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4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遼史(平裝·全5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1. 與通行四十多年的點校本《遼史》相比,本次修訂,嚴格遵循底本校勘原則,采用瞭明初內廷硃絲欄抄本和《永樂大典》所引《遼史》進行通校,他校文獻更加豐富,不僅利用《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長編》《三朝北盟會編》等古籍及高麗史料,還參校石刻齣土資料約120種,前人的校勘成果和散見於各種書刊的今人相關研究成果亦俱在吸收參考之列。
2. 改動標點數百處,增補校勘記1000餘條,刪減原校勘記400條左右,保留的原校勘記700餘條也多有充實和改寫。校勘記閤計1716條。
3. 新增底本、通校本和參校本彩色書影6幅,新撰修訂前言、凡例並附主要參考文獻和修訂後記。
《遼史》,元脫脫等奉敕撰修,是研究遼朝曆史基本、重要的史料。
全書116捲,包括本紀30捲,誌32捲,錶8捲,列傳45捲,《國語解》1捲,記載從耶律阿保機即可汗位至遼朝滅亡二百餘年的曆史,兼及遼末耶律大石所建西遼的史事。
《遼史》在“二十四史”中成書極速,問題也較多,整理難度較大。點校本《遼史》起初由馮傢昇負責整理,後由陳述完成,於1974年齣版。原點校本以百衲本為工作本,以乾隆殿本為通校本,參校南、北監本和道光殿本,又用《永樂大典》所引《遼史》全校一過,同時運用本校、他校方法,訂正瞭不少錯謬,成為一個比較完善的整理本。
本次修訂,選擇以百衲本為底本,以原內閣大庫所藏明初內廷硃絲欄抄本、《永樂大典》引《遼史》為通校本,參校以明南、北監本及乾隆殿本,以版本校為基礎,充分利用本校,重點利用五代、遼、宋、金、元、高麗文獻等進行他校,非常注意運用齣土文獻參校,同時全麵搜集和吸收已齣重要考訂和研究成果,嚴格遵循古籍整理規範,審慎去取,全書改動標點數百處,增補校勘記1000餘條,刪減原校勘記400條左右,保留的原校勘記700餘條也多有充實和改寫。可以說,修訂本體現瞭當今《遼史》整理研究的新水平,達到《遼史》點校整理的新高度。
修訂組成員
主持人
劉浦江(1961—2015),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專業領域為宋遼金史、中國北方民族史,兼及四庫文獻學及思想文化史研究。先後發錶各類學術文章百餘篇,並齣版《遼金史論》、《二十世紀遼金史論著目錄》、《鬆漠之間——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契丹小字詞匯索引》四部論著。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成員
康鵬,邱靖嘉,陳曉偉,任文彪,苗潤博,林鵠,高宇,曹流,樂日樂,聶文華,肖乃铖,趙宇
書影彩頁
《遼史》整理人員名錄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緣起
點校本《遼史》修訂前言
點校本《遼史》修訂凡例
第一冊分目錄
第二冊分目錄
第三冊分目錄
第四冊分目錄
第五冊分目錄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組織機構
點校本遼史修訂前言
一
《遼史》一百一十六捲,元脫脫等奉敕纂修。包括本紀三十捲,誌三十二捲,錶八捲,傳四十五捲,《國語解》一捲。記載從耶律阿保機即可汗位至遼朝亡國二百餘年(九○七—一一二五)的曆史,兼及遼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是研究遼朝一代曆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史料。
《遼史》得以纂修成書,經曆瞭一個非常麯摺的過程。早在元世祖中統二年(一二六一),翰林學士承旨王鶚就曾建言修遼、金二史。南宋亡後,又議修遼、金、宋三史。訖於文宗朝,朝廷屢次議修三史,前後不下六七次之多,但均因正朔義例之爭而不得不擱置。其間的主要分歧是自金朝亡國之日起就已産生的兩種對立觀點:究竟應當獨尊宋為正統,還是應當將宋與遼金視為南北朝呢?當時史館中有人主張采用修端《辯遼宋金正統》提齣的南、北史說,張紳《通鑒續編序》曰:“曩時朝廷纂修三史,一時士論,雖知宋為正統,物議以宋勝國而疑之。史臣王理因著《三史正統論》,推明修端之言,欲以遼為《北史》,金亦為《北史》,宋自太祖至靖康為《宋史》,建炎以後為《南宋史》。”但主張獨尊宋統者則堅持應以宋為本紀,以遼金為載記。甚至連當時的科舉考試都涉及到瞭這個問題,《元文類》捲四七載宋本《鄉試策問》曰:“趙宋立國三百餘年,遼金二氏與之終始……廷議將並纂三氏之書,為不刊之典。左氏、史遷之體裁何所法?凡例正朔之予奪何以辨?諸君子其悉著於篇,用備采擇。”可見這確實是元朝士人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
後來虞集提齣瞭一個迴避爭論的設想:“間與同列議三史之不得成,蓋互以分閤論正統,莫剋有定。今當三傢各為書,各盡其言而核實之,使其事不廢可也,乃若議論則以俟來者。諸公頗以為然。”這一動議的提齣,大約是文宗時期的事情。可見三史各自成書的辦法,當時史館中醞釀已久,並非脫脫的發明。直到至正三年(一三四三),時任中書右丞相的脫脫領銜纂修三史都總裁,纔最終采納瞭這種意見。《庚申外史》捲上雲:“先是諸儒議論三國正統,久不決。至是脫脫獨斷曰:‘三國各與正統,各係其年號。’議者遂息。”其中《遼史》由廉惠山海牙、王沂、徐昺、陳繹曾四人分撰。自至正三年四月至四年三月,前後費時不到一年,《遼史》就率先告成。
二
關於《遼史》的史源,馮傢升在《遼史源流考》一文中進行過較為深入的探討,他的研究結論是,元修《遼史》的史源主要齣自遼耶律儼《皇朝實録》和金陳大任《遼史》,因遼末史料極為匱乏,又取舊題宋人葉隆禮《契丹國誌》加以補充。
遼朝修史製度不甚健全,雖有修起居注、日曆的記載,但似未形成製度,亦未聞有成書者,其官修史書之可考者惟有“實録”而已。據《遼史》記載,遼朝曾先後四次纂修《實録》。最早的一次是聖宗統和九年(九九一),室昉等撰進《實録》二十捲。《遼史`聖宗紀》曰:統和九年正月乙酉,“樞密使、監修國史室昉等進《實録》,賜物有差”。《室昉傳》亦雲:「錶進所撰《實録》二十捲,手詔褒之。」室昉是時已年過七旬,大概隻是以樞密使領銜監修而已,此書主要成於邢抱樸之手。《邢抱樸傳》謂統和間“遷翰林學士承旨,與室昉同修《實録》”,即指此事。第二次是興宗重熙十三年(一○四四),耶律庶成等修成《實録》二十捲。據《遼史`興宗紀》,是年六月丙申,“詔前南院大王耶律榖欲、翰林都林牙耶律庶成等編集國朝上世以來事跡”。《耶律榖欲傳》也說:“奉詔與林牙耶律庶成、蕭韓傢奴編遼國上世事跡及諸帝《實録》,未成而卒。”《耶律庶成傳》則說:“偕林牙蕭韓傢奴等撰《實録》及《禮書》。”關於此書斷限及捲數,《蕭韓傢奴傳》說得最清楚:“擢翰林都林牙,兼修國史……(重熙十三年)詔與耶律庶成録遙輦可汗至重熙以來事跡,集為二十捲,進之。”第三次是道宗大安元年(一○八五),史官進呈七帝《實録》,捲數不詳。《遼史`道宗紀》是年十一月辛亥,“史臣進太祖以下七帝《實録》”,所謂“七帝”,即指太祖至興宗。第四次就是遼末耶律儼修成《皇朝實録》七十捲。
……
很好,快遞速度很快!
評分書不錯,正版的。
評分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遼史(平裝·全5冊)
評分雖然用於閱讀,但書邊褶皺,希望以後快遞可以注意一下
評分新舊五代史采用紙泛黃,看起來十分古樸,而且利於眼睛保護。而後麵齣的遼史則采用白色的紙張,建議書局還是采用這種偏黃的紙張。
評分非常好的一套書哦,印刷的很好
評分讀書是一種人生投資,提升人生價值,抬高人生高度
評分期待後續點校本二十四史的齣版。
評分已發行的平裝版本好像都齊全瞭吧,魏書貌似還沒有平裝……
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遼史(平裝·全5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