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详细介绍茶叶微生物相关产品的教材。主编为知名的华中农大黄友谊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亲笔作序。
系统地介绍了应用于茶叶微生物产品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与特性,获取和利用微生物的途径与基本方法,微生物发酵茶产品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内容包括黑茶产品、红茶菌产品、金花菌茶产品、酸茶产品、茶酒产品、茶醋产品、灵芝菌茶产品、虫草茶产品、乳酸菌茶产品和其他茶叶微生物产品等。
黄友谊,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长期从事茶叶加工方面的教学、科研与技术推广工作,主要是开展微生物茶产品(如黑茶、发酵茶饮料等)开发、多酚氧化酶和DNA拓扑异构酶的分子酶学研究。出版著作2本,参编3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个,鉴定成果3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在茶叶中的应用
第二节 茶叶微生物产品的分类
第三节 茶叶微生物产品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茶叶微生物产品开发的展望
第二章 黑茶产品
第一节 普洱茶产品
第二节 湖南黑茶产品
第三节 四川黑茶产品
第四节 六堡茶产品
第五节 青砖茶产品
第三章 红茶菌产品
第一节 红茶菌的活性成分与功能
第二节 影响红茶菌发酵的因素
第三节 红茶菌发酵
第四节 代表性红茶菌产品
第四章 金花菌产品
第一节 金花菌的利用现状
第二节 金花菌的活性成分与功能
第三节 金花菌散茶发酵发花技术
第四节 金花菌茶饮料
第五节 其他金花菌茶产品
第五章 酸茶产品
第一节 酸茶的开发现状
第二节 酸茶传统加工技术
第三节 酸茶现代加工技术
第四节 酸茶产品开发
第六章 茶酒产品
第一节 茶酒的开发现状
第二节 茶酒的发酵条件
第三节 茶酒的发酵技术
第四节 茶酒产品的质量
第七章 茶醋产品
第一节 茶醋的开发现状
第二节 茶醋的发酵条件
第三节 茶醋的发酵技术
第四节 茶醋产品的质量
第八章 乳酸菌茶产品
第一节 乳酸菌茶产品的开发现状
第二节 茶源优良乳酸菌的筛选
第三节 绿茶型乳酸菌茶饮料发酵
第四节 红茶型乳酸菌茶饮料发酵
第五节 其他乳酸菌发酵茶产品
第九章 灵芝菌茶产品
第一节 灵芝菌的活性成分与功能
第二节 灵芝菌的驯化筛选
第三节 固态灵芝菌茶发酵
第四节 液态灵芝菌茶发酵
第五节 灵芝菌配制茶的加工
第十章 虫草菌茶产品
第一节 虫草菌的活性成分与功能
第二节 虫草菌的驯化筛选
第三节 固态虫草菌茶发酵
第四节 液态虫草菌茶发酵
第五节 虫草菌配制茶的加工
第十一章 高香茶产品
第一节 产香微生物的种类与应用
第二节 产香菌株的筛选
第三节 酒香型茶产品的加工
第四节 酯香型茶产品的加工
第十二章 冷泡茶产品
第一节 冷泡茶产品的现状
第二节 冷泡茶的发酵条件
第三节 冷泡茶的发酵技术
第四节 冷泡茶产品的品质
第十三章 功能性普洱茶
第一节 功能性普洱茶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普洱茶发酵剂及其应用
第三节 γ-氨基丁酸普洱茶
第四节 洛伐他汀普洱茶
第十四章 茶源活性成分发酵生产
第一节 茶褐素发酵生产
第二节 茶多糖发酵生产
第三节 细菌纤维素发酵生产
第四节 茶氨酸发酵生产
第五节 其他活性成分发酵生产
第十五章 其他茶叶微生物产品
第一节 茶园微生物肥料
第二节 茶园微生物农药
参考文献
一、微生物在茶产业中的利用途径
(一)微生物在茶产业中的利用方式
微生物在茶产业中的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利用微生物代谢物,如酶、抗生素、氨基酸等成分;二是利用微生物菌体,多为活菌体,死菌体也可以应用;三是微生物菌体与其代谢物的混合物。在茶产业实践中,以第三种方式应用较多。
(二)微生物在茶产业中的应用对象
微生物在茶产业中可应用于茶园土壤改良、茶树品种选育、茶树栽培生长、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园农药降解、茶产品加工、茶产品保鲜、茶叶废弃物利用等方面,涉及茶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二、茶叶中常用微生物
茶叶中含有多种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可满足微生物的生长要求。但茶叶除了可以提供菌体生长物质之外,还存在多酚类等多种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成分。微生物若可以在茶叶上生长,则至少应具备如下特征: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不易发生突变。当前能在茶叶基质上生长的微生物种类较多,在此仅介绍茶叶加工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
(一)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黑曲霉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能产生20多种左右的水解酶,其中可利用的有糖苷酶、葡萄糖淀粉酶、纤维素酶、柚苷酶、乳酸酶、葡萄糖氧化酶等许多酶类,可以分解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质、果胶、天然纤维和不可溶性化合物等有机物,可以产生草酸、柠檬酸、葡萄糖酸、抗坏血酸等成分。黑曲霉是黑茶渥堆中最主要的优势菌,其代谢产生的水解酶在黑茶渥堆中期表现为增加趋势,水解酶对黑茶品质形成作用显著。
(二)青霉属(Penicillium)
青霉在黑茶渥堆过程中产生多种酶及有机酸,可产生葡萄糖氧化酶或葡萄糖酸、柠檬酸、青霉素、抗坏血酸等。同时,青霉发酵的菌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B类维生素,代谢产生的青霉素对杂菌、腐败菌有良好的消除和抑制生长作用。青霉也是黑茶渥堆中的优势菌之一,对黑茶品质形成作用明显。
(三)酵母属(Saccharomyces)
能够在茶叶为主的基质中生长的酵母菌,不仅繁殖能力要强,而且在发酵过程中最好能同时以多种方式进行繁殖。目前已知适合在茶叶发酵中应用的酵母菌,主要有出芽酵母、德氏酵母、假丝酵母和酿酒酵母等。酵母菌含有丰富的酶系统,如蔗糖酶、麦芽糖酶等,以及生理活性物质如辅酶I、辅酶A等,还能利用多种糖类代谢产生维生素B1、B2、C等。有机物经酵母菌发酵后,蛋白质、维生素A等物质的生物活性都会大幅度提高。酵母可用于生产茶酒饮料,生产增香茶产品。酵母菌也是黑茶渥堆和红茶菌发酵中的优势菌之一,对黑茶和红茶菌的品质形成作用明显。
微生物与茶产品的生产自古就联系紧密,长期以来人们对微生物发酵黑茶和红茶菌的研究总结较多。近20年来,微生物在茶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并在茶产业发展中开始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上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茶叶微生物产品。微生物非常神奇,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生长代谢特性,可以发酵出不同风味品质的茶产品。微生物不但可以塑造茶产品的风味品质,还可以增强茶产品的功能,这为我们将微生物应用于茶产业中提供了无限的遐想。
利用茶资源开发生产各种茶叶微生物产品,尤其是具有明显养生功能的茶产品,无疑将满足人们的保健养生需求,促进人体健康。因此,及时将已有的茶叶微生物产品和技术整理成体系,无疑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同时,可以推动茶叶企业进行茶叶微生物产品开发,提升生产技术,带动茶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
本教材共分十五章,由西南大学杨坚主审。
本教材参阅和借鉴了很多专著、论文等文献,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相关院校和同仁的大力支持,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欣然撰写序言,云南农业大学周红杰教授热情审订第二章第一节,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张玲苓热情审订第二章第二节,广西梧州茶厂何梅珍高级工程师热情审订第二章第四节。本书的出版同时得到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和园艺林学学院的支持,特一一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学科发展迅速,书中定会存在不足与错漏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当我拿到《茶叶微生物产品学》时,就被其厚重的质感和精心设计的封面所吸引。翻阅其中的内容,我立刻被作者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视角所折服。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茶叶中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它更深入地探讨了微生物与茶叶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茶叶的风味、香气和营养价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微生物代谢产物与茶叶品质”时所展现的深度。他详细分析了各种酶类、挥发性物质以及其他次级代谢产物在茶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分子机制,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最终形成茶叶独特的“感官特征”。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文献,数据详实,逻辑严密,让我对茶叶的品质有了更科学、更客观的认识。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还提到了“微生物在茶叶产品创新中的应用”,例如如何通过筛选特定的微生物菌株来开发具有特殊功能(如抗氧化、降血脂)的茶叶产品,以及如何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改良低品质茶叶,赋予其更高的附加值。这些前瞻性的思考,让我看到了茶叶行业未来的无限可能。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有一种享受科学之美的感觉。
评分终于读完了《茶叶微生物产品学》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窥见了茶叶背后隐藏的微生物王国。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不乏人文的关怀。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微生物多样性与茶叶地域性”的探讨。作者指出,不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孕育的微生物群落各不相同,而这些微生物群落又直接影响着当地茶叶的独特风味和品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产区的茶叶微生物组成,作者生动地展现了“风土”是如何通过微生物的力量,在茶叶中留下独特的印记。这本书还深入探讨了“微生物在茶叶产品品质控制中的应用”。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现代化的微生物检测技术,来监控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动态,预测茶叶的品质变化,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优化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提升茶叶品质的目的。对于我这样一个在茶叶行业工作的人来说,这些内容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茶叶的生产和品控。书中还涉及了微生物在茶叶应用中的一些前沿技术,例如基因工程在茶叶微生物改良中的潜力,以及利用大数据分析来预测微生物发酵的走向,这些都让我看到了茶叶行业未来的广阔前景。
评分《茶叶微生物产品学》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充满惊喜的阅读体验。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但事实并非如此。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和接地气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茶叶世界里那些看不见的“生命”。从微生物的起源,到它们如何在土壤、茶叶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最让我着迷的是关于“微生物在茶叶陈化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章节。书中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像普洱茶这样的后发酵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风味和品质会发生奇妙的变化,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微生物的“辛勤工作”。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微生物如何分解茶叶中的大分子物质,产生新的风味化合物,以及如何影响茶叶的色泽和口感。书中还提供了许多实践性的指导,例如如何通过控制发酵环境来引导微生物向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方向发展,以及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这些内容对于一些想要深入了解茶叶制作工艺,甚至尝试自己发酵茶叶的读者来说,都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而且,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展示了不同微生物在茶叶中的生长状态,以及它们对茶叶外观的影响,这使得抽象的微生物世界变得具体可感。
评分这本《茶叶微生物产品学》真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关于茶叶生命奥秘的百科全书。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其严谨的学术风格与通俗易懂的语言之间的巧妙平衡。书中对于微生物在茶叶加工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从发酵的菌种选择、培养基的优化,到发酵过程中的环境控制,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非常到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益生菌在茶叶中的应用”这一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某些微生物如何通过发酵过程产生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代谢产物,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将这些益生菌引入茶叶产品中,以提高茶叶的保健功能。这对于关注健康饮食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吸引力。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茶叶微生物产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微生物检测技术来确保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于我这样一个对食品安全非常关注的读者来说,这部分内容非常实用且有价值。作者在文中还列举了许多国际上成功的茶叶微生物产品案例,分析了它们的市场表现和消费者反馈,这为我了解行业前沿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精良,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使得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易懂。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茶叶微生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茶叶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新的思考。
评分一本期待已久的书终于到手了!翻开《茶叶微生物产品学》,虽然书名听起来略显专业,但内容却意外地引人入胜。作者以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那些肉眼难以看见的微生物世界展现在我面前,仿佛我正置身于一个微观的茶园,观察着各种菌群的繁衍生息。书的开篇就详细介绍了茶叶发酵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微生物种类,它们的形态、生理特性以及在不同茶叶类型(如普洱茶、红茶)中的作用。我尤其被其中关于“霉菌扮演的角色”这一章节所吸引,以往总觉得霉菌是破坏性的,但书中却揭示了在特定条件下,某些霉菌如何赋予茶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这颠覆了我很多认知。而且,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对不同产区、不同工艺的茶叶微生物群落进行比较分析,让我对茶叶的品质形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但讲得浅显易懂,即使是跨学科的读者也能很快掌握。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某些复杂过程时,会配上精美的插图,那些微生物的显微照片,以及它们在茶叶组织中的分布图,都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也让我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神奇。这本书的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茶叶微生物世界的探索热情,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听一个经验丰富的茶农讲述他与微生物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