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保险研究(2017) [The Stud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2017]

中国农业保险研究(2017) [The Stud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201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庹国柱,周永丰 编
图书标签:
  • 农业保险
  • 中国农业
  • 风险管理
  • 政策研究
  • 农村发展
  • 农业经济
  • 保险经济学
  • 2017年
  • 农业补贴
  • 金融支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3374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340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Stud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surance 2017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9
字数:6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保险研究(2017)》为年度报告,每年出版一本。主要包括2016年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基本情况概述,农业保险试点报告,各保险公司年度发展报告,专家论坛(收录2016年度有影响的农业保险研究论文),全球农业保险发展经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趋势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发展改革
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几个要害问题
——写在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十周年之际
打造农险2.0版本需要突破的几个瓶颈问题
我国农业保险组织管理体系:现状、问题与框架设计
政府自然灾害救济与农业保险市场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
农业保险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一个分析框架
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及其演变

经营模式
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政策性农业保险:从制度诱导到农户自主性需求
——基于江苏省585户粮食种植户的问卷调查
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需求研究
浙江省农业互助保险经验与案例分析

经营管理
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区划研究与实践概览
我国种植业保险风险区划与分级费率定价研究
——以吉林省玉米种植保险为例
北京设施蔬菜价格保险的潜在需求分析
基于CVM的我国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支付意愿分析
——以浙江柑橘种植户为例
我国农业保险不对称信息实证研究
浅析农业保险的保单质押贷款问题

区域发展
论新形势下江西农业保险发展战略选择

产品创新
用创新来驱动农业保险更好更快发展
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及其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保障功效“保险+期货”
——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努力开发适应农业经营主体的农险新产品
“保险+期货”试点效果评估及建议

收入保险
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溯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农产品期货及收入保险的分析
探索中前行的中国收入保险
加快构建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关于我国开展玉米收人保险的若干分析
农业收入保险的探索
——基于吉林敦化市大豆收入保险的调研

农业巨灾
加大扶贫力度的新尝试:黑龙江开展农业财政巨灾指数保险的实践
农业巨灾保险经济损失评估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福利经济学视角
云南农业巨灾保险风险评估及准备金测算:基于模型选择技术

风险管理
农作物保险中农户道德风险的产生机理与案例检验:以内蒙古为例
期货市场与农业风险管理:以“保险+期货”模式为例
共保体模式的博弈关系及应用于巨灾保险的适宜性分析

农险监管
让农险在日益完善的保费补贴政策轨道上奔驰
——学习《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
有必要适当限制农业保险市场的竞争
农业保险领域犯罪的经济学分析
——基于142个判例的研究

政策效应
农险财政补贴影响农户行为及种植结构的传导机制
——基于保费补贴前后全国面板数据比较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方法与证据
研究播报
2016年中国农业保险部分研究播报

前言/序言

  自2007年中央财政开始支持农业保险以来,开创了中国农业保险事业发展的新纪元,中国农业保险的1.O版本开场了。
  十年转瞬逝去,农业保险却在这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从表面一些数据扳着指头算算,也会令人激动不已:全国的农业保险的保险金额从2006年的1126亿元猛增到2.16万亿元,增长了18倍;为投保农户提供的损失赔偿(已决赔款)由2007年的28.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48.1亿元,增长11.4倍;投保农户从2007年的O.498亿户次,增加到2016年的2.04亿户次,增长了3.1倍;提供农业保险服务的保险机构2006年只有5家,2017年已经有31家了。这些成就的原动力之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的巨大支持和投入,2007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给农业保险费的补贴是38.8亿元,2017年这个数额已经增长到317.8亿元,是2007年的近8.19倍。
  从这些数字背后深一点的层次上来看,我国农业保险在这十年中的发展变化,至少反映出以下五个重要特点:
  第一.农业保险业务升华为国家的农业政策
  农业保险在2007年之前一直是在商业保险框架下试验的,也就是把它当作商业保险的一个分支或者部门来经营的。所以一直步履蹒跚,得不到突破。关键是这时候的农业保险也就只是农业保险,但是2007年中央财政开始增加预算科目“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给规定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农畜产品生产保险以比例不低的保险费补贴,把这部分农业保险变成“政府支持的农业保险”,也就是2004-2007年连续四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一再提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就是说,从2007年起,虽然还是由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农业保险,但已经不再是本来意义上的财产保险险种,而是作为国家农业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农业保险了。从这一年开始,在政府支持下,接受各级政府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项目由最初的5种作物扩展到数十种作物、5种牲畜和两类森林,从最初的6个省份扩大到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出的农业保险产品也有几百个。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农业保险的政策效应也在急剧扩大,它在农业发展、农村发展和农民福利甚至国民福利政策体系中的作用不断显现出来。
  第二。商业保险规则发展成专门的保险制度
  农业保险跟政府结下不解之缘之后,就必然与“商业保险”渐行渐远。1995年诞生的我国《保险法》第149条就早早指出了农业保险的特殊性,该条说“国家支持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直到.2009年《保险法》第三次修订之后,第186条第一款仍然这样坚持。表明农业保险的性质和适用法律与一般商业保险是不同的,适用商业保险的法律,不适用或者不完全适用于农业保险,至于把农业保险叫“政策性保险”还是叫“政府支持的农业保险”都没有关系。所以,几经努力终于在2012年11月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农业保险条例》,开始了建立独特的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旅程。根据这个《农业保险条例》,其后4年中,财政部、保监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部门规章和其他监管规则,初步勾画出农业保险的法律制度规则体系。
  《农业保险条例》及其配套规章是农险1.0版的标志性“建筑”。
  第三.普通保险业务扩展到广阔的保险领域
  十年之中,农业保险业务在众多保险经营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产品从最传统的承保多种灾害责任的成本保险起步,逐步从四个维度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扩展:第一个维度是平面的扩展,将其展业和保险覆盖面积不断扩大,2007年,只承保了2.3亿亩①,到2016年,一年共计承保农作物17.2亿亩,已覆盖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0.2%,这个比率接近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参与率水平;第二个维度是保险责任的扩展,逐步将最初没有纳入作物和牲畜保险的保险责任,如干旱、洪水、病虫害、地震和牲畜在发生流行疫病时的政府捕杀等灾害责任,都纳入合同保障范围,满足了投保农户的愿望;第三个维度是适应投保农户的需求,不断提升保险保障水平,由物化成苯的保险保障向包括地租和劳动力成本的完全成本的保险保障推展;第四个维度就是由传统的一家一户承保理赔的保险,根据一个个典型地区的气象特征,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不用逐户定损理赔的气象指数和区域产量保险产品等。农业保险品种从2007年最初的6个增加至2016年的211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领域,不仅提高了一家一家展业和理赔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营成本。
《中国农业保险研究(2017)》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面临挑战与未来趋势的学术专著。本书以2017年为时间节点,全面梳理了过去一年中国农业保险政策的演变、市场的运行特点、产品创新情况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本书的研究视角宏观而微观,既关注国家层面的农业保险顶层设计与政策导向,也深入到地方实践层面,考察不同区域在农业保险推广、服务和监管方面的具体举措与成效。作者团队通过大量一手调研数据和二手文献分析,力图呈现一个立体、真实、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农业保险图景。 在政策层面,本书详细分析了2017年国家出台的各项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政策的调整、风险保障范围的扩大、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化等方面。同时,也对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打折”现象、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中的积极性与创新性进行了剖析,探讨如何使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地惠及广大农民。 市场运行方面,本书重点分析了2017年中国农业保险市场的规模、保费收入、赔付支出以及主要的参与主体。通过对不同险种(如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农机保险等)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状况进行细致描绘,揭示了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发展驱动力。本书还关注了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如天气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的试点与推广情况,探讨了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理论研究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们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农业保险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具有原创性的观点。例如,在风险管理理论方面,本书探讨了如何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应用于农业保险,以提升风险分散和定价的效率。在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本书分析了农业保险制度的设计逻辑、激励机制以及其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此外,本书还关注了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农业产业链风险管理等交叉领域的研究。 在面临的挑战方面,本书深入剖析了制约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这包括但不限于:部分地区农户参保率不高、保险意识淡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难以规避、服务体系不健全、风险评估和定价模型不准确、赔付效率有待提高,以及自然灾害频发对保险公司造成的经营压力等。本书对这些挑战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对于未来发展趋势,本书基于对当前状况的分析,对中国农业保险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重点预测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的持续性与力度;二是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包括更多市场主体的引入和竞争的加剧;三是科技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应用,如大数据、物联网、遥感技术在风险评估、查勘定损、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四是保险产品供给的多元化和精细化,以适应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五是农业保险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本书的研究方法多样,既有宏观的政策分析和市场统计,也有微观的案例研究和农户调研。作者们力求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客观的分析,为读者呈现一幅全面而深刻的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图景。 《中国农业保险研究(2017)》不仅是政策制定者、保险业从业者、农业管理者、科研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于关心中国“三农”问题、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广大读者而言,也是一部极具启发性和参考价值的读物。它不仅回顾了2017年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足迹,更为未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经济学领域,特别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保险业,一直有着浓厚的求知欲。“中国农业保险研究(2017)”这个书名,恰好触及了我一直想了解的一个重要议题。农业保险,在我看来,是连接农业生产与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它通过市场化的机制,为农业生产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一道缓冲。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结构也在进行调整。我非常想知道,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农业保险市场呈现出怎样的特征?是否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创新模式?例如,是否在探索新的险种,以应对如价格波动、市场风险等更复杂的因素?抑或是,在服务方式上,是否有了更为科技化的应用,比如大数据、遥感技术等,来提高保险的精准度和效率?这本书是否会对中国农业保险的市场化程度、政府补贴的作用、以及保险公司在其中的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期待它能为我揭示当前中国农业保险业在市场化运作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中国农业保险研究(2017)”。一看到这个题目,我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了一幅画面:广袤的田野,辛勤耕耘的农民,以及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默默地守护着他们的收成,对抗着那些看不见的风险。我一直对农业的发展抱有浓厚的兴趣,而农业保险,在我看来,正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基石。它不仅仅是一种金融产品,更是一种社会保障,一种对传统耕作方式的创新与升级。2017年这个时间点,也让我联想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国的农业保险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调整?是否在应对气候变化、市场波动、技术革新等新挑战方面,有了新的探索和突破?我期待这本书能深入剖析中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揭示其背后的逻辑,无论是从宏观政策层面,还是微观实践层面,都能给我带来深刻的启示。也许它会让我了解到,如何在政策扶持与市场化运作之间找到平衡,如何构建一套更完善的风险评估和赔付体系,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保险的效率和覆盖面。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展现一幅清晰而全面的中国农业保险图景,让我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

我对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及基层社会现实的课题,有着天然的兴趣。“中国农业保险研究(2017)”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是一本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著作。农业保险,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这个时间节点,恰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界定和分析“中国农业保险”的?它是否会从宏观政策层面,审视国家在推动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并评估其效果?抑或是,它会深入到微观层面,探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业保险产品在实践中是如何运作的,又面临着哪些具体的困难?例如,关于保险的定价机制、风险分散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平衡政策性与商业性的关系等问题,这本书是否会有独到的见解?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严谨的、基于实证的研究方法,为理解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评分

长期以来,我一直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状况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农业保险,作为一项旨在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业生产的政策性工具,其作用不言而喻。这本书的书名“中国农业保险研究(2017)”立即吸引了我,因为它聚焦于一个具体的年份,这表明它可能包含了对当时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的详实记录和深入分析。我很好奇,在2017年,中国的农业保险在覆盖范围、保障水平、产品创新等方面,是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例如,是否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特点,开发了更为精细化的保险产品?或者,在服务农户方面,是否通过优化理赔流程、加强宣传教育等方式,提升了农户的参保意愿和满意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让我了解在实践中,农业保险是如何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风险,从而保障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它是否会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的制度设计,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评分

作为一名对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政策有深入关注的读者,我一直认为农业保险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稳定农业生产,也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当我看到“中国农业保险研究(2017)”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被它所涵盖的“研究”二字所吸引。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对现象的简单描述,而是一种带有分析、论证和探索性质的深入探讨。2017年,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我非常好奇,在那个特定的年份,中国的农业保险体系在面临哪些主要的挑战?例如,保险覆盖率的提升、产品设计的优化、承保能力的增强、理赔服务的便捷化,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等等。这本书能否为我解答这些疑问?它是否会对现有的政策框架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或者,它会着重分析保险在应对极端天气、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风险分散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