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可用Linux服务器(第4版)

构建高可用Linux服务器(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洪春 著
图书标签:
  • Linux
  • 服务器
  • 高可用
  • 系统管理
  • 运维
  • 网络
  • 性能优化
  • 故障排除
  • 集群
  • 虚拟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2953
版次:4
商品编码:1226754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Linux运维领域公认经典畅销书,曾被《程序员》杂志和51CTO等IT媒体评为“10大*具技术影响力的图书”和“*受读者喜爱的原创图书”。
  从Linux服务器性能调化与高可用集群构建、MySQL性能调优与高可用架构设计、Fabric自动化运维与Linux系统安全等多角度讲解构建高可用Linux服务器的方法和技巧

内容简介

  本书第1版2011年出版,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媒体的好评,直接帮助读者近10万人,在京东、当*、豆瓣等图书媒体获得了近5000条真实的读者反馈,被CSDN和51CTO等知名IT媒体授予“10大*具技术影响力的图书”和“*受读者喜爱的原创图书”等多项殊荣,在原创IT类图中竖起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是公认的经典畅销书。
  在读者的要求和帮助下,本书不断迭代和优化,与时具进,已经更新至第4版。相比第3版,第4版做了如下重要的改进和优化:
  (1)除之前项目部署时采用的系统没有升级到CentOS 6.8 x86_64以外,其他环境均为CentOS 6.8 x86_64。
  (2)删除了分布式自动化部署管理工具Puppet,改用了Fabric自动化运维工具代替。
  (3)增补了Vagrant虚拟化软件的应用,并且重写了生产环境下的SHELl脚本。
  (4)附录部分增加了现在流行的GitLab应用及强大的编辑工具Sulbime Text3的快捷键方式操作。
  本书*大的特点就是与实践紧密结合,所有理论知识、方法、技巧和案例都来自实际生产环境,涵盖Linux服务器性能调优、、Shell脚本、高可用Linux集群构建、MySQL性能调优及高可用、自动化运维(Fabric)、Linux系统安全等主题,所有内容都围绕“如何构建高可用的Linux服务器”这个主题深度展开。

作者简介

  余洪春(抚琴煮酒),系统架构师、高级DevOps,从事电子商务网站和大型CDN系统运维工作10多年,在Linux集群、自动化运维、系统安全及高并发高流量网站架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大量一线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精通负载均衡高可用技术和自动化运维技术,擅长电子商务和门户类网站架构。51CTO和ChinaUnix等知名社区的特邀专家,51CTO系统网络频道的专栏作家,ChinaUnix论坛“集群和高可用”及“监控及自动化运维”版版主,在社区内发表了大量技术文章,深受网友好评。

精彩书评

  51CTO与酒哥的缘分开始于2010年51CTO举办的“十大杰出IT博客大赛”,大赛结束后,酒哥的博客正式落户51CTO,他凭借多年的系统运维经验和热衷于与人分享的精神,很快就在博客频道“显山露水”,成为了51CTO的专家博客,深受读者欢迎。正所谓“抚琴觅知音,煮酒论英雄”,如果你是一位系统运维人员,强烈推荐你仔细研读这本书,它是酒哥多年工作经验的结晶,包含大量来自实际生产环境的案例和*佳实践。第1~3版上市后广获好评,引起广泛关注,被51CTO的数百万网友评选为“2011年度*受读者喜爱的原创IT图书”。
  ——51CTO
  中国领先的IT技术网站

  酒哥是ChinaUnix论坛“集群和高可用”和“监控及自动化运维”技术版块的明星版主,在Linux服务器的管理和运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热衷于分享,深受社区网友欢迎。酒哥的这本书*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所有内容都是酒哥一线生产环境中工作经验的结晶,非常实用。你学完了本书的内容,不仅能掌握构建高可用Linux服务器的核心知识,而且能将书中的很多项目案例的解决方案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本书的第1~3版因为高质量的内容而获得了较大的成功,第4版在第3版的基础上做了修正和补充,内容上更加完善和具有吸引力。
  ——ChinaUnix
  全球*大的Linux/Unix应用与开发者社区

目录

前言
第1章 Linux服务器的性能调优1
1.1 网站架构设计相关1
1.1.1 评估网站性能涉及的专业
名词术语1
1.1.2 CDN业务的选项2
1.1.3 IDC机房的选择3
1.2 如何根据服务器应用来选购服务器 4
1.3 硬件对Linux性能的影响9
1.4 CentOS 6.8 x86_64最小化安装后的优化11
1.4.1 系统的基础优化11
1.4.2 优化Linux下的内核TCP参数以提高系统性能19
1.4.3 CentOS 6.8 x86_64系统最小化安装优化脚本21
1.4.4 Linux下CPU使用率与机器负载的关系与区别23
1.5 服务器调优实际案例25
1.6 小结28
第2章 Shell脚本在生产环境下的应用29
2.1 Shell编程基础29
2.1.1 Shell脚本基本元素30
2.1.2 Shell基础正则表达式30
2.1.3 Shell特殊字符32
2.1.4 变量和运算符33
2.2 Shell中控制流结构45
2.3 Sed的基础用法及实用举例48
2.3.1 Sed的基础语法格式48
2.3.2 Sed的用法举例说明53
2.4 awk的基础用法及实用举例56
2.5 Shell基础正则表达式举例61
2.6 Shell开发中应该掌握的系统 知识点68
2.7 生产环境下的Shell脚本74
2.7.1 Amazon Linux系统简介74
2.7.2 生产环境下的备份类脚本75
2.7.3 生产环境下的监控类脚本78
2.7.4 生产环境下的运维开发类脚本84
2.8 小结88
第3章 利用Vagrant搭建分布式环境89
3.1 Vagrant简单介绍89
3.2 Vagrant安装90
3.3 使用Vagrant配置本地开发环境91
3.3.1 Vagrant的具体安装步骤91
3.3.2 Vagrant配置文件详解93
3.3.3 Vagrant常用命令详解95
3.4 使用Vagrant搭建分布式环境96
3.5 小结99
第4章 轻量级自动化运维工具介绍100
4.1 轻量级自动化运维工具pssh介绍101
4.1.1 pssh的安装103
4.1.2 pssh的使用103
4.2 轻量级自动化运维工具Fabric介绍105
4.2.1 Fabric的安装105
4.2.2 Fabric的命令行入口fab命令详细介绍107
4.2.3 Fabric的环境变量设置108
4.2.4 Fabric的核心API109
4.2.5 Fabric的执行逻辑112
4.2.6 如何利用进程池大小来限制 Fabric并发进程数114
4.3 Fabric在工作中应用实例114
4.3.1 开发环境中Fabric应用实例115
4.3.2 工作场景中常见的Fabric应用 实例116
4.4 小结120
第5章 Linux集群及其项目案例分享121
5.1 负载均衡高可用核心概念及常用软件121
5.1.1 什么是负载均衡高可用121
5.1.2 以F5 BIG-IP作为负载均衡器122
5.1.3 以LVS作为负载均衡器123
5.1.4 以Nginx作为负载均衡器132
5.1.5 以HAProxy作为负载均衡器132
5.1.6 高可用软件Keepalived134
5.1.7 高可用软件Heartbeat134
5.1.8 高可用块设备DRBD135
5.2 负载均衡关键技术136
5.2.1 什么是Session136
5.2.2 什么是Session共享136
5.2.3 什么是会话保持137
5.3 负载均衡器的会话保持机制138
5.3.1 LVS的会话保持机制138
5.3.2 Nginx负载均衡器中的ip_hash 算法142
5.3.3 HAProxy负载均衡器的source算法145
5.4 服务器健康检测150
5.5 Linux集群的项目案例分享151
5.5.1 用LVS+Keepalived建高可用集群151
5.5.2 用Nginx+Keepalived实现在 线票务系统154
5.5.3 企业级Web负载均衡高可用之Nginx+Keepalived157
5.5.4 HAProxy双机高可用方案之 HAProxy+Keepalived169
5.5.5 巧用DNS轮询作负载均衡179
5.5.6 百万级PV高可用网站架构设计184
5.5.7 千万级PV高性能高并发网站 架构设计187
5.6 软件级负载均衡器的特点介绍与对比193
5.7 四层负载均衡和七层负载均衡工作流程的对比194
5.8 Linux集群的总结和思考196
5.9 小结198
第6章 MySQL性能调优及高可用案例分享200
6.1 MySQL数据库的优化200
6.1.1 服务器物理硬件的优化200
6.1.2 MySQL配置文件的优化201
6.1.3 MySQL上线后根据status状态进行适当优化204
6.1.4 利用tuning-primer脚本进行 数据库调优212
6.1.5 MySQL架构设计调优216
6.2 MySQL数据库的高可用架构方案216
6.2.1 生产环境下的DRBD+Heart- beat+MySQL双机高可用217
6.2.2 生产环境下的MySQL数据库主从Replication同步228
6.3 小结240
第7章 Linux防火墙介绍242
7.1 基础网络知识242
7.1.1 OSI网络参考模型242
7.1.2 TCP/IP三次握手的过程详解243
7.1.3 Socket应用245
7.1.4 其他基础网络知识247
7.2 Linux防火墙的状态机制247
7.3 Linux防火墙在企业中的应用247
7.4 Linux防火墙的语法248
7.5 iptables的基础知识252
7.5.1 iptables的状态state252
7.5.2 iptables的Conntrack记录254
7.5.3 关于iptables模块的说明255
7.5.4 iptables防火墙初始化的注意事项256
7.5.5 如何保存运行中的iptables规则256
7.6 如何流程化编写iptables脚本257
7.7 学习iptables应该掌握的工具260
7.7.1 命令行的抓包工具TCPDump260
7.7.2 图形化抓包工具Wireshark261
7.7.3 强大的命令行扫描工具Nmap264
7.7.4 使用TCPPing工具检测TCP延迟266
7.8 iptables的简单脚本学习267
7.8.1 普通的Web主机防护脚本267
7.8.2 如何让别人ping不到自己,而自己能ping通别人呢?269
7.8.3 建立安全的vsftpd服务器271
7.9 线上生产服务器的iptables脚本275
7.9.1 安全的主机iptables防火墙脚本275
7.9.2 自动分析黑名单及白名单的iptables脚本278
7.9.3 利用recent模块限制同一IP的连接数281
7.9.4 利用DenyHosts工具和脚本来防止SSH暴力破解285
7.10 工作中的Linux防火墙总结287
7.11 小结289
第8章 Linux系统安全相关篇290
8.1 TCP_wrappers应用级防火墙的介绍和应用290
8.2 DDos攻击和运营商劫持292
8.3 Linux服务器的安全防护294
8.3.1 Linux服务器基础防护篇294
8.3.2 Linux服务器高级防护篇295
8.4 Linux系统如何防止入侵301
8.5 小结301
附录A GibLab在开发工作中的实际应用302
附录B Sublime Text3的快捷键操作308
附录C 调试网络接口的利器Postman315
附录D RSYNC及INOTIFY在工作中的应用321

前言/序言

  运维工程师工作的演变
  随着云计算的流行,运维工程师的工作性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很多新的技能点和知识点需要掌握和学习。工作中,大家经常可以看到DevOps这个词汇。最近DevOps为什么这么火?跟最近两年云计算的快速普及有很大的关系:云计算平台上的各种资源,从服务器到网络,再到负载均衡都是由API创建和操作的,这就意味着所有的资源都可以“软件定义”,这给各种自动化运维工具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环境。而在传统的互联网行业,比如CDN行业,由于机器数量众多、网络环境错综复杂,故也需要由DevOps人员来设计工具,提供后端的自动化API,结合公司的CMDB资产管理系统,提供自动化运维功能。
  我在公司的职务是高级运维开发工程师(DevOps)、系统架构师,主要工作是设计、实施及维护本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以及核心业务的代码开发工作。相对于CDN分布式系统而言,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没有节点冗余,对集群技术的要求更高。所以我前期将所有的网站应用都做了双机高HA,包括LVS/HAProxy+Keepalived和Nginx+Keepalived,以及DRBD+Heartbeat+NFS文件高可用,MySQL数据库用的是DRBD双主多从架构,甚至Redis也使用了主从复制的架构设计。随着特殊业务的需求量越来越旺盛(比如定点抢红包活动),我也在网站的架构设计中引入了RabbitMQ消息队列集群。后期随着商业推广量的加大,网站流量、UV及并发日益增大,新机器上线也日益频繁,所以我采用了Fabric、Ansbile等自动化运维工具来管理线上机器,避免运维同事们的重复劳动。另外,由于电子商务网站牵涉支付问题,所以对安全性的要求也非常高,我们平时都会从网络安全(包括硬件防火墙、Linux系统防火墙和WAF应用防火墙)、系统安全、代码安全和数据库安全这些方面着手,尽力避免一切影响网站安全的行为。此外,我的工作职责还包括使用成熟的自动化工具(比如Ansible、Saltstack等),利用Python或Golang进行二次开发,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结合公司的CMDB系统,提供稳定的后端API,方便前端人员或资产人员进行调用,这样大家可以利用界面来完成自动化运维工作。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自己设计的后端API和网站能够稳定运行,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也是我目前工作的主要动力。
  撰写本书的目的
  从事系统集成、运维开发、架构设计方面的工作已经有十余年了,在工作期间,我曾有幸担任了一段时间的红帽RHCE讲师,在东北大学等高校推广红帽Linux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后都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更谈不上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生产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上入门书居多,缺乏能真正指导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书籍。例如,很多书籍都只给出了比较基础的操作及理论,而相对于线上环境,根本没有涉及如何安全操作才能避免误操,以及在PV、UV、并发、数据库压力和高并发环境下消息队列或任务队列如何设计等相关话题。
  之所以写这本书,一方面是想对自己这些年的工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另一方面是想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通过本书中介绍项目实践(包括Linux集群、MySQL的高可用方案及Python自动化运维工具的使用)和线上环境的Shell脚本,帮大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书中所提供的Shell脚本和iptables脚本均来自于线上的生产服务器,大家均可以直接拿来用。关于Linux集群的项目实践和MySQL的高可用方案,大家也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的需求直接采用,以此来设计公司的网站架构。
  希望大家能通过本书掌握Linux的精髓,轻松而愉快地工作,从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也希望大家通过我分享的内容,了解运维工作的发展趋势,确定以后的学习目标。这是我非常希望看到的,也是我写本书的初衷。
  第4版与第3版的区别
  本书是第4版,相对于前3版而言改动比较大,删除了不少过时的内容,增补了当前热门的技术知识点。另外,本书除了项目部署时采用的系统没有升级到CentOS 6.8 x86_64外,其他环境均为CentOS 6.8 x86_64。此外,在写作过程中采纳了读者针对上一版本提出的许多意见和建议,同时修正了第3版的各种错误及其他问题。具体改动如下:删除了第3版中前3章的内容,增补了Vagrant虚拟化软件的应用,并且重写了生产环境下的Shell脚本;删除了对分布式自动化部署管理工具Puppet的相关介绍,改用了Fabric自动化运维工具;删除了关于开源VPN在企业中部署的章节。附录部分增加了对现在流行的GitLab应用及强大的编辑工具Sulbime Text3的快捷键方式操作的介绍。出第4版的原因是希望能将现在最流行的开源技术展现并分享给大家,增加大家的职业技能知识。
  读者对象
  本书的读者对象如下:
  项目实施工程师;
  系统管理员或系统工程师;
  网络管理员或企业网管;
  系统开发工程;
  高级开发人员。
  如何阅读本书
  本书的内容是对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涉及大量的知识点和专业术语,建议经验不足的读者一定从第1章读起,本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基础。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第1章的讲解进行操作,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荐系统管理员和运维工程师们通篇阅读本书,并重点关注第2章、第4章、第5章、第7章和第8章的内容,这些都与运维工作息息相关的,建议大家多花些精力和时间,抱着一切从线上环境去考虑的态度去学习。
  对于网络管理员和企业网管来说,如果基础不是太扎实,建议先学习第1章和第2章的内容,然后将重点放在第7章和第8章。
  对于项目实施工程师而言,由于大多数都是从事系统集成相关工作的,因此建议顺序学习全书的内容,重心可以放在第5章和第6章。
  对于高级开发人员来说,由于只需对系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重点可以放在第1章、第3章和第4章。如果希望了解集群相关的知识体系,可学习第5章和第6章的内容。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工作需要选择不同的阅读顺序和侧重点,同时也可以对其他相关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致谢
  感谢我的家人,你们在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有更多精力和动力去工作和创作。
  感谢好友刘天斯和老男孩的支持和鼓励,闲暇之余和你们一起交流开源技术和发展趋势,也是一种享受。
  感谢朋友刘鑫,是你花了大量时间和我一起研究和调试HAProxy+Keepalived。
  感谢朋友胡安伟,感谢你为本书提供的精美插图,并就Linux集群相关内容提出的许多宝贵的意见。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华章公司的编辑杨福川和孙海亮,正是由于你们的信任、支持和帮助,我才能够如此顺利地完成全部书稿。
  感谢热心的读者朋友们,没有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本书也不可能出到第4版。
  感谢朋友三宝,感谢你在我苦闷的时候陪我聊天,感谢你这么多年来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感谢在工作和生活中给予过我帮助的所有人,感谢你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才有了本书的问世。
  关于勘误
  尽管我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核对文件和语法,但书中难免还会存在一些错误和纰漏,如果大家发现问题,希望可以反馈给我,相关信息可发到我的邮箱 yuhongchun027@gmail.com。尽管我无法保证每一个问题都会有正确的答案,但我肯定会努力回答和并且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
  如果大家对本书有任何疑问或想进行Linux的技术交流,可以访问我的个人博客,我会在此恭候大家。我的个人博客地址为http://yuhongchun.blog.51cto.com。另外,我在51CTO和CU社区的用户名均为“抚琴煮酒”,大家也可以直接通过此用户名在社区内与我进行交流。
  余洪春(抚琴煮酒)


《高可用性系统设计与实现:企业级Linux架构实战》 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业务的连续性和服务的稳定性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任何一个微小的宕机都可能意味着用户流失、收入损失,甚至品牌声誉的严重损害。因此,构建能够抵御单点故障、应对突发流量、确保数据安全和业务持续运行的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HA)系统,已经成为所有企业IT架构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开源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的Linux服务器领域,如何通过精妙的设计和扎实的实践,打造坚不可摧的IT基石,是每一位系统架构师和运维工程师都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高可用性Linux服务器架构设计与实现方案。我们将从理论基石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核心技术组件的原理、配置与优化,并结合丰富的实战案例,帮助读者掌握构建、部署、监控和维护高可用性系统的全套技能。无论您是初入IT运维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工程师,本书都将是您提升技能、应对挑战的得力助手。 第一部分:高可用性系统设计理念与架构基础 在着手具体的实现之前,深入理解高可用性系统的设计哲学至关重要。本部分将带领读者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技术实践铺平道路。 第一章:高可用性系统的核心概念与价值 什么是高可用性? 我们将清晰定义高可用性,阐述其与可靠性、可容错性、灾难恢复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深入分析不同等级的高可用性目标(如99.9%、99.99%、99.999%)对企业业务的实际意义。 为何需要高可用性? 剖析单点故障(Single Point of Failure, SPOF)的潜在危害,通过案例分析,量化宕机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品牌影响以及客户信任度下降等负面效应。 高可用性系统的关键要素: 介绍冗余(Redundancy)、故障检测(Failure Detection)、自动故障转移(Automatic Failover)、数据同步(Data Synchronization)和监控(Monitoring)等构建高可用性系统的四大基石。 高可用性架构的演进: 回顾从简单的冷备份到复杂的集群系统,再到云原生时代的弹性高可用方案,理解高可用性技术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Linux服务器高可用性架构的整体设计原则 容错设计(Fault Tolerance): 学习如何在系统设计层面减少或消除单点故障,包括硬件冗余(电源、网卡、存储)、软件冗余(服务进程、数据库实例)以及网络冗余。 无状态与有状态服务的区分: 深入理解不同类型服务对高可用性设计的不同要求,以及如何针对性地设计方案。 主动-被动与主动-主动模式: 详细阐述两种主流的高可用集群模式,分析各自的优劣势、适用场景以及资源利用率。 自动化与智能化: 探讨如何通过自动化脚本、配置管理工具和智能监控,提升高可用性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管理效率。 数据一致性与持久性: 强调在分布式环境下保证数据一致性的重要性,介绍CAP理论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成本效益分析: 在满足可用性目标的前提下,如何权衡系统的复杂性、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 第二部分:核心技术组件与实现方案 本部分将聚焦于构建高可用性Linux服务器所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组件,从原理到实践,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独立构建复杂的高可用性集群。 第三章:网络层面的高可用性:负载均衡与虚拟IP 网络负载均衡(NLB)与应用负载均衡(ALB): 深入剖析Layer 4和Layer 7负载均衡的工作原理,理解其在分发流量、提高并发处理能力、实现服务器健康检查方面的作用。 LVS (Linux Virtual Server) 深度解析: LVS的四种工作模式(NAT, DR, TUN, ILP)详解与适用场景。 IPVSadm命令详解与配置实战。 Keepalived集成:实现LVS的VRRP协议,构建高可用负载均衡集群,自动故障转移。 Real Server健康检查机制。 HAProxy 实战: HAProxy的安装、配置与优化。 HTTP/HTTPS负载均衡,SSL/TLS卸载。 Session Stickiness(会话保持)配置。 Advanced Health Checks与Error Handling。 Active/Passive和Active/Active模式的HAProxy集群。 DNS高可用性: 探讨DNS在整体可用性架构中的地位,以及如何通过多级DNS、DNS负载均衡等手段提升DNS服务的可靠性。 第四章:存储层面的高可用性:数据一致性与共享存储 共享存储解决方案: NFS (Network File System): NFSv3与NFSv4的区别,NFS服务器的高可用配置(如通过Keepalived+IPvs实现NFS服务的高可用)。 iSCSI (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iSCSI Target与Initiator的配置,共享块设备的高可用性。 分布式文件系统 (DFS): Ceph、GlusterFS等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原理、架构与部署,其如何提供高可用、可扩展的存储服务。 块存储复制与同步: DRBD (Distributed Replicated Block Device): DRBD的工作原理、配置模式(Primary/Secondary, Multi-Primary),实现双机热备存储。 RAID技术的冗余与容错: RAID 0, 1, 5, 6, 10等不同RAID级别的原理、性能和可靠性分析。 数据同步与备份策略: 同步复制 vs. 异步复制: 理解两者在延迟和数据一致性上的权衡。 逻辑卷管理器 (LVM) 的高级特性: 快照、镜像卷等在数据保护中的应用。 数据库的复制与高可用: MySQL Replication, PostgreSQL Streaming Replication, Galera Cluster等。 第五章:应用层面的高可用性:集群与服务冗余 Pacemaker 与 Corosync:集群资源管理器 Corosync:集群通信层,节点成员管理,消息传递。 Pacemaker:集群资源管理器,资源(如VIP、文件系统、应用程序)的创建、管理、监控和故障转移。 Resource Agents (RAs) 的作用与编写。 Constraints (Location, Order, Colocation) 的配置与应用。 CRM Shell (crmsh) 和 pcs 命令详解。 构建Apache/Nginx Web服务、数据库服务(如MySQL)的高可用集群。 Docker 与 Kubernetes 在高可用性中的作用: Docker容器化部署带来的便利性与可移植性。 Kubernetes (K8s) 的架构:Master/Worker节点,Pod, Service, Deployment, StatefulSet等核心概念。 K8s如何通过ReplicaSets、Deployments实现应用的自动伸缩与自愈。 K8s中的Service和Ingress实现负载均衡与服务发现。 K8s的StatefulSets用于管理有状态应用的高可用部署。 应用服务的健康检查与优雅停止: Liveness Probes 和 Readiness Probes in Kubernetes。 HTTP/TCP/Exec健康检查的配置。 如何设计应用以支持优雅停止(Graceful Shutdown),减少服务切换时的用户影响。 第六章:系统级的高可用性:操作系统与服务优化 Linux 内核参数调优: 针对高并发、高I/O场景的网络栈、文件系统、进程管理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 进程管理与监控: `systemd` 服务管理:Unit文件详解,服务依赖关系,启动顺序。 `supervisord` 等进程守护工具的应用。 `Monit` 等进程监控与自动化重启工具。 日志管理与分析: rsyslog/syslog-ng 集群化配置。 ELK (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 或 EFK (Elasticsearch, Fluentd, Kibana) 栈构建集中式日志管理与分析平台,用于故障排查与性能监控。 安全加固与高可用性的关系: 强调安全是可用性的前提,介绍防火墙(iptables/firewalld)、SELinux等安全机制对系统稳定性的保障作用。 第三部分:监控、维护与故障排除 拥有高可用性系统并非终点,持续的监控、及时的维护和高效的故障排除同样至关重要。 第七章:高可用性系统的监控策略与工具 监控的关键指标: CPU、内存、磁盘I/O、网络流量、服务响应时间、错误率、队列长度等。 集群状态监控: Corosync/Pacemaker集群成员状态、资源运行状态。 负载均衡器监控: 后端服务器健康状态、流量分布、连接数。 存储监控: 磁盘使用率、I/O性能、数据同步状态。 应用程序性能监控 (APM): 深入监控应用程序内部的性能瓶颈。 常用的监控工具: Nagios/Icinga/Zabbix: 传统的主流监控系统,功能强大,灵活性高。 Prometheus + Grafana: 现代化的开源监控解决方案,适合容器化和微服务环境。 Alertmanager: Prometheus的告警管理组件。 Netdata: 实时、高性能的系统监控工具。 告警机制的设计: 阈值设定、告警级别、通知方式(邮件、短信、Slack等)。 第八章:系统维护与生命周期管理 补丁管理与版本升级: 如何在不影响服务可用性的前提下进行系统和应用补丁的升级。 配置管理: Ansible/Chef/Puppet: 使用自动化配置管理工具实现大规模服务器的统一配置与部署,确保配置的一致性。 GitOps 理念在配置管理中的应用。 灾难恢复计划 (DRP) 与演练: 制定详细的灾难恢复预案。 定期进行灾难恢复演练,验证预案的有效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的细化。 性能优化与容量规划: 基于监控数据,持续对系统进行性能调优,并进行长期的容量规划,以应对业务增长。 第九章:故障排除与应急响应 故障排除流程: 从初步判断、隔离故障、定位根源到恢复服务、事后总结的全流程指导。 常见故障场景分析: 网络故障(网卡、交换机、防火墙)。 存储故障(磁盘损坏、RAID阵列失效、存储设备离线)。 应用服务崩溃或无响应。 集群节点掉线或资源无法启动。 数据库死锁或性能下降。 排查工具与技巧: `tcpdump`, `strace`, `lsof`, `perf`, `sysstat` (sar, iostat, vmstat) 等命令行工具的使用。 事后分析与改进: 从每次故障中学习,不断完善系统设计和运维流程,避免同类故障再次发生。 附录 常用命令速查表 关键配置文件示例 推荐阅读与资源链接 结语 构建高可用性Linux服务器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优化的过程。本书所涵盖的知识点和技术实践,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和清晰的路径。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您能够信心满满地迎接高可用性系统的挑战,为企业的业务保驾护航,在快速变化的数字化时代稳步前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的“实用性”。我是一名刚刚接触 Linux 服务器运维的初学者,之前对于“高可用”这个概念一直有些模糊。但是,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将复杂的技术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比如,在讲解双机热备时,书中用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主备切换的过程,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而且,书中提供的配置示例非常详细,直接复制粘贴就能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进行实验,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数据一致性”和“服务连续性”的讲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书中对不同同步机制的比较,以及在出现网络分区时的处理方法,都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进一步拓展关于容器化环境(如Docker, Kubernetes)下如何构建高可用Linux服务器的内容,因为这在当前的技术趋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级到进阶级的高可用Linux服务器构建指南,它不仅传授了技术,更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 Linux 服务器运维感兴趣的读者。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与你娓娓道来。我不是从头开始逐字阅读,而是带着具体的问题去查找相关的章节,但每一次都能找到我需要的答案,甚至更多。我之前一直对“脑裂”问题感到困惑,这本书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什么是脑裂,以及如何避免它。书中关于仲裁机制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同时,我对于如何管理和维护一个复杂的集群系统一直感到挑战,而这本书中提供的实践指导,比如如何进行滚动升级、如何备份和恢复配置文件,都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这类工作的信心。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自动化部署和配置管理的探讨,这对于提高运维效率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CAP原则”和“ACID特性”的深入分析,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分布式数据库和存储系统的设计考量。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搭建一个高可用的系统,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你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真正健壮、可扩展且易于管理的系统。我迫不及待地想将书中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我自己的项目中,解决我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它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结构所吸引。虽然我才刚刚开始阅读,但已经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深厚功力。从最基础的概念引入,到逐步深入探讨各种复杂的机制,整个过程都显得循序渐进,非常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技术原理时,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通过类比或者图示的方式进行说明,这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例如,在谈到集群管理时,我期待能看到关于HAProxy、Keepalived等常用工具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配置和优化方法。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关于网络层面,例如DNS、CDN等如何配合高可用方案的讲解,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仅仅是“怎么”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一个热衷于钻研技术的开发者来说,能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才是最重要的。我对这本书的潜在价值充满了好奇,并相信它会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一些章节,我发现它确实如我预期的那样,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视角来理解高可用Linux服务器的构建。书中对于各种高可用架构的讲解,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得相当到位。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不同技术方案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讲解负载均衡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常见的算法,还深入分析了不同负载均衡器(如Nginx, LVS)在性能、功能和易用性上的差异,并给出了具体的调优建议。这让我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方案。同时,书中对于容错和故障恢复机制的阐述也十分精彩,如何设计能够快速检测故障并自动切换的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数据的同步和备份,这些都是构建健壮系统的关键。我注意到书中提到了“无状态服务”和“有状态服务”在高可用设计上的不同考量,这对我理解一些复杂的分布式系统架构非常有帮助。我期待书中后续还能包含关于监控、日志分析以及安全加固方面的详细内容,因为这些都是保障服务器高可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技术书籍,能够帮助我提升在 Linux 系统运维方面的专业技能。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稳而专业的印象,封面的字体选择和排版都显得十分用心,给人一种“干货满满”的预感。我一直对Linux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构建能够7x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高可用系统是每个运维人员都必须掌握的技能。尽管我还没有深入阅读这本书的内容,但仅从其书名“构建高可用Linux服务器(第4版)”来看,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基础概念的书籍,更可能深入探讨了实现高可用性的各种策略和技术,例如负载均衡、故障转移、数据同步等等。第四版的更新意味着书中内容很可能包含了最新的技术和最佳实践,这对于紧跟技术发展潮流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和配置示例,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对于新手而言,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高可用的Linux服务器集群,以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坑,也都希望能得到详细的解答。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值很高,相信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层次Linux系统管理的大门。

评分

新书还没有认真看,先评了再来认真读

评分

还没有看,应该不错吧

评分

看了一段时间,觉得不是很好,太基础了,举例不够典型。

评分

一本非常好的指导书,刚去运维,在这本书中学到我想要的东西。

评分

关键词,高可用和

评分

搞活动时候买的,买过很多次了,很实惠,之后还会继续光顾。

评分

这书内容入门看看比较全面了,质量不错的,推荐一下

评分

老男孩加油,大家一起加油,看书学习中

评分

书写的不错,下次还会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