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本幫你擺脫負能量睏擾的情緒整理術!暢銷150萬冊!上市後半年內連續加印28次!接納壞情緒,善待你自己!
2、 重新認識壞情緒這種“精神上的疼痛”,改變人們對壞情緒的“認知”。壞情緒並不可怕,你隻是需要找到和它相處的方法。粗暴的抵抗隻會讓你備受煎熬,正確的做法是坦然接受這些情緒所攜帶的能量,藉此強化求生的決心。
3、 孤獨感、自卑心、完美主義、被害意識、悲觀性思考……找到它們産生的根源,就能找到愛上它們的方法。
胃痛時你會抵抗胃嗎?你會護著胃,讓疼痛緩和吧。壞情緒襲來時,你的心靈也希望你用相同的方式對待它。
憤怒、恐懼、自卑、孤獨、妒忌、無力感……這些討厭的壞情緒都是送信的客人,每一封信都來自我們的內心: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纔會常常感覺孤獨。有無法原諒的對象,纔會剋製不住自己的被害意識。對未來極度不安,纔會習慣性悲觀思考……
細讀它們,我們纔能發掘內心隱秘的傷口,從而認識自己、整理自己,更加愉悅地成就自己。
宇佐美百閤子
日本著名心理谘詢師,情緒整理專傢。1954年生,愛知縣人,曾擔任中部日本放送株式會社(CBC)新聞主播。1986年,《兩顆心》(二つの心)入選讀賣新聞主辦的“人物紀實作品大奬”。其後轉嚮心理谘詢工作,開設心理谘詢網站,幫助人們解放心靈,擁抱幸福人生。
李璦祺
專職日文譯者,興趣廣泛,尤其酷愛文字、貓咪與知識,視翻譯為天職,期許用文字打開疆界,鏈接作者與讀者的世界。
這本書能幫助我們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很多觀點都讓人感覺豁然開朗。書中還有很多簡潔易懂的逗趣小漫畫,十分可愛。——鈴木杏香
一本讓我們可以為自己而讀的書,讀完之後心情變得很輕鬆。而且這本書將內容分成各個項目加以解釋,我們可以直接翻到自己需要的地方。——櫻醬
作者的語言很溫柔,循循善誘,將讀者帶入她的“心理資訊室”,以專業素養說服人,很有說服力。——石黑君
目錄
第一章 認識自己的情感:接受負麵情緒
第1節 真實感受的所在 - 2
第2節 為什麼彆人不瞭解我 - 8
第3節 害怕攤開真心後會被討厭 - 12
第4節 就算我什麼也不說,彆人也該明白我的心思 - 17
第5節 連自己都無法掌握自己真正的心情 - 22
第6節 麵對你的負麵情緒 - 27
第7節 如何找尋“看不見的情感” - 33
第二章 整理自己的情感:解放十種心靈傷痛
第1節 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孤獨感 - 40
第2節 把注意力從自己轉到他人身上 - 45
第3節 嫌麻煩而拖著不做——完美主義 - 50
第4節 目標彆放在“完美”上,要放在“全力以赴”與“心滿意足”上- 56
第5節 摘不下老好人的麵具——過剩的警戒心 - 61
第6節 改變動機的話,就能停止當老好人 - 67
第7節 無法擺脫內在的情結——自卑感 - 72
第8節 一定有什麼是除瞭你以外無人擁有的 - 77
第9節 被負罪意識糾纏不放——罪惡感 - 82
第10節 化“愧疚”為“感謝” - 88
第11節 因為自己沒有的而嫉妒他人——不公平感 - 93
第12節 停止對自己與他人挑毛病,改為找優點 - 99
第13節 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價值——無價值感 - 104
第14節 改寫人生腳本 - 109
第15節 有無法原諒的對象——被害意識 - 114
第16節 將無法原諒的“痛”化為成長的“養分” - 121
第17節 缺乏自信——理想與現實間的鴻溝 - 127
第18節 停止自我否定,搜集成就感 - 133
第19節 對未來極度不安——習慣悲觀思考 - 138
第20節 化不安為勇氣,實現你的願望 - 143
第三章 錶達自己的情感:選擇何種情感,造就何種“自己”
第1節 選擇“用什麼方式錶達什麼”將塑造齣你的個人特色 - 150
第2節 把錶現自我當成一種樂趣 - 157
第3節 不是隻有語言纔能錶達心情——磨煉你的第二語言 - 163
第4節 放心說“不”的方法 - 169
第5節 不發怒的怒氣錶達方法 - 175
第6節 難以啓齒的話就用“I Message”傳達 - 181
第7節 “平凡又不起眼的我”也能得到肯定嗎 - 187
第8節 成為自己的粉絲 - 192
第9節 選擇正麵思考的練習 - 197
第10節 彆害怕傷人和受傷 - 202
第11節 負麵情緒將為你帶來自由 - 208
Chapter 1 認識自己的情感:接受負麵情緒
第1節 真實感受的所在
你對自己認識多少?
聽到這個問題,或許你會歪著頭,心想:“突然這樣問,要我怎麼迴答……”
那麼,你覺得光是用數字錶示的身高、體重、齣生年月日,外錶看得見的發型、服裝、走路方式,就能代錶真實的你嗎?應該不能吧。身高、頭發的長度、穿衣的品位、走路的方式,這些和真實的你毫無關係。
你這個人“有什麼感受,有什麼想法,對未來有什麼想象”……這些纔造就瞭“你”。
如果,你老是陷在負麵情緒裏,心裏想著“要是能讓負麵情緒都消失就好瞭”,就證明你對自己的認識不夠。
如果你對自己有足夠認識的話,負麵情緒就會成為助力,幫助你一步一步地成長,因此照理來說你根本不會希望它消失,反而是樂在其中,對未來也充滿美好的想象。
“想象”是“創造”的開始。
“認識自己,創造美好的未來。”請把這句話當成前進的目標吧!
現在請先記住以下三點:
·負麵情緒不是你的敵人。
·不要抹殺負麵情緒,要讓它成為助力。
·隻要不怕負麵情緒,人際關係就會變得輕鬆自在。
負麵情緒不是你的敵人,正因其必要,纔會存在每個人心中。
然而,當負麵情緒湧齣時,我們會感到心痛,而我們為瞭逃避傷痛,就會對負麵情緒視而不見,結果錯失瞭讓負麵情緒成為助力的機會。
你過去所經曆的傷痛,和你今後將承受的傷痛,都是讓你瞭解真實的自己而不可或缺的原料。
舉例來說,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原本你覺得:“這個人可以信賴。這個人能夠理解我。”後來發現事與願違時,你因大受打擊而將心門關閉……
我也有過這樣的遭遇,當時我悲傷得不能自已,用一語不發來抗拒這一切。接著,我開始感到不甘心,不由自主地怪罪對方、激怒對方。但這些根本就不是我的本意……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經曆,請你試著迴想當時你有什麼樣的負麵情緒。
當時你最想讓對方知道的是什麼感受?為什麼過瞭這麼久,心中的傷痛依舊沒有消失?你真正的感受,其實就藏在那樣的傷痛之下。
有時我們之所以會搞不清楚自己,是因為當負麵情緒湧齣時,我們就會自動關上心門,把我們的“真心”鎖死在裏麵。
擁有負麵情緒的人,不隻是你。它是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的感受。
前 言
為何我們一旦遭遇不如意,就會瞬間陷入“負麵情緒”?
負麵情緒何其多,像憤怒、嫉妒、焦慮、恐懼、自卑、無力感、罪惡感、無價值感……這些都會讓人一想起來就感到痛苦。
你是否曾經想過,如果這些負麵情緒都不存在就好瞭?
雖說如此,但即使拼命抹殺負麵情緒,結果也往往是筋疲力盡,陷入自我厭惡,說不定還會在不知不覺中自我孤立,感到沒有人理解自己。
如果你也處於這種狀態,請讓我來撫慰你。
請不要鑽牛角尖地認為這一定是天底下最大的不幸,也不要責怪一定是自己的個性不好,因為這些是任何人身上都可能齣現的感受,也是讓你得到改變的機會。
善用這個機會,你就能瞭解自己,自然而然地享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並且能保持與他人之間的心靈聯係。
本書的書名是《愛上壞情緒》,而不是“如何扼殺你的負麵情緒”,也不是“如何消除你的負麵情緒”。這是因為我們壓根兒就沒辦法消除心中的負麵情緒。不過,倒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讓我們不必再在意那些負麵情緒。
負麵情緒也是你內心寶貴的一部分。所以彆一味地想抹殺,隻有承認並接受它們的存在,纔能讓情況有所改善。
比如,胃痛時你會抵抗疼痛嗎?你反而會護著胃部,讓疼痛緩解並找齣原因吧?
你的心靈也希望你用相同的方式對待它。心痛的時候,不要抵抗,不要視而不見;我們該做的是,老實承認自己受傷瞭,找齣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處理。
任何現象都有其原因。人要等到理解自己陷入負麵情緒的原因時,纔真正有能力愛自己。
如果你覺得“我連自己都不太瞭解自己……”,那麼彆人也不可能瞭解你。就讓我們理解自己的心情,好好地傳達自己的感受吧!這就是我寫本書的目的。
《愛上壞情緒》分成三章,從“認識”“整理”“錶達”自己的情感這三個角度齣發,淺顯易懂地加以解說。請讓本書帶著你一起解放心靈,實現你的願望。
“愛上壞情緒 [嫌な感情の愛し方]”——這個書名,第一眼看過去,就透著一股子“叛逆”勁兒。我總是覺得,那些負麵的情緒,比如煩躁、失落、甚至是怨恨,就像身體裏長瞭刺一樣,疼得讓人想要立刻拔掉。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快樂,要積極,要“陽光”。但這本書卻好像在說,等等,也許那些“刺”本身,也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拔掉它們,反而可能傷到更深的地方。這讓我聯想到,很多時候,我們越是壓抑某種情緒,它就越是頑固地纏繞著我們,甚至以更隱蔽、更具破壞性的方式齣現。所以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它是否會挑戰我們長期以來對情緒的認知?它會鼓勵我們去正視那些讓我們不舒服的感受,去傾聽它們的聲音,而不是一味地抗拒?我猜測,這本書不會提供什麼立竿見影的“療法”,而是更像是一種哲學性的引導,幫助我們理解情緒的復雜性,以及它們在人類經驗中的必要性。也許,真正的“愛上”不是享受痛苦,而是學會與痛苦共存,從中汲取經驗,甚至找到成長的力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在我麵對那些“壞情緒”時,給我一些不同尋常的啓發和慰藉。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愛上壞情緒 [嫌な感情の愛し方]》,讀起來就帶著一種矛盾又吸引人的張力。我一直對情緒這個東西很好奇,特彆是那些我們通常會迴避、壓抑的“壞情緒”。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情緒就是一種負擔,是需要被剋服、被管理的,但這本書的名字卻提齣瞭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愛上”壞情緒。這讓我非常好奇,究竟該如何“愛上”那些讓我們痛苦、睏擾、甚至感到羞恥的情緒呢?它會不會是一種顛覆性的思考方式?我一直覺得,我們對情緒的認知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與自己的關係,也影響著我們如何與世界互動。如果這本書真的能帶領我們走嚮一種更接納、更平和的狀態,那將是一次多麼深刻的內在旅程啊。我期待著它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門,讓我重新審視那些曾經讓我卻步的感受,也許,在那些看似負麵的情緒背後,隱藏著我們未曾發現的寶藏和成長的契機。這本書的日文原名《嫌な感情の愛し方》更是增添瞭一份哲學意味,似乎在邀請我們去理解那些不那麼討喜的部分,並與之建立一種新的連接。我腦海中已經構築瞭無數種可能性,它或許會像一位溫柔的引導者,帶領我穿越情緒的迷霧,又或許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模樣。無論如何,我都迫不及待想要翻開這本書,去探索這“愛上壞情緒”的奧秘。
評分我最近發現瞭一本名字特彆吸引我的書,叫做《愛上壞情緒 [嫌な感情の愛し方]》。這個名字本身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種勸你“戰勝”或“控製”負麵情緒的套路,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說要“愛上”它們。我當時就覺得,這作者一定是個很有想法的人。我一直覺得,我們人生中那麼多不愉快的情緒,比如焦慮、沮喪、憤怒,它們齣現的時候總是讓人很不舒服,我們本能地想把它們推開,假裝它們不存在。但是,這本書的這個角度,讓我覺得很有啓發。是不是我們一直以來對這些情緒的理解都是片麵的?是不是它們的存在,其實也有我們沒看到的價值?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教我們一些方法,讓我們不再害怕或者厭惡這些負麵情緒,而是學會和它們共處,甚至在其中找到一些積極的東西。比如,也許焦慮背後藏著對未來的關心,沮喪裏有對現狀的審視,憤怒裏蘊含著對不公的抗議。如果真能做到這一點,那我們對生活、對自己的感受都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吧?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操作建議,讓我能夠真正地去實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這本書就像一個承諾,承諾給我們一種新的看待情緒的方式,一種更平和、更接納的態度,這對於一直在情緒裏掙紮的我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
評分讀到《愛上壞情緒 [嫌な感情の愛し方]》這個書名,我第一反應是:“這說的是什麼呀?”畢竟,我們一直被灌輸的觀念就是,要擁抱快樂,遠離悲傷,要讓生活充滿正能量。但“愛上壞情緒”這個說法,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瞭我內心的漣漪。我一直覺得,負麵情緒就像潮水一樣,來瞭就讓人難以招架,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去控製它們,甚至逃避它們。但這本書的名字卻提供瞭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它似乎在說,與其對抗,不如擁抱?這讓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闡釋這種“愛上”的含義。在我看來,也許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自我接納,是認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起伏,而這些情緒,無論好壞,都是我們構成的一部分。這本書會不會引領我們去探索,那些所謂的“壞情緒”背後,是否隱藏著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或者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需要麵對和整閤的課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去理解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睏擾的情緒,找到一種更平和、更有智慧的方式去與之相處。它不一定能讓我立刻變得快樂,但或許能讓我更理解自己,更接納自己,從而在情緒的起伏中,找到一種內在的平靜。
評分《愛上壞情緒 [嫌な感情の愛し方]》這個書名,剛看到的時候,我就覺得眼前一亮,也有些疑惑。通常我們讀到的關於情緒的書,大多是教我們如何擺脫負麵情緒,如何保持積極樂觀,但這本書卻反其道而行,說要“愛上”它們。這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我們對“壞情緒”的定義本身就有問題?是不是我們過分強調瞭正麵情緒的重要性,而忽略瞭負麵情緒存在的必然性和意義?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心理學探索,它會帶我們去理解,那些我們認為是“壞”的情緒,其實是我們內心深處發齣的一些信號,它們可能在提醒我們某些被忽視的需求,或者是在促使我們做齣改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不再視負麵情緒為敵人,而是將其視為生命的一部分,學會如何與它們和諧共處。我很好奇作者會給齣什麼樣的具體方法,是讓我們去接納、去理解、去轉化,還是有更深層的解讀?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邀請我去擁抱自己不完美的部分,去理解那些曾經讓我痛苦的感受,並從中找到力量。這是一種非常溫暖和治愈的嘗試,我希望它能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也更愛自己。
評分一次性10本,蛤蛤蛤
評分點贊京東物流,東西也不錯。
評分物流很給力,很快就收到瞭,圖書質量很好。
評分點贊京東物流,東西也不錯。
評分一直在京東選書 價格實惠 送貨快 而且質量不錯 快遞小哥也很給力 值得信賴
評分一次性10本,蛤蛤蛤
評分618買的搞活動很實惠,支持京東,所有的書都在這裏買
評分我喜歡一切有圖,有蚊子的書
評分買瞭好多好多書~喜歡看書,閱讀是一種生活態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