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2018 2018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飞跃版随身查)

司法考试2018 2018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飞跃版随身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飞跃考试辅导中心 著
图书标签:
  • 司法考试
  • 法考
  • 民事诉讼法
  • 仲裁制度
  • 分类法规
  • 随身查
  • 2018年
  • 法律职业资格
  • 飞跃版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8870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7406
包装:平装
开本:64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字数:30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秉承了编排科学、新颖、实用,且易于携带、检索方便的特点,结合微信公众号和二维码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升级,更好服务于广大考生。

  *标注法条关键词。既简化了考生对复杂法条的繁琐记忆,又能帮助考生迅速把握法规的脉络,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

  *标注高频考点和重难点法条。根据对高频考点的预测和对重难点法条的遴选,以【难点注释】、【对比记忆】等方式讲解说明,帮助考生有选择地掌握重点难点内容。

  *标注相关法条和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司法考试真题对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书在标注相关法条和司考真题的同时,针对部分法条编排【真题演练】和【出题点自测】,帮助考生学练结合。

  *法规实时更新和免费增补:本书全面收录了根据多年经验预测的目前复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法学科所需的法律规定。同时,为了帮助读者随时掌握*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规定,本书将以电子版的形式增补,届时请读者登录中国法制出版社网站http://www.zgfzs.com资源下载频道或者微信公众号“中国法制出版社飞跃考试辅导中心”免费下载。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收录了目前复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必读的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科目的法律法规。编排上采取关键标注、考频提示、考点对照、关联索引、对比注释、真题演练、出题点自测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同时,本书对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重要的涉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及时做了更新


作者简介

  飞跃考试辅导中心是隶属于中国法制出版社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图书出版部门。目前专职从事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命题及复习方略的研究,并研究出版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辅导用书。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017年6月27日)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诉讼法》的解释()

  (2015年1月30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6年4月24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5年1月6日)

  *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2008年12月16日)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

  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

  (2008年12月11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

  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9年11月12日)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

  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12月16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

  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1年6月10日)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

  件的若干规定()

  (2003年9月10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

  的解答()

  (1993年8月7日)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

  的解释()

  (1998年8月31日)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8年11月25日)

  *人民法院关于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严格依

  法适用指令再审和发回重审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5年2月16日)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

  题的规定(试行)()

  (2008年12月16日)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8年11月3日)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

  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

  (2008年12月16日)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

  变卖财产的规定()

  (2004年11月15日)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

  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5年5月5日)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关于民事执

  行活动法律监督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6年11月2日)

  *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

  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6年11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1999年12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2017年9月1日)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

  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8年12月1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2010年8月28日)

  *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

  序的若干规定()

  (2011年3月23日)

  *人民法院关于建立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

  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若干意见()

  (2009年7月24日)


精彩书摘

  第三章审 判 组 织

  第三十九条【一审审判组织】人民法院审理*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08/3/83 06/3/37]

  第四十条【二审和再审审判组织】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审的,按照*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17/3/38 16/3/35 14/3/47 08/3/83 06/3/37 06/3/39]

  【真题演练】 不同的审判程序,审判组织的组成往往是不同的。关于审判组织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16/3/35]答案:D。

  A�笔视眉蛞壮绦蛏罄淼陌讣�,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后发回重审的,可由审判员独任审判

  B�笔视眉蛞壮绦蛏罄淼陌讣�,判决生效后启动再审程序进行再审的,可由审判员独任审判

  C�笔视闷胀ǔ绦蛏罄淼陌讣�,当事人双方同意,经上级法院批准,可由审判员独任审判

  D�笔视醚∶褡矢癜讣�审理程序的案件,应组成合议庭审理,而且只能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第四十一条【合议庭审判长的产生】合议庭的审判长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的,由院长或者庭长担任。

  第四十二条【合议庭的评议规则】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合议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入笔录。

  第四十三条【审判人员工作纪律】审判人员应当依法秉公办案。

  审判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请客*。

  审判人员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回避

  第四十四条【回避的对象、条件和方式】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14/3/38]

  【相关法条:民诉解释第43、45、48、49条】

  第四十五条【回避申请】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相关法条:民诉解释第44条】

  第四十六条【回避决定的程序】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15/3/36 10/3/37]

  【相关法条:民诉解释第46、47条】

  第四十七条【回避决定的时限及效力】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15/3/36 06/3/77 05/3/38 04/3/71]


前言/序言

 编 辑 说 明

  《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丛书的前身是中国法制出版社飞跃考试辅导中心于2005年推出的《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丛书。自初版以来,已成为众多考生必备的“掌中宝”,伴随历届考生一起走过十余载司法考试征程。

  值此国家司法考试向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改革之际,为方便广大考生复习备考,飞跃考试辅导中心全新推出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丛书。该丛书秉承了编排科学、新颖、实用,且易于携带、检索方便的特点,结合微信公众号和二维码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升级,更好服务于广大考生。本丛书主要特点如下:

  1标注法条关键词。既简化了考生对复杂法条的繁琐记忆,又能帮助考生迅速把握法规的脉络,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

  2标注高频考点和重难点法条。根据对高频考点的预测和对重难点法条的遴选,以【难点注释】、【对比记忆】等方式讲解说明,帮助考生有选择地掌握重点难点内容。

  3标注相关法条和司法考试历年真题。司法考试真题对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本书在标注相关法条和司考真题的同时,针对部分法条编排【真题演练】和【出题点自测】,帮助考生学练结合。

  4本书全面收录了根据多年经验预测的目前复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学科所需的法律规定。同时,为了帮助读者随时掌握*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相关规定,本书将以电子版的形式增补,届时请读者登录中国法制出版社网站http://www.zgfzs.com资源下载频道或者微信公众号“中国法制出版社飞跃考试辅导中心”免费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精解与仲裁制度通览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并对我国仲裁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和透彻讲解。全书聚焦于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要素,从立案、送达、管辖、证据、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层层剥离,条分缕析,力求让读者对民事诉讼的运行机制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同时,本书亦深入探讨了仲裁制度的理论基础、运作流程、法律依据及其与民事诉讼的关系,为理解和运用仲裁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操指导。 第一部分:民事诉讼法的深入解析 一、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概念: 程序正义的基石: 详细阐释了民事诉讼法所遵循的各项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 法律至上原则: 强调一切诉讼活动必须 strictly 遵守法律规定,不得逾越法律的界限。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突出在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诉讼权利的处分权,如起诉、撤诉、承认、和解等,以及法律对这一原则的限制和保障。 平等原则: 强调所有当事人在诉讼中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不得因身份、地位等差异受到歧视。 公开审判原则: 深入剖析公开审判的意义、范围、例外情况及其对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实现司法公正的作用。 两审终审原则: 讲解两审终审制度的由来、目的、程序以及对维护司法公正和提高审判质量的意义。 辩论原则: 详述了当事人在诉讼中充分表达各自主张、提供证据、进行辩论的权利,以及法官听取双方意见的重要性。 处分原则: 进一步解释了当事人对诉讼标的物和程序性事项的处分权,以及法律对自由处分的限制。 证据裁判原则: 强调了人民法院必须以庭审中查明的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作出判决。 核心概念的辨析: 清晰界定民事诉讼中的关键概念,如: 诉讼标的: 深入分析诉讼标的的构成要素、类型及其在诉讼中的作用。 当事人: 区分原告、被告、第三人等不同诉讼角色的权利与义务。 诉讼代理人: 详述律师、其他诉讼代理人的资格、权利与责任。 管辖权: 详细介绍地域管辖、级别管辖、协议管辖、专属管辖等各类管辖的确定规则和特殊情况。 二、 民事诉讼程序的关键环节: 1. 立案与起诉: 起诉条件: 详细解析《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原告提起诉讼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有事实和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 起诉的类型: 区分一般起诉、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变更之诉等不同起诉类型。 立案审查: 阐述人民法院对起诉的审查标准、审查期限以及可能出现的驳回起诉、不予受理等情形。 诉讼保全与证据保全: 深入讲解诉讼保全和证据保全的申请条件、审查程序、措施内容、解除与撤销等关键问题。 2. 送达: 送达的意义与方式: 详细介绍送达在保障当事人知情权、参与诉讼权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直接送达、留置送达、转交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各类送达方式的适用条件和法律效力。 送达的瑕疵与补正: 剖析送达不当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以及如何通过补正程序纠正送达错误。 3. 证据制度: 证据的种类与特征: 全面梳理证据的八种法定类型,即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并深入分析各类证据的特点、证明力及收集、固定、提交的要求。 证据的收集与提交: 详细讲解当事人收集、调查取证、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证据交换等环节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证据的质证与认定: 阐述质证的程序、方式、内容以及人民法院对证据进行审查、认定、采信的原则和标准。 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 辨析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的含义、区分及其在诉讼中的分配规则。 举证时限与证据失权: 强调举证时限的重要性,以及逾期举证可能导致的证据失权后果。 4. 审判程序: 简易程序: 深入解析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范围、审理特点、审理期限以及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区别。 普通程序: 详细介绍普通程序的各个阶段,包括庭前准备、庭审调查、法庭辩论、调解、合议、判决等,并对每个阶段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剖析。 审判组织: 讲解独任审判、合议庭的组成、职责以及审判员、人民陪审员在审判中的作用。 庭审焦点: 明确庭审的核心在于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并指导读者如何围绕争议焦点展开庭审。 5. 判决与裁定: 判决与裁定的区别: 清晰界定判决和裁定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法律效力。 判决的生效: 讲解判决的生效条件、生效时间以及上诉的权利和期限。 上诉程序: 详细介绍上诉的提起、审查、审理以及二审法院可能作出的判决。 申请再审: 阐述申请再审的法定情形、程序和注意事项。 6. 执行程序: 执行的依据: 明确哪些生效法律文书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申请: 讲解执行申请的条件、期限、申请人与被执行人的权利和义务。 执行措施: 详细介绍搜查、扣押、冻结、查封、划拨、拍卖、变卖等各类强制执行措施及其适用条件。 执行异议与执行和解: 阐述执行异议的提起、审查以及执行和解的法律效力。 执行监督: 介绍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以及执行中的其他监督机制。 第二部分:仲裁制度的透彻讲解 一、 仲裁的理论基础与特征: 仲裁的起源与发展: 简要回顾仲裁制度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仲裁的性质: 明确仲裁作为一种与诉讼并列的争议解决方式,其自主性、契约性和终局性特征。 仲裁的优势: 深入分析仲裁在保密性、灵活性、专业性、效率性、终局性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其在解决商事争议中的重要作用。 仲裁的局限性: 客观分析仲裁在强制执行力、程序设置、成本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 二、 仲裁法的基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精要: 逐条解读《仲裁法》的核心条款,包括: 仲裁协议的效力: 强调仲裁协议的独立性、合同性,以及无效仲裁协议的情形(如欺诈、胁迫等)。 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介绍仲裁委员会的性质、组成和管理。 仲裁员的选任: 阐述仲裁员的资格要求、回避制度和选任程序。 仲裁程序: 详细介绍仲裁申请、组庭、开庭审理、证据交换、质证、裁决等各个环节的规则。 仲裁裁决的效力: 明确仲裁裁决的终局性,以及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撤销和不予执行的情形。 三、 仲裁实务操作指南: 如何选择仲裁: 指导读者在何种情况下适宜选择仲裁解决争议。 如何订立有效的仲裁协议: 提供订立仲裁协议的范本和注意事项,规避可能导致仲裁协议无效的风险。 仲裁申请的撰写与提交: 讲解仲裁申请书的构成要素、格式要求以及提交方式。 参与仲裁程序的策略: 从证据准备、庭审抗辩、仲裁员沟通等方面提供实操建议。 仲裁裁决的执行: 阐述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程序,以及当事人如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四、 仲裁与民事诉讼的关系: 仲裁的排他性: 解释一旦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即排除了人民法院对该争议的管辖权。 人民法院对仲裁的支持与监督: 阐述人民法院在执行仲裁裁决、撤销或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等方面的司法审查和支持作用。 两者在争议解决中的互补性: 分析在某些情况下,仲裁与诉讼可能存在的衔接和互补关系。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务并重: 既深入解读了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的条文规定,又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和实务经验,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 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全书结构设计合理,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法律术语,力求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 体系完整,覆盖全面: 涵盖了民事诉讼和仲裁制度的几乎所有关键环节,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重点突出,难点破解: 针对民事诉讼和仲裁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答,帮助读者攻克学习难点。 内容精炼,易于携带: 采用精炼的表述和清晰的编排,便于读者随时随地查阅和学习,是案头必备的法律工具书。 本书适合法律从业人员、法学专业学生,以及对民事诉讼和仲裁制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民事诉讼法的运作机制,掌握仲裁制度的精髓,从而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有效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那种厚厚的法条汇编,我看了都头疼,密密麻麻的,根本找不到重点。但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绝对是下了功夫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法条,而是采用了那种“法条+精要注释”的组合拳。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关键条文旁边,用小字标注了历年来的判例要旨或者学界争议的焦点,这对于理解立法精神至关重要。比如,在举证责任倒置那块,光背法条是没用的,你得知道它在什么情况下适用,适用后对当事人的影响是什么。这本书就把这些隐性的知识点给“显性化”了。我感觉它更像是一个“活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死的”法典。而且,作为2018年的版本,它对当年最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和最新的司法大数据分析都有所侧重,这在临近考试时简直是神助攻,确保了所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很多时候,我宁愿少看两章新增的例题解析,也要把这本随身查翻烂,因为它提供的“准确性”和“便携性”是其他资料无法替代的。

评分

这本书的“分类”做得极其到位,简直是治好了我的“知识体系混乱症”。民诉法涉及到一审、二审、审判监督程序、执行程序,还有各种特别程序,体系庞大。我之前做题的时候,常常是把一审的证据规则和二审的程序要求混为一谈。但这本随身查,它不是简单地按法条顺序排列,而是按照“程序流”和“实体争议点”来划分模块的。比如,它会把“起诉与受理”作为一个独立板块,下面细分了各种管辖权的冲突解决,非常清晰。仲裁制度那块,更是把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仲裁庭的组建、裁决的撤销与不予执行这几个核心难点,用对比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结构化的梳理,让我建立起了一个稳固的知识框架,做题时不再是零散地回忆知识点,而是能够迅速定位到“我在哪个程序阶段,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因程序错误导致的失分。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无压力”的陪伴。很多法学书籍上手就给人一种沉重感,让你觉得不啃下来就对不起书的价格。但这本书则不然,它轻便、易携带,最重要的是,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它更像是战友,在考场前夕,给你提供最快速、最可靠的战术支持。我对比了其他几本同类书籍,有些在重点法条的解释上过于简略,有些又过于啰嗦。这本《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飞跃版随身查)》恰好找到了一个黄金平衡点——既保证了专业性,又最大化了实用性。它没有试图教我成为法学大师,而是清晰地指引我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能顺利通过当年考试的应试者。这种务实到极致的设计理念,是我在众多备考资料中选择它的主要原因。

评分

对于我这种学习过程中追求“精准打击”的考生来说,这本书的“飞跃版”定位非常精准——它知道我们不需要从头教起,而是需要一个高效率的查漏补缺工具。它的选材非常克制,没有加入大量冗余的理论探讨或者过时的案例分析,所有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如何快速找到法律依据并应用于解题”这一核心目标。我记得我当时为了巩固对“期间计算”和“送达”那些琐碎但又爱考的知识点的掌握,反复翻阅了那几页。书页的材质也挺耐用,我经常在咖啡店、图书馆甚至户外草坪上使用,虽然有些许折痕,但字体清晰度从未下降,这对于一本高频使用的工具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耐用性”体现。它就像是我的“法律雷达”,任何一个可能引发争议的条款,都能被我迅速捕捉到。

评分

这本《司法考试2018 2018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民事诉讼法与仲裁制度(飞跃版随身查)》实在是太贴心了!我当时备考那会儿,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民诉法和仲裁法,条文又多又杂,搞得我焦头烂额的。这本书的“飞跃版随身查”这个名字可真没起错,它的大小和厚度,正好能塞进我那个小小的公文包里,平时通勤路上或者午休的间隙,掏出来就能随时翻阅。我尤其欣赏它那种精炼的编排方式,不是那种动辄几百上千页的厚本大部头,而是把最核心、最容易考点混淆的法条和司法解释做了精细的分类和对比。记得有一次我在地铁上,正好碰到了一个关于仲裁协议效力的争议焦点,我赶紧翻到相应章节,那清晰的层级结构和高亮标注,让我立刻就捋清了思路。这种“立等可取”的感觉,在那种高压力的冲刺阶段,简直是无价之宝。它不像那种教材那样需要从头学起,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学长帮你整理好的知识脉络图,直击考点,大大提高了我的复习效率,避免了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成功实现了高效的碎片化学习。

评分

一般,就是把法条写写,只能用于老手,新手勿用。

评分

书很好,物流很快,晚上下单,第二天上午就收货了。赞一个。

评分

一起买比较划算,还不错

评分

而且三本都有一点皱,这个就原谅了

评分

书本身还好,就是这快递外包装一如既往的薄薄一破塑料袋,还破了洞导致书籍有些破损,书本身是好书,这快递外包装不敢恭维!

评分

方便携带 重点都标注出来了 内容详细

评分

挺不错的书。正在使用中

评分

书本身还好,就是这快递外包装一如既往的薄薄一破塑料袋,还破了洞导致书籍有些破损,书本身是好书,这快递外包装不敢恭维!

评分

一般,就是把法条写写,只能用于老手,新手勿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