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尼丝·麦克劳德(Janice MacLeod)
贾妮丝·麦克劳德(Janice MacLeod),知名插画师,纽约时报畅销书Paris Letters的作者。出生于加拿大,曾在广告圈工作多年,后离开公司在国外做自由职业者。在巴黎期间,她将游记画作以信的形式寄给她的朋友们,他们鼓励她在Etsy(网络商店平台,以手工艺成品买卖为主要特色,曾被纽约时报拿来和eBay,“祖母的地下室收藏”比较)出售个性化的手绘信。此后,麦克劳德向世界各地的粉丝发出了成千上万封信,备受好评,并因此出版了两本畅销书Paris Letters和A PARIS YEAR。
序言 1
1月 3
2月 24
3月 45
4月 68
5月 89
6月 111
7月 133
8月 154
9月 177
10月 199
11月 220
12月 242
致谢 265
关于作者 266
1月19日 星期二
斯科特和泽尔达
当我满脑子都是海明威的时候,这个追忆的过程中是少不了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和泽尔达·菲茨杰拉德(Zelda Fitzgerald)的,他们当时也在巴黎旅居,都属于20世纪20年代蜂拥至巴黎的那批美国作家。斯科特刚见到泽尔达的时候还是个士兵,泽尔达不肯跟他结婚,因为他那微薄的写作收入很难养活他们俩。最终斯科特跟人签了出书协议,泽尔达才答应了他的求婚。你可以看出,《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的故事线就是围绕着菲茨杰拉德一家的真实情况发展的。
最终,泽尔达精神失常,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终老。但他们在巴黎居住时,生活就如同一场马戏表演,而他们就是舞台上的明星。
“我觉得我可能并不是很了解你——但我知道你闻起来就像是从老墙旁边长出来的美味潮湿的小草,你露在袖外的双手那么美,你的后脑勺就像被苔藓掩盖的山洞,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我的小脸正好可以栖息在你带点儿怅惘的肩头。”
——泽尔达·菲茨杰拉德
“他告诉我他是怎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初次见她,接着失去她又重新赢得她的芳心……他跟我讲的第一种说法是泽尔达爱上了一个法国海军飞行员,这确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我相信这故事是真的。后来他又告诉我这件事的另外几种说法,仿佛要考虑把这些说法写进小说中,但是没有比第一种说法更悲伤的,因此我始终相信第一种说法……这事讲起来一次比一次更动人,但是都不像第一种说法那样刺痛你。”
——《流动的盛宴》,海明威
巴黎是座适合步行的老城,刚拐过一条中世纪老街,就会置身于另一条繁华的大马路,墙上的介绍牌记载着:某个有过何等壮举的伟人或曾在这座公寓里出生、居住,或是辞世。在下个拐角,你又会看到一个介绍牌,记载了另一段故事。又或者,你会注意到装饰华丽的路灯,发现它们有着一致的航海主题,引得你在城里转上好几天来探寻这类航海主题。这类主题也许体现在公园的长椅上、学校的建筑风格上,又或是在雕塑上。
我把这类小发现记在我的旅行日志中,这些记录最终以一抹油彩、钢笔的随意挥洒,以及照片的形式留下来,渐渐成形。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色调:春天是粉色的,秋天是橙色的,冬天则是柔和的蓝色。我逐渐了解到,每一天都是以一个圣人来命名的,于是我开始将他们的名字添加到我的记录里。有一阵子,我把相机对准一片红色,在浅米色建筑背景的衬托下,这景象显得尤为壮观。然后我就在日志中,尝试用随身携带的水彩颜料来再现这种红色,当时觉得很有意思,现在也还是。对好奇的艺术家来说,巴黎有太多值得探索的地方。
这些草图常促使我创作巴黎书信,这些是我每月根据自己在巴黎的生活所绘的书信。我用邮递的方式把它们寄给渴望体验收信之乐的人。在这个处处电子化的世界,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总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这本旅行日志是我原创笔记本的再现,它是一本地方志、一本指南,也是我献给亲爱的巴黎的颂歌。
走,我们出发吧!
坦白说,我拿到《巴黎一年:我在浪漫之都的每日冒险》这本书时,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我以为这又是一本千篇一律的旅游随笔。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的叙事方式极为狡黠,她并非直接告诉你巴黎有多么美,而是用一种极其生活化的口吻,描绘了她在巴黎的“每日冒险”。这些冒险,可能是在某个不起眼的街角偶遇一位老奶奶,她热情地分享着她的家族故事;也可能是在某个周末的集市上,为了一件心仪的旧物,与摊主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讨价还价。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点滴,却共同汇聚成了一幅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巴黎画卷。书中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她能从一杯咖啡的拉花,到一扇窗户上斑驳的油漆,再到街头艺人演奏的乐曲,都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诗意和故事。这种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感知,是通过她最真诚的文字传递出来的。这本书没有刻意去制造惊喜,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惊喜。它让我意识到,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最精彩的冒险,而巴黎,只是这场冒险的一个绝佳的舞台。我读这本书时,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而充满智慧的朋友的家中,听她娓娓道来她在巴黎的点点滴滴。
评分《巴黎一年:我在浪漫之都的每日冒险》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坐在一家雅致的书店里,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茶,静静地翻阅。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不落俗套,不喧宾夺主,而是用一种极其平和、内敛的方式,将巴黎的魅力一点一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不像某些攻略书那样,告诉你“必须去”的地方,而是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邀请你一同去“发现”。书中的那些“冒险”,与其说是精心策划的行程,不如说是生活本身赋予的馈赠。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的宁静街道,到傍晚时分卢浮宫前人群涌动的热闹,再到夜晚香榭丽舍大街流光溢彩的霓虹,作者都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捕捉到了最动人的瞬间。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描绘,那些与当地居民的短暂互动,充满了人情味和温暖。仿佛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都带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正是这种日常的、细碎的片段,勾勒出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巴黎。它让我觉得,巴黎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在这座浪漫之都度过了一年,心中充满了对未知探索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刚读完《巴黎一年:我在浪漫之都的每日冒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简直是让我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场巴黎的奇遇。作者的文字功力毋庸置疑,那些细腻的描绘,仿佛有魔力一般,将我带入了那个充满艺术气息、历史底蕴和生活情趣的巴黎。我仿佛能闻到街角咖啡馆飘出的浓郁咖啡香,听到塞纳河畔悠扬的乐曲,感受到古老建筑散发出的岁月沉淀。书中的“每日冒险”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探索。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对细节的捕捉,以及那种随遇而安却又不失主见的态度,都深深打动了我。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那些不为人知的街角、小巷,或者是一个不起眼的市集时的笔触。它们不是那种游客会蜂拥而至的著名景点,却充满了最真实的巴黎味道,最动人的生活故事。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旅行,不仅仅是打卡式地走过那些景点,更是去感受、去融入,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之中的惊喜。作者就像一位老朋友,带着我漫步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分享着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或许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城市里,发现属于自己的“每日冒险”。
评分《巴黎一年:我在浪漫之都的每日冒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者的文字就像是一杯醇厚的红酒,需要你慢慢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韵味。她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而是用一种极其朴实、真诚的语言,记录下了她在巴黎度过的每一天。书中的“冒险”充满了生活气息,没有刻意去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反而是在那些最平凡的日常中,发现了最不平凡的闪光点。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巴黎的个人解读,她不拘泥于传统的旅游路线,而是走进了那些鲜为人知的街区,与当地人交流,去体验最地道的巴黎生活。她笔下的巴黎,是鲜活的,是有温度的,是充满人情味的。读这本书,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不那么“光鲜亮丽”,却更加真实、更加动人的巴黎。作者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她那种不盲目跟风、坚持自我感受的态度,也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很多关于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如何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灵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巴黎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如何去爱的书。
评分在我读完《巴黎一年:我在浪漫之都的每日冒险》之后,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那种对生活的热情与探索的渴望。这本书就像一扇窗,透过它,我看到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巴黎。作者以一种极其放松、却又充满智慧的姿态,带领我穿梭于巴黎的街头巷尾,体验着那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每日冒险”。她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不像是游记,更像是一次次深入心灵的对话。我能感受到她对巴黎这座城市深深的眷恋,以及她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力。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味。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她并没有设定过于明确的目标,而是享受着每一次与这座城市发生的“邂逅”。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旅行,不在于走过多少景点,而在于你是否真正地去感受、去体验、去发现。这本书让我觉得,巴黎不仅仅是一个充满浪漫和历史的城市,更是一个能够激发你内心深处渴望,并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生活的地方。它没有给我任何具体的“攻略”,却给了我更多关于“如何生活”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