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徐志摩论:草青人远,一流冷涧》从徐志摩留学的客观背景和过程为研究起点,分析其人文主义世界观思想形成的由来和发展,从而走出以往研究徐志摩以意识形态立场为主要途径的模式;在人文主义思想基础上,研究徐志摩的创作心理,印证其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情怀;同时也就揭示徐志摩的文艺观钟情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缘由。在客观分析徐志摩世界观思想、创作心理和文艺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其散文和诗歌的文学创作世界,以求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在徐志摩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创新贡献。
目录
第一章 近百年的赞美和攻讦
第一节 盖棺难以定论
第二节 “反动”与“堕落”
第三节 “香花”与“毒草”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意义
第二章 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怀
第一节 “布尔乔亚”与“岩石上的藤萝”
第二节 康桥的洗礼
第三节 赤子之心
第三章 “痛苦与快乐”交织的创作心理
第一节 “感美感恋”式的心理
第二节 “迎上前去”式的心理
第三节 钟情于流动美的心理
第四章 浪漫的生命与唯美的生活
第一节 浪漫的生命诗学
第二节 整体美艺术观
第三节 唯美的诗化生活观
第五章 “野马风”散文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散文世界
第二节 “跑野马”的散文风格
第六章 忧郁与热情的诗歌
第一节 忧郁与热情相融合的诗歌情感
第二节 流变的诗风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徐志摩论:草青人远,一流冷涧》:
第一节盖棺难以定论
1923-1949年是对徐志摩研究的第一个时期。较早发表文章评述徐志摩的是西谛、成仿吾、胡适等人。西谛的《徐志摩(曼殊斐儿>附记》,刊载于《小说月报》1923年5月10日第14卷5号;成仿吾的《致徐志摩》刊载于《创造周报》1923年6月3日第4号。上述两文对于徐志摩作品只是泛泛而谈,在此不具体展开论述。胡适的《徐志摩君的(曼殊斐儿>》,是最早正式评论徐志摩诗歌、散文创作的文章,当时署名为胡文。胡适肯定了徐志摩《曼殊斐儿》中呈现出真挚的抒情和优美的音韵,声称“被他感动最深,好似引我入了天国,把一切苦恼都忘却了!”胡适认为,徐志摩感美感恋的瞬间回忆“实在是能指导真正的人生观”,徐志摩是在履行“文学家底(的)责任——指导人生”。1925年徐志摩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出版后,评论界给予热情关注,一批文章相继发表,对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评价。
在初期的评论文章中,影响较大的是朱湘和钱杏邨的两篇文章。朱湘的《评徐君<志摩的诗>》侧重于对《志摩的诗》的文体和艺术形式的分析。朱湘把《志摩的诗》中的诗作分为五类:散文诗、平民风格的诗、哲理诗、情诗、杂诗.并逐一分析。朱湘指出,徐志摩的哲理诗是“最不满人意的”,因为哲学是一种理智的东西,与主情的文学尤其是诗是完全不相容的。虽然哲学与文学的对象同为人生,但文学是“用具体的方法去创造人物”,而哲学是“用抽象的方法去探求真理”。尤其是《默境》-诗,朱湘认为,“这首诗一刻用韵,一刻又不用,一刻又像旧词,一刻又像古文,杂乱无章;并且一刻叙事实,一刻说哲理,一刻又抒情,令读者恍如置身杂货铺中”。朱湘称赞徐志摩的散文诗,认为徐志摩的散文诗想象丰富、观察敏锐、境地清远、譬喻亲切,尤其是《毒药》-诗,“就本质上说来,就艺术上说来,可以说是这几年来散文诗里面最好的一首”,但还是有疲弱、破碎、紊乱、不调和的感觉。对徐志摩的平民风格的诗,朱湘肯定其有两点特别的地方,一是取材于平民的生活,一是采用土白的文体。朱湘对徐志摩的情诗评价最高,认为“写情诗正是徐君的本色行当”,他认为徐志摩的情诗里有美丽幻妙的装饰、清新典雅的气息和清脆玲珑的音节,走进徐志摩的情诗世界,就像“一个初到北京的乡下人进了五色陆离、五音繁会的庙会惊奇得嘴唇合不拢来的时候的张口一样”。朱湘还总结了《志摩的诗》形式上的六个缺点:“土音人韵”、“骈句韵不讲究”、“用韵有时不妥”、“用字有时欠当”、“诗行有时站不住”、“欧化得太生硬”①。值得注意的是,在评论徐志摩诗歌的过程中,朱湘还将徐志摩的诗与中国古典诗和外国诗加以分析比较,这无疑为徐志摩诗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开放性的视野,具有启发性的意义。较为遗憾的是,朱湘是以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要求来衡量和评价徐志摩的新诗创作的,显得有些不合情理。
钱杏邨的《徐志摩先生的自画像》.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立场出发,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对徐志摩诗歌及散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倾向,进行了全面的辛辣的嘲讽和彻底的否定性的批判。该文共分三部分,从第一部分“徐志摩先生的自画像”开始,钱杏邨就给徐志摩扣上了“代表中国的资产阶级的作家”的帽子,分析了徐志摩作为一个个人主义者,“一面渴望着更奢侈的生活,一面又渴望着回到自然”,沉醉于幻想的生活,不曾认清社会,“不过是公子哥儿,闲来无事”,感情浮动,思想漂浮且不稳定,种种幻想只是满足个人欲望。通过分析,钱杏邨认为徐志摩“是中国的资产阶级的进步分子的代言者,他是彻头彻尾的一个进步的资产阶级作家”;在第二部分“徐志摩先生冲向那里去?”中,钱杏邨分析了徐志摩从“飞”的人生到“冲”的人生的变化过程,认为这是因为徐志摩在人生中感到了种种的冲突与矛盾,也是由于他在生活中感受了种
……
前言/序言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长期以来,关于徐志摩的研究,无论是持肯定态度,还是持否定态度,都存在一定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书以徐志摩留学的客观背景和过程为研究起点,分析徐志摩人文主义世界观思想形成的由来和发展,从而走出以往研究徐志摩以意识形态立场为主要途径的模式;在人文主义思想基础上,研究徐志摩的创作心理,印证徐志摩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怀;同时揭示徐志摩的文艺观,以及其钟情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缘由。本书在客观分析徐志摩世界观、创作心理和文艺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徐志摩散文和诗歌的文学创作世界,以求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在徐志摩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创新贡献。
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近百年的赞美和攻讦。徐志摩的创作生涯始于1922年春,终于1931年冬,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但关于徐志摩的诗歌、散文、思想信仰、精神气质、艺术风格、人格特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等方面的话题,却一直是现代文坛上一个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的评论热点。
第二章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怀。从西方人文主义出发,探讨徐志摩复杂韵思想情怀。本书认为徐志摩具有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思想,他以爱为核心,崇尚理性,重视教育,坚守健康与尊严、自由与宽容的原则,向往自然,尊重个性。
第三章“痛苦与快乐”交织的创作心理。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分析徐志摩创作过程中的觉悟与抗争的心理特征,从而形成了“痛苦与快乐”交织的创作心理。他执着于感美感恋,以“迎上前去”的心态,,钟情于流动的审美意象。
第四章浪漫的生命与唯美的生活。徐志摩沐浴于欧风美雨,青睐西方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文艺思潮。他的文学艺术观散落在散文、诗歌、演讲等中,体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文学艺术观:其生命诗学观以对人生的觉悟为前提,以实现生命为目标;其整体美诗学观讲究审美境界、审美印象不容分析,形、质、神交融,气韵贯通、充满生机。
第五章“野马风”散文。徐志摩的散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时政性、自叙性、悼念性、评述性、游记性等五类散文。这些散文集中体现了徐志摩对中国现代散文的一个独创性——“野马风”的贡献。“野马风”散文的特点是思接千里、笔调活跃,飘逸灵动、潇洒自如,看似信马由缰,实是闲庭信步。
第六章忧郁与热情的诗歌。徐志摩的诗歌可用“无关阑”来概括。“无关阑”是指一种自然流露、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在这种“无关阑”的状态之下,徐志摩诗歌的情感呈自然流露、无拘无束的状态,是忧郁与热情的相互融合。其诗风也变化多样,主要以浪漫主义诗风为主,时而交互出现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特征。
当然,对于徐志摩的研究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的开发与拓展,如他的小说、戏剧和翻译作品等。本书仅从徐志摩的人文思想、创作心理、文学艺术观、散文和诗歌的方面来探究,难免存在不足。但是,相对于散乱的零言碎语,本书还是以宏观的视角对徐志摩作了细致深入的研究,从而使得徐志摩研究得到稳固有序的发展。
徐志摩论:草青人远,一流冷涧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