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文在寅自传

命运:文在寅自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 文在寅 著
图书标签:
  • 文在寅
  • 自传
  • 韩国政治
  • 回忆录
  • 时政
  • 人物传记
  • 历史
  • 文化
  • 社会
  • 领导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009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1367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5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韩国总统——文在寅首部亲笔自传

韩国政坛改革前锋,东北亚新焦点

半岛局势热点人物,世界秩序新角色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

关于文在寅:

◎从贫民之子到韩国总统,演绎逆袭人生,青年励志的榜样。

◎做人干干净净,坚持原则——韩国政坛的“清道夫” 。

◎三次进出青瓦台,一心回避权力,却登上韩国政治高峰。

◎重情义,爱家庭,昵称“月亮大人”(文的英语是moon)。

关于文在寅与中国:

◎豆瓣评分9.1《辩护人》的律师原型,震撼万千中国观众。

◎30年前,20世纪80年代,曾为中国死囚无偿辩护,助其改判无期。

◎推动“六方会谈”的核心人物,与中国渊源颇深。

◎打破中韩僵局,积极推动中韩互动,终于2017年12月访华。

关于本书:

◎G20峰会 “习文会”,《命运:文在寅自传》是两国领导人“暖场话题”

◎中韩两国高度关注,外交部直接推动,致敬中韩建交25周年。

◎讲述韩国社会变革30年,见证韩国发展的一次次阵痛!

◎文在寅为中文版特别撰写序言,诚挚致意中国读者!


内容简介

凤凰联动隆重推出《命运:文在寅自传》。《命运:文在寅自传》是韩国总统文在寅亲笔撰写的个人传记。

韩国总统文在寅在书中回忆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他选择律师之路,遇到卢武铉,从此开启从未想过的人生和事业,来到他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从朝鲜南下的贫民之子,成为为民请命的律师,一路奋进,进驻青瓦台做幕僚,后来成功竞选韩国总统。

文在寅在书中致敬了自己一直生活在贫困中的父母,并感谢父亲在苦难中给予的思想上的影响。他讲述了自己读了九年大学的始末缘由,分享了与妻子相遇相恋的经过。

文在寅有长期的律师从业经验,而且是卢武铉政府的主要幕僚,在书中,着重介绍了自己对韩国政府和社会的看法,给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韩国社会。本书的时间跨度有五十年之久,读了这本书,了解韩国近几十年年的社会变革。在自传里,他表达了对朝韩、中韩、韩美等国际关系的看法,并对中国在“六方会谈”的支持表达谢意。

他用客观和冷静的笔调,对自己的半生做了一次细致的回放,给读者呈现一个立体、形象的文在寅。


作者简介

文在寅(1953— ),韩国律师、市民活动家、政治家,现任韩国总统。

文在寅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巨济郡的贫寒家庭,毕业于庆熙大学法学院。他曾是特战司令部士兵,有过极为艰苦军旅生涯。1978年退伍后,他与卢武铉合作开律师事务所,随后两人成为密友。他和卢武铉做律师期间曾为很多底层人士辩护,是韩国有影响力的律师。

2003年到2007年间,文在寅曾以卢武铉政府青瓦台民政首席、市民社会首席秘书官和秘书长的身份,三次进出青瓦台,做卢武铉总统的幕僚。2012年6月17日,文在寅正式宣布竞选总统,主张增加社会福利开支和多接触朝鲜,后来以微弱劣势败选。

2017年5月9日,文在寅在韩国第19届总统选举中获胜;5月10日,宣誓就职韩国总统。

翻译介绍:

王萌,女,1980年出生,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韩语系讲师,现为北京大学韩语系博士,研究方向为韩国近代史、中韩关系。


目录

第一部分 相遇

012 / 那天清晨

017 / 初遇

021 / 合伙人

023 / 既像前辈,又像朋友

027 / 人权律师之路

029 / 并肩前行

035 / 热情与原则

……

064 / 与地域主义做斗争

067 / 2002 年的感动

第二部分 人生

074 / 父亲与母亲

076 / 贫穷

083 / 问题少年

090 / 大学,抵抗

095 / 拘禁,母亲

098 / 与妻子相遇

101 / 看守所的收监生活

104 / 强征入伍

108 / 空降部队

117 / 考试

121 / 再次被拘

128 / 在拘留所迎来的考试喜讯

131 / 律师之路

第三部分 同行

138 / 走向青瓦台

145 / 李沧东入阁:神来之笔

155 / 首尔生活,青瓦台生活

159 / 对朝汇款风波

163 / “ 集团抗命”事件始末

……

260 / 龃龉

262 / 卸任

264 / 告别青瓦台

268 / 乡村生活

270 / 农夫卢武铉

273 / 政治报复

276 / 拘捕令

279 / 耻辱的一天

第四部分 命运

284 / 丧主文在寅

287 / 国民葬

293 / 路祭:50 万人的海洋

299 / 安葬在峰下村

303 / 缅怀石板,国民的心

305 / “ 峰下财团”监事

308 / 回归律师行业

311 / 回首来时路

322 / 一切都是命运

326 / 后记 愿为江水,与君重逢

331 / 附录


精彩书摘

贫穷

父亲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时期毕业于咸兴农业高中,当地的人都管它叫“咸兴农业”,这是与咸兴高等普通学校并驾齐驱的咸镜道地区的名校。据说当时周围人都叫我父亲“秀才”,当年把他养大的大伯母说:“考试之前也没怎么见他学习,结果别说家里,就是远近多少里寺也就他一个人考上了‘咸兴农业’。”毕业后父亲考上了公务员,当了咸兴市政府农业股长。

当时在北方做过公务员的人好像也有机会在南方做公务员,但是父亲因为在北方时的经历,已经下定决心再也不做公务员了。所以,他搬到釜山后就开始做生意。在我看来,我父亲并不适合做生意。他性格安静,又不会喝酒,做公务员或者教师其实是最符合他性格的。

父亲做的生意是从釜山的袜子工厂进货,然后卖给全罗南通地区的商贩。可是他做了几年生意,只攒了一堆未能收回的欠款。好多商贩都破产了,他也欠了很多债。但是他还得把进货的钱还上,为了还债,很长时间家里的日子过得都是磕磕绊绊。父亲总以为将来能拿到钱,收钱的票据都保管了好久,但是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为此,父亲倒下了,再也没能站起来。人在他乡,无亲无故,无依无靠,后来父亲丧失了赚钱能力。他也没能走出贫穷。

父亲本来性格就安静,生意失败后更是整日无话。家庭的贫穷固然让我痛苦,但更痛苦的是战争让父亲失去了自己原本的人生道路。后来我被大学开除,进了监狱,从监狱出来后参军,退伍后依然未能恢复学籍,那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间。父亲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去世。他的生活原本就已经很不幸了,一天也没看见我有出息的日子,这让我无比愧疚。虽说我日后过得还不错,但是一切也无可挽回了,这让我遗恨终生。

父亲生意失败后,家庭的重担就都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可母亲几乎也没什么挣钱能力,只是勉强糊口而已。她虽然东一件、西一件地努力做了很多事,但都没挣到什么钱。母亲最开始把救援物资中的衣服拿到市场上卖,但我们住的村子本来就有一个小铺子,村里人都穷,人家也不多,母亲的生意当然好不了。她又开始送煤饼,想着如果能从有点规模的工厂进煤再卖,虽然累了点,但是应该能赚钱。结果也不是这样,她只能从小店里进,然后给附近的人家送上门而已,所以我们的生活始终就是勉强糊口。

即使这样,母亲也从未让父亲帮忙送煤。要是需要帮忙,她就会跟我或弟弟说,放学回家或者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帮忙拉送煤车,或者干脆用手拿着煤饼给人家送上门。送煤饼总是弄得浑身黑乎乎,我觉得很丢人。年幼的弟弟反而默默地帮母亲干了很多,不像我总是嘴里嘟嘟囔囔的,让母亲伤心。

有一次拉煤车上装满了煤,下坡时我在前面拉,母亲在后面抓着,结果母亲累得不行脱了手,我一个人扛不住车的重量撞到了路边,虽然我并没有受伤只是弄碎了一些煤,但母亲还是非常伤心。

那时不光我家穷,所有人家都很穷。当时影岛有很多从北方来的居民,我们住的山间道路周围,像我们这样的外来居民比本地居民还要多。

釜山龙头山公园下面的棚户区曾经发生过一场大火,整个棚户区全被烧毁了。后来又盖了几个收容灾民的村子,我们的村子就是其中之一,那里真是穷得叮当响。

经常有人说,北方来的人生活能力强,很多人都很成功。我看并非如此。在战争之前南下的很多人是因为不喜欢北方的政策,这些人大部分是上流阶层,把家产处理好了才来到南方,所以过得还不错。而开战之后为形势所迫南下的人就不是这样了,白手起家的普通人想要取得人生成功,绝非易事。大部分人到今天也未能摆脱贫穷。

因为贫民有很多,附近的教堂会提供救济粮,这些估计是美国无偿援助的剩余农产品,以玉米面为主,有时候也有全脂奶粉,这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当时我上小学一二年级,每当发放配给粮的时候,一放学就得提着水桶去排队等配给粮。虽然我很讨厌这个活儿,但是这是长子应该干的。

有时候修女们管我叫“小不点”,给我手里塞糖或者水果。在我幼小的世界里,修女们穿着修女服的模样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天使。出于对她们的感激之情,母亲首先入了天主教,我也在小学三年级时受了洗。地点就在影岛的新仙圣堂,后来我的婚礼也是在这里举行的。我母亲现在还去这个教堂,因为她信得虔诚,时间又久,还做过教区司牧评议会的女性副会长,以及教堂信用协同组织的理事。

学校也是一样穷。我上的南港小学本来就不大,突然涌入的人潮导致一个学年的学生人数猛增至1000多人,无奈之下只能用周围的棚子和铁皮屋顶搭建临时教室,被称为“假校舍”。我从入学一直到三年级,一直都是在这种假校舍里学习的。



历史的深处与变革的轨迹:一部关于现代东亚政治变迁的宏大叙事 书名:权力的迷宫与人民的呼唤:20世纪后半叶东亚民主化进程的深度剖析 作者:[虚构历史学家/政治分析家姓名]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称] ISBN:[虚构ISBN号] --- 导言:时代洪流中的抉择与代价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特定政治人物的生命轨迹,而是将视野投向20世纪后半叶至21世纪初,东亚地区波澜壮阔的政治转型期。这是一段充满剧烈冲突、深刻反思与艰难抉择的历史。在冷战的铁幕与全球化的浪潮交织下,这片土地上的国家经历了从威权统治到民主体制的艰难过渡,其间的每一个转折点,都烙印着社会精英、军队、学生运动以及普通民众复杂博弈的痕迹。 我们试图描绘的,是一幅由多重线条构成的宏大画卷:它记录了那些在历史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声音,也揭示了旧有权力结构如何顽固地试图维持其统治;它探究了经济高速发展模式与政治自由化诉求之间的内在张力;更重要的是,它试图理解,在“发展优先”的叙事下,社会正义与公民权利的争取是如何一步步破土而出的。 本书的基石,建立在对海量档案资料、解密文件、以及大量亲历者口述史的细致梳理之上。我们避免了简单的“好人”与“坏人”的二元对立叙事,力求展现历史的复杂性、模糊性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教训。 第一部分:威权阴影下的萌芽与潜流(1960s - 1970s) 东亚的现代化进程,常常以一种看似高效实则高压的模式开启。本部分将深入剖析战后初期,几个关键国家如何确立了由精英主导的、以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治理框架。 第一章:工业化的代价与政治高压的逻辑 我们将详细分析特定政权如何运用国家力量,有效动员资源,实现了惊人的经济起飞。然而,这种“发展主义”叙事背后隐藏着对劳工权利的压制、对异见的严厉管控,以及对媒体自由的彻底剥夺。本章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安全”与“稳定”的定义,揭示威权合法性的构建过程。我们关注那些被压制的声音,比如早期工会活动家的遭遇,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在自我审查与抵抗边缘的挣扎。 第二章:校园:抗争的火种与地下网络的构建 在严密的政治监控下,高等学府往往成为唯一能够进行公开辩论的“真空地带”。本章聚焦于学运的初期形态,它们如何从对教育体制的改革诉求,逐渐演变为对整个政治体制合法性的挑战。我们将梳理那些早期的学生组织、地下刊物以及他们与海外民主思想的遥远连接,这些联系如何为未来的大规模民主运动播下了种子。 第三章:冷战棋盘上的角色与外部干预的影响 东亚的政治走向,深刻地受到美苏冷战格局的影响。本章探讨了外部大国的战略考量如何影响了本土威权政权的存续时间。从援助的结构性影响,到外交辞令背后的政治默许,我们分析了国际政治环境对本土民主力量的塑造作用,以及本土精英如何巧妙地利用(或反抗)这种外部力量。 第二部分:体制的松动与群体的觉醒(1980s) 1980年代是东亚政治地理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十年。随着经济基础的壮大和受教育人口的增加,社会对政治参与的需求达到了临界点。 第四章:经济成熟与政治诉求的结构性转化 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某一阈值后,公民对“治理质量”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本章探讨了中产阶级的崛起如何催生了对法治、透明度和问责制的新要求,以及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如何开始组织起来,挑战既有的权力分配。 第五章:标志性事件:从街头抗议到体制内改革的拉锯 本章选取了数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社会运动事件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这些事件的组织逻辑、动员策略以及政府的回应机制。重点分析了在暴力镇压与温和谈判之间,不同派系(如强硬派、改革派)的内部角力。我们详细还原了关键时刻的决策过程,以及这些事件如何重塑了民众对国家权力的认知。 第六章:转型期的法律斗争与宪政构建的初始尝试 民主化不仅仅是街头的胜利,更是法律文本的重塑。本部分将审视各国在80年代末期试图进行的宪法改革尝试,无论这些尝试是真诚的还是拖延策略。我们分析了司法独立性在这一转型阶段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早期非政府组织(NGOs)如何在法律援助和公民教育领域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 第三部分:民主的巩固与未竟的承诺(1990s 至今) 选举的胜利并非民主的终点,而往往是下一阶段复杂斗争的开始。本部分关注民主体制建立后的治理难题、社会撕裂以及持续的结构性挑战。 第七章:选举政治的“常态化”:政党轮替与治理的挑战 民主转型成功后,各国如何应对权力交接的“和平艺术”?本章探讨了首批通过公平选举上台的政府所面临的巨大困境:如何平衡改革的深度与维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我们分析了腐败问题的顽固性,以及如何在既有的官僚体系中嵌入问责机制。 第八章:历史清算与民族和解的悖论 对于长期威权统治的遗产,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清算”成为一个棘手的难题。本章探讨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建立、受害者赔偿问题以及对前政权遗留问题的处理方式。我们分析了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社会共识如何因对“过去”的不同解读而产生新的分裂。 第九章:全球化、经济危机与民主的反思 进入21世纪,东亚的民主政体开始直面全球经济波动的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不平等加剧问题。本章研究了民粹主义思潮在成熟民主国家中重新抬头的现象,以及新兴的社会运动(如关注环境、性别平等的新运动)如何挑战既有的政治精英与利益集团。我们反思,在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巩固和深化公民的政治参与,确保民主的活力与韧性。 结语:面向未来的遗产与持续的警惕 本书的结论部分将回归宏观视角,总结东亚民主化进程的共性与特殊性。我们强调,民主不是一个静态的终点,而是一种永恒的、动态的平衡艺术。那些在历史深处留下的经验教训,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构成了未来世代必须继承和警惕的政治遗产。真正的“命运”,在于一个社会如何持续地面对自身的缺陷,并在每一次挑战中,重新确认对自由和尊严的承诺。 --- 本书特色: 跨国比较视角: 系统性地对比分析了数个关键东亚国家在同一历史阶段的政治光谱。 去中心化叙事: 强调民众、学生、劳工和非政府组织在历史变革中的能动作用,而非仅仅聚焦于少数领导人。 深度文本挖掘: 依据多国解密档案和一手口述资料,还原了关键政治决策的内部场景。 本书适合所有对现代政治史、区域研究、以及民主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研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从平凡岗位走向巅峰的人物故事深感着迷,文在寅先生的经历无疑是这类故事的典范。从早年参与民主运动,到成为一名备受尊敬的人权律师,再到最终登上总统的宝座,这个过程中一定充满了无数的挑战、牺牲和坚持。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在他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是如何做出决定的?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他是如何承受和化解的?作为一位律师,他的法治精神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又是如何在政治生涯中得以延续和实践的?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希望能够窥见一个政治家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力量,理解他如何在高压环境下做出影响国家命运的决策。这本书不仅仅是对他政治成就的梳理,更是对他个人品格、思想形成过程的一次深刻剖析,我希望从中汲取一些关于勇气、智慧和坚韧的启示。

评分

从书名《命运》开始,我就预感到这将是一段充满个人反思和历史沉淀的旅程。文在寅先生作为一位在韩国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自传无疑是了解当代韩国发展历程的一扇重要窗口。我特别好奇的是,这位曾经的人权律师,在踏入政治舞台后,是如何将自己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转化为实际的政策和行动的?他在任期间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无论是经济上的困境,还是社会矛盾的激化,他又是如何应对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对韩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思考,以及他对国家未来的愿景。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一位政治家的个人轨迹,更在于它可能折射出整个国家在转型时期的阵痛与希望,以及一位领导者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为民族的命运而奋斗。

评分

这本书在我书架上已经摆放了一段时间,每每拿起,都被封面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所吸引。文在寅先生的总统任期,恰逢全球格局风云变幻的时期,他所处理的内外事务,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我尤其关注他在处理国家危机时的策略和思考方式,例如如何平衡国内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持韩国的战略自主性,以及他对于地区和平的愿景和努力。这本书的吸引力在于,它能让我从一个局内人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新闻报道中往往碎片化、非情绪化的事件。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文在寅先生的执政理念,以及他在面对历史性抉择时的智慧与担当。这本书的价值,可能不仅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提供一种关于领导力、责任感以及国家发展方向的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力量感,深沉的蓝色基调,搭配着文在寅先生凝视远方的侧影,传递出一种坚定和沉思的意味。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因为我对这位韩国前总统在任期间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以及他如何 navigating 国际政治的复杂局面充满好奇。尤其是关于他与朝鲜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下维持对话的策略,一直是我非常关注的议题。从媒体报道中,我能感受到他决策过程的艰难,也想更深入地了解他当时是如何思考和权衡的。此外,他的政治生涯中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从一位人权律师到总统,这段旅程本身就极具吸引力。我相信,通过阅读他的自传,我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位领导人的政治理念、个人成长经历,以及他在塑造韩国现代史进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政治人物的回忆录,更可能是一部关于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寻求和平与发展的深刻洞察。

评分

这本自传的标题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宏大的叙事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文在寅先生的政治生涯,贯穿了韩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的转折点,他的个人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我最感兴趣的是,他在经历了漫长的政治斗争后,是如何在总统任期内贯彻自己的政治理想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关于社会公平、经济改革的承诺,他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尤其是朝韩关系时,他所采取的“和平外交”政策,无疑是备受瞩目的。我想了解,在这种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他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寻求突破的?这本书的魅力,或许在于它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解读一位政治家如何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践行自己的信念,并努力塑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评分

很不错 很喜欢 值得购买的好东西

评分

收藏了很久,这次趁着有活动赶紧下手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感谢京东速度

评分

好书!内容好!配送还快,北京的当天就配送!给好评

评分

很好,好,好,好,好

评分

速度很快,书也不错,还没开始看

评分

装帧印刷版式都可以,字体清晰,因为是彩印,味道有点大,其他都还可以

评分

家人要的

评分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