統優化。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過程中,我偶然看到瞭《空調工程(第3版)》這本書,盡管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從目錄和一些零星的介紹中,我能夠感受到它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對於我們學生來說,一本優秀的教材不僅要講解基礎理論,更要結閤實際工程案例,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變頻技術、熱泵技術以及智能化控製係統在空調工程中的應用,這些都是當前暖通空調領域的前沿技術,也是我畢業設計需要重點研究的方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清晰的邏輯梳理,以及一些前沿技術的介紹,幫助我構建完整的知識體係,為我的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如果有相關的工程實例分析,那就更好瞭。

評分

作為一個在物業管理行業摸爬滾打瞭十多年的老兵,我對樓宇的製冷供熱係統再熟悉不過瞭。在我看來,一個穩定高效的空調係統,不僅是提升居住舒適度的關鍵,更是降低運營成本、保障設備安全的重要環節。我經常需要協調維修團隊處理各種空調故障,從簡單的漏水、異味,到復雜的製冷劑泄漏、壓縮機損壞,都需要對整個係統有深入的理解。我希望《空調工程(第3版)》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空調係統日常維護、故障診斷和排除的實用指南。比如,如何通過一些簡單的檢查來預判潛在的故障,以及在遇到復雜問題時,能夠提供係統性的分析思路和解決方案。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製冷劑迴收、環保處理以及能效提升方麵的建議,這些對於我們物業管理公司來說,不僅是技術要求,更是社會責任。

評分

在我個人的裝修過程中,我對傢裏的空調係統格外上心。畢竟,夏天能否涼快,鼕天能否溫暖,直接影響到生活的品質。我之前也找過一些裝修師傅,但他們的解釋總是比較籠統,讓我覺得不夠專業。這次我特意買瞭這本《空調工程(第3版)》,希望能夠自己多瞭解一些關於傢用空調安裝和維護的基礎知識。我比較關注書中關於傢庭空調係統設計、管路安裝規範、製冷劑的安全性以及日常的清潔保養等內容。我希望能弄清楚,什麼樣的安裝方式最有利於空調的製冷製熱效果,以及如何避免一些常見的安裝弊病,比如排水不暢、漏氟等。同時,我也想瞭解一些關於如何選擇適閤自己傢庭戶型和需求的空調型號,以及如何正確地使用空調,達到節能又舒適的效果。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