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城市空间发展导论》是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
《城市空间发展导论》从理论到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空间发展的相关内容,内容从浅入深,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城市空间发展导论》从城市空间界定、城市空间发展相关理论、城市空间发展机制、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的技术方法、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规划五篇进行介绍,具体包括城市空间及相关概念、城市空间的学科维度、城市空间的类型、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理论、多学科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相关理论、城市形态与建筑类型学理论、城市空间发展规律、城市空间研究技术与方法、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城市空间的设计与调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同时,为便于学习,每章后都配有相应的习题。
《城市空间发展导论》可以作为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为城乡规划行业相关的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城市空间界定
1 城市空间及相关概念
1.1 空间
1.2 场所
1.3 城市空间
1.4 城市空间结构
1.5 城市形态
1.6 城市模式
习题
参考文献
2 城市空间的学科维度
2.1 地理学
2.2 社会学
2.3 经济学
2.4 建筑学
2.5 系统科学
2.6 城乡规划学
2.7 生态学
习题
参考文献
3 城市空间的类型
3.1 物质属性
3.2 社会属性
3.3 功能属性
3.4 城市空间要素的划分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城市空间发展相关理论
4 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理论
4.1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
4.2 城市群及城市体系发展理论
习题
参考文献
5 多学科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相关理论
5.1 系统科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理论
5.2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理论
5.3 关于城市空间发展的其他重要研究
习题
参考文献
6 城市形态与建筑类型学理论
6.1 城市形态学
6.2 建筑类型学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城市空间发展机制
7 城市空间发展规律
7.1 城市空间发展要素
7.2 城市空间发展的特征
7.3 城市空间发展机制
7.4 城市空间发展的阶段
7.5 城市群及城市体系发展特征与演变规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四篇 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的技术方法
8 城市空间研究技术与方法
8.1 统计分析思想和计量技术
8.2 决策方法
8.3 系统动力学模型
8.4 城市空问分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五篇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规划
9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9.1 城市空间发展抽象模式
9.2 经济导向下的模式
9.3 集约利用模式
9.4 交通导向下的模式
9.5 生态导向下的模式
9.6 信息化下的模式
9.7 城乡一体化下的模式
习题
参考文献
10 城市空间的设计与调控
10.1 城市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10.2 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领
10.3 城市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10.4 城市空间的控制导则
习题
参考文献
11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11.1 区域空间发展政策
11.2 城市战略空间规划
习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所有人在城市中的行为均发生在城市空间之中,对城市空间的观察、认知和研究涉及了多样视角和多种学科。在我国城市化仍处在不断推进和深化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城市空间的特点,辨别其类型、解释其原因、厘清其作用,才能使有关城市空间的研究和规划设计工作具备基础要素和学术线索。同时,城市空间从长期来看并不是稳定的,从时间的维度考察空间,发展既是驱动城市空间出现变化的因素,也是对应于城市行为多样性的适应方式。本教材对以上内容作了系统的归纳和阐述,具有导论的属性。适用于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的课堂教学和学术研讨,为研究生文献综述工作提供借鉴,也可为建筑学、风景园林、城市管理等相关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提供扩展方向。
本教材包含5篇11章,每章之后附有习题。为辅助教学用途配备了对应的PPT课件。
基于视角和学科背景的差异,关于空间及城市空间的定义存在众多看法。这反映出空间的广义性和特征性的对立统一,不仅说明了城市空间的研究博大精深,也寓意着如何认识空间必会直接影响相关学科的建立基础。可见的空间与无形的空间均为城市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某些学科始终关注着空间的物理属性,也有不少学科发现城市中的行为与无形的空间更为关联,进而导致了可见的空间变化。较早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西方国家从不同学科角度归纳了城市空间的结构和模式,并推演出空间动态发展所遵循的规律。这些结构、模式和规律名目繁多,不仅立场或价值观分庭抗礼,也体现了城市空间的学术研究仍处在一个开放和争议的阶段,这虽然对形成一个学科的共识造成了不少困难,但可以让读者特别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扩展视野和培养批判精神。网络技术发展带来了社会意识的多元趋势,同时了解正方和反方的动机与意图才能使城乡规划专业人员更能够适应多元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城市空间的存量属性明显增强,空间治理和制度设计成为众多中国城市的关注热点,虽然政策意图并不是一个可见的物理空间,但对可见的城市空间作用巨大、影响深远,因此城市规划的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可见空间走向参与城市政策制定成为学科发展趋势。跨越学科已有边界是当前学术界普遍采用的技术路线构建方式,其研究成效令人欣喜.在城市规划学科领域也不例外,随之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与方法也大量增长,能够熟知其中一二已称得上是业内专家。本教材收录和解读了很多在城市空间研究与规划工作中运用的技术方法和数理分析手段,凸显了城乡规划学科中理性过程的重要性。城市空间好看固然符合众望.而好用则万不可缺。在城市空间理论层面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各类要素导向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法,针对可见的城市物理空间,重点解析了城市设计在城市空间塑造和调控中的历史作用与技术流程,期望对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者有所帮助。
本教科书的编写凝聚了许多个人和部门的辛勤工作。浙江大学城乡规划学科的教师和同学们承担了编写工作,三位主要编写教师是曹康、董文丽和傅舒兰,她们系统全面的专业教育背景、海外深造经历和女性的细致认真态度,是完成编写工作的根本保证。感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编辑们对本书付出的努力。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黄杉副总规划师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料。研究生龚嘉佳和朱云辰的协助工作非常出色,研究生童济、王金金、陶舒展、韩天成、李琴诗和李晓澜,本科生吾希洪、常家齐、朱书颉和吴佳一在图片重绘、校对和整理工作中发挥了具有职业性的团队精神。本书第1章由曹康、王金金、刘昭撰写;第2章由曹康.董文丽撰写;第3章由傅舒兰,曹康撰写;第4章、第5章由董文丽撰写;第6章由傅舒兰、张唯一撰写;第7章由董文丽撰写:第8章由曹康、陶舒展撰写;第9章由曹康、王金金撰写:第10章由傅舒兰、龚嘉佳撰写;第11章由曹康撰写。各章图片绘制分工情况如下:吴佳一为第8、9章,常家齐为第3、7章,吾希洪为第2、4、5章,朱书颉为第6、10、11章。
编写工作的完成也是对浙江大学城乡规划学科已故同事韦亚平副教授的告慰。
感谢参考书目和资料的作者、编著者以及网络媒体的知识推送和资讯启示!
城市空间发展导论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