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术自传》收录了140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或荣誉学部委员撰写的学术自传。全套丛书按学部分为五卷八册:《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卷、文哲学部卷》(上下册)、《历史学部卷》(上下册)、《经济学部卷》(上下册)、《社会政法学部卷》、《国际关系学部卷》。
学部委员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高荣誉称号,获此殊荣者是各个学术领域中的佼佼者和领军者,学术素养深厚、学术成就优秀。他们以第一人称 (有少量几篇为第三人称) 讲述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 并且总结介绍了自己的治学和为人的体会。
通过这套学部委员学术自传,可以使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些优秀学者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使后学者能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同时,这套学术自传也是对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的巡礼,展示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薪火相承、人才辈出的盛况。
周溯源,祖籍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汉族,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历任红旗杂志社哲史部编辑、求是杂志社哲史部历史组副组长、哲史部副主任、文化部副主任、编审,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
赵剑英,现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共党员,哲学博士,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和文章近百篇,代表作有:《试析实践活动运行机制》、《人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论人类实践形态的当代发展》、《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再思考》、《深刻变化的世界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坚持生产力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蕴涵》、《现代性与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危机及重建》等。著有和主编多部著作,代表作有:《哲学的力量》、《复兴中国》、《论中国模式》等。
这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真不是一般传记能比拟的。尤其是那些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内部细节,读起来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我特别关注了改革开放初期,他们是如何平衡短期经济波动与长期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张力的。作者的叙事冷静而客观,没有过多渲染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是将个人的学术轨迹清晰地嵌入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宏大背景之中。那些关于价格双轨制、国有企业改革方案的研讨过程,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顶级经济学人所经历的思想碰撞和理论构建的艰辛。读完后,我对理解我们今天的经济制度有了更坚实、更具历史纵深感的认识。那些教科书上往往一笔带过的重大决策,在这里都有了鲜活的、充满智力斗争的还原。这种第一手的资料价值,是任何二手研究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这套书的第二个册子,集中于作者后期的学术思想整合与政策咨询工作,其信息密度之高,让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反复咀嚼。它详细记录了作者如何将纯粹的理论模型应用于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比如区域经济不平衡、金融市场监管的完善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并没有回避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而是诚恳地剖析了学术意见在转化为行政决策过程中的损耗和异化。这种对“知识分子在权力场域中的角色定位”的深刻反思,使得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学术回顾,上升到了对知识社会学层面的探讨。读到那些具体的报告批注和会议记录时,我仿佛置身于决策现场,感受着时代的重量。
评分从文风上看,作者的笔触是极为内敛而精准的,他擅长使用精确的逻辑链条来构建论证,而非依赖华丽的辞藻。这使得整部自传读起来,更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关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编年史。书中穿插的个人感悟,也极具洞察力,比如他对“效率与公平”这一永恒命题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解演变。这种将个人生命体验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给予读者极大的启发。我尤其留意到他对国际经济学思潮引入和本土化改造的详细描述,这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学界如何“拿来”并“创新”,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案例支持。
评分这两卷本的价值,我认为首先在于其史料的稀缺性和权威性。它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回忆录,更像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发展历程的一个侧影,或者说,是一本“幕后工作日志”。从早期的经济普查方法论的建立,到后来对国有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描述都细致入微,充满了技术细节,但作者总能用清晰的语言加以阐释,避免了纯粹的技术文件感。对于任何一位有志于深入研究中国当代经济体制的学者或严肃读者来说,这套书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它让我们看到,那些宏大的经济数字背后,是无数次深夜的推敲、严谨的数据分析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种“学部委员”的自传可能会过于枯燥和学院派,充满了艰涩的术语和繁复的公式,但出乎意料的是,行文的流畅度和故事性非常强。它不仅记录了学术成就,更描绘了一代学者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青年时期求学经历的描述,那种在时代变迁中如何保持学术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挣扎与坚持,读来令人动容。它似乎在告诉我,真正的学术研究,需要的不仅仅是智商,更是穿越迷雾的勇气和对真理的虔诚。书中对师承关系的梳理,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经济学流派的谱系,让人明白学术传统的薪火相传是何等不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