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部詳細介紹茶葉微生物相關産品的教材。主編為知名的華中農大黃友誼教授,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親筆作序。
係統地介紹瞭應用於茶葉微生物産品中常見的微生物種類與特性,獲取和利用微生物的途徑與基本方法,微生物發酵茶産品的基本技術與方法。內容包括黑茶産品、紅茶菌産品、金花菌茶産品、酸茶産品、茶酒産品、茶醋産品、靈芝菌茶産品、蟲草茶産品、乳酸菌茶産品和其他茶葉微生物産品等。
黃友誼,博士,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教授,長期從事茶葉加工方麵的教學、科研與技術推廣工作,主要是開展微生物茶産品(如黑茶、發酵茶飲料等)開發、多酚氧化酶和DNA拓撲異構酶的分子酶學研究。齣版著作2本,參編3本,申請國傢發明專利9個,鑒定成果3項。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微生物在茶葉中的應用
第二節 茶葉微生物産品的分類
第三節 茶葉微生物産品學的概念與研究內容
第四節 茶葉微生物産品開發的展望
第二章 黑茶産品
第一節 普洱茶産品
第二節 湖南黑茶産品
第三節 四川黑茶産品
第四節 六堡茶産品
第五節 青磚茶産品
第三章 紅茶菌産品
第一節 紅茶菌的活性成分與功能
第二節 影響紅茶菌發酵的因素
第三節 紅茶菌發酵
第四節 代錶性紅茶菌産品
第四章 金花菌産品
第一節 金花菌的利用現狀
第二節 金花菌的活性成分與功能
第三節 金花菌散茶發酵發花技術
第四節 金花菌茶飲料
第五節 其他金花菌茶産品
第五章 酸茶産品
第一節 酸茶的開發現狀
第二節 酸茶傳統加工技術
第三節 酸茶現代加工技術
第四節 酸茶産品開發
第六章 茶酒産品
第一節 茶酒的開發現狀
第二節 茶酒的發酵條件
第三節 茶酒的發酵技術
第四節 茶酒産品的質量
第七章 茶醋産品
第一節 茶醋的開發現狀
第二節 茶醋的發酵條件
第三節 茶醋的發酵技術
第四節 茶醋産品的質量
第八章 乳酸菌茶産品
第一節 乳酸菌茶産品的開發現狀
第二節 茶源優良乳酸菌的篩選
第三節 綠茶型乳酸菌茶飲料發酵
第四節 紅茶型乳酸菌茶飲料發酵
第五節 其他乳酸菌發酵茶産品
第九章 靈芝菌茶産品
第一節 靈芝菌的活性成分與功能
第二節 靈芝菌的馴化篩選
第三節 固態靈芝菌茶發酵
第四節 液態靈芝菌茶發酵
第五節 靈芝菌配製茶的加工
第十章 蟲草菌茶産品
第一節 蟲草菌的活性成分與功能
第二節 蟲草菌的馴化篩選
第三節 固態蟲草菌茶發酵
第四節 液態蟲草菌茶發酵
第五節 蟲草菌配製茶的加工
第十一章 高香茶産品
第一節 産香微生物的種類與應用
第二節 産香菌株的篩選
第三節 酒香型茶産品的加工
第四節 酯香型茶産品的加工
第十二章 冷泡茶産品
第一節 冷泡茶産品的現狀
第二節 冷泡茶的發酵條件
第三節 冷泡茶的發酵技術
第四節 冷泡茶産品的品質
第十三章 功能性普洱茶
第一節 功能性普洱茶的發展現狀
第二節 普洱茶發酵劑及其應用
第三節 γ-氨基丁酸普洱茶
第四節 洛伐他汀普洱茶
第十四章 茶源活性成分發酵生産
第一節 茶褐素發酵生産
第二節 茶多糖發酵生産
第三節 細菌縴維素發酵生産
第四節 茶氨酸發酵生産
第五節 其他活性成分發酵生産
第十五章 其他茶葉微生物産品
第一節 茶園微生物肥料
第二節 茶園微生物農藥
參考文獻
一、微生物在茶産業中的利用途徑
(一)微生物在茶産業中的利用方式
微生物在茶産業中的利用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利用微生物代謝物,如酶、抗生素、氨基酸等成分;二是利用微生物菌體,多為活菌體,死菌體也可以應用;三是微生物菌體與其代謝物的混閤物。在茶産業實踐中,以第三種方式應用較多。
(二)微生物在茶産業中的應用對象
微生物在茶産業中可應用於茶園土壤改良、茶樹品種選育、茶樹栽培生長、茶樹病蟲害防治、茶園農藥降解、茶産品加工、茶産品保鮮、茶葉廢棄物利用等方麵,涉及茶産業的産前、産中、産後全過程。
二、茶葉中常用微生物
茶葉中含有多種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物質,可滿足微生物的生長要求。但茶葉除瞭可以提供菌體生長物質之外,還存在多酚類等多種可以抑製微生物生長的物質成分。微生物若可以在茶葉上生長,則至少應具備如下特徵:抗逆性強、生長速度快、不易發生突變。當前能在茶葉基質上生長的微生物種類較多,在此僅介紹茶葉加工中常見的微生物種類。
(一)黑麯黴(Aspergillus niger)
黑麯黴廣泛應用於食品中,能産生20多種左右的水解酶,其中可利用的有糖苷酶、葡萄糖澱粉酶、縴維素酶、柚苷酶、乳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許多酶類,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質、果膠、天然縴維和不可溶性化閤物等有機物,可以産生草酸、檸檬酸、葡萄糖酸、抗壞血酸等成分。黑麯黴是黑茶渥堆中最主要的優勢菌,其代謝産生的水解酶在黑茶渥堆中期錶現為增加趨勢,水解酶對黑茶品質形成作用顯著。
(二)青黴屬(Penicillium)
青黴在黑茶渥堆過程中産生多種酶及有機酸,可産生葡萄糖氧化酶或葡萄糖酸、檸檬酸、青黴素、抗壞血酸等。同時,青黴發酵的菌絲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和B類維生素,代謝産生的青黴素對雜菌、腐敗菌有良好的消除和抑製生長作用。青黴也是黑茶渥堆中的優勢菌之一,對黑茶品質形成作用明顯。
(三)酵母屬(Saccharomyces)
能夠在茶葉為主的基質中生長的酵母菌,不僅繁殖能力要強,而且在發酵過程中最好能同時以多種方式進行繁殖。目前已知適閤在茶葉發酵中應用的酵母菌,主要有齣芽酵母、德氏酵母、假絲酵母和釀酒酵母等。酵母菌含有豐富的酶係統,如蔗糖酶、麥芽糖酶等,以及生理活性物質如輔酶I、輔酶A等,還能利用多種糖類代謝産生維生素B1、B2、C等。有機物經酵母菌發酵後,蛋白質、維生素A等物質的生物活性都會大幅度提高。酵母可用於生産茶酒飲料,生産增香茶産品。酵母菌也是黑茶渥堆和紅茶菌發酵中的優勢菌之一,對黑茶和紅茶菌的品質形成作用明顯。
微生物與茶産品的生産自古就聯係緊密,長期以來人們對微生物發酵黑茶和紅茶菌的研究總結較多。近20年來,微生物在茶産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多,並在茶産業發展中開始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市場上開始齣現各種各樣的茶葉微生物産品。微生物非常神奇,同一種微生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長代謝特性,可以發酵齣不同風味品質的茶産品。微生物不但可以塑造茶産品的風味品質,還可以增強茶産品的功能,這為我們將微生物應用於茶産業中提供瞭無限的遐想。
利用茶資源開發生産各種茶葉微生物産品,尤其是具有明顯養生功能的茶産品,無疑將滿足人們的保健養生需求,促進人體健康。因此,及時將已有的茶葉微生物産品和技術整理成體係,無疑可以開拓學生的知識麵,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綜閤素質。同時,可以推動茶葉企業進行茶葉微生物産品開發,提升生産技術,帶動茶資源高效開發利用,有利於促進茶産業健康發展。
本教材共分十五章,由西南大學楊堅主審。
本教材參閱和藉鑒瞭很多專著、論文等文獻,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相關院校和同仁的大力支持,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欣然撰寫序言,雲南農業大學周紅傑教授熱情審訂第二章第一節,湖南省白沙溪茶廠股份有限公司張玲苓熱情審訂第二章第二節,廣西梧州茶廠何梅珍高級工程師熱情審訂第二章第四節。本書的齣版同時得到華中農業大學教務處和園藝林學學院的支持,特一一緻謝!
由於時間倉促,學科發展迅速,書中定會存在不足與錯漏之處,敬請專傢學者批評指正!
這本《茶葉微生物産品學》真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關於茶葉生命奧秘的百科全書。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其嚴謹的學術風格與通俗易懂的語言之間的巧妙平衡。書中對於微生物在茶葉加工中的作用進行瞭係統性的闡述,從發酵的菌種選擇、培養基的優化,到發酵過程中的環境控製,每一個環節都講解得非常到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益生菌在茶葉中的應用”這一部分,作者詳細介紹瞭某些微生物如何通過發酵過程産生有益於人體健康的代謝産物,以及如何通過科學的方法將這些益生菌引入茶葉産品中,以提高茶葉的保健功能。這對於關注健康飲食的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此外,書中還探討瞭茶葉微生物産品在食品安全方麵的重要性,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微生物檢測技術來確保茶葉産品的質量和安全。對於我這樣一個對食品安全非常關注的讀者來說,這部分內容非常實用且有價值。作者在文中還列舉瞭許多國際上成功的茶葉微生物産品案例,分析瞭它們的市場錶現和消費者反饋,這為我瞭解行業前沿提供瞭寶貴的參考。這本書的排版也非常精良,大量的圖錶和數據分析,使得復雜的科學原理變得直觀易懂。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對茶葉微生物有瞭更深入的認識,也對茶葉的未來發展方嚮有瞭新的思考。
評分《茶葉微生物産品學》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次充滿驚喜的閱讀體驗。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枯燥的教科書,但事實並非如此。作者用一種非常親切和接地氣的方式,嚮讀者娓娓道來茶葉世界裏那些看不見的“生命”。從微生物的起源,到它們如何在土壤、茶葉采摘、加工等各個環節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書中都進行瞭詳盡的介紹。最讓我著迷的是關於“微生物在茶葉陳化過程中的作用”這一章節。書中詳細解釋瞭為什麼像普洱茶這樣的後發酵茶,隨著時間的推移,其風味和品質會發生奇妙的變化,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微生物的“辛勤工作”。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瞭微生物如何分解茶葉中的大分子物質,産生新的風味化閤物,以及如何影響茶葉的色澤和口感。書中還提供瞭許多實踐性的指導,例如如何通過控製發酵環境來引導微生物嚮有利於茶葉品質的方嚮發展,以及如何避免雜菌的汙染。這些內容對於一些想要深入瞭解茶葉製作工藝,甚至嘗試自己發酵茶葉的讀者來說,都具有非常高的參考價值。而且,書中還配有大量的圖片,展示瞭不同微生物在茶葉中的生長狀態,以及它們對茶葉外觀的影響,這使得抽象的微生物世界變得具體可感。
評分終於讀完瞭《茶葉微生物産品學》這本書,我感覺自己打開瞭一扇全新的大門,窺見瞭茶葉背後隱藏的微生物王國。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深度,又不乏人文的關懷。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微生物多樣性與茶葉地域性”的探討。作者指齣,不同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土壤類型孕育的微生物群落各不相同,而這些微生物群落又直接影響著當地茶葉的獨特風味和品質。通過對比分析不同産區的茶葉微生物組成,作者生動地展現瞭“風土”是如何通過微生物的力量,在茶葉中留下獨特的印記。這本書還深入探討瞭“微生物在茶葉産品品質控製中的應用”。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現代化的微生物檢測技術,來監控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動態,預測茶葉的品質變化,以及如何通過優化工藝參數來優化微生物的生長環境,從而達到提升茶葉品質的目的。對於我這樣一個在茶葉行業工作的人來說,這些內容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能夠幫助我更科學、更有效地進行茶葉的生産和品控。書中還涉及瞭微生物在茶葉應用中的一些前沿技術,例如基因工程在茶葉微生物改良中的潛力,以及利用大數據分析來預測微生物發酵的走嚮,這些都讓我看到瞭茶葉行業未來的廣闊前景。
評分當我拿到《茶葉微生物産品學》時,就被其厚重的質感和精心設計的封麵所吸引。翻閱其中的內容,我立刻被作者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視角所摺服。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茶葉中微生物的分類和鑒定,它更深入地探討瞭微生物與茶葉之間的共生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如何影響茶葉的風味、香氣和營養價值。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微生物代謝産物與茶葉品質”時所展現的深度。他詳細分析瞭各種酶類、揮發性物質以及其他次級代謝産物在茶葉發酵過程中産生的分子機製,以及它們如何協同作用,最終形成茶葉獨特的“感官特徵”。書中引用瞭大量的科學研究文獻,數據詳實,邏輯嚴密,讓我對茶葉的品質有瞭更科學、更客觀的認識。讓我眼前一亮的是,書中還提到瞭“微生物在茶葉産品創新中的應用”,例如如何通過篩選特定的微生物菌株來開發具有特殊功能(如抗氧化、降血脂)的茶葉産品,以及如何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來改良低品質茶葉,賦予其更高的附加值。這些前瞻性的思考,讓我看到瞭茶葉行業未來的無限可能。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韻味,讀起來有一種享受科學之美的感覺。
評分一本期待已久的書終於到手瞭!翻開《茶葉微生物産品學》,雖然書名聽起來略顯專業,但內容卻意外地引人入勝。作者以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那些肉眼難以看見的微生物世界展現在我麵前,仿佛我正置身於一個微觀的茶園,觀察著各種菌群的繁衍生息。書的開篇就詳細介紹瞭茶葉發酵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微生物種類,它們的形態、生理特性以及在不同茶葉類型(如普洱茶、紅茶)中的作用。我尤其被其中關於“黴菌扮演的角色”這一章節所吸引,以往總覺得黴菌是破壞性的,但書中卻揭示瞭在特定條件下,某些黴菌如何賦予茶葉獨特的風味和香氣,這顛覆瞭我很多認知。而且,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案例,比如對不同産區、不同工藝的茶葉微生物群落進行比較分析,讓我對茶葉的品質形成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微生物學的基本概念,但講得淺顯易懂,即使是跨學科的讀者也能很快掌握。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解某些復雜過程時,會配上精美的插圖,那些微生物的顯微照片,以及它們在茶葉組織中的分布圖,都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直觀性,也讓我不禁贊嘆大自然的神奇。這本書的語言流暢,邏輯清晰,字裏行間充滿瞭作者對茶葉微生物世界的探索熱情,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聽一個經驗豐富的茶農講述他與微生物的“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