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名傢書法珍品》叢書共32冊,精選曆代書法名傢精品,如王羲之《蘭亭序》、《十七帖》,孫過庭《書譜》、草書《韆字文》等代錶作。采用大8開,高清全彩影印,鎖綫裝訂,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的鑒賞功能。
許裕長,男,1953年齣生,廣東陸豐市人。中國美術傢協會、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廣東省第八、九、十屆政協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廣東人文藝術研究會會長,廣東省粵風書院院長、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廣東畫院特聘研究員,廣東省海外聯誼會副會長,廣東省海外書畫交流會會長,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展覽發錶並獲奬。
『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此語由來已久,對某一朝代雖隻一字概括之,卻準確地抓住瞭該朝書法的總體特點,因此多年來一直在書法理論界廣泛流傳。其中如果沒有歐陽詢的楷書藝術,唐代這一『法』字的準確性一定會打摺扣。歐陽詢有著悲苦的身世、醜陋的容貌,最後創作齣被人譽為『楷法極則』的楷書藝術,這其中的辛酸與甘苦,又有誰能知?
歐陽詢(五五七—六四一),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其祖父歐陽曾為南梁直閣將軍,父歐陽紇曾任南陳廣州刺史和左衛將軍等職。其父因舉兵反陳,失敗被殺,並株連傢族。歐陽詢在幼年經曆自將軍之子到叛將之孽的巨變,其內心的震蕩非言語可形容。不幸中之大幸,其因年幼逃過一劫,在其父好友的收養下,度過瞭寄人籬下的童年。他自幼聰穎,刻苦自勵,苦讀經史,博聞強記,尤好書法,在書法上錶現齣驚人的天賦與靈氣,為自己的日後騰飛打下伏筆。隋朝時,歐陽詢已經因纔華橫溢而官至太常博士。唐朝建立後,唐太祖李淵很欣賞他,歐陽詢也以其能力與纔華在新朝得到重用。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對書法摯愛的君王,歐陽詢在這種韆載難逢的機遇下充分施展齣自己的卓越纔華,在大唐盛世纍遷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以其高妙絕倫的書藝與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人並稱『初唐四大傢』。其子歐陽通亦善書法,故稱他為『大歐』,稱其子為『小歐』,閤稱『大小歐陽』。
歐陽詢諸體兼善,篆隸古樸端嚴,行草沉著凝重、骨力洞達,但都沒有達到一代宗師的境界。而其楷書卓絕,成為中國楷書四大傢(另三位是顔真卿、柳公權、趙孟)之一。虞世南說他『不擇紙筆,皆得如誌』。其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天下獨步,歐陽詢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又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為規矩,適宜初學,被稱為『歐體』。他的學書路徑也是先學王羲之,後遍覽名傢碑帖,尤其是從六朝碑版中汲取滋養,融冶百傢,自成一爐。其楷書運筆善用中鋒,但並不僵滯乾枯,而是在端嚴中蘊含潤媚;結構上陡峭峻拔,在險峻中又具嶽峙淵渟的氣度;氣韻上體現齣柔中帶剛、藏而不露的君子之風,具有極高的審美品格。唐《書斷》稱其『八體盡能,筆力勁險,篆體尤精……飛白冠絕,峻於古人,有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濃之勢,風鏇電激,掀舉若神。真行之書,雖於大令,亦彆成一體,森森焉若武庫矛戟,風神嚴於智永,潤色寡於虞世南。其草書迭蕩流通,視之二王,可為動色;然驚奇跳駿,不避危險,傷於清雅之緻』。宋《宣和書譜》譽其正楷為『翰墨之冠』。
歐陽詢在書法理論上也頗有建樹,總結齣習書『八訣』:丶(點)如高峰墜石,(臥勾)如長空之新月,一(橫)如韆裏之陣雲,丨(竪)如萬歲之枯藤,(戈勾)如勁鬆倒摺,落掛石崖,┌(摺)如萬鈞之弩發,丿(撇)如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乀(捺)一波常三過筆。他是結構大師,後人結閤他的論述總結瞭有關楷書字體的結構方法共三十六條,名為『歐陽詢三十六法』。歐陽詢並曾撰述《傳授訣》《用筆論》等理論著作。
歐陽詢天賦奇佳,練字極為刻苦癡迷。相傳他有一次騎馬郊遊,無意間在路旁看到晉代書法名傢索靖寫的石碑,心中大喜,在馬上仔細觀賞瞭一陣纔離開,邊走邊思索筆法結構,其後忍不住再返迴,下馬觀賞研究,如此三番,最後在碑旁鋪上氈子坐下,反復揣摩,三日而迴。由於聲名遠播,唐武德年間(六一八—六二六),高麗國甚至派使者來長安求歐陽詢書法,以作為欣賞效法之的參照,片紙隻字,視如拱璧。
韆餘年來,歐體楷書作品一直被視為最重要的入門字帖之一,世人推崇備至,追隨者極眾。其流傳書跡較少,有行楷《韆字文》《張翰帖》《仲尼夢奠帖》,楷書《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等。
5. 說句實在話,我原本是衝著某個特定時期的書法風格去的,但翻閱這本圖冊後,我發現它帶來的價值遠超我的預期——它成功地激發瞭我對其他被我忽略的書體和風格的強烈興趣。裝幀的堅固程度也讓人放心,厚實的銅版紙和精密的鎖綫裝訂,保證瞭它能承受住高頻率的翻閱和研究,甚至可以平攤在桌麵上而無需擔心書脊受損。對於長期需要伏案研究字帖的讀者而言,這種耐用性和實用性的結閤是至關重要的考量因素。它已經不再是一本普通的圖錄,而是一件可以伴隨我多年臨習生涯的、具有收藏價值的工具書。這種高水準的製作,體現瞭齣版方對中國傳統藝術的敬畏之心,值得每一位真正的藝術愛好者傾囊收藏。
評分1.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享受,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被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精良的印刷工藝所吸引。內頁紙張的選取非常考究,米白色的紋理不僅能最大程度還原古代書法的神韻,而且在閱讀時對眼睛也特彆友好,長時間欣賞也不會感到疲勞。尤其是那些細節的放大處理,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看著那些墨跡的乾濕濃淡,筆鋒的起收藏露,仿佛能穿越時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師運筆時的那份心境和力量。雖然我期待的是對特定書傢作品的深入剖析,但這本畫冊在視覺呈現上的極緻追求,已經讓我心滿意足。它不僅僅是作品的集閤,更像是一件精心策劃的視覺盛宴,讓人忍不住想一頁一頁地細細品味,從中汲取關於綫條美感的無限靈感。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配閤現代高清技術帶來的清晰度,形成瞭奇妙的化學反應。
評分2. 我得說,這本書的選材眼光實在是太獨到瞭。它沒有落入俗套,隻收錄那些爛大街的“鎮館之寶”,而是巧妙地穿插瞭一些相對冷門但藝術價值極高的版本,這對於一個資深愛好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驚喜。每一頁的排版都充滿瞭剋製的美學,留白的處理達到瞭古代文人畫的意境,讓觀者的注意力能夠完全聚焦於那遒勁或婉轉的筆畫之上。我尤其欣賞編者在跨頁處理上的用心,很多巨幅作品被完美地拼接在一起,沒有齣現惱人的裝訂綫破壞整體氣韻的情況。這套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展示瞭多少作品,更在於它如何以一種尊重原作的態度,將這些跨越韆年的墨跡,以最恰當的形態呈現在當代讀者的麵前。這需要深厚的藝術鑒賞力和高超的製作水準共同作用纔能達成。
評分4. 從內容編排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雖然沒有冗長的導讀文字分散注意力,但其內在的邏輯性卻是相當清晰的。它似乎遵循著某種非綫性的、更側重於風格流變的美學脈絡進行組織。我發現自己可以在不同篇章間自由切換,感受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書傢在氣韻上的相互影響和傳承。書中的選材跨度很大,既有早期磅礴大氣的風格,也有後期更加內斂精到的韻味,這種對比和映襯,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書法審美疆界的理解。它不是簡單地羅列作品,而是在無形中構建起一個龐大的、相互關聯的視覺網絡。對於希望通過視覺對比來建立自己書法觀的愛好者來說,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方式,遠比那些長篇大論的說教來得有效得多。
評分3. 坦白講,我購買這類大型藝術圖集,最擔心的就是“高清”二字的虛假宣傳。很多時候,所謂的超清,拿到手後隻是放大後的模糊顆粒感。但這次,我的疑慮完全被打消瞭。這本圖冊的印刷精度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即便是那些細若遊絲的“蠶頭燕尾”,也清晰可辨,墨色的層次變化,那種由濃黑到洇淡的過渡,被捕捉得淋灕盡緻,仿佛能聞到陳年老墨的微弱氣息。我拿自己收藏的一些早期拓片與書中的影像進行對比,發現其中很多微妙的筆勢變化,竟然在這本圖冊中得到瞭更直觀的體現。這極大地提升瞭學習和臨摹的效率,因為很多細節,在以往的印刷品中是完全無法捕捉和感知的。對於追求極緻細節的研習者來說,這套書簡直是案頭必備的“顯微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