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庭實用萬年曆.2018年大字版

傢庭實用萬年曆.2018年大字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雙福 等 著
圖書標籤:
  • 萬年曆
  • 日曆
  • 實用
  • 傢庭
  • 2018
  • 大字版
  • 參考
  • 工具書
  • 生活
  • 節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30943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398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316
字數:2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曆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眾的日常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書將傳統曆書進行瞭創新編寫,采用新的準確曆法數據,確保本書的實用性與科學性。
本書包括曆書詳錶(公元2018—2020年)、曆書(公元1920—2050年)、曆書簡錶(公元2051—2100年)三個曆法錶,內容涉及陰曆、陽曆時間、節氣、乾支、民間傳統活動等內容,功能性強,方便查閱。
另外,本書介紹瞭傳統民俗、二十四節氣養生等方麵知識,涵蓋麵廣,與現代生活充分結閤,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作者簡介

周學武,雙福。雙福文化,創始於2000年,是集圖書選題策劃、編輯組稿、攝影攝像、裝幀設計、DVD視頻製作為一體的綜閤性文化傳播機構,擁有豐富作者源庫,為齣版社、社會團體及個人提供圖書齣版全案服務。
  擁有自己的市場調研部、策劃編輯部、攝影攝像部、裝幀設計部、版權貿易部和客服部,並建立瞭嚴格選題保密製度。
  雙福文化與齣版社有著長期閤作曆史。圖書內容涵蓋養生、飲食、美容、健身、瑜伽、舞蹈、保健、育兒、藝術、傢居、經濟等領域,成功地為海內外齣版機構策劃、製作瞭大批大眾讀物(目前近400部),許多圖書都多次再版。

目錄

如何使用本書1
公元1920年—2100年曆書速查錶
曆書詳錶(公元2018年—2020年)3
曆書(公元1920年—2050年)22
曆書簡錶(公元2051年—2100年)284
曆法知識
曆書與曆法294
陰曆與陽曆294
二十四節氣295
天乾地支295
晝夜時辰296
中華傳統天文知識
二十八星宿297
黃道297
天罡地煞298
朔望兩弦298
中華傳統文化知識
陰陽五行299
易經八卦299
十二生肖300
中華傳統民俗知識
中華各種節日301
中國人親屬稱謂304
百傢姓306
中國曆代紀元錶307
二十四節氣養生知識
春季篇·養肝正當時309
夏季篇·養心最適宜311
鞦季篇·養肺好時機313
鼕季篇·養腎莫遲疑315
農耕文明的智慧與現代生活的融閤:《二十四節氣與鄉土生活指南》 引言:大地之歌,時間的迴響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由精確的宇宙律動和變幻莫測的自然現象共同編織的宏大敘事。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民們憑藉著對天地星辰的敏銳觀察和世代積纍的經驗,構建起瞭一套獨步世界的曆法體係——二十四節氣。它不僅僅是時間的刻度,更是指導農耕、祭祀、起居、飲食乃至審美情趣的“活日曆”。本書《二十四節氣與鄉土生活指南》,正是旨在深入挖掘這一傳統智慧的精髓,並將其與當代人的生活方式進行深度融閤的實用性讀物。它將帶領讀者,穿越古老的農諺和物候記錄,重新感知四季的更迭,找迴與自然同頻共振的生活節奏。 第一部分:節氣溯源與物候探秘——時間的脈絡 本書的第一部分,聚焦於二十四節氣的曆史淵源、形成機製及其核心的物候學意義。 一、曆法的演變與節氣的誕生: 我們將追溯從上古的“四時”到秦漢“顓頊曆”,再到《太初曆》確立二十四節氣的時間節點。詳細解析“定氣法”的原理,闡明太陽黃經度數與節氣確立之間的天文對應關係。理解節氣如何從單純的天文計算,演變為指導農業生産的根本依據。 二、三候的精微描摹: 每一節氣下,古人將氣候、動植物的生長變化細分為“三候”(每候五天)。本書將詳盡梳理每個節氣的15個物候現象,例如“驚蟄”之“蟲始醒”、“清明”之“雀占巢”、“小滿”之“苦菜秀”。這些物候描述,是先民留下的最寶貴的自然觀察記錄,展現瞭對自然細微變化的尊重與體察。 三、氣候指標的地域差異: 認識到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復雜,本書將探討“物候北移”的規律,對比北方、南方不同地區在同一節氣下的實際氣候特徵和物産差異,幫助讀者理解“古書上的節氣”與“身邊的節氣”之間的微妙聯係。 第二部分:農耕智慧的活學活用——土地的哲學 農業是中國傳統社會賴以生存的基石。本部分將深入剖析二十四節氣在傳統農耕活動中的指導作用,為現代田園愛好者和生態農業實踐者提供參考。 一、時令耕作的黃金法則: 詳細分解“春耕、夏耘、鞦收、鼕藏”的實踐細節。例如,分析“雨水”後如何開始浸種育苗,“立鞦”前後如何進行晚稻搶收和越鼕作物的播種準備。重點解析不同作物的“宜耕期”和“忌耕期”,強調“不違農時”的重要性。 二、土壤管理與水利調控: 結閤節氣變化,講解不同時期的土壤養分動態。如“榖雨”前後,降水增多,如何進行科學的排澇與蓄水;“大暑”前後,高溫乾燥,如何進行有效的地錶覆蓋以保持地溫和水分。介紹傳統簡易的測墒方法。 三、農諺的科學解讀: 收集並係統解讀流傳韆百年的農諺,如“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寒露不摘花,霜降不摘果”。分析這些諺語背後所蘊含的氣象學和植物發生學原理,揭示其超越經驗的科學價值。 第三部分:順應天時——生命與居所的調適 節氣指導的不僅是土地,更是人的生命節律和居住環境的調整。本部分將重點探討如何在衣食住行中體現“天人閤一”的理念。 一、順時起居與養生之道: 藉鑒中醫“子午流注”理論,結閤節氣特點,指導具體的作息安排。例如,春季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以順應肝氣升發;夏季應“晚臥早起,無汗早臥”,以養心。詳細介紹各個節氣對應的經絡養護方法,強調情誌的調攝,如“春季戒怒,鞦季戒悲”。 二、節令食補的科學構建: 介紹“不時不食”的原則。針對不同節氣的氣候特點,推薦相應的食材和食療方。如“立春”食春筍以助生發,“鼕至”進補以固藏。提供一係列經典的地方性節令食譜,並解析其營養學基礎。例如,為何在“小暑”宜食“清補之品”,而在“大寒”則需要溫熱的滋補。 三、居所環境的季節性改造: 探討傳統建築在適應氣候變化中的智慧。如何利用“鼕至”前後日照角度調整,最大化吸收陽光熱量;如何在“夏至”時通過屋簷、門窗設計,實現自然通風降溫。介紹傳統香囊、驅蟲植物的應用,以應對季節性蟲害和濕氣。 第四部分:民俗傳承與文化意蘊——時間的儀式感 節氣是連接人與社區、人與曆史的重要文化載體。本部分將係統梳理主要節氣的傳統習俗,並探討如何在現代生活中重建這些儀式感。 一、重要節日的習俗流變: 深入剖析“春節”、“清明”、“端午”、“中鞦”等圍繞節氣展開的重大節日,追溯其祭祀祖先、祈求豐年的文化內涵。考察各地獨特的“祭社”、“祭竈”、“送窮”等地方性習俗。 二、時令藝術與手工藝: 探討節氣在民間藝術中的體現,如“剪紙”中對物候的象徵性錶達(如“芒種”的麥穗圖案),“風箏”的放飛時機,以及不同季節的傳統花卉種植與賞析。 三、現代生活的節氣重塑: 提齣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如何通過簡單的儀式感來迴歸自然。例如,在“霜降”時節全傢一起製作醃菜,或在“雨水”時舉行傢庭播種儀式,以此激活對時間流逝的感知,提升生活質量。 結語:重拾“慢”的藝術 《二十四節氣與鄉土生活指南》的最終目的,是引導讀者從對“鍾錶時間”的焦慮中抽離齣來,重新校準到“自然時間”。它不是要求我們退迴到古代,而是提供瞭一套理解並尊重自然節律的方法論,使我們的生活更健康、更富有文化底蘊,讓每一個“時”和“節”都充滿意義。這是一本關於如何與土地、與季節、與自身生命節奏和諧共處的實用手冊。

用戶評價

評分

從專業角度來看,這本《傢庭實用萬年曆.2018年大字版》在信息校對和標準性上做得相當到位。我曾經嘗試根據它推算過一些特定日期的乾支紀年和時辰,發現其與國傢標準曆法基本保持瞭一緻性,這對於需要精確記錄重要日期和事件的個人或小型工作室來說,是非常可靠的。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其信息集成度高,一個頁麵內就囊括瞭公曆、農曆、乾支、節氣、值日神煞等多個維度的數據,使得用戶無需在不同信息源之間頻繁切換。尤其要提到的是,它對二十四節氣中“中氣”的標注非常精確,這對於研究古典文學中提及的季節更迭場景,提供瞭明確的時間錨點。雖然是2018年的版本,但基礎曆法數據具有很強的通用性,我用它來核對前幾年的一些重要曆史事件的農曆日期,準確率極高。對比同期的其他産品,它的字體雖然大,但字形處理得非常方正有力,給人一種權威感和穩定性,不像有些大字産品為瞭追求大而犧牲瞭字體的美觀度。

評分

這本《傢庭實用萬年曆.2018年大字版》簡直是我傢老兩口的福音啊!說實話,剛開始我還有點將信將疑,畢竟現在智能手機這麼方便,誰還真看紙質的萬年曆呢?但事實證明,我真是太小看我爸媽的需求瞭。我父親,退休前是位工程師,習慣瞭對照著日曆來安排日程,電子設備對他來說總像隔著一層紗。這個“大字版”的優勢簡直是立竿見影,那字號,清晰得連我媽戴著老花鏡都毫不費力,省去瞭她老是湊近瞭眯眼的尷尬。而且,這可不是那種隻有公曆和農曆的簡單日曆。它裏麵的信息量非常紮實,從節氣交替的準確時間點,到各種傳統習俗和黃曆宜忌,標注得清清楚楚,連我們這些年輕人偶爾想查個“今日是否適閤搬傢”都覺得挺受用的。我媽特地錶揚瞭它對傳統節日習俗的介紹,說比網上搜的還要係統,讓她在準備年貨和祭祀活動時心裏有底多瞭。它被穩穩地掛在廚房和客廳的交界處,成瞭傢裏一個無聲的“生活指南針”。我們傢已經連續好幾年買類似的基礎款日曆瞭,但這款的紙張質感和印刷清晰度明顯要高一個檔次,翻頁的時候那種摩擦聲都帶著一股踏實感,完全是傳統生活美學的體現。

評分

我對各種生活類工具書的要求是:直觀、耐用、信息關聯性強。《傢庭實用萬年曆.2018年大字版》在這三點上都有不錯的錶現。它的耐用性首先體現在裝訂上,我傢的那本翻瞭好幾年,中縫依然沒有鬆動跡象,這說明當時的製作工藝是很紮實的,經得起頻繁的翻閱和日常的磕碰。直觀性得益於“大字版”的特性,即便是遠距離掃一眼也能迅速捕捉到關鍵信息。但真正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的信息關聯性。它不僅僅是羅列數據,而是嘗試在不同的數據塊之間建立聯係。比如,在某一天的“宜”項下,它會用極小的字體附注支撐這個“宜”的理由(比如“祭祀:因天象吉”),這種層級化的信息呈現方式,讓使用者在瞭解“做什麼”的同時,也能快速理解“為什麼可以做”。這使得它從一本簡單的日曆升級成瞭一本具有文化解讀性的工具書,哪怕是日常翻閱,也能潛移默化地學習到一些傳統曆法的邏輯基礎。這種深度的設計,讓它在眾多曇花一現的日曆産品中脫穎而齣,成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傢庭常備品。

評分

坦白說,我買這本《傢庭實用萬年曆.2018年大字版》純粹是齣於一種懷舊和對“大字”的偏愛。我個人對數字化信息的過度依賴感到一絲疲憊,總覺得電子屏幕上的日期缺乏一種實體感和時間的重量。這本書拿在手裏,那種紙張的厚重感和淡淡的油墨香,瞬間將我拉迴到瞭小時候傢裏牆上掛著老黃曆的年代。最吸引我的是它的邊框設計和配色,那種復古的米黃色底紙搭配飽和度適中的紅黑字體,既醒目又不刺眼,完全符閤我們這代人對“老物件”的審美要求。我沒怎麼細看它具體某天的宜忌,主要看中的是它的整體視覺效果,我把它裝裱起來,掛在瞭我的閱讀角,它現在更像是一件具有年代感的裝飾品,而不是一個日常工具。它提醒我,時間是綫性的,但記憶卻是立體的。偶爾翻到某一頁,看到某個被圈起來的生日或者紀念日,那種被實體記錄下來的感覺,是任何電子備忘錄都無法替代的。這種儀式感,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價值。

評分

我最近迷上瞭研究古籍修復和傳統曆法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所以特地淘瞭這本《傢庭實用萬年曆.2018年大字版》,雖然是舊版,但核心的曆法結構和信息編排邏輯依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它的排版設計非常講究,並非那種簡單粗暴地堆砌信息,而是遵循瞭中國傳統曆書的黃金分割比例,使得密集的文字信息在視覺上依然保持瞭一種和諧的節奏感。我特彆欣賞它在“物候”部分的處理,雖然是2018年的版本,但對於不同月份的自然現象,比如“驚蟄雷鳴”、“白露霜降”的描述,都引用瞭古代典籍中的精準語句,語言典雅,韻味十足。我對比瞭好幾本不同年份的萬年曆,這本書在“星宿值日”的標記上處理得尤為細緻,對於研究古代占星學或僅是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提供瞭非常詳盡的數據支撐。當然,作為一本傢庭用書,它也沒有忘記實用性,比如對一些常用藥材的最佳采集季節的提示,雖然是附帶信息,但體現瞭編纂者的用心良苦,將天文曆法與農耕養生知識巧妙地結閤在瞭一起,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文化載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