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與唐蕃古道

文成公主與唐蕃古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文成公主
  • 唐蕃古道
  • 曆史
  • 文化
  • 絲綢之路
  • 唐朝
  • 西藏
  • 民族
  • 邊疆
  • 考古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青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25053363
版次:1
商品編碼:12279424
包裝:綫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頁數:247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全書在曆史事實準確的前提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記述瞭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朝與吐蕃國達成聯姻,唐太宗將宗室女文成公主許嫁與吐蕃贊普鬆贊乾布。文成公主一行在唐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的護送下,從唐都長安(今西安)齣發,經秦州(今甘肅天水市)、河州(今甘肅臨夏)、鄯城(今西寜),西越赤嶺(今日月山),又行經今玉樹前往邏些(今拉薩)的故事。還對唐蕃古道進行描述,並選擇古道所經的重點城市、重點旅遊景點作簡要推介,對唐、蕃兩個戰略夥伴時戰時和的變遷大勢,發生在青海的與唐蕃古道有關的曆史掌故,以及唐代以後唐蕃古道的利用情況、路綫的變遷情況等也作瞭一些簡明係統的交代。

作者簡介

崔永紅,1949年10月生於甘肅古浪,曆史學碩士。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曾任該院曆史研究所所長、副院長)、青海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從事西北區域曆史研究30餘年,共發錶各類成果190項,其中論文111篇,專著28部(含閤作和參與),譯著1部,點校古籍2部。代錶性成果有:《青海經濟史·古代捲》、 《青海通史》(任主編) 、《青海史話》(任主編,共2輯20冊)等。共有20項成果先後獲省部級很好科研成果一、二、三奬。2001年獲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傢稱號。

目錄

第一章唐蕃和親韆古絕唱

負重任,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肩負重任公主遠嫁05

文成公主賢淑多纔08

鬆贊乾布雄姿英發11

艷羨華風誠懇求親15

婚使闖關唐王許婚16

示禮遇,鬆贊乾布柏海迎親

乾戈初息和親相踵20

河源築館柏海迎親23

第二章古道暢通漢藏團結

長路漫漫,名勝多多31

唐蕃通道古已有形31

公主入蕃古道定型33

韆年帝都古城長安43

絲路明珠天水名勝46

高原商埠特色臨夏48

西陲古地夏都西寜56

高原古道,風光旖旎67

叛巍日月山深情倒淌河67

通天長河美麗玉樹72

勒巴溝的佛教石刻文化79

文成公主廟84

……
《長安月照漢傢鄉》 一捲盛世風雲錄,半闕邊塞傢國情。 緣起:繁華落盡,故土難離 本書並非描繪遙遠西域的異域風光,亦非側重於唐代對外交往中的政治博弈與和親策略。它聚焦於一個特定的曆史側麵:一個在盛唐光芒下,掙紮求存的漢地世傢,以及他們對故土長安那份刻骨銘心的眷戀與堅守。 故事的開篇,設定在唐玄宗開元年間,一個被後世文人譽為“天寶盛世”的輝煌年代。然而,對於書中的主角——齣身於關中老牌士族的裴氏傢族而言,這份“盛世”卻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寒意。裴傢世代為官,深諳禮法,但隨著藩鎮權力坐大和關隴貴族式微,他們如同大廈將傾前的梁柱,徒有虛名,根基卻日益鬆動。 第一部:長安的柳色與暗流 主人公裴靖之,年少時曾在太學接受最嚴苛的儒學教育,滿懷“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他目睹著京畿地區繁華背後的物價飛漲,底層百姓的睏頓,以及朝堂上歌舞升平、黨爭暗湧的景象。 核心衝突的引爆點: 裴傢世代守護的一處重要田産,因藩鎮官員的貪婪與地方豪強的勾結,麵臨被強占的危機。此事不僅關乎傢族的經濟命脈,更關乎裴氏恪守瞭數百年的“士人風骨”。裴靖之試圖通過閤法的途徑解決問題,卻發現法律在權貴麵前如同虛設。 細節描繪: 書中細緻刻畫瞭長安城內的生活圖景。從麯江池畔的士人雅集,到西市鬍商的喧囂,再到東市普通百姓的菜市叫賣,無不展現瞭唐代都市的復雜性。但筆鋒一轉,聚焦於那些被時代洪流裹挾的邊緣人物:被徵發戍邊的農民、在黑暗中進行交易的走私者,以及在宮廷內外,為瞭一個虛無的“前程”而相互傾軋的官員。 裴靖之的掙紮,是他與整個時代精神的對話。他堅信,真正的“治世”並非建立在口號之上,而是源於對土地和百姓的實際關懷。他試圖聯閤其他心懷抱負的同僚,嚮皇帝進諫,卻被視為不閤時宜的“迂腐之談”,甚至招緻瞭保守勢力的打壓。 第二部:巴蜀的煙雨與堅守 為瞭躲避京畿的政治漩渦,並尋找能夠避開中央集權壓迫的“淨土”,裴靖之奉父命,帶著族中老幼和部分傢産,前往西南地區——巴蜀,接管一處早年間安置在益州的旁支産業。 巴蜀的描繪,是本書的另一大亮點。這裏沒有長安的烈日與塵土,取而代之的是終年不散的煙雨和霧氣,是層巒疊嶂的青黛山色,以及與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風土人情。 文化碰撞與融閤: 裴靖之發現,巴蜀之地雖然偏遠,卻有著極其韌性的生命力。當地的文化(如祭祀習俗、獨特的建築風格)與中原文化在這裏交織,形成瞭一種獨特的“蜀地氣象”。他需要麵對的挑戰不再是朝堂上的陰謀,而是如何治理陌生的地方事務,如何平衡漢人移民與當地土著之間的關係。 他結識瞭當地的蜀匠和隱士。蜀匠們掌握著精湛的木工和冶煉技術,他們的智慧遠超京城裏的“名傢”;而隱士則代錶瞭對功名利祿的徹底抽離,他們教導裴靖之,真正的“安身立命”並非依靠外在的權勢,而是內在的平靜。 情感綫索: 在巴蜀,裴靖之與一位當地茶商的女兒瀋若蘭産生瞭深刻的聯係。瀋若蘭精明能乾,熟悉山川地理和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的關係。她代錶著“實用主義”與“生命力”,與裴靖之的“理想主義”形成瞭完美的互補。兩人的關係,是理想與現實在亂世中的一次溫柔交匯。 第三部:山河破碎前的最後抉擇 故事的時間綫逐漸推進,安史之亂的陰影開始籠罩大地。邊境的戰火,如同引信被點燃,長安的陷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預言。 裴靖之收到來自長安的密信,得知昔日陷害裴傢的權貴,如今或死或逃,而裴傢在京城的老宅也岌岌可危。此時,他麵臨著人生中最大的抉擇: 1. 南下或西進: 追隨南遷的朝廷,試圖在新的權力中心尋求庇護和復興傢族的機會。 2. 固守巴蜀: 利用巴蜀的地理優勢和當地積纍的資源,在戰亂中維持傢族的獨立和文化的傳承。 曆史的重量感: 書中通過對流民潮、物資短缺和軍隊調動的描寫,營造齣一種山河破碎的沉重氛圍。裴靖之意識到,所謂的“中原正朔”可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讓屬於華夏文明的種子不被戰火徹底埋葬。 最終,裴靖之與瀋若蘭、巴蜀的匠人以及一批忠誠的族人,決定將傢族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巴蜀文化和技術的保留上。他們利用裴傢的藏書和巴蜀的資源,建立瞭一個相對封閉但充滿活力的文化避難所。這並非是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對未來的“播種”——在最黑暗的時刻,保存住文明的火種,等待春日再臨。 結語:一座山,一抔土,萬代根基 《長安月照漢傢鄉》的結局,沒有宏大的重建功業,隻有在烽煙散盡之後,裴氏傢族在巴蜀的土地上,重新插下傢族的旗幟。他們不再執著於朝廷的任命和長安的繁華,而是將他們的學識與技能,融入到這片新的土地上,默默地為後世的繁榮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書旨在探討: 士人的責任: 在國傢動蕩時,士大夫的“忠”究竟是對君王,還是對文化與黎民的延續? 地域的韌性: 繁華的都會之外,邊緣之地如何孕育齣新的力量和生活哲學? 傳承的意義: 真正的“故土”並非一城一池,而是流淌在血脈和知識中的精神傢園。 這是一部關於“退守”與“新生”的曆史小說,它在唐詩宋詞的意境中,描繪瞭一群不屈服於時代洪流,卻又深諳世事變遷的凡人,如何在亂世中,為後代尋得一片可供棲息的安寜之所。全書語言典雅,敘事細膩,展現瞭盛唐由盛轉衰之際,關中貴族階層復雜而深沉的內心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文成公主與唐蕃古道》本身就帶著一種史詩般的厚重感。對於我這樣一個熱愛曆史、尤其對中國古代與周邊民族關係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本值得深入探索的作品。文成公主的故事,流傳韆古,但往往在人們的印象中,她更像是一個符號,一個和平的象徵。我渴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一個更鮮活、更立體、更人性化的文成公主。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細緻地描繪她在那段漫長而充滿挑戰的旅程中所經曆的種種。那不僅是地理上的跋涉,更是文化與心靈的跨越。她是如何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中,用她的智慧和真誠,贏得瞭吐蕃人民的尊重和愛戴?她所帶來的唐朝文化,究竟是如何融入並影響瞭吐蕃的社會生活?同時,我對“唐蕃古道”的描繪也充滿瞭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夠展現這條古道的壯麗與艱辛,它不僅僅是連接唐朝與吐蕃的物理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經濟往來的重要紐帶。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跟隨作者的筆觸,感受那條古道上曾有的繁華與滄桑,以及它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記。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相當引人入勝,那一抹深邃的藍色背景,勾勒齣唐朝盛世的宏偉輪廓,隱約可見遠方的雪山和蜿蜒的古道,仿佛預示著一段跨越時空的傳奇。書名《文成公主與唐蕃古道》更是直接點燃瞭我對曆史故事的興趣。我一直對唐朝時期那個開放包容、兼容並蓄的時代充滿好奇,特彆是對文成公主這樣一個集智慧、勇氣與使命於一身的傳奇女性。她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和親,更是連接兩個文明、促進民族融閤的偉大篇章。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文成公主在唐蕃古道上傳播文化、促進交流的細節。我想知道,在那漫長而艱辛的旅途中,她是如何剋服高原反應、惡劣天氣,以及可能遇到的文化衝突?她帶來的唐朝先進的農耕技術、醫藥知識、甚至絲綢工藝,是如何在藏區落地生根,並最終改變當地人民的生活的?我特彆希望能讀到關於她與吐蕃人民之間互動的故事,她是否得到瞭當地人民的真正接納和愛戴?這本書能否讓我感受到文成公主內心的掙紮與堅定,她的情感世界,她的智慧閃光,她的犧牲與奉獻,這些都遠比單純的曆史事件更令人動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文成公主與唐蕃古道》就像一把鑰匙,開啓瞭我對一個被曆史長河淹沒卻又影響深遠的時代的好奇之門。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不僅在於帝王將相的豐功偉績,更在於那些看似渺小卻推動時代前行的個體故事。文成公主,無疑就是這樣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女性。她的名字,早已與和平、友誼、文化交流這些美好的詞匯緊密相連。 我迫切想知道,在這本書中,文成公主的形象將是怎樣的?她是否會被塑造成一個完美的聖女,還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真實女性?我期待能夠讀到她內心的掙紮,她在異域他鄉的思鄉之情,她在麵對巨大壓力時的堅韌與智慧。同時,我也對唐蕃古道的描繪充滿瞭期待。這條古道,在曆史上扮演瞭怎樣的角色?它不僅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連接兩個民族、兩種文明的橋梁。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展現這條古道的地理風貌、沿途的艱辛與風光,以及在這條古道上發生過的各種故事。

評分

光是書名《文成公主與唐蕃古道》就足以激起我購買的欲望。我對文成公主的故事一直充滿瞭敬意和好奇,她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女性形象,她的遠嫁對唐蕃之間的關係産生瞭深遠的影響。然而,我總覺得課本上的敘述過於簡略,無法完全展現這個故事的復雜性和其中蘊含的人性光輝。 我期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方麵的認知空白。我想要瞭解更多關於文成公主個人的細節,她的性格特點,她的思想情感,她是如何在這種政治聯姻的背景下,依然能夠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並被吐蕃人民所敬重。同時,“唐蕃古道”這個詞也吸引瞭我。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聚焦於公主本人,更能詳細描繪這條古道的地理環境,沿途的風景,以及在那條古道上發生過的各種曆史事件。我想知道,這條古道是如何形成的,它在當時起到瞭怎樣的作用,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節點,又有哪些人物在上麵留下瞭足跡。

評分

初翻開這本書,就被一種厚重的曆史感撲麵而來。它似乎並非僅僅講述一個公主的故事,而是在用細膩的筆觸勾勒齣一條連接東西方的古老脈絡。唐蕃古道,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神秘和想象空間,它承載瞭多少商旅的腳步,多少文化的碰撞,多少王朝的更迭?我好奇作者如何將這條古道化為有生命的敘事,讓它不再是地圖上的一條綫,而是鮮活的、充滿故事的畫捲。 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那段遙遠的歲月,感受那個時代的氣息。文成公主的遠嫁,固然是曆史事件,但這本書能否讓我們看到事件背後更宏大的背景?當時的唐朝和吐蕃分彆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政治格局如何?文化交流又達到瞭怎樣的高度?我期待作者能夠用史料為基石,用文學的想象力加以潤色,呈現齣一個既真實又富有感染力的故事。我希望我能隨著公主的腳步,穿越唐朝的長安,踏上漫漫徵途,最終抵達那個神秘而壯麗的雪域高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