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7
在思南阅读世界(第三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思南读书会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黄浦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阅读品牌活动,每周六在思南公馆·思南文学之家(复兴中路505号)举办。邀请作家、学者等在思南读书会做公开讲演或对谈,并与读者互动,至今已经举办200余场。在组织者看来“上海的周末在城市很多角落有各种类型的读书会,现在多那么一个思南读书会,这个读书会汇聚了这些专业人士来做,它可以做得更为专业”本书即是思南读书会讲演稿的精选结集,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主编,精选了金宇澄、张艾嘉、毛尖、彼得·汉德克、王家新、张文江、汪涌豪、陈尚君、张怡微等名家对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化、中外思想文化做前沿的市民讲座。
思南读书会是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黄浦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阅读品牌活动,每周六在思南公馆举办。已经邀请王安忆、金宇澄、陈思和、陈子善等国内外知名作家、学者,开展关于新书分享、文化深度阅读等方面的公开讲演或对谈,并与读者互动交流,至今已经举办200余场活动和若干特色主题活动。本书即是讲演稿的精选结集,由上海作协副主席孙甘露主编,从中可以领略上海公共阅读建设的实绩,世界思想文学的图景,以及当代文学文化的*新发展动态等。
孙甘露,著名作家,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市网络作协副会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吸》,中短篇小说集《访问梦境》,随笔集《比缓慢更缓慢》等。
博学的虚构——谈谈艾柯
私人历史的文学重塑
吃与文学:离不开的上海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从翻译看东西方文化交流
用静来发声——张艾嘉创作分享会
孔门弟子的结构——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序文引申
侠的人格与世界
《朝霞》:非凡年代与青春岁月
小说引力:网络时代的长篇小说创作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野芒坡》读者沙龙
茅盾:从上海走向文学世界——纪念茅盾诞辰120周年曁抵沪100周年系列活动
死于黎明——洛尔迦诗歌朗诵会暨新书分享会
陈情书:来自时间深处
无为与逍遥:庄子的人生真义
2016上海写作计划特别活动——驻市作家眼中的上海
第三种人——对话大师彼得汉德克
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城市人的乡愁
陈寅恪在上海——陈寅恪学术思想漫谈暨《唐代政治史略稿 外一种》阅读分享会
《回望》新书分享会
虚无与情难:“西游故事”中的情生情灭
后记
《回望》新书分享会
主持人:欢迎大家参加第160期思南图书会,刚才几位老师进场的时候,大家用掌声告诉我们,大家对这几位老师是非常熟悉的。我们依然按照程序介绍一下,今天的主持人华师大的教授毛尖老师,著名作家小白老师,著名作家金宇澄老师,著名作家小宝老师。我话不多说,赶紧进入正题,把话筒交给各位老师。
毛尖:非常感谢今天这么大的雨来这么多人,金老师号召力可见一斑,今天特别荣幸我担任主持,上海滩三大男神齐聚思南公馆。金老师因为他写的《回望》是非虚构的作品,他现在是非虚构界的男神,小白是虚构界的男人,宝爷是虚虚实实的,所以特别难得。《回望》这个作品是《繁花》之后的力作,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繁花》的前传,因为这个作品的时间跨度和《繁花》构成了20世纪历史一样的。具体大家回去看,我特别感兴趣金老师写到了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曾经是当年上海谍报团的成员,谍报团因为这些年我们看了很多谍战剧,像《潜伏》中的余则成,《悬崖》中的周乙、《伪装者》等有很多。以前看谍战剧老觉得里面主人公男人那么漂亮,老婆那么好看,我们觉得不真实。但是你看了老金的《回望》你会觉得好象也蛮真实的,因为金爷的父亲,我其实看了他的书之后觉得叫老金很合适,他爸爸也被叫成老金,有一个家族传统。你看了这个书会觉得那些谍报人员可能真的那么好看。老金的爹比他还好看,他的妈好看得不得了,先请金爷讲一下这本书,想一下他的父母,概括的为大家描述一下,为什么他会写这本书,先请金老师。
金宇澄:谢谢大家,今天雨下得那么大,我也是早晨在看雨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毛老师说的事情,说到谍报团,其实谍报团好像是最近这些年来的名字,过去好像没有这个名字的。钟红明老师有一次给我看一个材料好像日本人也翻译成这么一个说法。这本书是我父亲过世以后,留下来了很多东西。他在的时候,不允许我写这方面的事情,因为他的历史,我刚才在路上还在想我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尤其是少年时代每个人会跟别人说我爸爸是干嘛的,听到很多小朋友讲他爸爸是干什么的,但是我实际在少年时代根本不知道。
慢慢知道以后觉得这个不能讲,因为他们这一行的人,一直是很压抑,一个是因为工作的局限性,工作的意义也不一样了,经过历史的改变。加上潘杨案后来巨大的振荡,也有记者问我但是只能保持沉默,我父亲也讲他认识的很多人在年轻时代都已经过世了。不说也可以,和他们这些人比起来。
这本书是他留下来的一些东西,打动了我。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90年代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用的是伯父伯母的名字写的,就是现在书里面第一章的基础。等我父亲过世之后,我把它拿出来,我想把伯父伯母改掉,改成我的父亲母亲,我发在生活杂志上面。
杂志发表之后《收获》老主编就看到了来找我,正好《收获》在做一个纪念抗战70周年的专栏叫做《说吧,记忆》。他说你爸爸肯定还有东西写的,所以这两件事情凑在一起,我就在看我父亲的材料,有一天我就看到他和马喜仁(音)的信,其中几封信非常打动我。我父亲很会描绘,他被日本人抓的那天晚上,好像他本来就有预感,心情很不好。很晚回来,回来之后日本人就上来了,非常有画面感。
事情已经过去那么多年,如果说他的叙事是一个简单的一句话,可能也不会引起我什么。他写得非常详细,当时怎么回事,被日本人抓了之后,车经过两个朋友的窗子下面,他们都在睡觉。等于说做了一个文本一样来告诉我。这两封信他和朋友的通信和笔记成为这篇文章或者这本书最重要的一个核心部分。
因为这个我有兴趣了,但是同时因为我母亲不大高兴我父亲过世以后,我本来打算为我母亲做一本书,因为她的照片很多,影像很丰富变化很大,等《收获》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我想还是把这三部分合起来,干脆做成一本书比较好。这三部分是相互都有一些不能重合的部分,也有一些重合的。线条都是不一致的,我觉得好像这样放着蛮好的。像我们听一个人说这一件事,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人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此外,我非常知道现在的读者都是聪明人,再怎么复杂的或者再怎么样都有自己的分析,我是故意按照原状,我父亲这么说,但是我母亲觉得他不是这么讲的。这样一来,倒也是蛮好的。因为都是非虚构,材料方面有一些缺失的部分或者一下子10年就过去了。按照真正的传记的写法,你都要填满的,这个人到底在干什么。但是因为他已经走了,而且他这一行有很多都是不说的,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小说里面也会写,有时候就是一个纸条烧掉了,吃到肚子里了,都是凭脑子记的。里面有大量的空白。
一方面有大量的空白,一方面一些具体的场景,我会找很多引文反复证明它。比如开头说到上海沦陷的时候,上海开往苏州的船收尾衔接经过乌江这个地方都是难民。写这么一段,后面引了大量相关的兵荒马乱这个地区的文章。在一些细节部分反复写,反复证明使得有一些空白部分两者之间可以起一个平衡感。读者可能觉得还是蛮丰富的,如果单单按照我父亲这么一条线索写过来,包括我父亲的信里面是怎么说的,还有另外一些其他的相关引文。
我母亲这一块,因为我让她把她的照片,她有很多照片,但是作为下一代人你根本不知道这个照片的时序,这一张在前面还是那一张在前面,我让她整理剪贴在一张大本子上,下面做一个说明。根据说明讲她的事,好像父亲的这一章和母亲这一章和她的性别挺相似,我母亲谈得很仔细,经常会谈内心的感受,而且每一个时间段都写得很清楚。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她1949年后随着历史的变化,到工厂去甚至于去务农,做农民,都是我原来不知道的。我原来总是以为我才做过农民,她没有做过。总的来说,因为我是做编辑出身,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因为我觉得他们有可看性。他们的经历好像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一部分,代表了一部分,也有人问我他们当时的过程。现在的人分得很清楚,50后,60后,70后,80后,这本书试图想把这种区分,因为那个年代已经被压紧了,压缩了。你能够找到一个点,然后是不是可以把他分开一些,让他也有一个阶段性,这个人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甚至于我在写这个书的时候觉得人是非常宿命的,你在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个什么人,可能就会走什么路。
前几天有一个记者问我,我也说起过去劳改农场有一个犯人告诉我,他说当时他到山西参加革命和他的同学一起去,当时国共合作到了一个地方,学生排队排到里面,没有想到走到里面两个桌子,一个是国民党,一个共产党。他同班同学一个国民党,一个共产党,他说我就参加了国民党,一左一右这么报名,不可以两个都可以。这个劳改犯就参加了国民党,后来战败就做了劳改犯,后来开劳改犯大会一看台子上坐着就是他同学共产党。他同学通过底下一个人告诉他,你如果愿意的话,我下个月要调到黑河劳改农场,你如果愿意的话就报名。所以他说我是为了这个原因,因为我的同学在共产党国营劳改农场做领导我来到这里的。
一个人在他的成长阶段,踏进社会的时候,不包括家庭出身,也要看机遇,家庭出身影响了一个人,还是你遇到的情况和条件改变了你的人生方向,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思南阅读世界(第三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