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詩經》本名《詩》,又稱《詩三百》,是中國現存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瞭西周初年至春鞦中葉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有目無辭。至漢代,傳習《詩經》的有魯、齊、韓、毛四傢,魯、齊、韓三傢傳的是“今文經”,在西漢被立為官學,極為興盛;毛詩傳“古文經”,至東漢時盛行,並在後世傳授廣,影響很大。
東漢時鄭玄為作《箋》。《毛詩》以解釋字義為主,鄭《箋》主要是發明毛義,並對《毛詩》作補充,但也兼采“今文”三傢之說,又參以己見。至唐代孔穎達進一步疏解《毛傳》《鄭箋》而作《毛詩正義》四十捲,對《詩經》正文、《毛傳》和《鄭箋》均加補注,所補充的內容包括對《毛傳》和《鄭箋》的解釋、字句訓詁、名物考證、徵引資料等,它是匯集唐以前各傢關於毛詩學說的一部注疏,保存瞭《毛傳》中的注釋字義及古代的訓詁。
《毛詩詁訓傳》是現存完整的《詩經》注本。此次影印所據底本為國傢圖書館藏宋刻巾箱本。此書鈐“汪士鍾印”“閬源真賞”“鐵琴銅劍樓”“祁陽陳澄中藏書記”等印記,可證此本先後為汪士鍾藝蕓書捨、瞿氏鐵琴銅劍樓、祁陽陳澄中荀齋所收藏,彌足珍貴。
內容簡介
毛詩詁訓傳二十捲,(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釋文,宋刻巾箱本。本書是現存完整的《詩經》注本,全書以解釋字義為主,其章句訓詁大抵取自先秦典籍,保存瞭許多古義。東漢時,鄭玄為之作箋,唐代孔穎達進一步疏解《毛詩》《鄭箋》,作《毛詩正義》,使《毛傳》在經學研究領域的地位不斷提高。陸德明博采漢魏六朝諸傢訓詁資料,成《經典釋文》。約從南宋起,《經典釋文》中的各部分被分彆輯入各部經傳的注疏中,今本《毛詩正義》中輯有陸德明的《音義》。此書鈐“汪士鍾”“閬源真賞”“鐵琴銅劍樓”“祁陽陳澄中藏書記”等印,今藏國傢圖書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冊
捲一 國風
周南
召南
捲二 國風
邶風
捲三 國風
墉風
衛風
捲四 國風
王風
鄭風
捲五 國風
齊風
魏風
捲六 國風
唐風
秦風
捲七 國風
陳風
檜風
曹風
第二冊
第三冊
前言/序言
《詩經》本名《詩》,又稱《詩三百》,是中國現存最古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瞭西周初年至春鞦中葉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有目無辭。“詩三百篇”最初都是可以配樂演唱的樂歌,因樂調分類而得名《風》《雅》《頌》,並以此為序編排。其中《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樂調,共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指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的樂調,有彆於各地的土風,《小雅》實為七十四篇,另有六篇有目無辭,《大雅》三十一篇;《頌》是宗廟祭祀用的舞麯,收入這一部分的詩歌也用於祭祀,共三十一篇。
至漢代,傳習《詩經》的有魯、齊、韓、毛四傢,魯、齊、韓三傢傳的是“今文經”,在西漢被立為官學,極為興盛;毛詩傳“古文經”,至東漢時盛行,並在後世傳授最廣,影響很大。關於為《詩》作傳的是大毛公毛亨還是小毛公毛萇,自漢代以來說法不一。《漢書·儒林傳》:“毛公,趙人也,治《詩》,為河間獻王博士。”可見小毛公毛萇曾治《詩》。東漢鄭玄《詩譜》雲:“魯人大毛公為《詁訓傳》於其傢,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三國時期吳人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荀卿授魯國毛亨,亨作《詁訓傳》以授趙國毛萇。時人謂亨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這兩處則直接說大毛公毛亨為《詩》作詁訓傳,因此大毛公說應該更為可信。
東漢時,毛詩盛行,諸多經學傢如衛宏、鄭眾、賈逵、馬融、鄭玄均治《毛詩》,尤其鄭玄為之作《箋》。《毛詩》以解釋字義為主,在闡釋句義上主要傾嚮於“以史證詩”,將詩與政教倫理結閤起來,一定程度上使許多詩歌遭到瞭麯解。鄭玄作的《箋》主要是發明毛義,並對《毛詩》作補充,但也兼采“今文”三傢之說,又參以己見,因此對有些詩的解釋就和《毛詩》不同瞭。
此後三國、兩晉、南北朝都有許多學者來闡發毛詩和鄭義,但大都失傳瞭,至唐代孔穎達進一步疏解《毛傳》《鄭箋》而作《毛詩正義》四十捲,對《詩經》正文、《毛傳》和《鄭箋》均加補注,所補充的內容包括對《毛傳》和《鄭箋》的解釋、字句訓詁、名物考證、徵引資料等,它是匯集唐以前各傢關於毛詩學說的一部注疏,保存瞭《毛傳》中的注釋字義及古代的訓詁,使《毛詩》在經學研究領域的地位不斷提高,也便於後人讀懂《詩經》。唐代陸德明博采漢魏六朝諸傢訓詁資料,注釋儒傢群經及《老子》《莊子》,成《經典釋文》。約從南宋起,《經典釋文》中的各部分被分彆輯入各部經傳的注疏中,今本《毛詩正義》中輯有陸德明的《音義》,他給經文、傳文、箋文中的字注音,也兼注字義。後收入匯刻的《十三經注疏》中。
《毛詩詁訓傳》是現存最早的、完整的《詩經》注本。此次影印所據底本為國傢圖書館藏宋刻巾箱本,二十捲,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注文小字雙行二十二字,白口,左右雙邊或四周雙邊。《鐵琴銅劍樓善本書目》著錄:“此南宋巾箱本,分捲與唐石經同。第一捲首行題‘毛詩捲第一’;次、三行題‘唐國子監博士兼太子中允贈齊州刺史吳縣開國男陸德明釋文附’;四行題‘周南關雎詁訓傳第一’;以下題‘毛詩國風’,以下題‘鄭氏箋’。第二捲以後無‘唐國子’雲雲二行,餘悉同前。”“傳、箋下即接釋文,不加識彆。惟所音經、注字,皆作陰文。於文多所刪改,與原書及注疏本不同。宋諱匡、殷、桓、覯、慎字有闕筆,而敦字不闕,孝宗以後刻本也。是本勝處往往與唐石經及宋小字本、相颱本閤。”此書鈐“汪士鍾印”“閬源真賞”“鐵琴銅劍樓”“祁陽陳澄中藏書記”等印記,可證此本先後為汪士鍾藝蕓書捨、瞿氏鐵琴銅劍樓、祁陽陳澄中荀齋所收藏,彌足珍貴。
苗文葉
二○一七年五月
《宋本毛詩詁訓傳》:韆年詩意,精校傳世 巍巍中華,文脈綿長。中國古典文學作為璀璨的文化瑰寶,其中詩歌更是承載著民族情感、曆史記憶與哲學思想的重要載體。而《詩經》,作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流傳與解讀,曆來為學界所重。今呈獻於讀者麵前的《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毛詩詁訓傳(套裝全三冊)》,正是這樣一部承載著韆年詩意、凝聚著無數心血、曆經歲月洗禮而愈顯珍貴的學術巨著。 緣起與價值:宋本毛詩詁訓傳的文獻地位 《詩經》的傳世,離不開曆代學者的整理與注釋。《毛詩》是其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傳本,其由毛亨、毛萇二人傳授,曆經漢代學術流派的紛擾,最終確立瞭《毛詩》的正統地位。而“詁訓傳”則是對《毛詩》進行的深入解讀與訓詁,其中尤以曆代名傢所作的詁訓傳為重。 本次推齣的《宋本毛詩詁訓傳》,顧名思義,是以宋代刊本為依據。宋代是中國印刷術高度發達的時期,宋刻本以其精良的印刷質量、嚴謹的校勘以及相對完備的內容,成為後世研究古籍的重要依據。曆代學者對《詩經》的注釋汗牛充棟,但能夠流傳至今,並且具有極高文獻價值的,往往與高質量的宋本傳世息息相關。 《宋本毛詩詁訓傳》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文獻來源的稀有與珍貴。宋本《毛詩詁訓傳》流傳至今已是鳳毛麟角,一旦問世,便足以引起學術界的極大關注。本套叢刊的整理者,曆經艱辛,搜集、比對、校勘,力求恢復宋本的原貌,為研究者提供瞭一個可靠的文本。這不僅是對古籍的保護,更是對曆史文化的尊重與傳承。 其次,其價值體現在對《詩經》理解的深度與廣度。詁訓,即解釋字義、考證詞源,而傳,則包括瞭對詩歌內容的闡釋、背景的考據、思想的挖掘等。《毛詩詁訓傳》是曆代學者集體智慧的結晶,它不僅解決瞭《詩經》文本中的疑難字詞,更深刻地揭示瞭詩歌的藝術魅力、社會背景以及其中蘊含的哲學與倫理觀念。通過閱讀《宋本毛詩詁訓傳》,我們可以窺見曆代士人對《詩經》的理解脈絡,感受他們如何將一部先秦古籍,在不同的時代語境下,賦予新的生命與意義。 內容精要:三大冊的學術盛宴 本套《宋本毛詩詁訓傳》之所以分為三冊,並非隨意劃分,而是根據其內容結構、篇章體例以及學術價值的側重點來編排。每一冊都承載著豐富的學術信息,共同構成瞭一部完整的《毛詩詁訓傳》研究體係。 第一冊:奠基之作,係統梳理 第一冊通常會包含《毛詩詁訓傳》的核心內容,例如對《詩經》三百篇的逐篇逐句的解釋與訓詁。這裏不僅僅是簡單的字詞釋義,更包含瞭對古音、古義的考證,對文化習俗的梳理,以及對詩歌情感的體悟。其中可能涵蓋瞭《國風》的諸多篇章,這些篇章貼近民間生活,情感真摯,是《詩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第一冊的梳理,為讀者打開瞭認識《詩經》的大門,讓古老的文字重新煥發生機。 學者們在詁訓過程中,會引述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辨析與融閤。對於一些難以確定的字詞,會采取多種可能的解釋,並說明理由。對於詩歌的背景,如采集、作詩的地點、人物等,也會盡量進行考證。這種嚴謹細緻的學術態度,是宋本《毛詩詁訓傳》的重要特徵,也是本套叢刊得以傳承至今的根本原因。 第二冊:深度挖掘,思想解析 第二冊則可能側重於對《詩經》中更深層次內容的解讀。這可能包括對《詩經》中蘊含的政治、社會、倫理思想的闡釋。例如,對“風”、“雅”、“頌”的不同內涵的解析,對詩歌所反映的社會製度、禮樂文化、民生疾苦的分析。 此外,第二冊也可能包含一些對《詩經》整體風格、藝術手法的探討。如賦、比、興的運用,以及詩歌的結構、韻律等方麵的分析。學者們會結閤當時的社會曆史條件,來理解詩歌的創作意圖,挖掘其思想深度。在這一冊中,讀者將不僅僅是學習字詞,更是與古人進行一場思想的對話,理解《詩經》為何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源泉。 第三冊:辨析與補充,學術前沿 第三冊往往是集大成之作,或者是對前兩冊內容的進一步補充、辨析與拓展。這可能包括對曆代《毛詩》學發展脈絡的梳理,對不同版本、不同學派觀點的比較研究。也可能包含一些對《詩經》研究中長期存在的爭議問題的探討,提齣新的見解。 此外,第三冊可能還會收錄一些重要的附錄,如校勘記、索引、凡例等。校勘記詳細記錄瞭不同宋本之間的差異,以及整理者進行校訂的依據,這對於深入研究文本至關重要。索引則能夠幫助讀者快速查找所需內容,提高研究效率。凡例則清晰說明瞭本套叢刊的編纂原則、體例以及使用方法,體現瞭整理者的嚴謹與專業。 穿越時空的對話:與古人共讀《詩經》 閱讀《宋本毛詩詁訓傳》,如同穿越時空,與曆代先賢展開一場深刻的對話。我們得以窺見,在沒有現代工具和便捷交通的年代,古人如何憑藉其非凡的智慧與毅力,去解讀一部先秦時期的詩集。他們的考據,他們的辨析,他們的感悟,都凝聚在字裏行間。 通過對《宋本毛詩詁訓傳》的學習,我們可以: 提升古文閱讀能力: 《詩經》作為古文的典範,其語言風格獨特。《毛詩詁訓傳》的注釋,能夠幫助我們剋服閱讀障礙,更好地理解古文的精妙之處。 深入理解中國文化: 《詩經》的內容涵蓋瞭古代社會的方方麵麵,從政治軍事到婚戀習俗,從祭祀慶典到民間歌謠。通過《毛詩詁訓傳》的解讀,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價值觀念與審美情趣。 感悟詩歌的永恒魅力: 詩歌的生命力在於其情感的共鳴。《詩經》中的喜怒哀樂,穿越韆年依然能夠觸動我們。《毛詩詁訓傳》的注釋,則能幫助我們體會詩歌背後更豐富的情感層次與藝術感染力。 踏入國學研究的殿堂: 對於緻力於國學研究的學者而言,《宋本毛詩詁訓傳》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書與研究資料。它提供瞭可靠的文本依據,匯集瞭曆代重要的學術見解,為進一步的學術探索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總結:一份珍貴的文化饋贈 《國學基本典籍叢刊:宋本毛詩詁訓傳(套裝全三冊)》的齣版,無疑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饋贈。它不僅為研究者提供瞭一部高質量的宋本《毛詩詁訓傳》,更為廣大讀者打開瞭一扇瞭解《詩經》、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 這套叢刊的價值,在於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在於其對文獻的尊重與珍視,更在於它所承載的韆年智慧與文化傳承。我們相信,通過細緻閱讀與深入研習,這套《宋本毛詩詁訓傳》必將成為您國學之路上的重要夥伴,引領您在浩瀚的中華經典中,探索更廣闊的天地,感受更深邃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