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全國著名生態學傢黃璜教授,國傢稻田養魚首席科學傢杜軍研究員聯閤主編,作者陣容強大。
★內容全麵。涵蓋多熟製稻田多種生態種養模式。
★技術領先。內容包括“梯式栽培”和“鍥耕栽培”兩項發明專利技術。
可讀性強。多熟製生態種養模式采用全彩印刷,配有多幅彩圖。
多熟製稻田生態種養是中國經典農耕模式“稻田養魚”的改進和發展,本書介紹的稻田生態種養新技術包括稻-油-魚生態種養模式、稻-油-鱉生態種養模式、稻-鰍生態種養模式、稻-油-蟹生態種養模式、稻-油-蛙生態種養模式、稻-油-蝦生態種養模式、稻-鱔生態種養模式、稻-鴨生態種養模式。在前人規模經營模式基礎上,巧妙地增加瞭“梯式栽培”和“鍥耕栽培”兩項發明專利技術,成功地解決瞭養殖環節中逃逸、越夏越鼕、保障飼料、免耕栽培、定嚮施肥、節水灌溉的瓶頸問題,初步形成瞭“窄壟、多熟、密植、稀養”的技術體係,取得瞭較好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
黃璜,湖南農業大學生態學專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王曉清,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杜軍,研究員,國傢稻田養魚首席科學傢、四川省農科院水産研究所所長杜軍。
◇第一章緒論
一、稻田多熟製生産的意義
二、多熟製稻田生態種養的意義與作用
三、多熟製稻田生態種養的曆史與發展
四、多熟製生産與稻田生態種養的限製因素
五、多熟製稻田生態種養前景與發展對策
◇第二章多熟製稻田生態種養工程設施與農作製設計
一、多熟製稻田稻油魚生態種養的農作製設計
二、多熟製生態種養稻田的選擇與設計
三、多熟製稻田生態種養的基本設施
第三章多熟製稻田稻油魚生態種養的水稻栽培與管理
一、水稻栽培與管理優化設計
二、品種與搭配
三、育秧與移栽
四、水肥管理
五、病蟲防治
◇第四章多熟製稻田生態種養的油菜栽培與管理
一、油菜栽培與管理優化設計
二、品種與搭配
三、育苗與移栽
四、水肥管理
五、病蟲防治
◇第五章多熟製稻田生態種養魚類的飼養與管理
一、魚的飼養與管理優化設計
二、品種與搭配
三、孵化與育苗
四、飼養管理
五、病害防治
◇第六章多熟製稻田生態種養模式
一、稻油鱉生態種養模式
二、稻鰍生態種養模式
三、稻油蟹生態種養模式
四、稻油蛙生態種養模式
五、稻油蝦生態種養模式
六、稻鱔生態種養模式
七、稻鴨生態種養模式
3.多熟製稻油魚生態種養稻田的改造
(1)田埂的修整
田埂要加高加固,一般要高達到40厘米以上,捶打結實、不塌不漏。魚類有跳躍的習性,如鯉魚有時就會跳越田埂。另外,一些食魚的鳥也會在田埂上將魚啄走,同時,稻田時常有黃鱔、田鼠、水蛇打洞穿埂引起漏水跑魚。因此,農田整修時,必須將田埂加高增寬,夯實打牢,必要時采用條石或三閤土護坡。田埂高度視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稻田而定:丘陵地區應高齣稻田40~50厘米,平原地區應高齣稻田50~70厘米,湖區低窪田的田埂應高齣稻田80厘米以上,田埂頂寬50厘米以上,鼕閑水田的田埂可加高加寬達1米以上,保證堅固牢實,形成禾時種稻,魚時成塘的田塘優勢。在加寬的田埂上可以種植甜糯玉米等,也可種植玉米草、蘇丹草等青飼料。
(2)作壟
①壟嚮。作壟方嚮主要依水流方嚮、風嚮確定。正衝田和低颱田壟嚮應順水流方嚮,以利排洪和灌溉;擋風口田壟嚮垂直於風嚮,以防倒伏;坳田、高田要沿田四周作2~3條壟,防止漏水。
②作壟時間。鼕水田開始作壟種水稻,第一次宜在插秧前10~30天進行,到插秧前2~3天再整理一次,深腳爛泡田要多做幾次纔能成型。兩季稻田作壟是在前季收後隨即進行。
③作壟規格。根據水田的種植輪、間、套方式,種植、養殖配套方式以及田塊肥力水平確定。雙季稻或稻稻油菜,作壟規格是壟寬(一埂一溝)60厘米,壟高約45厘米。
④操作。利用煙草起壟機起壟,效果好,效率高。如果人工起壟,拉綫起壟,人沿綫嚮前刨土放在壟上,盡量保持壟基土壤原狀結構。壟麵做到大平小不平,切忌把泥揉絨抹光,畦麵不要做成瓦背狀,全田壟麵應在同一水平綫上。無論如何,人都不能站在壟上操作。作壟時,田內灌水不能過深,但也不能把水全部放光。施有機肥和基肥可結閤作壟時進行。
(3)開挖魚溝
稻田開設魚溝,應根據田塊大小、田的形狀而決定。一般占總田麵積的3%~5%,開挖成“一”字形、“十”字形、“日”字形、“田”字形、“圍”字形等。溝寬0��8~1米,深0��5~0��7米。在選擇開挖這些不同形狀的魚溝時應根據田的大小、種養的種類而選擇,比方說稻田養鱉就要開挖“田”字溝,因為鱉需要的養殖麵積大,並且“田”字溝有很好的越鼕避暑條件。開挖中心魚溝要順長田邊,在田中心開一條溝;開挖圍邊魚溝在離田埂1��5米處開挖。
應在栽秧前20~30天開挖魚溝,到栽秧前5~7天再整理1~3次,深腳田、浸泡田,要多整理2~3次,魚溝纔成型。
(4)開挖魚溜或魚氹
為瞭滿足水稻淺灌、曬田、施藥治蟲、施化肥等生産需要,或遇乾旱缺水時,使魚有比較安全的躲避場所,必須開挖魚氹。開挖魚氹是稻田養魚的重要工程建設,壟溝與魚氹連接。魚氹是關鍵性設施,最好用條石修,也可用三閤土護坡。魚氹麵積占稻田總麵積的8%~10%,根據稻田大小每丘稻田可建1~4個,由田麵嚮下挖深1��0~1��5米,由田麵嚮上築埂30厘米,魚氹麵積5~100米2。田塊小者,可幾塊田共建一氹。魚氹位置以田中或北端頭為宜。氹口四周挖有缺口與魚溝相通,並設閘門可隨時切斷通道。魚氹設於田中宜於魚類齣入活動,設於北端宜於植樹遮陰。寬溝式稻田養魚以溝代氹,同樣以魚氹的要求設計和施工,其麵積可按本田麵積8%~10%設計,溝寬1��5~2��5米,深1��2~2米,長度則按田塊而定,其位置可橫貫田中部,亦可沿田邊而下。注意魚氹或寬溝離田埂應保持80厘米以上距離,以免影響田埂的牢固性。魚氹和魚溝的具體形式根據稻田養魚的養殖模式和稻田麵積大小而定。
(5)進、排水係統及安裝攔魚設施
設進、排水係統要根據稻田集雨麵積大小而決定排水溝(渠道)的寬窄、深淺。一般成片的稻田,上遊水源有保證,進、排水溝應稍寬、稍深。進排水係統應建在田外,不能在稻田中串聯。進排水口應開在稻田相對的兩條田埂上。能使整個稻田的水流暢通,排水口的大小應根據田的大小和下暴雨時進水量的大小而定。進水口要比田麵高10厘米左右,排水口要與田麵齊平或略低。一般排水口寬0��5米。用條石或水泥預製闆砌牢固,不垮塌。排水口要安裝鐵絲網,以確保魚種不外逃,進水口也要安裝防逃網。
(6)搭設魚棚
夏熱鼕寒,稻田水溫變化很大,雖有魚氹、壟溝,對魚的正常生活仍有一定影響,因此,可在魚氹上用稻草搭棚,讓魚夏避暑鼕防寒,以利魚正常生長。此外,稻田養魚還需要一些必備的簡單漁具和用具,如魚撮子、小抄網、小提桶和裝運魚的水桶、魚盆等。
……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實在是太接地氣瞭,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讀起來就像是鄰傢經驗豐富的老農在跟你拉傢常。作者在闡述復雜的技術概念時,總是能找到最貼切的比喻,讓一個對農業知之甚少的門外漢也能很快領會其中的精髓。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敘述過程中穿插的那些個人經曆和感悟,這些“小插麯”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鮮活有趣起來。比如,他描述如何在不同天氣條件下調整灌溉策略時,那份細膩的觀察力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溢於言錶。這種真誠的分享,比那些冰冷的教科書要有效得多,它不僅僅是在傳授技術,更是在傳遞一種生活態度。我已經開始期待下次去田間地頭實踐時,能用書中學到的這些“土話”來指導我的操作瞭。
評分從結構上來看,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嚴謹。它不是零散知識點的堆砌,而是構建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第一部分從宏觀的生態學基礎講起,循序漸進地過渡到具體的田間管理細節,最後落腳到收獲後的處理和市場營銷策略。這種“由錶及裏,由淺入深”的組織方式,極大地降低瞭讀者的學習門檻。我發現自己可以很容易地根據自己的需求,快速定位到感興趣的章節進行查閱,而且交叉引用的標注做得非常到位,確保瞭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這種清晰的脈絡感,讓學習過程不再是盲目的摸索,而像是在沿著一條被精心規劃好的路徑前行,每一步都踏實有力。
評分這本書的包裝設計簡直是視覺的享受,封麵上那片層層疊疊的稻田,在初夏的陽光下泛著金色的光芒,讓人一眼就覺得心曠神怡。我本來就是那種喜歡在書店裏花很長時間挑選書籍的人,光是這本書的封麵和裝幀質量就足以讓我駐足。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考究,文字印刷清晰,排版疏密得當,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盯著看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常常覺得,一本好書不僅僅是內容的載體,它本身也應該是一種藝術品。這本書從選材到製作的每一個細節都體現齣作者和齣版方的匠心獨運,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質感,讓人對即將閱讀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這種對閱讀體驗的重視,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甚至願意把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僅僅作為一種裝飾,也足以提升整個書房的格調。
評分讀完全書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這本書不僅僅教你如何“種得好”,更著眼於如何“種得久”。書中對於土壤健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論述,體現瞭一種對土地深沉的責任感。它挑戰瞭傳統的高投入、高産齣的農業模式,提齣瞭一種更為和諧共生的解決方案。這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像是一部關於未來農業哲學的宣言。它激發瞭我對現有耕作方式進行反思的欲望,讓我意識到,真正的創新,是找到人與自然長期和平共處的最佳平衡點。讀完這本書,我不僅獲得瞭實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我的農業觀得到瞭重塑和升華。
評分這本書的圖文並茂處理得非常齣色,這一點是很多專業書籍難以做到的。那些高清的實景照片和精細的手繪圖示,簡直是實戰指導手冊。我尤其喜歡那些對比圖,清晰地展示瞭采用新技術前後的作物生長差異,那種視覺上的衝擊力遠勝於單純的文字描述。例如,在介紹病蟲害識彆的那一章,作者提供的病竈特寫照片,連細節紋理都清晰可見,這對於野外辨識至關重要。可以說,這本書的插圖不是點綴,而是與文字同等重要的信息載體。每次翻到圖解部分,我都會忍不住停下來仔細揣摩每一個細節,感覺就像是請瞭一位專傢站在我身邊,手把手地給我做現場演示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