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是馬剋思首次把辯證法應用於政治經濟學研究。本書的特點是按照《資本論》首捲的篇章結構順序,全麵闡述馬剋思所應用的辯證法,這在國內尚屬首次;在逐一論述馬剋思在《資本論》中所運用的每一種辯證方法和歐洲哲學史上的辯證法思想、特彆是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的曆史聯係的同時,又分析瞭它們的本質區彆;著重探索馬剋思如何“從黑格爾那裏吸取瞭全部有價值的東西,並且嚮前推進瞭這些有價值的東西”。
李建平,男,1946年生。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福建省高校重點建設學科“政治經濟學”的學術帶頭人、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馬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資本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等研究。
第一章馬剋思在《資本論》中改造、應用和推進瞭黑格爾的辯證法——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的序言和跋1
一、黑格爾第一個全麵地有意識地敘述瞭辯證法的一般運動形式2
二、馬剋思對黑格爾唯心辯證法的批判和改造5
三、《資本論》應用和推進瞭黑格爾的辯證法11
第二章馬剋思對商品的分析方法探索——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第一章第一、二節19
一、從運動中認識事物的內部矛盾19
二、由現象到本質,由初級本質到二級本質24
三、質和量的規定性:由質到量28
第三章價值形式辯證法探索——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第一章第三節34
一、價值形式的發展是商品價值逐步外化的過程35
二、價值形式的發展是商品內在矛盾的展開和深化41
三、價值形式的發展是從個彆到特殊、從特殊到一般的邏輯推論47
第四章馬剋思分析商品拜物教的方法探索——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第一章第四節54
一、馬剋思分析商品拜物教應用瞭費爾巴哈的宗教異化學說55
二、商品拜物教是個人勞動和社會勞動分離的結果62
三、個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分離“具有曆史的特徵”66
第五章《資本論》的邏輯起點探索——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第一章70
一、黑格爾關於邏輯起點論述的閤理性和局限性71
二、作為《資本論》邏輯起點的商品的若乾特徵76
第六章貨幣規定發展的辯證法探索——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第三章90
一、一個特殊的結構序列91
二、黑格爾關於否定之否定的基本思想93
三、否定之否定在貨幣規定發展中的應用101
四、不容混淆的本質區彆114
第七章貨幣轉化為資本的辯證法探索——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第四章120
一、內容和形式的辯證法:比較法的應用121
二、原因和結果的辯證法:歸謬法的應用129
三、偶然和必然的辯證法:特殊性的分析136
第八章貨幣轉化為資本的辯證法探索(續)——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第五章143
一、可能和現實的辯證法:抽象法的應用144
二、目的和手段的辯證法:質與量的分析155
三、貨幣轉化為資本所體現的邏輯範疇的轉化163
第九章絕對剩餘價值生産中質、量、度的辯證法探索——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第三篇170
一、度是質和量的對立統一171
二、關節點是不同事物、過程之間的界限173
三、量的比例是具有質的性質的定量178
四、選擇度在發展進程中的最優適度181
五、單純量變到一定點時就轉化為質變188
第十章相對剩餘價值生産中的係統方法探索——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第四篇194
―、係統觀念:從古希臘到馬剋思195
二、整體性原則是分析相對剩餘價值生産的前提201
三、整體大於各孤立部分的總和205
四、影響整體功能的幾個重要因素211
五、整體對部分的決定作用219
六、整體和部分的相互轉化223
第十一章馬剋思分析工資的方法探索——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第六篇230
一、運用邏輯推理論證:勞動不是商品231
二、認識由本質到現象的推移:對工資“假象”的分析236
三、中介在事物轉化和認識過程中的作用242
第十二章資本積纍過程的辯證法探索——學習《資本論》第一捲第七篇250
一、資本生産過程是間斷性和連續性的辯證統一251
二、資本生産中量的變化引起質的改變256
三、資本主義積纍是工人階級和資本傢階級的矛盾日益
激化的過程261
四、資本主義生産是一個否定之否定的自然曆史過程272
附錄一《資本論》方法之我見285
附錄二《資本論》方法的曆史演變294
附錄三《資本論》與黑格爾306
後記325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些曾經讓我頭疼的《資本論》第一捲中的概念,比如“商品”、“價值”、“剩餘價值”等等,在這位作者的筆下,仿佛一下子鮮活瞭起來,不再是孤立的詞匯,而是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動態過程。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和解釋,而是用一種抽絲剝繭般的方式,將辯證法的思維融入其中,讓我看到瞭事物是如何在矛盾中生成、發展和轉化的。他對於“價值”的闡述,讓我不再僅僅停留於“人類一般勞動”的抽象層麵,而是看到瞭勞動在具體社會曆史條件下的辯證統一。特彆是關於“使用價值”和“價值”的二重性分析,作者的解讀讓我豁然開朗,深刻體會到商品這種社會形式背後隱藏的復雜性。這種分析方法,讓我意識到,理解《資本論》的關鍵,或許就在於掌握其內在的辯證邏輯。它讓我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瞭主動的思考者,開始主動去追尋經濟現象背後的矛盾和運動。
評分從這本書中,我獲得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經濟現象。《資本論》第一捲中那些看似枯燥的章節,在這位作者的筆下,都仿佛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他對於“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不僅僅是技術性的概念解釋,更是揭示瞭資本在生産過程中如何自我增殖的辯證過程。我看到瞭資本是如何通過“購買”勞動力,將自身的價值轉移到新産品中,同時又創造齣超越自身價值的新價值。作者對“資本積纍”的闡釋,讓我看到瞭這種辯證發展所帶來的社會後果,既有生産力的巨大飛躍,也伴隨著社會矛盾的加劇。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經濟學並非是靜態的數學公式,而是一個充滿張力、矛盾和運動的活生生的體係。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不僅有助於我理解《資本論》,更能夠幫助我理解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看到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和趨勢。
評分我一直覺得,閱讀《資本論》就像是在攀登一座高峰,過程艱辛,但登頂後的風景卻無比壯麗。而《資本論》第一捲辯證法探索》,就像是給我配備瞭一副精良的登山杖和一副清晰的地圖。作者沒有直接把我拋到山頂,而是耐心地引導我一步步認識山體的結構,分析前進的路綫。他對於“資本”的辯證分析,讓我看到瞭它既是生産的動力,又是剝削的工具;既是曆史的産物,又是不斷自我發展的過程。書中對“商品拜物教”的剖析,更是讓我看到瞭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忽略的、但又無處不在的經濟邏輯。他沒有簡單地批判,而是深入分析瞭這種“拜物教”是如何在商品交換的社會關係中産生的,以及它對人們認識世界所産生的深刻影響。這種深入淺齣的講解,讓我覺得,理解《資本論》並非遙不可及,關鍵在於掌握正確的方法和視角。
評分這本書最令我稱贊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讓辯證法成為一種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將其作為一種分析工具,切實地應用於《資本論》第一捲的解讀之中。作者對“勞動二重性”的闡釋,就是絕佳的例證。他沒有迴避勞動在創造使用價值和價值過程中的矛盾,而是將這種矛盾視為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寫作過程中,一定經曆瞭反復的思考和推敲,力求將最復雜的思想用最清晰的方式呈現齣來。他引導我去關注“抽象勞動”如何在量化“具體勞動”的成果中顯現,又如何在具體的商品交換中實現其社會普遍性。這種對細節的深入挖掘,讓我對剩餘價值的産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不再僅僅是簡單地認為“剝削”導緻瞭剩餘價值,而是看到瞭生産力發展、社會分工以及資本積纍等一係列辯證運動的必然結果。
評分《資本論》第一捲辯證法探索》,光是這個書名就讓人望而生畏,但同時又充滿瞭神秘的吸引力。我一直對馬剋思的《資本論》心存敬畏,但總覺得它太過宏大,難以著手。尤其是“辯證法探索”這幾個字,更是讓人感覺它不是一本容易啃的書,它似乎預示著一場思想的深度之旅,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哲學功底,或者說,需要讀者願意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我腦海中想象著,作者だろう,一定是一位對辯證法有著深刻理解,並且能夠將其巧妙地運用到解讀《資本論》第一捲中的人。這本書會不會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理解《資本論》的另一扇門?我期待它能帶領我穿越那些晦澀的經濟學概念,直擊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這種探索,不單單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錘煉。我希望它能讓我看到,那些看似冰冷的經濟數據背後,是如何湧動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深刻力量。這種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讓我充滿瞭期待,也略帶一絲緊張,畢竟,辯證法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反復琢磨的概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