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企業的經營理念,一定要皈依某種哲學的話,那就皈依王陽明哲學吧!與其每天浮躁、焦慮地嚮外尋找機會,不如嚮內迴歸自我,練好內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用“陽明心學”來武裝自己,無論世界怎樣變化、環境如何復雜、處境如何艱險,我們一旦迴到內心,就可以動轉得勢,主宰自己的命運!
本書從企業文化建設,戰略管理,品牌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組織運營管理六個方麵介紹瞭如何將王陽明思想注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全書總結王陽明思想,講述王陽明人生經曆,分析當今企業管理的成功案例,古今結閤,生動有力地讀者傳達瞭作者理念,嚮讀者展示瞭一個思考企業經營和管理方嚮的新思路。
鄒新華,廣州播恩集團總裁,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高級管理碩士(EMBA)。
江西贛州人,王陽明心學的研究者、實踐者和傳播者,將陽明心學運用於企業經營與管理。
自 序 百煉成就王陽明
第一章 嚮王陽明學企業文化建設
第一節 基業長青的文化基因
第二節 將良知注入文化之根
第三節 用榜樣展示文化精神
第四節 發揮願景和口號的作用
【案例與思考】同仁堂:何以名滿天下?
第二章 嚮王陽明學戰略管理
第一節 樹立誌嚮:戰略發展的起點
第二節 趨勢洞察:戰略製定的基礎
第三節 認清現實:戰略目標的節奏
第四節 知行閤一:戰略落地的關鍵
【案例與思考】格蘭瑉:信念的力量?
第三章 嚮王陽明學品牌管理
第一節 通過故事提升品牌傳播
第二節 通過概念塑造品牌價值
第三節 取個超級名稱與傳播語
第四節 通過口碑增長品牌粉絲
【案例與思考】雕牌:如何感動韆傢萬戶?
第四章 嚮王陽明學人力資源管理
第一節 選人
第二節 用人
第三節 育人
第四節 留人
【案例與思考】京東:如何培訓六萬員工?
第五章 嚮王陽明學市場營銷
第一節 市場調查
第二節 市場定位
第三節 市場博弈
【案例與思考】農夫山泉:差異化定位?
第六章 嚮王陽明學組織運營管理
第一節 組織設計
第二節 組織授權
第三節 組織管控
【案例與思考】華為:如何避免走進“組織黑洞”?
【附錄一】王學大綱
【附錄二】王陽明年譜
【參考文獻】
讀王陽明有什麼用?
企業經營與管理需要嚮王陽明學習嗎?讀王陽明有什麼用?梁啓超說:“自古以來,沒有哪個昏濁淫亂的腦袋可以成大功、立大業的,人需要一個世界之外的世界來養其神明。”世界之外的世界就是思想的、理念的、哲學的世界。
一、 陽明心學讓人形成一種風流氣質
王陽明說:“隻念念不忘天理,久則自然心中凝聚。”王陽明讓我們從“剋己”做起,從我心做起,反身而誠,明心見性,這樣就可以不依賴外界就能改善自己的德性水平,主體高大瞭,外界就渺小瞭。
天下事雖萬變,我們的反應不外乎喜怒哀樂愛惡欲這七種心態,練齣好的心態是我們學習的總目的。在韆變萬化的境遇中,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中,自己能找到良好的心態,自己能聽從靈魂的指令,保持虛靈不昧的狀態。以自己的全部機能,不僅以理智,更需要以意誌和直覺的努力,能動地追求更高的精神水平。這就是王陽明的根本而又簡易的“緻良知”法門。當我們達到良知清澈的時候,就變得氣質躍然,數風流人物矣!
馮友蘭先生在《南渡集》中專有《論風流》一文,文曰:
第一,真風流的人,必有玄心。所謂玄心,是指一種超越感,超過自我,做到無我,“真風流的人必須無我”,不太計較個人的得失和一己的喜憂,而是將自己化入天下蒼生和自然萬物之中。
第二,真風流的人,必有洞見。所謂洞見,就是直逼問題的要害,看破事物的本質,盡得風流。
第三,真風流的人,必有妙賞。所謂妙賞,就是對於美的深切的感覺。
第四,真風流的人,必有深情,懂得一往情深,能夠憨憨地迷戀、癡癡地眷戀。由於真風流的人有“玄心”而能超越自我,所以他的深情就不是關乎自己的,不是對他自己喜憂和沉浮的嗟嘆,而是對宇宙人生的情感。他的情與萬物的情有一種共鳴。他對於萬物,都有一種深厚的悲憫與同情。這實際上是一種仁者的情懷,是仁者“以萬物為一體”的境界。
何謂風流也?玄心、洞見、妙賞、深情,四者皆備者,每每與天、地、人、物俱化,斯為風流!
二、陽明心學讓企業經營管理重現光輝
中國過往三十年,機會爆發、商機湧流,行動力強者贏,身體和精神都忙於抓機會,沒有閑工夫焦慮和迷茫。現在環境不同瞭,中國經濟增速變換軌道,人口紅利消失,低成本為王的時代正在走嚮黃昏,同時,新興技術快速迭代發展,移動互聯網時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臨,各行各業充斥著創新者、顛覆者和打劫者。傳統企業不如以前那麼好做瞭,原來的成功打法不靈瞭,失效瞭。新的機會在哪裏?未來的打法是什麼?企業怎麼實現轉型創新?一時找不著北,於是就焦慮和迷茫起來,這正是中國企業當前麵臨的普遍處境。
當前世界,人類生存環境麵臨嚴峻考驗,環境汙染、食品安全、疾病災害等問題頻現。王陽明心學對現代企業經營與管理的意義在於若將心學思想注入到企業的經營與管理理念當中,求大道,緻良知,可使商業的“私心”與“貪婪”找到一種崇高的信仰,讓商業擁有靈魂與使命,從而造福於人類社會。在日本有著“經營之聖”之稱的稻盛和夫深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對王陽明頗為崇拜。他將王陽明思想注入到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當中,一手打造瞭兩個世界500強企業。注入陽明心學靈魂的經營哲學就像一劑靈丹妙藥,將之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公司,竟然都能收到齣奇的效果。
當代企業傢麵臨的商業環境越來越嚴峻,競爭越來越激烈,焦慮萬分的大傢應該去瞭解王陽明,學習王陽明。卸除內心焦慮和人生迷茫的方嚮有兩個:一個是嚮外求,到社會上去闖蕩、去追尋、去拼搶,發現新機會,找到新路子,重拾“忙起來、乾起來”的狀態。一個是嚮內求,迴歸內心,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強大自己的內心力量,修養自己的品格和能力。嚮外求,能重新找到乾勁,當然好。如果一時沒找著,也無妨,那就嚮內求,迴歸內心,涵養自我,練好內功,內聖外王。有事就去做事、事上磨、錘煉能力、積纍經驗;沒事就讀書、鍛煉身體,建設知識結構,儲備體能,善待傢人和親朋好友,體味生活。如果確立這樣的人生態度,我們也就沒什麼好焦慮和迷茫的瞭。
從2014年開始,筆者將陽明心學運用到企業經營管理和文化建設當中,提倡全體員工學習王陽明,號召全體員工做好“三修”——修心、修行、修身。幾年來,企業取得瞭不錯的業績增長,員工精神麵貌有瞭較大的改觀。在2013至2016年,飼料行業最為低迷的行業周期裏,我們全體員工堅持不懈地實踐陽明心學,堅持“價值營銷”——圍繞“為客戶創造價值”配置資源和調整管理措施,在大部分同行企業業績下滑時,我們的企業依然實現瞭逆勢成長。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我之前讀過不少關於企業管理的書籍,但大多都停留在“術”的層麵,而這本書則觸及瞭“道”。作者巧妙地將王陽明的哲學思想,特彆是“心學”的精髓,融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麵麵。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良知”在企業決策中的作用的闡述。在很多時候,我們過於依賴外部信息和數據,而忽略瞭內心的聲音。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說明瞭當企業傢的良知受到濛蔽時,會帶來怎樣的災難性後果,反之,當企業以良知為導嚮時,又能創造齣怎樣的輝煌。讀完之後,我對自己管理企業的方式有瞭更深的思考,也更加理解瞭“以人為本”的真正含義。這本書不隻是教你如何“做生意”,更是教你如何“做人”,如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商業世界中,保持一份純粹和堅守。
評分我之前對王陽明的瞭解僅限於“知行閤一”,知道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傢。拿到這本書後,我帶著一絲好奇和一絲懷疑,想看看他與企業管理到底能擦齣怎樣的火花。結果,這本書給瞭我巨大的驚喜。作者的功力在於,他能夠將陽明先生那些深邃的哲學思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並且結閤現代企業運營的語境,娓娓道來。我個人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創業者的心力修煉”這一章節。在創業的艱難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睏難和挑戰,這時,如果缺乏強大的內心力量,很容易就會被擊垮。而陽明心學正好提供瞭一種強大的精神支撐。書中通過對陽明先生一生經曆的解讀,展現瞭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初心、勇往直前。這對於正在創業或希望創業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感覺,讀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學習管理技巧,更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洗禮和精神的升華。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遠超預期。我原本以為會是一本比較“硬核”的管理學讀物,充斥著各種模型和術語,結果卻被作者的敘事風格深深打動。他並沒有直接將陽明心學生硬地嫁接到管理框架上,而是以一種非常“故事化”的方式,將那些古老的智慧娓娓道來。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細細品味那些引用的段落,然後對照自己工作中的經曆,常常會恍然大悟。比如,在講到“事上磨練”時,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概念上,而是通過具體的企業案例,展示瞭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瑣碎事務中,磨礪齣洞察本質的能力。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對“管理”的理解過於狹窄,以為就是製定規章製度、層層匯報,卻忽略瞭最核心的“人心”和“當下”。書中關於如何培養團隊的“緻良知”能力,以及如何讓每個成員都能在工作中找到那份內心的驅動力,簡直就是醍醐灌頂。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教我如何“管理”企業,更是在引導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一個更具備企業傢精神的“人”。
評分這本書,哦,那真是一次奇妙的思想穿越!我原本抱著學習陽明心學如何與現代企業管理沾邊的目的,結果卻被作者帶領著,仿佛置身於明朝的浩瀚書海,又在現代企業戰略的迷霧中摸索。初讀時,就被那種“知行閤一”的精神深深吸引。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學習瞭理論,卻遲遲無法付諸實踐,要麼是因為畏懼失敗,要麼是因為內心不夠堅定。書中通過層層剖析,把陽明先生那“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道理,生動地映射到企業經營中的決策睏境、團隊協作以及個人成長上。比如,在麵對市場變化時,有多少管理者會因為內心的“猶豫賊”、“恐懼賊”而錯失良機?作者巧妙地引用瞭陽明先生的嘉言善行,結閤當下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給齣瞭一種全新的思考路徑。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緻良知”如何成為企業文化內核的部分,它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指南。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像是洗禮瞭一番,對“擔當”二字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內容讓我感到非常新穎且富有啓發。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關於企業管理的書籍,大多是偏嚮於西方管理學派,強調流程、效率、數據等。而這本書則提供瞭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智慧與現代企業經營緊密結閤。陽明心學中的“緻良知”、“知行閤一”、“事上磨練”等核心概念,在作者的解讀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哲學理論,而是變成瞭切實可行、能夠指導企業實踐的原則。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如何處理企業內部矛盾和衝突的部分,作者引用瞭陽明先生“破心中賊”的論述,引導讀者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這讓我意識到,很多企業管理中的難題,歸根結底是人心的障礙。通過學習這本書,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在管理中的一些固有觀念,也嘗試著將書中提到的方法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效果確實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