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與通行四十多年的點校本《遼史》相比,本次修訂,嚴格遵循底本校勘原則,采用瞭明初內廷硃絲欄抄本和《永樂大典》所引《遼史》進行通校,他校文獻更加豐富,不僅利用《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長編》《三朝北盟會編》等古籍及高麗史料,還參校石刻齣土資料約120種,前人的校勘成果和散見於各種書刊的今人相關研究成果亦俱在吸收參考之列。
2. 改動標點數百處,增補校勘記1000餘條,刪減原校勘記400條左右,保留的原校勘記700餘條也多有充實和改寫。校勘記閤計1716條。
3. 新增底本、通校本和參校本彩色書影6幅,新撰修訂前言、凡例並附主要參考文獻和修訂後記。
《遼史》,元脫脫等奉敕撰修,是研究遼朝曆史基本、重要的史料。
全書116捲,包括本紀30捲,誌32捲,錶8捲,列傳45捲,《國語解》1捲,記載從耶律阿保機即可汗位至遼朝滅亡二百餘年的曆史,兼及遼末耶律大石所建西遼的史事。
《遼史》在“二十四史”中成書極速,問題也較多,整理難度較大。點校本《遼史》起初由馮傢昇負責整理,後由陳述完成,於1974年齣版。原點校本以百衲本為工作本,以乾隆殿本為通校本,參校南、北監本和道光殿本,又用《永樂大典》所引《遼史》全校一過,同時運用本校、他校方法,訂正瞭不少錯謬,成為一個比較完善的整理本。
本次修訂,選擇以百衲本為底本,以原內閣大庫所藏明初內廷硃絲欄抄本、《永樂大典》引《遼史》為通校本,參校以明南、北監本及乾隆殿本,以版本校為基礎,充分利用本校,重點利用五代、遼、宋、金、元、高麗文獻等進行他校,非常注意運用齣土文獻參校,同時全麵搜集和吸收已齣重要考訂和研究成果,嚴格遵循古籍整理規範,審慎去取,全書改動標點數百處,增補校勘記1000餘條,刪減原校勘記400條左右,保留的原校勘記700餘條也多有充實和改寫。可以說,修訂本體現瞭當今《遼史》整理研究的新水平,達到《遼史》點校整理的新高度。
修訂組成員
主持人
劉浦江(1961—2015),北京大學曆史學係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專業領域為宋遼金史、中國北方民族史,兼及四庫文獻學及思想文化史研究。先後發錶各類學術文章百餘篇,並齣版《遼金史論》、《二十世紀遼金史論著目錄》、《鬆漠之間——遼金契丹女真史研究》、《契丹小字詞匯索引》四部論著。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成員
康鵬,邱靖嘉,陳曉偉,任文彪,苗潤博,林鵠,高宇,曹流,樂日樂,聶文華,肖乃铖,趙宇
書影彩頁
《遼史》整理人員名錄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緣起
點校本《遼史》修訂前言
點校本《遼史》修訂凡例
第一冊分目錄
第二冊分目錄
第三冊分目錄
第四冊分目錄
第五冊分目錄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組織機構
點校本遼史修訂前言
一
《遼史》一百一十六捲,元脫脫等奉敕纂修。包括本紀三十捲,誌三十二捲,錶八捲,傳四十五捲,《國語解》一捲。記載從耶律阿保機即可汗位至遼朝亡國二百餘年(九○七—一一二五)的曆史,兼及遼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遼,是研究遼朝一代曆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史料。
《遼史》得以纂修成書,經曆瞭一個非常麯摺的過程。早在元世祖中統二年(一二六一),翰林學士承旨王鶚就曾建言修遼、金二史。南宋亡後,又議修遼、金、宋三史。訖於文宗朝,朝廷屢次議修三史,前後不下六七次之多,但均因正朔義例之爭而不得不擱置。其間的主要分歧是自金朝亡國之日起就已産生的兩種對立觀點:究竟應當獨尊宋為正統,還是應當將宋與遼金視為南北朝呢?當時史館中有人主張采用修端《辯遼宋金正統》提齣的南、北史說,張紳《通鑒續編序》曰:“曩時朝廷纂修三史,一時士論,雖知宋為正統,物議以宋勝國而疑之。史臣王理因著《三史正統論》,推明修端之言,欲以遼為《北史》,金亦為《北史》,宋自太祖至靖康為《宋史》,建炎以後為《南宋史》。”但主張獨尊宋統者則堅持應以宋為本紀,以遼金為載記。甚至連當時的科舉考試都涉及到瞭這個問題,《元文類》捲四七載宋本《鄉試策問》曰:“趙宋立國三百餘年,遼金二氏與之終始……廷議將並纂三氏之書,為不刊之典。左氏、史遷之體裁何所法?凡例正朔之予奪何以辨?諸君子其悉著於篇,用備采擇。”可見這確實是元朝士人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
後來虞集提齣瞭一個迴避爭論的設想:“間與同列議三史之不得成,蓋互以分閤論正統,莫剋有定。今當三傢各為書,各盡其言而核實之,使其事不廢可也,乃若議論則以俟來者。諸公頗以為然。”這一動議的提齣,大約是文宗時期的事情。可見三史各自成書的辦法,當時史館中醞釀已久,並非脫脫的發明。直到至正三年(一三四三),時任中書右丞相的脫脫領銜纂修三史都總裁,纔最終采納瞭這種意見。《庚申外史》捲上雲:“先是諸儒議論三國正統,久不決。至是脫脫獨斷曰:‘三國各與正統,各係其年號。’議者遂息。”其中《遼史》由廉惠山海牙、王沂、徐昺、陳繹曾四人分撰。自至正三年四月至四年三月,前後費時不到一年,《遼史》就率先告成。
二
關於《遼史》的史源,馮傢升在《遼史源流考》一文中進行過較為深入的探討,他的研究結論是,元修《遼史》的史源主要齣自遼耶律儼《皇朝實録》和金陳大任《遼史》,因遼末史料極為匱乏,又取舊題宋人葉隆禮《契丹國誌》加以補充。
遼朝修史製度不甚健全,雖有修起居注、日曆的記載,但似未形成製度,亦未聞有成書者,其官修史書之可考者惟有“實録”而已。據《遼史》記載,遼朝曾先後四次纂修《實録》。最早的一次是聖宗統和九年(九九一),室昉等撰進《實録》二十捲。《遼史`聖宗紀》曰:統和九年正月乙酉,“樞密使、監修國史室昉等進《實録》,賜物有差”。《室昉傳》亦雲:「錶進所撰《實録》二十捲,手詔褒之。」室昉是時已年過七旬,大概隻是以樞密使領銜監修而已,此書主要成於邢抱樸之手。《邢抱樸傳》謂統和間“遷翰林學士承旨,與室昉同修《實録》”,即指此事。第二次是興宗重熙十三年(一○四四),耶律庶成等修成《實録》二十捲。據《遼史`興宗紀》,是年六月丙申,“詔前南院大王耶律榖欲、翰林都林牙耶律庶成等編集國朝上世以來事跡”。《耶律榖欲傳》也說:“奉詔與林牙耶律庶成、蕭韓傢奴編遼國上世事跡及諸帝《實録》,未成而卒。”《耶律庶成傳》則說:“偕林牙蕭韓傢奴等撰《實録》及《禮書》。”關於此書斷限及捲數,《蕭韓傢奴傳》說得最清楚:“擢翰林都林牙,兼修國史……(重熙十三年)詔與耶律庶成録遙輦可汗至重熙以來事跡,集為二十捲,進之。”第三次是道宗大安元年(一○八五),史官進呈七帝《實録》,捲數不詳。《遼史`道宗紀》是年十一月辛亥,“史臣進太祖以下七帝《實録》”,所謂“七帝”,即指太祖至興宗。第四次就是遼末耶律儼修成《皇朝實録》七十捲。
……
我是一個對曆史細節有著近乎苛刻追求的讀者,尤其是在研究特定朝代的時候,原典的權威性和文本的準確性是我的首要考量。這套《遼史》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為它“點校本修訂本”的身份,這背後代錶的是學界數代學人的心血和智慧。不同於市麵上那些良莠不齊的版本,它在最大限度上規避瞭傳抄、校勘中的錯誤,力求恢復史書的原貌,這對於嚴肅的學術研究者來說,其價值不言而喻。拿到手後,我仔細對比瞭幾處我比較熟悉的史實記載,發現其注釋詳實,考證精當,能夠幫助我理解原文的深意,甚至是一些當時約定俗成的典章製度。平裝的設計也十分實用,雖然沒有精裝的華麗,但卻降低瞭購買門檻,讓更多渴望瞭解這段曆史的讀者能夠接觸到高質量的史料。我非常期待通過這套書,能夠更加清晰地梳理齣遼朝政治權力結構的演變,分析其軍事戰略的得失,以及在文化融閤方麵所做的努力。這不單單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與曆史真相的深度對話,我準備好迎接其中的挑戰和驚喜瞭。
評分終於收到這套《遼史》瞭,沉甸甸的箱子搬進書房,拆開那一刻,一股熟悉又陌生的紙張墨香撲麵而來,瞬間就把我拉迴瞭那個遼闊而又充滿傳奇色彩的時代。作為一名對中國古代史,特彆是少數民族政權史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這套書的齣現簡直是眾望所歸。我特彆看重“點校本”這三個字,意味著它經過瞭學界的嚴謹考證和修訂,比一般的盜版或者未經整理的版本要可靠得多。拿到手裏翻看,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清晰度都讓我非常滿意,觸感溫潤,字跡不暈染,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雖然是平裝,但裝幀也足夠牢固,每一冊的厚度都適中,方便翻閱和攜帶。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瞭解契丹民族的興衰,去探尋他們的政治製度、經濟生活、文化習俗,去感受他們與宋朝、與周邊民族之間復雜而又耐人尋味的互動。這套書不僅僅是一部史書,更是通往一個失落王朝的鑰匙,我期待它能帶給我一場精神的盛宴,讓我對那個遙遠的年代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不得不說,這套《遼史》的包裝和整體設計都相當令人滿意,作為一名普通讀者,我追求的是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而良好的裝幀和清晰的排版是這一切的基礎。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遼史”在這方麵做得很好,無論是紙張的觸感,還是字體的清晰度,都屬上乘。平裝的設計也恰到好處,既有不錯的收藏價值,又不至於因過高的價格而讓人望而卻步,這對於我這樣偶爾會想深入瞭解某個朝代的讀者來說,是再好不過的選擇。我一直對遼朝那個時期充滿瞭好奇,特彆是關於他們的製度、文化以及與宋朝之間的恩怨情仇,總覺得其中蘊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這套書的全5冊,給瞭我足夠的內容去挖掘和探索。我期待能在這其中找到關於耶律氏傢族的興衰故事,瞭解其獨特的服飾、飲食、信仰,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廣袤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上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王朝。我相信,這套書能帶我穿越時空的界限,親身感受那個輝煌而又復雜的年代。
評分作為一名學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曆史知識的輔助讀物,而這套《遼史》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過去我對遼朝的瞭解僅限於課本上寥寥幾筆的介紹,覺得它是一個遙遠而模糊的存在。但是,當我看到這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遼史”時,我被它嚴謹的齣版形式所吸引。點校本意味著它的內容經過瞭專業的整理和修訂,這讓我感覺讀起來會更加準確可靠,不用擔心誤讀史實。平裝全5冊的設置也讓它的價格更加親民,對於學生黨來說是非常友好的。我喜歡它的大字體和清晰的排版,閱讀起來眼睛不容易疲勞,而且章節劃分也比較清晰,方便我查找和記憶。我希望通過這套書,能夠係統地瞭解遼朝的曆史進程,包括它的建立、發展、鼎盛以及衰亡,同時也能對遼朝的社會生活、民族關係、與周邊國傢的外交等方麵有更深入的認識。這將會極大地豐富我的曆史知識體係,並且為我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評分我是一名對曆史細節有著近乎癡迷的讀者,特彆是那些在主流敘事中被忽視的角落。遼朝,這個在中國曆史上扮演著獨特角色的政權,一直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對象。而這套《遼史》的點校本修訂本,正是我想尋找的那種能夠提供嚴謹、可靠曆史依據的讀物。相較於市麵上一些未經嚴格校訂的版本,點校本的價值在於其文本的準確性和學術的嚴謹性,能夠最大程度地還原曆史的麵貌。平裝全5冊的設置,在保證瞭內容完整性的同時,也使得其更加便於攜帶和深入研讀。我計劃花大量時間在這套書上,不僅僅是通讀,更重要的是細緻地品味其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我希望能夠通過對遼朝政治製度的深入剖析,理解契丹人如何構建和維係一個龐大的帝國;通過對其經濟模式的探究,瞭解遊牧民族與農耕文明的碰撞與融閤;通過對社會文化的觀察,感受那個時代多元文化的魅力。我期待這套書能夠成為我探索遼朝曆史的金鑰匙。
評分不知道往後齣的還買得起嗎
評分質量不錯。值得信賴。物流很快。
評分遼史是一部不錯的史學著作,對於有興趣的人可以收集來看看
評分遼史紙張確實跟其他三部有點區彆,有點偏白,書還是挺好
評分書很新,快遞很給力,感謝京東
評分中華書局齣品,值得信賴。
評分書不錯,正版的。
評分經典之作,史學巨著,推薦。
評分此係列會繼續購買,選擇京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